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化题目,重视诗歌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1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必须涉及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诗歌;而试题涉及古代诗歌也只能以“鉴赏”的名目出现,以区别于古文阅读及其他理解型题目。但是,一般所谓古代诗歌鉴赏往往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按谢冕教授的说法,诗歌鉴赏是鉴赏者在诗作者艺术创造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与高考特定的环境、形式难以相容。高考是大规模的、笔答的、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这种考试必须有明确的、便于评阅的答案和标准。因此,高考考查的古代诗歌鉴赏,实际是“前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一般性的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用谢冕教授的说法,就是“泡”“泡”成散文、故事,“泡”成同学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从同学这面看,真正的困难,也正在于一般性理解。同学们学习紧张,一般没有许多时间大量阅读古代诗歌,我们不熟悉古代的生活和文化,不熟悉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含蓄、委婉的表达,尤其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跳跃、错综的语句样式。我们不妨借鉴谢冕教授倡导的方法:“泡”,“泡”开“不厌其烦、不怕罗嗦”地“泡”开!大凡浓缩的精品,都需要“泡”,古代诗歌也在其列吧。但是,在惯常的语文备考中,在模拟考试中,同学们往往重视题目,忽视诗歌。因为题目上打着分数,而分数决定着同学一时的脸面荣辱,是大家的关注点、兴奋点。其实,任何题目都是为了考查解读诗歌而设置的,诗歌读懂了,一切全有了。因此,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备考中,我们特别强调“淡化题目,重视诗歌”。那么,怎么理解古诗,“泡”开古诗呢?方法仍然是“确认、整合、发散”,仍然是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关注古代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从而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泡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这里且举一例用上面提出的方式,“泡”开下面这首唐代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模拟一下泡开的思维过程:幽兰露幽暗兰草上的露水。哪里的幽兰?自然是苏小小墓旁的幽兰。如啼痕好像还留有眼泪的痕迹。谁的眼泪?诗人李贺的吗,路人或拜谒者的吗?当然是苏小小的。由南齐到唐,四百年了,泪痕还没有干啊!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物件可以用来连接同心结。谁和谁的同心结?自然是苏小小和阮郁的同心结。烟花不堪剪为什么?因为烟雾笼罩的花朵,是无法剪下来编织同心结的。草如茵,松如盖青草像地毯一样,松树像车盖一样。哪里的草与松?自然是苏小小墓旁的草与松。周边环境渐次清晰。风为裳,水为佩风做的衣裳,水做的佩玉。谁的裳与佩?自然是苏小小的。人物形象初具轮廓。油壁车,夕相待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幕中久久的等待。谁的油壁车?谁在等待谁?自然是苏小小在等待阮郁啊,四百年了,痴心不改,还在期待心上人前来迎娶。感情与寄托已经清晰地渗透出来。冷翠烛,劳光彩寒气逼压着小小的绿色蜡烛,它的光彩很难发散出去。这翠烛,可能是诗人点燃的,也可能是诗人想象的。诗歌由主体特写形象浸润开去,诗人的心境渗透出来。西陵下,风吹雨西陵的坟墓间,寒风吹着冷雨。诗人在凭吊沉思中,回到现实,进一步感触到周边凄苦的氛围。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一只沾泪的眼睛。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一样清冷的衣裳,水一般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这样我们就大致读懂了这首唐诗。唐代诗人李贺来拜谒情死的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坟墓。在墓前,诗人触发想象,描摹了一场鬼魂的婚娶这是一场现实中被阻隔,只能在诗歌想象中展示的婚娶。诗人除了表达对墓主人无限同情,对坚贞爱情由衷赞许的感情之外,还传达出自己内心守候与凄迷的一份情愫。既然名为“泡”,当然可以更“开”些。要“开”,就要加入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只要它合理。让我们举王维山居秋暝为例,进一步“泡”开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雨后初晴。一轮皓月当空,洒下清凉的月光,照着远近一带的松岗。岗上远眺,但见周围群山环立,在淡青色的屏幕上叠出黑色围屏。岗下,平湖如镜。清风徐来,湖上波光闪烁;月光下澈,林间枝影横斜。雨后湿润的空气中,弥散着松脂、青草、荷叶的清香。耳边忽传来潺潺水声,循声望去,岩边一幅素练,凌空抖动银光,淙淙作响原来是山泉映着月光,在青石上流淌,欢呼雀跃地向岗下湖中一泻而去。蓦然间,山下依稀传来少女们轻快婉转的歌声,那是勤劳的浣纱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穿过湖边竹林走回村来。竹叶沙沙,伴着女孩子们一路的欢歌笑语,似是彼此应答。湖上也唱起旋律悠扬的渔歌。歌声起处,一只只渔舟穿出湖边荷塘,徐徐驶向湖心。迎着月光,鱼贯而行,撑船人和渔舟的剪影在银光闪闪的湖面上缓缓前移。真令人陶醉啊,人们可以这样自由自在地欣赏、享受春天的美好景色,为什么我不长期的、永久的留在这里呢?这样的“泡”,对于提升用于作文写作的联想、想象能力,都可以说意义非凡。正因为在古诗鉴赏的备考中,很多教师和学生的习惯是只重视题目而忽视诗歌,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重视诗歌,淡化题目”。因为任何题目,都是在考查对诗歌的一般性理解。有了对诗歌一般性理解,有了“泡”开的基础,回答问题只需扣住三个层次的要点思想、感情,形象、意境和语言、技巧,即可实现题目要求。