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doc_第1页
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doc_第2页
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doc_第3页
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doc_第4页
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岫岩制定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发布时间:2010-07-23 点击率:114 文章来源:岫岩县林业局岫岩是山区林业大县,充分发挥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山区开发进程的重要环节。根据岫岩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岫岩各乡镇(办事处)、林场林业发展资源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11年2015年林业发展规划。一、全县林业资源和林业发展现状岫岩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是全省九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676万亩,其中:山岭面积53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494万亩,有林地面积475万亩,耕地67万亩,自然构成“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县有林地面积中,天然林387万亩,人工林88万亩,已封育国家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面积197.9万亩。经济林20万亩,其中:板栗15万亩,水果5万亩。以野生榛子为主的灌木林地40万亩,柞蚕场面积130万亩,疏林和残林迹地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0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5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3%。林业局是县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辖造林、经营、林政、国管四个业务科室和林业公安分局、公益林管护办公室等11个事业单位和三个国有林场、两个国有苗圃;全县二十四个乡镇(办事处)都设有林业工作站。全系统职工总人数近50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4人,初级职称128人。岫岩虽然是辽宁省九个有林县之一,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重因素影响,森林资源曾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柞蚕场面积比重大,且大多分布在公路沿线,村屯周围;蚕农广放薄收,掠夺经营,区域沙化严重,全县森林蓄积量平均每亩不足2立方米,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从而导致林业大县“有山不见树,有树不成林”,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岫岩曾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生态脆弱带给予黄牌警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加大了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岫岩林业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岫岩相继实施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生态造林工程、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辽宁省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鞍山市纸浆林建设工程、鞍山市“千村绿化”工程、岫岩县环城绿化工程等一批国家、省、市、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使全县造林绿化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为下步林业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目前,岫岩林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林业建设任务仍很艰巨,与林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距林业大县、强县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全县柞蚕场面积很大,林分质量差,疏林、灌丛、残林、迹地面积多,还有近10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60余万亩残次林需要改造,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管理还需加强。这些都是岫岩林业事业大发展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开发为平台,整合林业发展资源,推动林业进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八大工程。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解放思想,抢抓住机遇,加大投入等措施推动岫岩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岫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1、以封为主,封、造、改、管相结合,提高全县林分质量,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区域领先,整体提高全县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形象、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的原则。3、区域生态地位重要,要增加投入加大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努力提高森林防护作用,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的原则。4、加大林业产业开发工作力度,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努力 提高全县林业建设经济效益,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原则。5、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立体开发,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的原则。三、“十二五”林业发展总体目标在未来的5年内,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8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3%,林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到2013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3.4亿元,初步实现山川秀美,人民安居乐业。具体规划指标是:完成退蚕还林人工造林30万亩;完成人工荒山造林完成10万亩;板栗、红松等产业基地造林完成10万亩;完成低产、低质林改造造林10万亩;完成村屯绿化植树500万株(折合造林面积5万亩);完成天然林和人工林抚育10万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5万亩,在现有基础上使国家公益林、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212.7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在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72.3%,并加强管护,受损面积控制在0.02%以下;加强林业产业开发工作的引导、指导和领导力度,使林业产业效益在现有1130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121200万元,达到2342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治面积达到100万亩,有害不成灾;加强护林防火,打击林业“两乱”,使火灾、火警过火面积每年控制在0.02%以下;加强国有林场、国有苗圃管理,完善“造血”功能,实现自主发展;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提高服务和执法能力,提升林业在全县的形象和地位。