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洛镇概况.doc_第1页
打洛镇概况.doc_第2页
打洛镇概况.doc_第3页
打洛镇概况.doc_第4页
打洛镇概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洛镇概况地理位置打洛镇地处中缅边境,是云南省重要口岸之一,位于勐海县西南部,东南为布朗山,西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6.5公里,西北与西定乡毗邻,东北为勐混。是一个山区、半山区的农业乡镇,地形为群山环抱的低中山丘陵地带,中间为宽谷盆地,地势西北高,山脉呈北向南。境内气候多样,属于北热带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境内最高点在北部的邦南后山,海拔2,175米,最低在东南部的抚盐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98米。全镇国土总面积为400.16平方公里,南北纵距18.7公里,东西横距27.5公里。镇政府驻打洛正街,距勐海县城65公里。距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县城仅3公里。行政区划打洛镇辖打洛、曼夕、曼山、曼轰、勐板5个村委会,57个自然村。这里居住着傣族、布朗族和哈尼族三种主体民族,各种民族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但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点:傣族以孔雀舞而扬名,布朗族以弹唱著称,哈尼族以咚吧叉舞吸引四面八方的朋友。人口民族2010年末,全镇总人口19978人4535户,其中:男9,816人,女9,460人。非农业人口417户873人,占总人口数的6.06%;农业人口4109户18648人,占总人口数的93.94%,农村劳动力11,380人,其中女劳动力5,577人,占总劳动力的49.01%。从事第一产业10,627人,当年迁入人口546人,占人口总数2.87%,迁出人口397人,占人口总数2.08%。打洛镇有3个主体民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人口18,768人,其中:傣族9,283人,占人口总数的48.75%;布朗族4,622人,占人口总数24.28%;哈尼族4,862人,占人口总数的25.54%;汉族275人,占总数的1.45%;彝族1人,占人口总数的0.01%;年内出生人口215人,其中女105人;年内死亡108人,其中女42人。基础设施打洛镇共有57个自然村,全镇通自来水的自然村有57个,占总数的100%,已通水农户数为4,042户,占总数的100%,通电的自然村57个,占总数的100%,已通电农户数4,042户,占总数的100%;通公路的自然村57个。进村道路大部分为土路路面;农村住户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有3405户,占农村总户数84.24%;拥有电视机农户数有4121户,电视机3,785台,影碟机3,843台,电视覆盖率为95.07%;安装有线电视农户数3843户,有线电视覆盖率为95.07%。镇内安装路灯300盏,村内未安装路灯,公厕40座。打洛镇现有中国移动通讯基站6座,中国联通基站2座,小灵通基站50余座,程控电话遍布全镇,邮电通讯覆盖全镇,方便快捷。打洛镇到县城客运站有1个,建有农贸市场4个。全镇各村共有汽车85辆,农用运输、拖拉机2,216辆,摩托车4936辆,自行车1,418辆,液化灶1,254台,电冰箱1,908台,洗衣机272台,录像机12架,空调37台。2010年全镇农村用电量为181万度。全镇建有沼气池农户49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407户。全镇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1510.5亩,有效灌溉率达66%,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289.5亩,人均拥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亩。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数58个。人畜混居的农户数为3566户,占总户数的88.22%,无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农户。特色产业橡胶产业:橡胶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橡胶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气候属于北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9 C,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32.6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C,年极端最高气温39.7C,年极端最低气温3.4C。较适宜种植橡胶、香蕉、西瓜等热带经济作物。 从目前打洛镇经济结构来看,橡胶既是本镇的主产业也是特色产业。从1960年起,打洛五分场开始种植橡胶,当地的群众受到影响,也陆续种植。但起步种植橡胶,农民是被动的,种植面积比较小、不规范、产值低。随着农民受益后,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突飞猛进,管理橡胶的经验不断提高。至2010年底,打洛镇的民营橡胶面积已发展到100288亩(其中开割面积3.44万亩),年产干胶3962吨,年亩产干胶达80公斤。在2007年,我镇设置了100余亩的运用新割制示范点,有效提高了示范点的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经计算,间接增收18%以上,受到胶农的欢迎,纷纷要求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并加以推广。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防治橡胶白粉病5600亩,防治稻飞虱2950亩。胶农管理意识和技术更加提高。我镇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资8000万元,对打洛镇胶厂进行改制,采用新的管理办法,更新设备、改进技术,胶厂的效益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小型橡胶加工厂逐步建起,打洛镇的橡胶产业正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方向发展 打洛口岸边: 打洛口岸边贸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一个重要通道,是滇南“茶叶商道”和东南亚国家“边贸之路”的通道口岸和驿站。在十八和十九世纪,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就是通过打洛口岸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并转销香港等地。目前,打洛口岸是我国9个陆路出境旅游和贸易口岸之一,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重视对打洛口岸的建设,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依托口岸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得到长足进步。在边境游、出境游和边贸发展中,打洛口岸具备了较大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截止目前,打洛有国家AAA级景点1个,A级景点1个,申报国家A级的景点1个,自费接待点2个,星级宾馆(酒店)3个,旅游定点餐厅9个,旅行社1个,旅游从业人员近千人。在全县的景区(点)、星级宾馆(酒店)及旅游从业人员中,打洛占了95%以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接待环境和水平也明显改善。1998年至2008年,打洛口岸出入境旅游人数达1.54万人次,口岸边民进出境人流24.54人次,日平均进出境人流672人,出入境人流同比2004年1598646人下降84.6 %;进出境车辆33292辆次,日平均进出境车辆91辆次,同比2004年215935辆次下降84.6% 。打洛旅游业的兴起,对繁荣口岸经贸往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自2004年12月国家实行暂停出境一日游异地办证的政策后,打洛口岸的出境旅游经历了严重冲击,2005年112月,打洛口岸出入境旅游人数仅为2.3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数约5万人次。受其影响,全县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大幅下挫。从深层次分析这一情况,表明打洛旅游业在全县旅游业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打洛旅游业的兴衰就是整个勐海旅游业的晴雨表。资源环境打洛镇属于北热带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镇政府驻地海拔630米。年平均气温21.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32.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年极端最高气温39.7,年极端最低气温3.4。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降雨日115天,大都集中在5至10月,年平均日照数2750小时,平均每天的日照数为10小时,全年均为无霜期。风向多为西南风和东南风。 打洛镇地处中缅边境,有国土面积400.1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172亩。其中水田14,308亩,旱地7,86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3亩,果用瓜播种面积5,124亩,其中西瓜种植面积4995亩;香蕉种植面积11791亩。全镇有林地面积290729.49万亩,其中橡胶面积86303亩,2,593588株,当年开割33028亩,996585株;经济林果地面积70445亩,茶园种植面积8,900亩,当年采茶2,801亩。有水面面积1623.1亩,其中:养殖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