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分析第一章:引 言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近年来,许多研究学者2,3一致认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内化和外化两类。内化行为问题主要涉及情绪方面的困扰或者失调,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和退缩等;外化行为问题主要是外在行为举止方面的失调,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品行障碍、攻击以及过失行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非常复杂。根据发展系统理论的观点,行为问题是生物、认知、人格等多个水平的个体因素与家庭、教养、同伴、社区等多个水平上的背景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属于多病因模式2。然而,不同的行为问题又与不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时期4,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开始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学龄前期儿童开始走出家庭与外人有了更多的接触5,是儿童行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家庭环境对此期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及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素质意识的提升,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早龄化”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性关注。目前,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呈现增长趋势,国外报道,约20 的儿童有行为问题,其中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24%,多集中在10%-15%,中国各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6262。王丽珍,周勤,管玉蓉等采用Conners问卷调查,得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017。关明杰, 高磊, 翟淑娜采用Conners问卷调查和FES-CV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家庭矛盾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越严重, 儿童多动倾向的可能性越大8。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各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有关影响儿童问题行为发展的家庭因素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家庭结构、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研究对象也大多是学龄儿童,对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拟通过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家庭其密度和适应性进行调查,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功能各方面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第二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兰州市1311名3-6岁儿童及其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1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7.94%。其中,男童671名(52.26%),女童613名(47.74%)。2.2研究方法2.2.1测量工具 一般情况问卷: 主要包括学龄前儿童的性别、年龄、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等方面。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是1969年编制,1978年修订,包括48个条目,由父亲或母亲填写,主要用于测定3-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每项目分0-3四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1:偶尔有一点或表现轻微;2:常常出现或较严重;3:很常见或十分严重。最后评定出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如果有一个因子得分超过常模(),就说明存在行为问题。分数越高,说明问题越严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由Olson等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每个项目的答案分为五个等级,被调查者的回答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家庭出现的程度。对这30个项目的每个项目被调查者要回答两次,一次是对自己家庭现状的实际感受,另一次是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家庭状况。根据Olson的家庭“ 拱级模式 ”,用FACESII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这两个分量表的分数将被调查者的家庭区分成16种家庭类型。目前FACESII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于1)对不同的家庭类型进行比较;2)找出在家庭治疗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3)评价家庭干预的效果。 在专业人员的统一安排指导下,由最了解儿童的监护人填写调查问卷。在问卷填写过程中,调查人员要详细地向儿童家长解释有关问卷和调查表中的相关问题,告知正确的填写方法,必要时指导儿童家长进行填写。所有问卷和调查量表均在现场当场填写完毕并收回,调查人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复核,如果发现存在遗漏或填写错误则立即补上或纠正。32.2.2 质量控制 在进行问卷调查前,由专业人员对调查者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然后,召集每所幼儿园保健医生统一讲解调查意义及问卷内容,通过保健医生及班主任发放知情同意书,使家长了解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保健医生及班主任对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家长发放问卷。最后,由调查者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存在遗漏或填写错误则立即补上或纠正。2.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R*C表卡方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分析,以=0.05为检验标准。4第三章:结果3.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有1311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参与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284份,有效回收率97.94%。按家庭亲密度分型,其中松散型家庭37例(2.9%),自由型家庭92例(7.2%),亲密型家庭274例(21.3%),缠结型家庭881例(68.6%)。按家庭适应性分型,无规律型家庭237例(18.5%),灵活型家庭474例(36.9%),有规律型家庭358例(27.9%),僵硬型家庭215例(16.7%)。3.