四、“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20112015年,岫岩林业建设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全县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整合配套,开展以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八大工程”建设,整体推进全县林业建设事业快速稳步和健康发展,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荒山绿化及退蚕还林工程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国家“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工程以及省、市、县大规模造林绿化(退蚕还林)工程为载体,结合全县群众性造林活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5万亩,具体措施是:1、残次蚕场和宜林荒山荒地,采取全面清场和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人工纯林40万亩,平均每年完成8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0万亩,退蚕还林30万亩。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大洋河上游水源地乡镇和南部、中、西部荒山面积相对集中的乡镇,即:哈达碑、石灰窑、偏岭、前营、兴隆及龙潭、新甸、苏子沟、韭菜、黄花甸、朝阳等乡镇(办事处)。2、红松产业基地造林,重点安排在中、北部乡镇,完成造林5万亩。造林地块选择林分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公益林林相不整齐的低质低效天然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土层较厚的阴坡、半阴坡的林地,采取全面清场的措施,营造红松人工纯林,每年完成1万亩。3、板栗产业基地造林,重点安排在南部、中部、西部乡镇,完成造林5万亩,平均每年完成1万亩。造林地块规划选择林木稀疏的柞蚕场、残次残场以及公益林林相不整齐的低质低效天然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土层较厚的阳坡、半阳坡的林地,采取全面清场的措施,营造板栗人工纯林。4、对于郁闭度在0.20.5的天然林、人工林、公益林,要进行改造造林,采取清除藤条、灌丛和非目的树种,进行冠下更新和见缝插绿造林,因地制宜营造红松、落叶松、刺槐、板栗等混交林,完成造林10万亩,每年完成2万亩。5、加大营造以日本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步伐,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全力开展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及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天然林改造等工作,全面提升岫岩林业的经营水平。(二)绿色村庄工程以鞍山市“千村绿化”工程为载体,全方位进行村屯、村路、村镇绿化,使村内的空闲地、撂荒地、荒沟、荒滩、荒坡以及村周荒山、适宜绿化的村路实现绿化、美化。树种选择群众比较喜欢的杨树、柳树、杏树、桃树、梨树以及花灌木,条件较好的村屯适当引进高档绿化树种,达到“住户周围绿树成荫,村屯周围绿色环抱”的效果。植树总株数500万株,其中:栽植多年生绿化大苗50万株,重点规划在村路上和村委会周围,其他区域栽植一般树种450万株。通过村屯绿化,使村屯绿起来,使老百姓富起来。(三)绿色通道工程以岫岩境内的省级公路大一盘线、张庄线、瑗一盖线和县级、乡级、村级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为载体,结合公路、铁路和河流两侧迎面山的造林绿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建设以中草药、山野菜、野生动植物养殖示范基地,全面推动岫岩林业可持续发展。结合鞍山市张庄线、大盘线设施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绿色通道和特色经济发展长廊。(四)城市绿肺工程以岫岩镇城镇周围荒山绿化,城镇周围河流两侧荒滩、荒地造林,河流交汇处湿地恢复为载体,建设城市“绿肺”。城镇周围的荒山绿化包括:岫岩镇、兴隆、雅河、前营等乡镇(办事处)面向岫岩城区的荒山、残次林更新、改造。城镇周围的河流绿化包括:东洋河,从北洋桥小虎岭口子街;北洋河,从北洋桥哈达碑桥;雅河,从前营镇仙人咀村东洋河交汇处;岫岩镇内的小黄河、兴隆办事处河沿村的干巴河、城东村的城东河、北杨堡村的五道河,植树、更新、改造。湿地恢复包括城镇周围河流交汇处的三角洲。通过建设城市“绿肺”,打造宜居城市和滨河城市,建设鸟类天堂,为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员建设最佳的休闲娱乐和生活、工作环境,将岫岩县城建设成滨河生态城市。(五)封山育林工程以岫岩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封育、管护为载体,继续扩大封山育林面积,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5万亩,每年完成3万亩。使原有的保护面积增加到212.7万亩。新增的封育林面积重点规划落实在哈达碑、石灰窑、偏岭、兴隆等大洋河上游水源地乡镇(办事处)的沙化蚕场、新植幼林地,进一步扩大大洋河上游水源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保证岫岩镇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六)产业富民工程加大对林业产业开发的领导力度,扩大规模,增加效益,打造区域产业优势和龙头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良性发展。在适宜区域、适宜乡镇(办事处)重点抓好以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1、板栗造林和嫁接改造,每年新植1万亩,嫁接5千亩。2、榛子造林和野生榛子垦复,每年垦复5万亩,新植1万亩。3、麻栎经济林的改造和新植,对每年新封育的3万亩三类蚕场进行新植或补植改造并新植1万亩。4、林冠下中草药种植,推广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草药栽培项目。5、重点小流域内封沟进行林蛙半人工养殖,每年新增林蛙养殖面积5万亩。6、滑菇、香菇等食用菌种优良品种培育和种植,全县建立食用菌协会或合作组织1个,培育以大岭以南以滑菇生产、销售集散地市场和大岭以北的以香菇为主的生产销售集散地市场各一处。7、野生动物保护和驯养。8、林木良种储备库建设和林木良种繁育,扩大林木良种育苗基地,建立良种推广基金。9、林业龙头产业基地、加工基地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采取林农以林业资源入股,外域资金合作的方式,筹建林业股分公司,使原材料贮存,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10、对清凉山、龙潭湾、药山、老虎山、老古庙等风景区、自然保护区进行提级改造,扩大接待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对林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和进一步开发,使林业产业效益在现有1130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121200万元,达到2342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全县人均获得效益4600元以上,力争使林业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七)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野外用火,火灾、火警过火面积每年控制在0.02%以下。2、依法严厉打击林业“两乱”,杜绝大面积毁林违法犯罪行为。3、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减少林业用地无偿流失。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面积达到100万亩,做到有害不成灾;严格对检疫性森林病虫害进行检疫、检查和预测预报,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全县森林资源造成侵害。5、依法进行森林经营活动,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森林资源过量消耗。6、恢复和规划建设大洋河、哨子河流域湿地保护区,建设物种基因库。(八)森林文化工程加强对全县林业工作宣传领导力度。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会议、文件、办培训班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森林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和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我县林业工作成就,宣传林业建设先进典型,使全社会认识林业,关注林业,关爱林业,参与林业;使全社会认识到林业是一项利在当代、功载千秋的公益事业,认识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是人类的家园,达到理性回归的高度,进而使爱林、护林、管林、营林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通过整合林业资源,建设“八大工程”,工程之间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成果共享,短期内使岫岩林业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达到新高度、再创新辉煌,为县委、县政府确定“中国玉都,山水岫岩,魅力满乡”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五、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宣传,使林业建设纳入各级领导日常工作认真研究和落实。(二)全力推进和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