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doc_第1页
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doc_第2页
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doc_第3页
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doc_第4页
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生态原理解决池塘蓝藻1、 用有益微生物降低鱼塘的N、P浓度,抑制蓝藻的生长要真正控制蓝藻的爆发,应控制水中N、P的含量和有机物的浓度,富营养化水体可以应用有效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我们往池塘添加实验室分离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水中的氨氮含量有明显的降低,蓝藻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5年79月选择郑州郊区某蓝藻发生很严重的池塘投加固定了高浓度EMs的泥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总氮、总磷、COD均有明显改善。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1 池塘添加高浓度EMs的泥球前后水质变化情况指标投菌前投菌后间隔时间降低百分比透明度0.07m0.37m60d42.9%总氮7.5L3.2L60d57.3%总磷5.2L1.6L31 d69.2%COD36L14L60d61.1%透明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EMs抑制了水体藻类的生长。停住了投菌后,各项指标有所反弹,但未见水华发生。因此,Ems控制水华发生是很有效的。2、抢食养殖可以选择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它们和蓝藻一样,都是摄食N、P等同一营养源,因为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利用N、P能力非常强,合成能力非常强,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说它们优先利用了营养后,蓝藻的数量就要下降。有益微生物有着自己独特的先天优势,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蓝藻分布在水体的中上层,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如复合芽孢杆菌、水博士等),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大部分都附着在底层的底泥上,底泥上含有大量的N、P营养源,有益微生物离得近,自然抢得过蓝藻。易得性(分布位置)主要的N、P来源于池塘的底层,这些有益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池塘的底层,从它的易得性来讲,容易得多;从它的繁殖速度来讲又比较快。吃同样的食物,有益微生物离得近,抢得快,就会迅速地发展壮大,繁殖出更多的子孙后代。不过微生物繁殖多了,也需要生活的地方,这时候还要给它们“安家”,增加更多可附着的点。具体的办法就是挪动增氧机,利用增氧机造成的气泡上下翻滚来搅动池塘不同地区的底泥,为微生物提供可附着的环境。提供附着点。池塘不同地方的底泥都被搅动开了,每一颗泥土颗粒都是微生物的家,有益微生物就有更多的地方安家了,安家以后的微生物就能充分发挥跟蓝藻抢食的能力。 最适蓝藻生长的N:P比值1012:1。要真正控制蓝藻的爆发,应控制水体的N、P含量和有机物的浓度。 富营养化水体可以应用有效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 添加实验室分离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含菌液浓度)。 2005年79月选择地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31 d60d。 生物修复效果(各种指标):透明度、总氮、总磷、COD、NH4、NO2等(MC浓度的测定)。 透明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EMs抑制了水体藻类的生长。停住了投菌后,各项指标有所反弹,但未见水华发生。因此,Ems控制水华发生是很有效的。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降低鱼塘的N、P浓度,抑制蓝藻的生长的原因:a营养源:有益微生物和蓝藻一样,都是摄食N、P等同一营养源。b易得性(不同藻类的生态分布):蓝藻分布在水体的中上层,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如复合芽孢杆菌、水博士等),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大部分都附着在底层的底泥上,底泥上含有大量的N、P营养源(主要的N、P来源于池塘的底层),有益微生物离得近,自然抢得过蓝藻。c提供附着点:微生物繁殖多了,也需要生活的地方,这时候还要给它们“安家”,增加更多可附着的点。具体的办法就是挪动增氧机,利用增氧机造成的气泡上下翻滚来搅动池塘不同地区的底泥,为微生物提供可附着的环境。池塘不同地方的底泥都被搅动开了,每一颗泥土颗粒都是微生物的家,有益微生物就有更多的地方安家了。d因为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利用N、P能力非常强,合成能力非常强,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说它们优先利用了营养后,蓝藻的数量就要下降。生物修复_年79月选择并且往池塘内添加实验室分离的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混合菌的菌液浓度与配比用量分别为光合细菌3.3*105CFU/L(CFU*L-1);芽孢杆菌1.7*105CFU/L(CFU*L-1)。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净化水质过程,发现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总氮、总磷、COD、PH、D0、氨氮、亚硝酸氮均有明显改善。具体水质指标详见表1(1升=1000立方厘米)表1 池塘添加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作用前后水质变化情况指标投菌前投菌后间隔时间降低百分比透明度0.07m0.37m60d42.9%总氮7.5L3.2L60d57.3%总磷5.2L1.6L31 d69.2%C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