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PPT课件_第1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PPT课件_第2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PPT课件_第3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PPT课件_第4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相关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填写规范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药剂科马海明 2 一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相关基础知识 3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2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和概念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体系4 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开展药品ADR监测工作 主要内容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国内外重大药害事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5 20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甘汞 汞中毒 死亡585人苯甲醇 臀肌挛缩 致儿童终身残疾氨基比林 粒细胞缺乏症 死亡2082人磺胺酏 肝肾损害 死亡107人非那西丁 肾损害 溶血 死亡500人反应停 沙利度胺 海豹样畸形儿10000多 死亡5000人异丙基肾气雾剂 严重心律失常 心衰 死亡3500人氯碘喹啉 骨髓变性 失明 受害7856人 死亡5 6 反应停 海豹样畸形儿 7 8 苯甲醇 臀肌挛缩 2004年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某乡495人 2 29岁 表现 跛行 八字腿 蛙行腿 难翘 二郎腿 下蹲受限 皮肤凹陷 9 欣弗事件 10 齐二药事件 11 假人血白蛋白事件 1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目的与意义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 蔓延和重演为药品监督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临床药学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13 药品不良反应 相关基础知识 14 药物药理作用的两重性 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时引起嗜睡用吗啡镇痛时引起呼吸抑制抗癌药引起的骨髓抑制生物制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15 药品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防病治病 促进病人生理 生化机能的恢复 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生理 生化机能的紊乱或结构变化等机体的不良反应 16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DrugReaction ADR 我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中规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定义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ADR不包括 错误用药引起的作用 超剂量用药引起的作用 病人不合作 不遵守医嘱以及滥用药品导致的意外事故 17 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药品 合格 疾病 有害反应 正常用法用量 变态反应药物依赖性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 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 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 18 为什么某些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会发生严重ADR 而年龄 性别相同的其他患者却不发生 危险因素 药物暴露疾病严重程度饮酒体重年龄肝肾功能异常 19 药品不良事件 不良经历 AdverseDrugEvent AdverseDrugExperience ADE 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医疗的事件或意外事件 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不良事件是患者服药时发生的一种不良结果 它的发生不一定与这种药物有关或在现阶段认为根本无关 新药临床研究阶段 所发生的一切ADE全部都要报告 20 ADR与ADE的区别 AdverseDrug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明确药物与不良反应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AdverseDrugEvent 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 尚未确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药品头晕摔倒骨折 21 药源性疾病 drug induceddiseases DID 是指由于不良反应引起机体某 几 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导致机体器官 功能发生障碍的严重ADR则称为药源性疾病 又称为药物诱发性疾病或药物性疾病 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而且包括超量 误服 错用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即是严重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 又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22 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定义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非预期的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 有关文献未报道的 23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引起死亡 2 致癌 致畸 致出生缺陷 3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5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4 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型 A型药品不良反应 量变型异常 B型药品不良反应 质变型异常 C型药品不良反应 25 A型药品不良反应 量变型异常 1 可以预测 2 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长有关 3 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 4 发生率高 死亡率低 5 包括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等 型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 26 B型药品不良反应 质变型异常 1 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 2 难以预测 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 3 发生率低 死亡率高 4 可分为药物异常性和病人异常性 包括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 变态反应 27 C型药品不良反应 1 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2 用药与反应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3 潜伏期较长 4 反应不可重现 有些机理不清 尚在探讨之中 28 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三级轻度 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 症状不发展 一般无需治疗 中度 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 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重度 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 导致残疾或缩短 危及生命 29 如何表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 Consil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MedicalSciences简称CIOMS 推荐下列术语和百分率来表示ADR发生率 十分常见 10 常见 1 常见 10 偶见 0 1 偶见 1 罕见 0 01 罕见 0 1 十分罕见 0 01 30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 3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关进展 1984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已列入了上市后药品的再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条款 1989年我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1998年3月正式加入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 成为第68个成员国 