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3.2.1 家庭亲密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表3-1 家庭亲密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行为问题相关系数P值品行问题-0.234*0.000学习问题-0.223*0.000心身障碍-0.146*0.000冲动-多动-0.212*0.000焦虑-0.112*0.000多动指数-0.253*0.000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由表3-1可见,家庭亲密度和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等级相关系数rs为负数,均0,P0.01,在=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负相关性。3.2.2 家庭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表3-2 家庭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行为问题相关系数P值品行问题-0.207*0.000学习问题-0.188*0.000心身障碍-0.117*0.0006冲动-多动-0.180*0.000焦虑-0.056*0.044多动指数-0.215*0.000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由表3-2可见,家庭适应性和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等级相关系数rs为负数,均0,其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多动指数等行为问题P0.01,表示在=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焦虑问题P=0.0440.05,表示在=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负相关性。3.3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本次研究检出具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共有260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0.2%。其中,品行问题23例,检出率为1.8%;学习问题85例,检出率为6.6%;心身障碍问题132例,检出率为10.3%;冲动多动问题6例,检出率为0.5%;多动指数13例,检出率为1.0%;焦虑问题1例,检出率0.1%。由于焦虑问题例数过少,在以下过程,不做分析。3.3.1 不同亲密度类型下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本次研究在检出具有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260例家庭中,松散型家庭14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8%,自由型家庭44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8%,亲密型家庭62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6%,缠结型家庭140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9%。见表3-3表3-3 不同类型亲密度水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n,%)例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行为问题松散型371(2.7)6(16.2)5(13.5)1(2.7)0(0.0)1(2.7)14(37.8)自由型925(5.4)10(10.9)22(23.9)2(2.2)1(1.1)4(4.3)44(47.8)亲密型2743(1.1)26(9.5)30(10.9)1(0.4)0(0.0)2(0.7)62(22.6)缠结型88114(1.6)43(4.9)75(8.5)2(0.2)0(0.0)6(0.7)140(15.9)合计128423(1.8)85(6.6)132(10.3)6(0.5)1(0.1)13(1.0)260(20.2)X28.07716.15922.07310.89212.96712.45161.734P0.0440.0010.0000.0120.0050.0060.000由表3-3可见,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其中自由型家庭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8%远远高于松散型家庭(37.8%)、亲密型家庭8(22.6%)和缠结型家庭(15.9%)行为问题的检出率。P0.05,按=0.05的水平,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松散型家庭的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16.2%;在自由型家庭的行为问题中,心身障碍问题检出率最高为23.9%;亲密型家庭的行为问题,心身障碍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0.9%;在缠结型家庭的行为问题中,心身障碍问题检出率最高为8.5%。不同行为问题因子在不同类型亲密度水平下检出率不同,品行问题,自由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5.4%;学习问题,松散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6.2%;心身障碍问题,自由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23.9%;冲动-多动问题,松散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2.7%;多动指数,自由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4.3%;其中学习问题、心身障碍问题、多动指数(P0.01);品行问题和冲动-多动问题(P0.05),按=0.05的水平,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2 不同适应性类型水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本次研究在检出具有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260例家庭中,无规律型家庭28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8%,灵活型家庭87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4%,有规律型家庭86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0%,僵硬型家庭59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4%。见表3-4.表3-4 不同类型适应性水平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n,%)例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行为问题无规律2372(0.8)6(2.5)19(8.0)0(0.0)0(0.0)1(0.5)28(11.8)灵活型47411(2.3)31(6.5)40(8.4)1(0.2)0(0.0)4(0.8)87(18.4)有规律3585(1.4)31(8.7)45(12.6)1(0.3)0(0.0)4(1.1)86(24.0)僵硬型2155(2.3)17(7.9)28(13.0)4(1.9)1(0.5)4(1.9)59(27.4)合计128423(1.8)85(6.6)132(10.3)6(0.5)1(0.1)13(1.0)260(20.2)X22.6309.3976.84711.0264.9762.54121.539P0.4520.0240.0770.0120.1740.4680.000由表3-4可见,不同类型家庭适应性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其中僵硬型家庭的行为问题检出率(27.4%)远远高于无规律型家庭(11.8%)、灵活型家庭(18.4%)和有规律型家庭(24.0%)行为问题的检出率。