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_第1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_第2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_第3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_第4页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 专项对点练229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节选自三槐堂铭)【注】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 答案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参考译文】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 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 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 铭文是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 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 (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 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 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 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 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啊,多么美好!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 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 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 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 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 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 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 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 差同知贡举。 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 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仍以秘撰致仕。 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 答案刚直不阿(正直);忠勤爱民(忠于职守)。 【参考译文】李衡,字彦平,江都人。 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 后来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 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 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 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 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 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 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评为上等治理上报,皇上下诏给他加官一级,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 曾任职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 加官直秘阁,李衡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诚挚殷切,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予秘阁修撰的职衔让他退休。 皇上感念他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复出,让他任侍御史,(他)以年老为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 命他参与主持选拔推荐官员。 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 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 (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 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乐庵”,去世时七十九岁。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 择其间贤者,记其大概于此。 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 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 公名金,字贡之,成都人。 为进士,居京师,谨厚温雅,人称为余君子。 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 公以理教戒,率者居半,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 县民素多讦,公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略无于其间。 讦者谓公不可欺,亦不可犯,稍稍引去。 或有强愎自愆于理者,则往往诣府司已上官,上官辄谕之曰“汝自有贤令,不须至我也。 其人竟自解散。 数月间,吏民帖伏。 前令玩灾横敛,民多逋亡。 闻公之政,渐次归。 复如徭役、丁夫之类,累年为下人所卖、率皆颠倒,因置手籍点视,始得其平。 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 郡中权豪棋布,请托无虚日,公一切谢绝,曰“吾宁不作官,决不能受其使令也。 县当要冲,而繁华甲天下,达官贵使过者,旁午纷杂,旧例必设宴迎劳,公皆罢去,鱼肉一饭,欢然而别。 其子弟随侍者,训饬防范甚严,不得辄至中门。 一日,见几上有纸画数幅,盖其子购之于吴县者,悉取焚之,终不留也。 夫人洪氏在县凡五年,惟织纴供公之裳服,机杼之声时闻于外,虽同寮吏卒皆不得其面。 其化于家者如此。 十年,公与吴令雍泰同征,皆为御史,雍留北台,公补南台。 或言其为所挤,公袒如也。 公今为陕西按察副使,吴民思之不已。 (节选自寓圃杂记,有删改)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余公之“贤”在“治吏”“治民”“律己”方面的表现。 答案治吏训导与惩戒相结合。 治民采用公众议论进行裁决。 律己公正廉洁,拒绝富人的利诱和权豪的请托;严格管教家人。 【参考译文】我今年五十八岁,历经十五任郡守。 现选取其中贤能之人,在这里论述其大略。 长洲是苏州第一县,历任县令不是因之擢升,就是因之败坏。 而败坏之人总是很多,难道是这里的风俗环境使他们这样的吗?列举此地的优秀人物,有宋代王禹偁等人,我见到过的只有余公一人罢了。 余公名金,字贡之,是成都人。 余公考中进士,居于国都,为人谨慎笃厚、温和文雅,人们称他为“余君子”。 余公成化五年到长洲就职,群吏因为他是个读书人,就很轻视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做不法之事。 余公用道理教导和训诫他们,服从的人便占了一半,于是对他们稍加惩治,他们就都改变了行为。 长洲百姓向来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余公从不辗转查问推其实情,全由公众的议论裁决,丝毫不纠缠在其中。 揭发的人认为余公不可欺骗,也不可冒犯,就渐渐退去。 有些倔强固执自失事理的人,常常到府司以上的官署去,上级官员就告晓他们“你们自有贤能的县令,不必到我这里来。 那些人竟自行散去。 数月之间,官民顺服。 前任县令轻视灾祸、滥征捐税,长洲百姓多有逃亡。 听闻余公治理有方,民众次第归来。 再如劳役、丁夫这些人,连年被下属转卖,情形都已混乱,于是余公编造手册查点察看,事情才得以平定。 县里多有富人利诱县令,余公严词拒绝一点也不掩饰表情和语气,乃至严加责罚不作少许宽恕,那些富人由此隐蔽形迹,不敢露面。 郡中权贵豪强众多,请托说情从不间断,余公一概谢绝,说“我宁愿不做官,也绝不能供那些人差遣使唤。 长洲正处要冲,又繁荣热闹居天下第一,经过此地的高官贵使交错纷杂,按旧例一定设宴迎接慰劳,余公将此陋习尽皆除去,仅仅鱼肉一饭,便欢喜作别。 对那些跟随侍奉的子弟,教训诫勉、防范甚严,令其不得擅入中门。 一天,见几案上放有几幅画,是他的儿子在吴县重金收买的,全都拿来烧掉,一点也不留存。 夫人洪氏待在县里总共五年,纺织供给余公穿着,机杼声不时传到室外,即使余公的同僚、吏卒也不得见其一面。 余公教化家人,就如此类。 成化十年,余公与吴县县令雍泰一同被征召,同为御史,雍泰留任北台,余公补缺南台。 有人说余公受排挤,而他毫不在意。 余公现在做陕西按察副使,吴地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项王闻龙且死,大惧,使盱台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上述文段中齐王韩信“虽死不易”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深得汉王信任;深受汉王敬重;重信义。 【参考译文】项羽获悉龙且已死,非常害怕,立刻派遣盱台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目前楚、汉二王成败之事,关键就在您了。 您向西依附汉王,汉王即获胜;向东投靠项王,项王即成功。 倘若项王今日遭覆灭,那么接着就轮到灭您了。 您和项王曾经有过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王与楚王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呢?现在放弃这个良机,自下决心投靠汉王来进攻楚王,作为智者,难道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吗?”韩信辞谢道“汉王授给我上将军的官印,拨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推让他的食物给我吃,并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 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人家是不吉利的。 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跟定汉王的主意!望您替我向项王致歉。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上文概括元行钦是唐末人。 在后唐庄宗与梁军作战时,他勇救唐庄宗一命。 明宗(指李嗣源)兵变,他及时把情况汇报给唐庄宗。 明宗包围了在汴州的唐庄宗时,他带领将士断发泣誓,以死报主。 唐庄宗遇害后,他出逃被执,李嗣源将其杀害在洛阳。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其言虽不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