如图所示:起点重点终点语言、技巧(形而下)形象、意境(核心)思想、感情(形而上)下一讲,我们将就近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逐次例析。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2【古代诗歌鉴赏要点】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例120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理解泡开诗歌次石湖书扇韵由注释可知,石湖代指范成大。“次韵”,按照某韵写诗。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按照石湖居士范成大题写在扇子上的一首诗的原韵作。桥西一曲水通村由注释可知,这里的小桥、曲水、村落应是范成大隐居处苏州石湖的景物。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往石湖”。岸阁浮萍绿有痕渐行渐近,连缀形象,绿色“浮萍”环绕着“岸阁”,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到石湖”。家住石湖人不到到石湖之后,和范成大接谈,所见所闻归结为“人不到”,这正是归隐本色。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石湖”。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即荷花、莲花。莲,花中君子。范成大在“藕花多处”另辟门径,可以看出这位石湖主人“亭亭净植”的君子情怀。这一句写的是诗人“赞石湖”。译诗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从石桥向湖西望去,曲折的溪水通往村落,岸边阁楼浮萍环绕,呈现一线绿色的痕迹。诗人家住石湖深处,没有世俗人等来打扰,喜欢荷花亭亭繁盛,专在这里另开一门户。【简答题目要点】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题目解析题目所问“画面”是总体形象,所问“景物”是细节形象。把握“细节形象”,需要关注诗中体现这些形象的词语。把握“总体形象”,需要连缀“细节形象”,结合注释要点归纳得来。评分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备考答案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题目解析这一道题目,是就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层面提问,涉及到对“人”这一形象的理解。说明看法,就是谈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诗歌的“思想感情”,需要体会诗中的“形象意境”,转化得来。评分答案示例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备考答案示例我同意这种说法。这首诗描绘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既包含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也表达出自己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和价值观的褒贬取舍。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也终生不仕,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范成大将别墅建在石湖,用意就在于疏远这些人,这些人自然也与范成大形同陌路。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水是自然的“曲水”,“浮萍”排开天然的“绿痕”。尤其是“藕花”,从来被文人用作高洁的象征。同为南宋文学家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赞美莲花“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品性。而石湖别墅的门与众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对别墅主人的用意心领神会,特别在结句中以此点睛。其歌颂(更准确些应该是赞许)范成大品格,鄙夷第三句中趋炎附势之徒的用意委婉有致、含蓄鲜明。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3【古代诗歌鉴赏要点】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例220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理解泡开诗歌军城早秋军事要地的城池,早秋的季节。根据注释和诗句可知,“军城”应该是唐代西部的边城,诗歌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昨夜秋风入汉关秋风从昨天夜里自西北方向吹来,汉关,是一种泛指,就是诗人戍守的唐朝边隘。朔云边月满西山朔,北方;边,边塞;满,笼罩。随着秋风夜来,寒云冷月,笼罩边塞关山。两句写自然景色突变,寓示着环境肃杀,军情紧急。更催飞将追骄虏在前两句环境描摹的基础上,诗歌后两句写局势行动。飞将军,原指汉代名将李广,这里代指迅捷勇猛的得力将领。追骄虏,表明骄横一时的敌军已经败退。莫遣沙场匹马还沙场,战场;匹马,代指一兵一卒,败兵残部。诗歌末句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概,显示出诗人勇毅豪迈的卫国气概。译诗 军城早秋 严武昨天夜里秋风劲吹,袭入了大汉的关隘,寒云低压,边月清冷,笼罩着西山岭豁。更督催部属飞将军进军,追击骄横敌虏,搏杀战场,不要让敌人的一马一卒跑掉。【简答题目要点】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时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地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题目解析题目所问“画面”是总体形象,所问“景物”是细节形象。把握“细节形象”,需要关注诗中体现这些形象的词语。把握“总体形象”,需要连缀“细节形象”,结合注释要点归纳得来。评分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备考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由夜色、秋风、汉关、朔云、边月和西山等景物连缀构成的初秋时节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画面,寓含着边境军情紧急、局势紧张的信息,也传达出军城统帅与将士紧张与警惕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题目解析这一道题目所问“情怀”,是就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层面提问。