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和产权.doc_第1页
所有权和产权.doc_第2页
所有权和产权.doc_第3页
所有权和产权.doc_第4页
所有权和产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所有权的认识20140225目录1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2 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3 产权与所有权4 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项权利。一、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1.所有权是完整的物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是所有权的4项基本权能。所有权与其他物权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于所有人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完整权利,而其他物权只是具有所有权的部分权能。但所有权人享有上述四个方面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必须实际行使各项权能,他可以将四项权能中的一项或数项权能分离出去由他人享有并行使,从而更好地实现其意志和利益。2.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作为特定权利主体的所有权人,他对权利的行使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协助,通过自己的行为,即可直接实现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所有权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所有人之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体都负有不作为的义务,都属于义务主体。 3.所有权具有排他性。所有权可以依法排斥他人的非法干涉,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加以妨碍或者侵害。而且所有权实行一物一权。任何财产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不能形成双重所有权,这也是所有权排他性的体现。 4.所有权具有存续上的永久性。所有权因标的物的存在而永久存在,不能预定其存续期间。 二、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一)占有权能占有就是对于财产的实际管领或控制的事实状态。拥有一个物的一般前提就是占有,这是财产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表现。所有人的占有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占有权是所有权最重要的权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前提。所有权的占有权既可以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他人行使。在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通常把占有分成不同的种类,以区分不同的占有状态。第一、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占有即所有人在行使所有权过程中亲自控制自己的财产。非所有人占有则指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实际控制和管领所有物。第二、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这是对非所有人占有的进一步分类。合法占有是指基于法律的规定或所有人的意志而享有的占有权利。非法占有则指无合法依据亦未取得所有人同意的占有。第三、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这是对非法占有的再分类。善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时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其占有为非法。恶意占有则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时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为非法。对于动产,除非有相反证明,占有某物即是判定占有人享有该物所有权的标准。 (二)使用权能使用权是指依照物的属性及用途对物进行利用从而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权利。所有人对物的使用是所有权存在的基本目的,人们通过对物的使用发挥财产的使用价值,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如使用机器生产产品,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所有人在法律上享有当然的使用权,另外,使用权也可依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意思移转给非所有人享有。(三)收益权能收益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收取物所生的物质利益。收益权即民事主体收取物所生利益的权利。在民法上,物所生利益主要指物的孳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两类。天然孳息是指因物的自然属性而生之物,如母牛所生牛仔,果树所结果实;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关系而生之利益,如股票的股息、存款所得的利息、出租所得租金等。天然孳息在没有与原物分离之前,由原物所有人所有;法定孳息的取得则需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进行。收益也经常与使用、处分相联系。(四)处分权能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置物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毁损等。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如转让、租借等。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是决定物之命运的一项权能。举例:比如你把你的东西无偿借给朋友,那么“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能都被你让渡了。这时,所有权归谁?当然还是你了你有权收回,有权出租,有权出卖,有权做任何处置,这就是处置权!所以说,处置权是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权能,是拥有所有权的标志。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处分权均由所有人来行使,但在特殊情况下,处分权可以基于法律的规定和所有人的意志而与所有权分离。如国有企业依法处分国有财产,又比如发生紧急情况时,承运人可以依法处分运输的货物。总之,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一起构成了所有权的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占有、使用、收益、处分都能够且经常地与所有人发生分离,而所有人仍不丧失对于财产的所有权。比如出租,就把占有和使用的权能过渡给了承租人。三、关于所有权的案例(一)案例1 案例1案情赵某的父亲在解放初期在本市某区有一套私房共四间,由于历史原因该私房被国家改造占用,其中两间作为某行政单位的职工福利分房分配给林某。1992年,根据国家落实私房政策,赵某作为父亲唯一继承人成为该私房的产权人并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在接受该私房之后,赵某得知林某已经去世,两间房屋仍然被林某的女儿占用。经过进一步调查,赵某得知林某的女儿在1996年的时候已经有单位分配了一套住房并于2001年购买下了产权。之后赵某要求与林某的女儿签订租赁合同,但遭到林某女儿的拒绝,陈某遂要求林某女儿归还房屋,但林某女儿始终以父亲留下的遗产为由拒绝归还,除非给予50万元的经济补偿否则不愿迁出。无奈之下,赵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林某女儿从该私房内迁出。 