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二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二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二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种中期引产方法的临床观察【关键词】 中期引产;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关键词 中期引产;依沙吖啶;米非司酮摘要 目的 探讨中期引产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方法 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201例1525周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病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05例,给予单纯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96例于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前后口服米非司酮100mg,8h后再服50mg。比较二组引产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量、平均住院日及疼痛的程度,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所需引产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出血量及胎盘胎膜残留量均较对照组少,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为中期引产提供了更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中期引产有多种方法,水囊引产因工序繁杂、逆行操作,临床上已很少应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效果肯定,但存在住院时间长,胎盘胎膜残留多及少部分失败的问题。随着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终止妊娠的效果得到认可,但对于中期引产尚未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1,用法用量尚未统一及规范,临床上有药物流产引起子宫破裂及建议瘢痕子宫不宜药物引产的报道2。我院从2000年1月始把1525周需要终止妊娠的病例随机分为二组,采用二种中期引产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中期引产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将需要终止妊娠的201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05例,观察组96例。二组年龄、孕次等基本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均无内科并发症,无外阴阴道炎症,无药物过敏史及有关药物禁忌证,肝肾功能正常,血、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均无胎盘位置异常。1.2 方法 二组均在住院后常规腹部备皮消毒予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mg,观察组于注射前后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8h后再口服米非司酮50mg,二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产后均在子宫底收缩在脐耻之间及以下时行清宫术,出血多的可随时进行。1.3 观察指标 对引产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量及平均住院日及产程中因疼痛而进行干预情况进行比较。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检验,t检验。2 结果对照组从用药到分娩时间最短32h,最长108h,平均(41.8916.23)h,超过72h为引产失败,共有3例,进行了干预直至引产成功。观察组用时最短23h,最长44h,平均(31.005.42)h,对照组成功率为97%,观察组为100%,产程中用镇痛剂对照组3例,观察组4例。二组胎盘残留量、产后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情况见表1。表1 二组病例观察指标的比较(略)用药至分娩所用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胎膜残留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疼痛而使用镇痛剂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7%,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情况:宫颈裂伤对照组2例,均经缝合止血,观察组出现3例轻微恶心未经处理自行缓解。3 讨论单纯应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起的宫缩与足月分娩诱发的宫缩不同,可出现不协调宫缩,中期妊娠的宫颈不成熟,宫颈在宫缩时被动扩张而使产程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宫缩较强的病例因宫颈不成熟易引起宫颈裂伤及后穹窿破裂3,软化宫颈在中期引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米非司酮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使宫颈胶原纤维断裂软化宫颈,软化的宫颈能主动参与到产程中缩短产程4,米非司酮与雌激素作用形成高雌/孕环境,使分娩易于发动5。观察组患者引产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螺旋动脉的胎盘血供6,并且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增加,导致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到滋养细胞凋亡致使蜕膜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7,促使引产成功,胎盘胎膜残留量少,产后出血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观察组分娩发动早,产程短,胎盘胎膜残留少,子宫缩复好,清宫早,总住院日短(P0.05),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费用。对于瘢痕子宫、初孕及大月份引产也适宜。但产程中因不能耐受疼痛而干预的病例数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成功率100%,对照组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为中期引产提供了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适合于各级医院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9 2 何秀萍,安牧尔,吴春风.药物流产致疤痕子宫破裂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2 3 梁月华,李玉萍.三种药物用于终止孕10-14周妊娠的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2):119-120 4 莫培霞.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9):568 5 王秀珍,王巧云.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伍用终止妊娠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00,16(13):98 6 罗晓青,王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