诗歌没有直抒胸臆,“思想感情”,需要体会诗中的“形象意境”,转化得来。评分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备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统帅,那种高度警惕,刚毅果断,胜券在握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得力将领奋力出击,显示出胸有成竹的统帅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第四句写务求全歼进犯敌军的决断,“宜将剩勇追穷寇”,显示着必胜信念和御敌卫国的战略远见。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4【古代诗歌鉴赏要点】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例3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 理解泡开诗歌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西江月”,词牌,表明词的形式;“黄陵庙”,词题,表明词的内容;“又题阻风三峰下”,词的别题。结合注释,可知词题简括了词的背景。张孝祥注释,南宋初词人。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根据注释可知,时值秋日,诗人大约十天前乘船沿湘江北行,沿途好像装满了秋光。刚到洞庭湖时,风平浪静,广阔的湖面上,水光灿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根据注释可知,诗人行至黄陵庙下,船为风浪所阻。但是诗人并没有沮丧、忧郁,而是把这种阻隔当做波神的挽留,波神为了留“我”欣赏斜阳,还特意召唤来粼粼细浪。明明是狂风巨浪,在诗人眼里,却成了粼粼细浪。这是心胸的写照,而且也不仅指自然风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明天风向转换,可以继续航行了就会更好,今天夜里就露宿在这船上又有什么关系?一种豪迈和信念,自在其中。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明明耳边惊涛骇浪咆哮,在诗人的心中笔下,却幻化成了水晶宫里演奏的霓裳乐曲。明天我一准登上岳阳楼,从那里再一览洞庭湖光。译词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着一船秋天的景色航行,开阔的水面平铺开明澈湖光。是洞庭水神挽留我观赏斜阳,平湖上有意召唤起粼粼细浪。明天风向改换将更利于航行,今夜何妨就露宿在湖面之上?且听水晶宫里演奏霓裳乐曲,明天我准定能登到岳阳楼上。【简答题目要点】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时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地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题目解析题目中的“胸怀”是就思想感情的层面提问,“两处具体描写”指的就是具体形象,“略作分析”则要求分析出是哪处具体描写(形象)怎样展示出的某种胸怀(感情)。评分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备考答案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从容面对世事人生的旷达宽广的仁人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光。忽然风起浪涌,船不能行,被迫滞留在黄陵庙下,但诗人没有焦躁牢骚,更没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反而吟唱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在诗人旷达的胸怀里,险恶的风浪只不过是水神为挽留而召唤来的粼粼细浪,他仍然瞩目烂漫斜阳。把风波险阻当作感受世事人生的机遇,这与“穿林打叶,吟啸徐行”的景象异曲同工,正是诗人宽广思想境界的写照。 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的风浪中充满着对来日“风回”的信念,有着这“更好”的信念,那么今夜在风浪中“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这真是达人快语,广阔胸襟。在诗人耳内心中,风浪咆哮的声音竟如同水晶宫殿里传来的轻曼的霓裳羽衣曲,这分明是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问君何能尔?”因为诗人有坚定的信念:明天准定登上岳阳楼。这种倾慕和信念表明,诗人已经具备了宽广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5【古代诗歌鉴赏要点】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例420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理解泡开诗歌鹧鸪天代人赋“鹧鸪天”,词牌,表明词的形式;“代人赋”,词题,表明词的内容。题为“代人赋”,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真的是代他人所写;另一种可能是假托代他人所写。无路那种情况,都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陌上,村头(同学们学过“陌上桑”),村头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透露出早春的讯息。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江南乡村充满早春特有的生机。桑叶吐芽,蚕种生化,多么和谐适时。诗人选择典型事物,两句写出早春农事。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视野由村内扩展向村外。平冈,矮矮的丘冈;细草,冈上刚刚萌生细细的青草;鸣黄犊,黄色的小牛犊在平冈细草间“哞哞”鸣叫。我们可以想象,阳光暖洋洋地笼罩着平冈细草,牛犊告别寒冷,沐浴阳光,鸣叫格外生机勃勃。一天将要过去,太阳西斜,照向带着寒意的树林;还没有长出叶子的枝桠间,暮色里,栖息的乌鸦就像墨点点在那里,特别显眼。它们作别了白天的暖意,此刻肃穆起来。诗人用国画写意的笔法,两句,选择典型形象,勾勒出早春乡间的自然风光,由晨到暮,亦声亦画,有暖有寒,正是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山,有远有近,层次分明;路,有横有斜,错落有致。