案例1评析依据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赵某依继承的合法途径,取得了该房屋的产权,对于该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林某取得了该房屋使用权,但是在私房落实政策之后,作为产权人的赵某依法享有该私房的所有权益。在林某去世之后林某女儿实际也通过单位福利分房解决了住房问题,不存在居住困难的问题。赵某要求林某女儿签订租赁合同建立租赁关系遭拒绝之后,其当然有权行使自己产权人的权利要求林某女儿迁出。由于林某取得该房屋使用权时并没有基于林某女儿的原因,之后林某女儿自己也已经享受了福利分房,其要求赵某给予50万元经济补偿的理由缺乏法律依据。赵某要求林某女儿迁出该房屋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例1判决法院最终采纳我方建议,认为赵某作为产权人,要求林某女儿迁出是与法不悖,予以支持,对于林某女儿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不予支持。(作者系地产星空法律顾问、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二)案例2例如,你从4S店买来一辆BMW轿车,因为你对该车拥有合法的所有权,所以你可以占有它、使用它、处分它(事实和法律上)和从它身上获得收益。三、产权与所有权产权与所有权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含义的相关概念。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所有权性质决定着产权性质,甚至可以决定产权的存在与否,但产权并不等于所有权。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反映财产关系的角度不同。所有权是指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确定的是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指的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的有机结合体,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即由于物的存在及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2.概念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一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而产权不仅表明财产的所有制关系,同时还表明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关系,也即同时表明了原始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在现代公司制中,公司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分别行使原始所有权、法人产权和经营权,现代公司的权利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离”的结构。因此,产权比所有权有着更广泛的外延。所以,西方产权经济学家们在分析经济行为,解释资源化配置的权利时,主要指的是产权,很少提及所有权。 3.“财产”一词的含义不同。所有权概念中所指的财产主要指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及现金,这一财产内涵主要是与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内涵比较狭窄。而产权概念中所指财产则包括多种形态,除传统的有形财产及现金外,还伴随着现代股份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产生了股权形态、债权形态以及各种无形资产等,其对应的“财产”概念极为丰富。 4.运动属性不同。所有权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是独占性和垄断性的,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权。而在产权所分解的四种权能中,只有收益权具有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均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可以流动、交易。正是由于现代公司实现了所有权、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从而为产权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这种交易既可以是实物形态,也可以是债权、股权等价值形态。产权进入市场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具有了高度的流动性,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5.所有权与产权的着眼点不同。所有权的着眼点是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以及财产经营过程中的部分收益,如股息、红利等;而产权的着眼点是经营权和收益权,公司法人是通过获得法人产权而具有对企业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并同时取得经营收入。 总之,在产权权能发生分解后,所有权与产权之间不再是对等关系。产权比所有权有着更为深广的内涵和外延,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而不是研究所有权制度。四、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所有权与所有制密切相连,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客观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二者的区别: 第一: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属经济基础;所有权是所有制经过法律确认和调整后的法律形式,属上层建筑; 第二:所有制存在于一切社会,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而所有权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 虽然所有权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所有制决定了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但是,所有权绝不是所有制的简单地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对所有制无所作为的。相反,所有权一旦形成,即对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附录1 权利vs权能权利和权能不是机械的包含关系,而是有机的组成及作用关系,例如:所有权vs所有权权能:所有权权能是指所有权的具体体现,也称之为权利的内容。所有权权能包括,支配、使用、收益、处分,也有人加入消极权能如还原原物等权能。附录2 关于产权(所有权?)的延伸阅读最初人们认为,如果地主拥有一块土地的产权,就意味着地主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用途,是用来种植玉米,或者用来放牧等等。地主对土地的使用肯定是排他性的,在未经允许下别人不能在它上面建筑楼房。但紧接着人们就发现,即使地主拥有这块土地,也仍然存在许多的约束条件和不明朗的地带,例如根据法令地主不能在他的土地上种植大麻,也不能在他的土地上训练自己的小型部队,此外,当航空公司的航线恰好穿越了他的土地上空时,地主是否有权禁止飞机飞越其土地,也是难以确定的。针对这个现实,可以把产权理解为必定附带约束条件的拥有:拥有土地但不能用来种大麻,拥有手枪但不能打劫银行,拥有汽车但不能违反交通规则,等等。这样理解产权虽然行得通,但有一个缺陷,就是有些行为对某甲来说是被禁止的,但对某乙来说却可能恰恰是合法的。比如同一辆汽车,如果被值勤的警察紧急征用,那么它超速驾驶是合法的。任何一件简单的物品,一块土地,一个杯子,一张面孔,都可能和无数的潜在行为联系着,拥有这件物品的产权,远远不意味着拥有所有与这件物品有关的行为的选择权。所以,与其把产权看作是对物品的有条件的拥有,不如把产权看作一定范围内的与物品相关的行为选择权。这样一来,“约束条件”的概念对理解产权就不是必须的了。按照这个定义,面对一块土地,严格来说,谁也不能完全拥有这块土地,地主仅仅拥有在“种菜、放牧、闲置”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航空公司拥有在“飞越、吵闹、观察”等可能行为中作选择的权利,而政府拥有“拍摄、修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