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85ppt课件_第1页
计算机发展史85ppt课件_第2页
计算机发展史85ppt课件_第3页
计算机发展史85ppt课件_第4页
计算机发展史85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发展史 网 制作人 何祉涵 韩天飞 络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主要内容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冯 诺依曼 计算机之父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时间 1946年用途 计算弹道来源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 最初的计算机由被誉为 电子计算机之父 的冯 诺依曼发明 他也因此 有三间库房那么大 后逐步发展 特点 体积庞大 成本很高 使用不便 一 电子管计算机 1 主要特点 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 2 主要用途 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一 电子管计算机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器和输出器 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电子管 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 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基本结构 一 电子管计算机 工作原理 二 晶体管计算机 1997年 时代 周刊记者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的文章里写道 新泽西州 50年前的这个星期 1947年12月23日一个细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后 当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用一些金箔 一些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曲的别针来展示他们的新发现时 数字化革命诞生了 二 晶体管计算机 肖克利 布拉顿 二 晶体管计算机 巴丁 奥尔森 二 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 1963 1954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 取名 催迪克 TRADIC 装有800个晶体管 催迪克 二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的优势 尺寸小 重量轻 寿命长 效率高 发热少 功耗低等 提高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 伴随出现了打印机 磁带 磁盘 内存以及操作系统等 而且开发了一些高级语言 软件产业也由此产生 13 三 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1964 1971 价格较低 体积变小 功耗更低 运算速度提高 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优点 三 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四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60年代初期 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 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 到了80年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 后来的甚大规模集成电路 ULSI 上将数量扩充到百万个 四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 现在 1 特点 体积越来越小 四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功能越来越强大 开始运用鼠标进行可视化操作 价格越来越低 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 四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