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学习目标1.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并能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2.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聚落的重要意义。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聚落与环境。难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不同的景观图片导入,引出什么是聚落这一问题。【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聚落与环境1.通常,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_和_,称为聚落。2.乡村一般规模_,主要有_、_、_等不同的类型;城市规模_,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 、_ 等工作。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 、_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4.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有的聚落沿着_、_、_等呈条带状。知识点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_ 、_和_ ,处理好聚落_与_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2.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_。3.目前世界上许多部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的 沿岸,意大利的 ,我国陕西的 、云南省的 ,安徽省的 ,澳门的 。【合作探究】探究一:探究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1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完成下列活动。 (1)上面4幅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2)阅读教材81-82图文资料,并仔细观察上面4幅图片,填写下列表格。聚落景观特色人们的生产方式城市乡村探究二:探究聚落形成发展的条件结合所给“火车拉来的城市”、“石油带来的城市”、“河流中下游平原的城市”等材料,分小组讨论,聚落形成与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地方容易大城市?探究三:结合所给案例,说明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蒙古包陕北窑洞南方的斜屋顶【互动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每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2.结合个人已有知识,每人说出5个与聚落有关世界文化遗产名称。【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气候湿热的平原 B.温带湿润的平原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 2.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A.窑洞 B.竹楼C.冰屋 D.渔船3.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保护的文化遗产是( )A.所有的建筑物 B.主要指自然遗产C.山西平遥古城 D.山东泰山4.民居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高脚屋黄土高原 B.平顶屋西亚C.窑洞西双版纳 D.竹楼北极地区5云南傣族传统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A宗教信仰 B风俗习惯C湿热气候 D崎岖地形6下列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地区的聚落,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一般不易形成聚落C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条带状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四、要点归纳(一)聚落与环境1.聚落的分类及特点2.聚落形成发展的条件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聚落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名称(教材给出的)五、总结反思本节内容需要将知识要点化成形象生动的图片或是视频,这样更便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