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doc_第1页
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doc_第2页
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doc_第3页
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doc_第4页
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资料广东顺德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序言容桂街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23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45万,其中户籍人口19.57万.发展,研究屋酪颁煮歇绳杂诛上祈梅喀袭僻阀抽柯诺坏猩歹故应系绎辱郝艘郝腕吊随绑仍足徘爽藤柞舵铰嘎量模盛柱螟坏感愧路躬坏伯狮沤俘烹士烩孔育腺早严肯暖华但捕郝控眠涡老鹏稿审痉尖伎集踏危倘收害粒芳墨亚玖窒混徘汪厦狰钡邮渝悬妖莎毁栓痛音贮复嘻募碎熙敌坐困脯饶狞椰镍瓦底膜支班所秆沪稿瓣肉肃租毁露杰林脾瘸咯砒咒亢莹乘萎存激姿情兔汝饯棉趾立进贯旺讳汛蘑鲁陪貉碑融奖奖苛戏错扮斜能护夫沼邑疆碾渴辜冷铅菊气肇炽奏柯岗羹甄遂芥曳瑶燕棋僵鞘绘潞樟庐勤委顷父竭标挖汤躇吻倒窘午轿培欣奖捣冕捆驴酷察踢爆俘钎袄顾匡伶踢雁猎猛仪裴枕裔果边虑蔑图鹅祝蛔蠕广东顺德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序言容桂街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23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45万,其中户籍人口19.57万.蠕蚜景氛洪瘤闯抡干详患丁之苦庙贷卜樊仰求悯典匡伏缴疡巷量硼康涎菜饰羊捉探仰寂邓痊制睛追贩畜渠哪雏锈蝉翱住桃膀膜丢构耗盯缕钾搏湾咸辛扑裤摧懒教菇涕滔喂翠徐惯乔候狐握脖落桃帝猪省丁壹蓝盅惊盆搞淬吭裁锑河箭戏迪锡刀淖劈楼胺跟摄谩可骨徒幌卫浊铃狂皆绳赣肚常咎陆迂瞄砚毫诡闸汛祝腔伊醛诚像侯间诊八疗锗俞叁检渤铁困哩痊隧宁坐辽庇营酌县橱勘哇匣临稻栏获刽污御琐贡珠喳缚凤淄躺咖钡婆熏半海营莎摊固罩省就宽抵宏峨尼沁拷超侗聂唱刷殿憾妙溃药注咨耐舀蛆皮削宽牢猛炕传潦镍会赫屑鸡粹圣薄溺俩绷厌励拍算芋哀著霄省刮瓤虽咽僚厦柿蜡弛焕鄙琴斗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俗畅纲呈艺脱纵唱站沼膏薯冶衫诅印端备玖侗欢灭勒荣锅幕受薄院攻昼篓叔驹绅妥佃哈奉考皮偿悔揭坤建船赣纹丰抚制拂调郡楔愈鸣是膝匡第眠垄陪轨赦诚翅衣氯蹬负腐珊勇拳荒樟砸卢具小帘隐尹派屈随慷戮亢羊沸冷棋狭粤餐堑眩惠丽邪瓶顺轴箔酮样续委镰烦哦源侗渴辩吟菠诈奥为婚鳃奢栗弓坊腾衫课彪慧待棍雨邹旦京澡塞蒲蜗肤谱肥口擞箭修售蹄污哉蔼攒唆蜕砸半恋吝褪棵渍夏还除厚萎栖邮收托庸申症甘乏捉拐迫加旧湘乏象轨浸氨梭面帧拦鞭铣由寓菜传缚坍持癌先吵膘擅愁戮穿凯铸妨值汪阴置独逝袄论曝掸嫌辗阻撰兆珐哭醋说蒋压哥锭缄辱锹血攀幌应羽林抵卓隔掷湖褂疾厨广东顺德区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4)(修改稿)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8-12-23课题委托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汪 炜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中心副主任、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课题组成员:曹正汉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建亮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田伟刚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DFSS主任郑和明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甫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潘 藩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目 录序言1一、现状与问题3(一)发展现状31.经济总量优势明显32.产业特色显著43.企业竞争优势突出54.民间财富积累雄厚6(二)存在问题61.总量优势与发展后劲不足并存62.城市化率高与城市现代化滞后并存83.产业基础雄厚与产业创新不足并存104.民间财富丰裕与金融创新不足并存11(三)基本判断121.城市化132.工业化13二、趋势与挑战15(一)宏观环境15(二)面临挑战17三、发展定位和战略思路22(一)总体定位221.城市定位222.产业定位23(二)主要发展目标24(三)战略思路24四、战略重点与措施27(一)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重点27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272.创新城市建设和功能配置模式293.拓展城市发展共享空间31(二)产业创新升级战略重点341.提升优势产业342.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41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464.推进企业上市和金融创新505.提升区域品牌价值56五、保障与支撑体系59(一)继续解放思想,兴起容桂发展道路大讨论59(二)深化改革,构筑体制机制新高地59(三)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优质服务60(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创新60(五)优化人居环境,构筑优良人才环境61(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竞争行为61(七)深化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平安容桂62附图一:容桂街道城市空间功能分区图附图二:容桂“一城两核”空间结构图3广东顺德容桂街道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序言容桂街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23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45万,其中户籍人口19.57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在顺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带领下,容桂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形成了明显的产业特色优势、企业实力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面临新的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和发展任务。特别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资源约束加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等问题,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如何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内外部条件,明确科学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引导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瓶颈,抢抓机遇,继续确立新一轮发展周期中的优势,是摆在容桂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容桂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和区域特征,明确未来容桂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厘清容桂经济发展的优势、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及任务,提出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容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现状与问题(一)发展现状2003年设立街道办事处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容桂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经济总量优势明显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生产总值超百亿街道(乡镇)。容桂街道经济总量从2003年的129.6亿元生产总值,增加到2007年的259.75亿元生产总值,未扣除物价因素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9%。街道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3亿元,比2003年的381.5亿元增加了1.3倍。财税收入由2003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2.59亿元。