《论语十则》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邳州市连防中学 _年级 _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课题论语十则主备人顾广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2.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具投影仪 师生活动内容、方式复备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对下面六首的背诵情况。导学过程一、讲解第五首:其他各首都按照这种方式进行。 1、布置学生诵读这一首。 2、布置学生解释实词与虚词。 3、指导学生翻译句子。 4、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二、整体把握:写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写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写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合作探究: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标检测 三、检测题:1、找出文中成语并翻译: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论语巩固训练解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 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总结解疑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今天初步了解到关于论语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将它作为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种航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布置作业:迁移过关:课后完成: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答:_。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诲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 ) 是知也( )3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_。不愤不启,不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