1999年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更名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设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1999年11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 该办法的颁布结束了多年以来ADR监测工作无章可循的局面 有力的促进了ADR监测工作的快速发展 200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71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标志着我国的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004年3月15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至此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走上了正规化 程序化 法制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32 对药品不良反应认识的偏见 药品不良反应 质量事故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事故 3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不作为医疗事故 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本条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的作用 以打消报告单位和报告人的顾虑 保护报告单位和报告人的合法权益 从而保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正常实施 34 药品不良反应免责 单纯的药品不良反应一般不负法律责任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定概念 药品纠纷案件一经鉴定为 不良反应 实际上已经排除了人为过失和过错 我国药事法规规定了一些药品生产 经营企业可以免责的条款 例如刚刚介绍过的 办法 中第30条就体现了现行的法律法规不支持单纯以药品不良反应提起医疗诉讼的原则立场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也规定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和 在现有医学科技技术条件下 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不是医疗事故 从理论上把不良反应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 条例 同时规定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 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35 报告原则 可疑就报 36 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7 开展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 2004年颁布的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规定 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负责本单位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收集 报告和管理工作 如医疗机构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应报告而未报告的 未按规定报送或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和相应的行政处分 38 按照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 负责收集报告和本科室病人用药后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工作 收集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和未注明的药品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有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并在病例中记录发生过程以及采取的措施 发现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 及时通知院常设办公室人员或临床药师 及时处理并整理药品不良反应有关资料 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及时上报 定期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汇总上报至院常设办公室人员 以便统一上报省 市 ADR监测中心 39 普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相关知识 加强相关人员宣传与培训是开展药品ADR监测工作的基础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ADR是导致医疗事故的原因 担心引起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而ADR的主体则是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不作为医疗纠纷 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只有打消医务人员的顾虑 才可以让他们放心的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40 医疗单位开展ADR监测病例收集渠道 常设办公室 病房医护人员监测本科ADR门 急诊医护人员监测以ADR而就医的门诊药房从门诊药品咨询和退药中病区药房从重点科室查房 早交班 审查药疗单中药理基地收集新药的ADR 省级ADR监测中心 普通 严重死亡 医务科 药品采购药剂科 药检 41 二 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填写规范 4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规范填写要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是我们获悉药害信息的最直接平台 是监测工作的基础环节 信息采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病例评价 所以说规范填写报表至关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中针对不同报告类型提供了三份表格 分别是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药品群体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定期汇总报告表 43 三张表格及适用对象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 个人 药品群体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定期汇总报告表 药品生产企业 44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规范填写要求 45 46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明确要求 药品生产 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 兼 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 经营 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 调查 分析 评价 处理 并填写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 自治区 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 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47 特别强调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的填报内容应真实 完整 准确 2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是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 手工报表需要长期保存 3 每一个病人填写一张报告表 4 个人报告建议由专业人员填写 可以是诊治医务人员 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专职人员及专业监测机构人员 5 尽可能详细地填写报告表中所要求的项目 6 对于报告表中的描述性内容 如果报告表提供的空间不够 可另附纸说明 7 如果报告的是补充报告 请填写与原始报告相同的编号 并在报告左上方注明 补充报告 与原始报告重复的部分可不必再填写 补充报告也可不填写报告表 只需要对补充部分附纸说明即可 48 新的 严重 一般 新的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事件 严重 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的不良反应 事件 1 引起死亡 2 致癌 致畸 致出生缺陷 3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4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5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49 报表可分为四种类型 1 新的严重 同时符合新的和严重的条件 2 严重 符合严重的 但不是新的 3 新的一般 符合新的 但不是严重的 4 一般 以上三种情况以外的 既不是新的 也不是严重的 50 单位名称 填写医疗卫生机构 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完整全称 例如 以下几种情况 电脑都会将其作为不同的单位处理 1 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医院 妇幼保健院 市妇保院 妇保院 2 市中医院 市中医医院 中医院 3 市 县人民医院 县人民医院 县医院 人民医院等 单位名称的不规范 将会为日后统计处理添加麻烦 51 部门 电话 填写报告单位的具体报告部门 应填写标准全称或简称 如 普通外科二病房 或 普外二 填写报告部门的电话 注意填写区号 如 0431 5900120 52 报告日期 不良反应 事件病例报告填写时间 如 2007年9月3日 特别提醒 如果通过网络电子报表 报告日期务必要填写电子报表当天的日期 否则 将会为日后统计处理添加不必要的麻烦 53 