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五_第1页
4.8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五_第2页
4.8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五_第3页
4.8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五_第4页
4.8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必修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8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中必修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2掌握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春秋笔法”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内容;串讲和学生自译相结合,读懂全文内容,回归文本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统治阶级宣扬的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培养学生团结友善,坦诚相待的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2.回归文本分析探讨郑庄公(郑伯)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翻译文段尤其是句式的判断和还原。【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翻译法,合作探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左传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事件情节和课文结构;学习第1自然段。一、导入春秋战国是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内部也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如鲁国一度君权旁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今天我们要学的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初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为争权而大动干戈的一个历史事件。二、解题和左传简介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里的一句经文郑伯克段于鄢是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郑伯郑庄公克战胜段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于鄢在鄢这个地方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间鲁国及当时几个主要诸侯国二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本书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目的是传述春秋,即把春秋中所提到的,所简短记述到的事件,发展成为较完整的叙事散文,如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就是由春秋中的一句“郑伯克段于鄢”加以丰富,叙述成这个较完整的故事的。春秋是“经”,文字俭省,微言大义。左传是“传”,“传”是对“经”的具体叙述。解释春秋的除春秋左氏传之外,还有谷梁传、公羊传,史称“春秋三传”。三、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为生词和值得注意的字注音,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学生齐读全文,教师正音,学生初步把握事件的情节。3.学生简要讲述情节:(1)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2)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照情节发展完成下面的表格结构段落主要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答案:结构段落主要内容开端1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发展25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郑庄公欲擒故纵高潮6郑伯克段于鄢结局79庄公幽禁姜氏,后母子如初(7、9其实是议论段落)4.齐读第1自然段,自由对照注释并翻译。 指名学生翻译第1自然段。 教师强调: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吓。 遂恶之 恶:讨厌。 特殊句式:郑武公娶于申 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 (从) (向)5.姜氏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郑庄公?为什么?明确:从郑庄公出生就不喜欢他,因为难产使姜氏受到惊吓。第二课时一、导入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写到了兄弟相残,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也是写兄弟内斗;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注意郑庄公、共叔段的性格特点。二、学习第2-6自然段1.齐读第2-6自然段。 四个组分别承担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口头翻译,并提出质疑,全班交流解决。(部分字句老师加以辅助) 教师强调:(1)特殊句式: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之”为标志;厌,满足之意。)(2)通假字:佗邑唯命 通“他”,别的。 谓之京城大叔 通“太”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通“三” 焉辟害 通“避”,避开。 无庸,将自及 通“用”(3)一词多义 虢叔死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焉 姜氏欲之,焉辟害 (哪里,怎么,疑问词) 君何患焉 (呢,句末语气词)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替,给,介词) 为 不如早为之所 (安排,动词)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作为,当作,动词) 亟请于武公/为之请制 (请求,动词) 请 臣请事之/请以遗之(请允许我,表敬副词)(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2.学生熟读第2-6自然段,说说对郑庄公的性格特征的看法,初步形成对郑庄公的认识。(1)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为什么不给?明确: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郑庄公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他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话中所含杀机。(2)祭仲、公子吕、子封分别劝他约束共叔段,庄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明确:郑庄公不是对弟弟宽容,从他的话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暱,厚将崩”中可以看出郑庄公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叔段。郑庄公欲擒故纵,老谋深算。3.说说对共叔段的性格特征的看法。明确: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分析: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三、学习第7自然段1.学生齐读。2.老师串讲,师生分析第7自然段,分析春秋经文的表述所蕴含的作者的褒贬态度。 提示:从亲生兄弟角度;从国君与臣子的角度。第三课时一、齐读第8-9段导入学习1.学生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完成表格。人物郑庄公姜氏颍考叔活动誓“不及黄泉”不见姜氏入隧而赋被置城颍出隧而赋请羹遗母出谋划策2.指名学生翻译第8自然段。3.教师强调:(1)食舍肉 (舍弃,放弃,这里为“留下”) 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请以遗之 遗:赠送。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地道。(2)特殊句式:请以(羹)遗之 (省宾语) 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 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4.讲解第9自然段。 施及庄公(推广,即推己及人)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延续) 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之”是标志,“是”为宾语)二、思考探索:1.郑庄公和母亲姜氏最后和好了吗?如何理解“遂为母子如初”?明确:最终只是维持了表面的缓和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和好;姜氏自郑庄公出生就厌恶他,庄公从小得不到母爱,所以郑庄公和母亲姜氏经过一场风波后只是回复到共叔段挑起战争前的“面和心不和”的状态。提示:联系文本“庄公寤生,遂恶之”“为之(段)请制”“请京”“夫人将启之”“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怨恨之深)“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言不由衷,用以掩饰各自难堪的境地)2.郑庄公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的誓言后,为什么会后悔?“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