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案中法律智慧》读后感.doc_第1页
《名案中法律智慧》读后感.doc_第2页
《名案中法律智慧》读后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案中法律智慧读后感读这本书是时,我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它像一本倒叙的教科书。先讲假设的案例提出一个法律问题,接着讲一个实际的案例,然后由大法官提出法律意见书,最后是作者就同类案件说明我国的情况,及中西对比;差异。说实话,我很欣赏这种排布,由张三,李四的故事引发你极大的求知欲,接着再给你讲法理,法律知识,这时你会觉得那知识是自己渴求的,所以不觉枯燥,反而有种拨云见日的神奇。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安排,不知道这种安排可不可以被教科书编纂者所借鉴。在文章的诸多环节中,大法官的法律意见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大法官那份严的精神让人感动。他们把案件分析的淋漓尽致。案件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原告是否有过失?是否自愿承担风险?该案件所要适用的成文法、判例是什么?甚至将法律精神、原理也一一陈述。他们的法律意见书几乎不见个人情感而是严格用法律的标尺去衡量事实,法律规定的要素是否具备,都清楚明确,十分严谨。这种严谨是法官深厚知识底蕴和崇高人格的彰显;是法律尊严的保障;是我追求的目标!再者,是意见书引发的我的一些思考。一是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难以确定。虽然法律对于每一种行为都清楚明确,界限也好像清楚明确,然而一旦用已经做好的固定尺度的法律标尺去衡量事实,难么你会发现似乎没有一个案件可以完全套进法律的标尺。二是定立诉讼期限的好处。我认为可以(1)促使受害人及时的维护自身利益(2)方便司法人员和当事人取证或调查。(3)节约司法成本。三是法律是一架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分别是原、被告的利益,它必须保持平衡,以体现公平、正义。法律不能走太远,否则就要被告承担严格的责任,法律又不能放纵被告,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最后,是书中提到的法律条文,原则,抗辩理由给了我直接的法律知识。还有,本书让我对英美法系的司法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由法官给予法律指导,用专业知识给陪审团风向标,并最终定案。由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以一般普通人的标准去判断事实,陪审团的意见,是法官包括上级法官也无法左右的。由专家提供专家意见,提供一个专业的普通标准,以认定事实。在美国 上级法院可以修改或发回重审下级法院的被上诉的案件,但联邦法院却要维护州法院的权威。再者是英美的判例制度,可以有效的应对新出现的情况,弥补法律调节的滞后性。然而一旦错误的判例形成,那么想要改变它又不是那么容易。唉!也是把双刃剑。最后,是中西方法律的对比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本书的序中的某些法律工作者强暴中国、西方社会的言论可谓精辟。法是根生于社会的植物,我们不弄清中、西方社会怎能让这株移植自英美的植物长好,又怎能让它的果实被每个中国人所消化?比如,英美的法律与陪审团制度相伴,而我国却单由法官代理认定事实。再像儿子告老子的案子,同样的情况在中国一定是儿子被骂大逆不道,因为中国的家庭观念很强,经济关系界限不明,可英美的法律却是以个人利益为主,且经济关系清楚。那么我们是否要适用此类英美法?移植到中国的法律像保养的孩子,不管怎样都有一种隔阂,一种不适应。好书犹如良友,应当经常拜访,加之书中有的理论层次太高,在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做到透彻的理解,消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