患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真实全名 性别 在相应方框填入 出生日期 患者的出生年应填写4位 如1987年5月13日 54 民族 体重 联系方式 民族 应正确填写 如回族 体重 注意以千克 公斤 为单位 如果不知道准确的体重 请做一个最佳的估计 联系方式 最好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或者移动电话 如果填写患者的通信地址 请附上邮政编码 55 家族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情况 选择正确选项 如果需要详细叙述 请另附纸说明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情况 包括药物过敏史 如果需要详细叙述 请另附纸说明 56 不良反应 事件名称 不良反应 事件名称应填写不良反应 事件中最主要 最明显的症状 例如 不良反应 事件表现 患者从 年 月 日开始使用 1 0g 1次 日 静滴 日患者胸腹部出现斑丘疹 有瘙痒感 继续使用后丘疹面积增大 不良反应 事件名称可填写皮疹 不良反应 事件名称的选取可参考 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 如不明确 则填不良反应一组表现中最主要表现 如 头痛 头晕 恶心 呕吐 等 注意应用医学规范术语 57 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时间 填写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 当一个新生儿被发现有出生缺陷 不良反应 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孩子的出生日期 当一个胎儿因为先天缺陷而发生早产或流产时 不良反应 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怀孕终止日期 58 病例号 门诊号 企业填写医院名称 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号 门诊号 以便于对详细病历详细资料的查找 企业需填写病例发生的医院名称 59 不良反应 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不良反应 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变化过程时 最好用具体时间 如 年 月 日 不良反应 事件的表现 要求摘要描述 在填写不良反应 事件的表现时要尽可能明确 具体 如为过敏型皮疹 要填写皮疹的类型 性质 部位 面积大小等 如为心律失常 要填写何种心律失常 如为上消化道出血 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 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 血压 脉搏 呼吸 心率 的记录 60 不良反应 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与可疑不良反应 事件有关的临床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应填写病人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情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 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 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变化 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 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61 填写与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有关的患者病史 填写本次临床上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 事件的处理情况 主要是针对不良反应 事件而采取的医疗措施 也包括为作关联性评价而采取的试验和试验结果 如补做皮肤试验的情况 高血压 糖尿病 肝 肾功能障碍等 过敏史 怀孕史 吸烟史 饮酒史 药物滥用史等 不良反应 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62 怀疑药品 商品名称 通用名称 报告人认为可能与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有关的药品 如果有四个以上的怀疑药品 含四个 可另附纸说明 在网络电子报表的时候可以在备注上注明 商品名称 填写药品的商品名 如果没有或者不知道商品名 填写不详 通用名称 填写完整的通用名 不可用简称 如 氨苄 先 等 监测期内的药品 进口药上市5年内药品应在通用名称左上角以 注明 63 生产厂家 批号 生产厂家 填药品说明书上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全称 不可用简称 如 修正 敖东 等 批号 填写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 如051021 请勿填写产品的批准文号 注意不要与生产日期 有效期相混淆 64 用法用量 填写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例如 500mg每天四次口服或者10mg隔日静脉滴注 如系静脉给药 需注明静脉滴注 静脉推注或者 小壶 给药等 对于规定要缓慢静脉注射的药品应在报告表 其它 栏内注明是否缓慢注射 65 用药起止时间 指使用药品的同一剂量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如果用药过程中改变剂量应另行填写该剂量的用药起止时间 并予以注明 用药起止时间大于一年时 填写xxxx年 月 日 xxxx年X月X日的格式 用药起止时间小于一年时 填写 月 日 X月X日的格式 如果使用某种药品不足一天 可填写用药持续时间 例如 一次或者静脉滴注一小时 66 用药原因 填写使用该药品的原因 应详细填写 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 此次因肺部感染而注射氨苄青霉素引起不良反应 事件 用药原因栏应填肺部感染 67 并用药品 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时 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品或医疗器械 不包括治疗不良事件的药品 而且报告人并不认为这些药品或医疗器械与不良反应 事件发生有关 并用药品的信息常常能够发现以前不知道的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或者可以提供不良反应 事件的另外的解释 故请列出与怀疑药品相同的其他信息 68 不良反应 事件结果 不良反应 事件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 不是指原患疾病的后果 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 事件已经痊愈 后来又死于原患疾病或与不良反应 事件无关的并发症 此栏仍应填 治愈 不良反应 事件经治疗后明显减轻 在填写报告表时没有痊愈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痊愈时 选择 好转 69 不良反应 事件结果 不良反应 事件经治疗后 未能痊愈而留有后遗症时 应注明后遗症的表现 患者因不良反应 事件导致死亡时 应指出直接死因和死亡时间 对于不良反应 事件结果为有后遗症或死亡的病例 应附补充报告 病历资料 70 原患疾病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原患疾病 即病历中的诊断 诊断疾病应写标准全称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能写ALL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不良反应 事件对原患疾病产生的影响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不明显 病程延长 病情加重 导致后遗症 表现 导致死亡 71 国内有无类似不良反应 事件报道国外有无类似不良反应 事件报道 视实际情况填写 如果为文献报道 请列出文献名称 72 关联性评价 依据不良反应 事件分析的五条标准 见下面不良反应 事件分析项 将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6级 73 注 表示肯定 表示否定 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不明 1 用药与不良反应 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有 无 2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是 否 不明 3 停药或减量后 反应 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 是 否 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 4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事件 是 否 不明 未再使用 5 反应 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 患者病情的进展 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是 否 不明 74 ADR关联性评价标准 国家ADR中心6级标准1 肯定 单一用药又有重复用药 用药与反应发生因果关系密切并有文献资料佐证 2 很可能 无重复用药但相关性明显 既往已有较多病例报告 3 可能 与很可能条件相同 但原患疾病与合并用药也可造成与反应表现相同的结果 75 ADR关联性评价标准 4 不太可能 与用药相关性不密切或不能用药物来解释 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有类似临床表现 5 未评价 报表内容填写不全 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 6 无法评价 报表缺项太多 76 报告人职业 职务职称 签名 报告人职业 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报告人职务职称 依据实际情况填写报告人签名 报告人签名应字迹清晰 容易辨认 如果为个人投诉的报告 在此处注明 77 不良反应 事件分析 药品与不良反应 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评价是很复杂的 国际上有很多分析方法 我国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用药与不良反应 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 事件类型 停药或减量后 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