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写教案范文.doc_第1页
备课与写教案范文.doc_第2页
备课与写教案范文.doc_第3页
备课与写教案范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与写教案范文 备课与写教案原文作者:碧溪 当老师备课、写教案(文字教案,下同)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项内容,教案可以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的,但备课却有着凸显的个性,无法雷同。经验丰富的老师,有时不写教案也能上好课,而有的教师写了教案也不一定能把课上好,这里除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差异之外,恐怕就是备课的原因了。上课的前提是备课,可以肯定地说,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感慨地说这一节课我备几年(十几年)了,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经验体会之谈。教师是财富,备课是使教师成为财富的门槛。教师备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如策略与方法等)和情感准备的过程。 常见一些青年教师备课,他们将教参上的内容摘抄到教案本上,标上过程步骤之类的就算是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没有多少教师自己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对教参的梳理过程。虽然教案是写了,但课备得怎样却不好说,能否上好课就更是一个数了。有的学校将检查教案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殊不知是隔靴搔痒,虽然是抓了,却难以触及实质。时下(一定时期内)教材改变不大,写好一本教案就可以年年抄用,大家抄用,教师的备课往往就成了抄教案,或者抄教参,学生和教材反倒是成了遗忘的角落,无暇去顾及了。 备课首先是考虑学生,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把握教材,吃准教材的知识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这些必要的知识,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得这些知识。第三是读教参,看知识点是否有遗漏,再做适当的补遗和扩充。这样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备课采取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图方便,图省事,不备学生,不备教材,照搬教参,自己的业务水平就不会长进,这样的教学就是捧着圣经在误人子弟,不仅教死了学生,自己也走进了教条主义的死胡同。如此使用教参也违背了编写者的初衷。 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新课标下编写的教材,在体例上有从简的趋势,不知是否与减负有关,但据界内的人士说,是为了解缚,为了放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但让人疑惑的是学生不知道学(使学生懂得学还要有一个过程),而教师手头的教参却是日见其繁琐与完备,薄本变成了厚本,小本变成了大本。教材简化得像个读本,教参完备得像个百科全书,不知这样的一改,是重了学还是重了教,或许是教与学并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教与学的天平上,添加砝码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始终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过程中,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无疑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可是我们的教材却偏离了这个重心,简化教材(如删除预习指导和读中提示)带来了学生学习上的盲目与懈怠,丰富教参(如将课文也编排进去)使教师因方便而产生了懒惰,又因教的繁琐(指导太多,教师怕遗漏知识点而难以应对考试)而使其劳累,苦不堪言。面对新教材,学生的预习便只能是读一读(如果缺少老师指导的话),至于读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主张备课要详,教案要略,这样有利于教学机智的发挥。这里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嚼出点味道来,而不是叮住教参不放。通读教材,熟烂于心,是没有必要写详案的。我在备课时注意到,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下同)中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很令人费解,查阅教参也未能明确,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好向学生交代(我们尝试主问教学法,倡导学生提问,学生也常常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无法解人之惑。经过认真思考,虚心求教,集体研究,我们作了这样的解释,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甚至有成就,但因缺少文学熏陶而情感匮乏、人性丑陋的一些人。虽然这未必准确,但总比没有好。再如冰心诗四首,教参在注释妄弃时,将轻易丢弃中的轻易误作轻意了(大概是04_05年本),如果备课时不加以订正,照搬照教,就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由于我将备课的重心放在教材上,同样也发现了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沈复的幼时记趣,备课时发现忽有厐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拔山,教材注为搬开土山。拔,移,搬开。其实,就我个人的理解,拔有超出、超越的意思,如出类拔萃这个成语中的拔即是此意,这里可以作跨越讲。从生活的角度看,多见癞蛤蟆爬行,跨越,未见其有过手上的动作,同时,拔作跨越讲,也突出了庞然大物威猛、迅疾、高大的特点。我们虽然还不能将这一点明确地讲给学生,但至少是我们已经先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备课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写教案,做卡片,书上批注都是备课,集体讨论备课和媒体网络备课更具有现代的改革气息,不仅将备课的触角延伸了,也使备课成为了一种资源占有和资源共享,成为了具有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教育传播。 我们不能将备课和写教案混为一谈,或合而为一,以为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