青色布旗上面张出一个“酒”字,这里显见是一家小小酒馆。这两句写早春人的活动。远远近近山上,人的身影可能看不大清楚;横横斜斜路上,奔走农事的身影清晰可见。那面酒家青旗,更是让我们想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前六句着意描绘早春景象的基础上,词结末两句异峰突起,点评春色,吐诉胸臆:城中生长的桃花李花,正为连绵的风雨忧愁不尽;而溪边大片娇黄的荠菜花,正展示、享受着烂漫的春光。译词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桠间归栖暮鸦点点。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简答题目要点】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回答问题时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备考中,不要盲目地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题目解析题目所问的“景象”是就形象意境的层面提问,“请简要叙述”则要求关注词的语言,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将形象勾勒出来。评分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备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早春时节江南农村景象,和平宁静,充满着盎然生机、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桠间归栖暮鸦点点。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题目解析题目所问的“写作手法”,是就“语言技巧”的层面考查。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也可以用某些术语回答,而这些术语,无非是常识。题目所问的“感情”,是就“思想感情”的层面考查。两问都和“形象意境”紧密相关:语言技巧,用来营造形象意境;思想感情由形象意境表达。至于作者为什么要以“代人赋”为题?说明原因,也需要由“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探究。评分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备考答案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虚实反衬的写作手法。城里那些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的桃花李花,是虚写;在村边溪头盛开,展现明媚春色的那些荠菜花,是实写。诗人以想象的虚景反衬眼前的实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虽遭弹劾解官,却没有半点失落的豁达情怀;他嘲笑、鄙弃蝇营狗苟的官场,赞美田园生活,充满着自信和自豪。题为“代人赋”,有两种可能:可能的确是代他人填词;也可能是假托代他人填词。无论那种情形,作者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荠菜花是诗人自况,经“城中桃李”的反面衬托,更显得形象鲜明,色彩亮丽,具有特别动人的艺术效果。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6【古代诗歌鉴赏要点】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例5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理解泡开诗歌晚泊岳阳夜晚,诗人乘坐的客船,停泊在岳阳城边的长江岸旁。欧阳修北宋著名诗人。卧闻岳阳城里钟船泊岳阳城边,夜晚躺卧在客船中,听到岳阳城头晚钟的声音。系舟岳阳城下树客船停靠在岳阳城下,缆绳就系在长江边的树上。正见空江明月来恰好看见空阔的江面上空,一轮明月升起来。云水苍茫失江路晚云夜雾连接着江水,铺开一片苍茫,迷失了航道。夜深江月弄清辉夜越来越深了,只有江面上的月亮散发出清澈的光辉。水上人歌月下归忽然听见江面上有人唱起歌子,他们正在月下撑船回家。一阕声长听不尽那歌声婉转悠长,余音拖得很长很长,简直听不到尽头。轻舟短楫去如飞轻快的船儿,摇着短楫,飞一般地从江面上向远方驶去。译诗 晚泊岳阳 欧阳修躺卧客舟,倾听到岳阳城里传来的钟声,此时我的船,正系在岳阳城下江岸树上。恰见空阔的江面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暮霭直铺接江面,水流苍苍,航路茫茫。夜深时候,江上明月散发出清澈的光辉,水上的渔民船夫,唱着歌沐着月色回归。那歌声的收尾处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专业语言能力考核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概论考题关注点试题及答案
- 妇科课件教学课件
- 幼儿园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
- 2025年行政管理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执业护士考试患者管理技巧与指南试题及答案
- 前沿研究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弹力课件-人教版
- 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与优势试题及答案
- 依据大纲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
- 中医跨文化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职域行销BBC模式开拓流程-企业客户营销技巧策略-人寿保险营销实战-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大全-
- 【基于4P理论的得物APP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探究14000字(论文)】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 2019年压力性损伤预防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古诗词探胜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内科人卫一类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趋势及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