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纺材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ppt_第1页
东华纺材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ppt_第2页
东华纺材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ppt_第3页
东华纺材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ppt_第4页
东华纺材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织物的保形性 织物的保形性 通常是指织物在使用中能保持原有外观特征 便于使用 易于保养的性能 易护理性 easy care 悬垂性 第一节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 一 织物的抗皱性1折皱与抗皱性折皱性 织物受到搓揉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 抗皱性 织物抵抗由于受到搓揉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抗皱性 也称折痕 折皱 回复性 它与织物的弹性或塑性有密切关系 2 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1 折叠法将织物折叠后释放 测量折皱角的回复 来表达其抗皱性 依据试样放置方向分为水平法和垂直法 水平法 图18 1水平法 图18 2垂直法 垂直法 2 揉搓拧绞法以搓揉或拧绞方式使织物起皱 采用样板对照或图象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样板对照法 将试样与免烫样照对比 分为5级 5级最好 1级最差 图象处理法 对折皱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摄像和图象处理 提取织物表面的折皱高低 大小 纹理等信息 以定量评价织物的抗皱性 3 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1 纤维性状纤维几何形态 粗 圆形 光滑的纤维纤维弹性 氨纶 羊毛纤维的摩擦性质 2 纱线结构 纱线捻度适中 3 织物几何结构 针织物优于机织物 平纹优于斜纹 缎纹 4 环境条件 4 改善抗皱性的方法遵循抗皱的两个基本机理 纤维的高弹性化和纤维间的低摩擦或弹性联结 二 织物的褶裥保持性1 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褶裥保持性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 含轧纹 折痕 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褶裥保持性实质上是大多数合成纤维织物热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大多数合成纤维是热塑性高聚物 因此一般都可通过热定型处理 使这类纤维或以这类纤维为主的混纺织物 获得使用上所需的各种褶裥 轧纹或折痕 2 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采用目光评定法 试验时 先将织物试样正面在外对折缝牢 覆上衬布在定温 定压 定时下熨烫 冷却后在定温 定浓度的洗涤液中按规定方法洗涤处理 干燥后在一定照明条件下与标准样照对比 通常分为5级 5级最好 1级最差 3 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基本影响因素 定形后纤维结构的稳定性和纤维间结构的稳定性 1 纤维的热塑性和弹性热塑性和弹性好的纤维 在热定型时织物能形成良好的褶裥等变形 使用时虽因外力而产生新的变形 一旦当外力去消后 回复到原来褶裥或折痕 轧纹形状的能力也较好 涤纶 睛纶的褶裥持久性最好 锦纶织物的褶裥持久性也可 维纶 丙纶的褶裥持久性较差 2 纱线的捻度和织物的厚度捻度和厚度大的织物熨烫后的褶裥持久性较好 3 热定型处理时的温度 压强及织物的含水率织物含水率与褶裥持久性的关系很大 一定的含水率时 折痕效果最大 而含水率再用增加 则引起熨斗表面温度下降 使折痕效果降低 提高熨斗温度 则最适宜的含水率向高的方向移动 4 熨烫时间在适当温度下 厚织物熨烫10 时 大体上可获得较好折痕 30s时折痕达到平衡 5 树脂整理非热熔性织物经过树脂整理后 褶裥持久性提高 4 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加大褶裥处的织物紧密度和纤维间的联结采用热塑性好 能交联和再结晶特性的纤维 三 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1抗皱与褶裥保持机理的差异2两者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织物的悬垂性 一 静态悬垂性1 定义 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悬垂度和悬垂形态2 测量方法及指标 18 3织物悬垂性测量示意图 图18 4悬垂比计算示意图 表征指标 悬垂度悬垂系数悬垂比 机织物经纬向的悬垂差异 3 影响织物静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1 纤维刚柔性是影响织物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过分刚硬的纤维制成的织物不会有好的悬垂性 如麻织物 柔软的纤维制成的织物往往有较好的悬垂性 如羊毛织物 纤维细时有助于织物悬垂性 如蚕丝由于较细 有助于丝织物的悬垂性 2 纱线捻度捻度小时 有助于织物的悬垂性 3 织物厚度增加时 波状曲面上的屈曲波峰数减少 投影面积变大 悬垂性变差 4 织物紧度紧度不宜过大 紧度松一些的织物 其中纱线松动的自由度较大 有利于织物的悬垂性 5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增加 悬垂系数变小 而单位面积重量过小时 织物会产生轻飘感 悬垂性很不佳 6 测试条件 二 动态悬垂性1 定义 织物 服装 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的悬垂度 悬垂形态和飘动频率 2 测量方法和指标方法 将原静态的悬垂物绕伞轴转动即可指标 与静态悬垂性指标相同活泼率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3 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影响静态悬垂性的因素也同样影响动态悬垂性织物的弯曲滞后常数和剪切滞后常数试验条件 转动速度 温湿度4 可能的发展 第三节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一 起毛起球机理1 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图18 5织物起毛起球过程 2 起毛起球的机理 1 起毛 纤维端因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绒 长丝中单丝断裂 被勾出形成丝环 2 起球 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 且越缠越紧 最后形成小球粒 3 脱落 部分球粒脱落 二 测量与评定方法1 圆轨迹法适用于低弹长丝机织物 针织物以及其他化纤或混纺织物 图18 8圆轨迹式起球仪 2 马丁台尔法多用于机织物 图18 8马丁台尔型磨损仪 图18 9箱式起毛起球仪 3 起球箱法适用于毛针织物及其易起球的织物的耐磨损试验 4 评定方法 1 与标准样照对比来评定分5级 5级最好 不起球 1级最差 严重起球 2 起球曲线 3 单位面积毛球数或起球重量 三 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1 主要影响因素 1 纤维性状几何特征 长度 线密度 截面形态 力学性质 2 纱线性状捻度 纱线的结构 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 3 织物结构织物组织 经纬密或未充满系数 4 后整理烧毛 剪毛 刷毛 热定型 树脂整理 2 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积极的方法 减少毛羽量 控制纤维的弯曲刚度 增加纤维集合体中纤维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纺纱 织造加工工艺及方法和采用异形纤维来实现 消极的方法 降低纤维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加快纤维球的断裂脱落 采用粘结 涂层和烧毛整理 减少毛羽的产生和起始毛羽量 第四节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一 织物的缩水性 织物在常温的水中浸债或洗涤干燥后 长度和宽度发生的尺寸收缩程度称为缩水性 除合纤织物或以合纤为主的混纺织物外 一般织物如果未经防缩整理 落水或洗涤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严重者使衣眼越来越短小 影响穿着 1 缩水机理及测量指标 1 机理织物缩水源于纤维吸湿膨胀的各向异性和其滞后性 前者导致织物的收缩 后者维持收缩状态 2 测试织物缩水性的测试有浸渍法和洗衣机法两种 浸渍法是静态的 洗衣机法是动态的 毛织物规定用浸渍法浸透测试 而其他服装用织物倾向于用洗衣机法测试 2 影响织物缩水性的主要因素纤维的吸湿性纱线和织物结构的紧密程度织物加工张力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