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_第1页
《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_第2页
《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_第3页
《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 雪夜访戴,选自世说新语,作者为南朝宋的刘义庆。故事介绍了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显示了他作为名士的潇洒自适,性情豪放。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急躁而耿直的人。人物分析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禅意。雪夜访戴图 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图 绢本淡设色 【名称】雪夜访戴图【年代】明代【作者】周文靖【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1.5,横:93.9厘米。雪夜访戴图中,一只小船行驶在江面,站在船头、船尾的梢公奋力地划着;船上蓬中透着微弱的灯光,显见夜色已深;蓬外有一童仆,蓬内的人大概就是王徽之了。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氛: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坡岸上及被夜色遮掩的茅屋顶上覆盖着白雪,虚灵空潆的笔调,显示出雪夜的寂静和寒冷,真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夜行舟图。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有马远的笔法,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元 张渥 雪夜访戴图此图画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访问朋友戴的故事。王徽之,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字子猷,王羲之之子。曾任桓温的参军,性格浪漫,联拘小节。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乐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州),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该幅即画此故事分情节。用笔老辣,烘染精到,设色雅淡。右上自题“雪夜访戴。周文靖写”。钤“理”、“日近清光”、“三翠轩”印三方。 在传统绘画中,有许多描写传说故事的题材。明代画家也喜作“故事画”,这幅周文靖的雪夜访戴图就是一例。 该画表现的是晋朝王徽之的故事。故事为某夜徽之于梦中醒来,见雪后初霁,月色皎洁,突然萌发拜访好友戴逵的念头。于是,不顾路遥夜深,雇船前往。但到了目的地,徽之又放弃了与戴逵见面的打算,沿江返回。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岂必见安道耶?”正因为他与戴逵都是性情中人,卓荦不羁,故两人的友谊好像也升华为形而上的境界。在徽之看来,友谊重在心中而非形式,见面与否了无差别。这种带有禅意的观点被传为佳话,并且成为后世画家笔下喜欢表现的题材。 雪夜访戴图中,一只小船行驶在江面,站在船头、船尾的梢公奋力地划着;船上蓬中透着微弱的灯光,显见夜色已深;蓬外有一童仆,蓬内的人大概就是王徽之了。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氛: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坡岸上及被夜色遮掩的茅屋顶上覆盖着白雪,虚灵空潆的笔调,显示出雪夜的寂静和寒冷,真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夜行舟图。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有马远的笔法,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 【名称】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1.5,横9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文靖,明代画家。莆田人。善山水,学夏珪、吴镇,堪配谢廷循。苍润精密,笔力古健,酝酿墨色,各臻其妙。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之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