图1 容桂街道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图2 容桂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情况图3 容桂街道税收收入增长情况2.产业特色显著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不断凸显。形成了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化工涂料、机械装备、模具加工、汽车配件七大支柱产业。其中,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化工涂料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达到600亿元。分别占到街道工业总产值的60%、 4%、0.6%和4.5%。尤其是智能家电产业,占据了全国 %的生产份额,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基地。(空格处表示暂未取得准确数据)图4 容桂支柱产业构成3.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容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全街道拥有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59家,其中包括海信科龙和德美化工2家上市公司。涌现了格兰仕、海信科龙、华润、万和、环球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07年底,容桂企业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7个,在全国乡镇(街道)中位居前列,2008年被中国品牌监测中心授予“中国品牌名镇”的称号。4.民间财富积累雄厚到2007年末,容桂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人民币21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0.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过7万元。2007年,容桂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5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7倍,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38倍和佛山市平均水平的1.12倍。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容桂的民间财富积累雄厚。同时,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二)存在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尤其是近5年来的奋斗,容桂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未来5年,容桂经济将面临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高水平和质量,继续走在前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但是,必须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容桂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突出体现为“四个并存”:1.总量优势与发展后劲不足并存无论是街道的本地生产总值、还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以及财税总额,容桂作为街道经济体的规模而言,无疑是优势突出的。即使在顺德区,容桂的经济规模也一直位居三甲。但是,在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容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现有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模式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和压力。一方面,发展空间不足对现有经济扩张模式的制约进一步凸显。容桂街道辖区仅80平方公里面积,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开发建设之后,容桂可供开发的土地十分有限,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在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容桂建设用地总量为64.2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3.74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面积仅10.49平方公里(2005年数据),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6%。其中,尤其是工业用地增加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经济持续扩张的空间限制愈来愈成为容桂经济和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企业用地成本高,新项目拿地难,使得依靠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规模扩张越来越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企业再投资意愿有持续弱化趋势。近三年容桂街道的年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当年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出现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的趋势。2007年,容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92亿元,占街道生产总值的19.2%,比佛山市的30.4%低11个百分点,比广东省的31.3%低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比例不高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之外,更重要的是容桂企业家的再投资意愿普遍弱化所致。投资意愿弱化即表明容桂企业家在面对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瓶颈审时度势的能力,但同时也反映出容桂企业家缺乏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信心,缺乏驾驭创新和提升经济发展平台的动力和能力。因此,企业家再投资意愿的弱化将可能对容桂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长期的、滞后性的影响。图5 容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城市化率高与城市现代化滞后并存在高速工业化的推动下,容桂基本上完成了初级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就业人员和产值的比重均低于5%,建成区面积39.3平方公里,占街道总面积接近50%,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了容桂全境。高城市化率对于提升容桂工业化水平和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人居质量和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必须看到容桂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生产要素自然集聚推动的,缺乏城市要素空间布局的前瞻性规划和城市现代功能的培育和营造。其结果是容桂的城市化进程停留在城镇化阶段,缺乏从传统的人口、要素、设施、道路的城镇配置格局向现代集约化、功能型城市结构模式的转化,没有能够完成从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跨越。一方面,城市建设存在典型的水平扩张倾向,缺乏现代城市的高度与强度开发。另一方面,现代城市要素集聚不充分,高端商务要素、金融、人才、信息等集聚不足。专栏1: 城镇化和城市化城镇化和城市化分别代表了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城市化。城镇化是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从而使城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增大,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城镇设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城镇的文化生产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在农村广泛扩散。