P0.05,在=0.05的水平上,不同类型家庭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不同类型家庭适应性的行为问题,心身障碍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不同行为问题因子在不同类型适应性水平下检出率不同,品行问题,灵活型和僵硬10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较高均为2.3%;学习问题,有规律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8.7%;心身障碍问题,僵硬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3.0%;冲动-多动问题,僵硬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9%;多动指数,僵硬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9%;其中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问题P0.05,按=0.05的水平,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问题的检出率与不同类型家庭适应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品行问题、心身障碍问题、焦虑问题和多动指数P值均大于0.05,按=0.05的水平,品行问题心身障碍问题、焦虑问题和多动指数的检出率与不同类型家庭适应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共同作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本次研究在检出具有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260例家庭中,极端型家庭43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0%,中间型家庭155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6%,平衡型家庭62例,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9%。见表3-5.表3-5 不同类型亲密度和适应性共同作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n,%)例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行为问题极端型3083(1.0)12(3.9)24(7.8)2(0.6)0(0.0)2(0.6)43(14.0)中间型75416(2.1)48(6.4)79(10.5)3(0.4)1(0.1)8(1.1)155(20.6)平衡型2224(1.8)25(11.3)29(13.1)1(0.5)0(0.0)3(1.4)62(27.9)合计128423(1.8)85(6.6)132(10.3)6(0.5)1(0.1)13(1.0)260(20.2)X21.63811.5113.9630.2990.7030.67715.691P0.4410.0030.1380.8610.7030.7130.000由表3-5可见,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其中平衡型家庭的行为问题检出率(27.9%)远远高于极端型家庭(14.0%)和中间型家庭(20.6%)行为问题的检出率。P0.05,在=0.05的水平上,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的行为问题,心身障碍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不同行为问题因子在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下检出率不同,品行问题,中间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2.1%;学习问题,平衡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1.3%;心身障碍问题,平衡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3.1%;冲动-多动问题,极端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0.6%;焦虑问题,中间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0.1%;多动指数,平衡型家庭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为1.4%;其中学习问题P0.05,按=0.05的水平,学习问题的检出率与不同类型家庭家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品行问题、心身障碍问题、冲动-多动问12题、焦虑问题和多动指数P值均大于0.05,按=0.05的水平,品行问题心身障碍问题、冲动-多动问题、焦虑问题和多动指数的检出率与不同类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共同作用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13第四章:分析和讨论4.1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0.2%,低于郑名、辛宏伟2003年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22.52%)9。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身障碍问题132例(10.3%)、学习问题85例(6.6%)、品行问题23例(1.8%)、多动指数13例(1.0%)、冲动-多动问题6例(0.5)、焦虑问题1例(0.1%)。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高于杭州市(15.90%)1,广州市(11.4%)2,宁波市(16.70%)4,武汉市(8.2%)10,丽水市(6.65%)11,九江市(15.60%)12,深圳市(13.15)13,低于黔南州(31.23)14。总体来说,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处于近几年全国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6%-26%)偏上水平。4.2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4.2.1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 家庭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亲密度反映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2。从相关性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许多研究2,8.12表明,家庭亲密度越高,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越低;可能提示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能给与儿童安全感,有利于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与之相反,家庭亲密度越低,反映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达情感、互相帮助和支持越少,经常生活在这样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儿童肯定会得到较少的情感支持和帮助,致使其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问题。4.2.2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黑龙江绥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益性岗位招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共享服务合作关系协议
- 农业养殖产业合作经营合同
- 安装工劳务合同及注意事项
- 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数据管理合作协议
- 市场调研及分析服务合同要求
- 互联网教育平台资源分享协议
-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书
- 养殖业资源利用及治理协议
- 十个严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医用材料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cmmm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中老年营养健康食品专题报告
- 无人机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零售药店培训试题及答案
- T/CECS 10288-2023水泥及混凝土用玻璃粉
- 兄弟赠送房屋协议书
- 2025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飞机导线的捆扎与敷设飞机与发动机基本维护课件
- 白姓的历史起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