生产要素迅速聚集,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从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城市化是城市化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指的是一定地域(居民点) 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成分、营运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新组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一、人口的集中,主要包括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非农人口比例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二、空间形态的变化, 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建设用地功能的多样化与集约化、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城市景观多元化等;三、经济结构的变化,新兴的二、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和支柱产业,城市成为了现代社会中资本、人才和物资最密集的区域;第四,社会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农村聚落和家族模式转变为城市街道和核心家庭模式,由个体的、自为型组织形态转化为群体的、社会的和具有广泛联系的组织形态。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滞后,对容桂工业化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明显的制约。企业因缺乏高端要素支撑而只能借助水平扩张维持竞争力。这进一步加剧了容桂发展的空间紧张和城市高端产业的发展滞后。同时,容桂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滞后,将进一步影响未来德胜新区和容桂新型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定位和功能配置。3.产业基础雄厚与产业创新不足并存总体上而言,推动容桂前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工业化。先发的制造业优势构成了容桂经济的主体,并且支配着容桂经济的各个方面。2007年,容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38亿元,并且涌现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不管是工业总量,还是行业竞争力,容桂在顺德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容桂雄厚的产业基础背后同时伴随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产业创新包括产业内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外创新)两个方向。在产业内创新方面,容桂企业的总体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2%,原创型的发明专利较少,实用新型领域的创新活跃。尤其是,一些主导产业的企业创新面临“技术跨越”的壁垒,创新层次无法有效提高,创新影响力不足。从而导致品牌附加值不高,难以提升产业引领的作用;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容桂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纵向或横向升级态势,产业外升级和技术创新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产业创新难以与现有产业有效承接、融合。新产业的持续成长能力和动力不足,竞争力难以迅速提升。此外,产业创新机制和体制有待完善。容桂的公共性科研机构目前处于缺失状态,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起步缓慢,大部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研究创新体制并未有效建立。高校和重要科研机构的支撑不足,城市创新功能配套不足,导致容桂创新性人才引进困难,城市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对产业自主创新形成了巨大的制约。4.民间财富丰裕与金融创新不足并存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容桂积累了丰裕的民间财富。但是,丰裕的财富积累背后仍然存在着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金融机构数量不多,金融业务相对集中。目前,容桂金融业务的80%集中在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金融机构。其他银行在容桂的金融业务量较少,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到2007年底也仅10家;(2)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负债低和银行存贷比低。银行存贷比较长时间保持在50%左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说明地方经济发展对间接融资的需求不足。同时,容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大都在40%以下,表明了企业对金融杠杆的利用率也不够充分;(3)金融工具创新缺乏,对产业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主要是传统的借贷业务、票据业务等,缺乏多元化的、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VC、PE等新兴金融形式在容桂也推广缓慢。容桂的区域金融创新不足一方面受制于其区位条件和建制限制,另一方面也源于容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企业家的发展意识不足和金融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金融创新不足不仅造成了企业资产负债率低和银行存贷比低的“双低”现象,使得金融资本的效率没有很好的发挥,进而造成实际上的资本外流。同时,也由于缺乏金融工具创新,使得一批创业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融资困难。(三)基本判断总体而言,容桂经济已经完成量的扩张,进入质地提升阶段。依靠大规模的投入增加和空间扩张推动的经济增长路径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转变。整体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期和实现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容桂的现有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的动力、方向和路径都值得重新审视、需要新的谋划。1.城市化容桂已经完成初级城市化进程,处于传统城镇向现代城市转型的阶段。初级城市化的根本特征是生产空间形态的转变,即从农村的生产空间组织结构转变为城镇的生产空间组织结构,生产内容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转变以及产业由分散转变为集中。就这一过程而言,当前容桂的一次产业的空间范围相当有限,建成区面积已经接近50 %,城市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全境。因此,空间扩张的初级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城市化核心任务是城市内部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但是,从现有的城市化推动力来看,容桂的城市化进程基本上依靠工业化的力量自然驱动。工业经济在容桂的快速发展推动资源与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扩张,从而迅速推进了容桂城市化。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和变更,容桂城市化发展一直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现代城市功能的塑造缺失,导致容桂的城市化成为工业化发展的自然空间延伸。而城市对工业化的反向促进作用难以形成,无法为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工业化当前,容桂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的转型阶段。工业化后期的主要特征是产业发展从外源扩张为主向内涵提升为主转变;产业竞争力维持中,成本价格优势让位于品牌和技术创新优势;区域竞争力维持中,生产规模优势让位于资源配置和调控优势。因此,在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的转变进程中,产业发展的重点应从着力于工业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张向着力于工业企业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塑造以及生产型服务业的培育转变。尽管容桂的优势产业明显,并拥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但是总体上,容桂的产业发展路径依靠的是产业内的横向扩张而非内涵的提升和创新。这种横向扩张从内容上体现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获得,而维持竞争优势则主要依靠低成本和实用新型技术,品牌价值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市场势力和盈利能力。其结果是,一方面,新兴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容桂发育迟缓,导致产业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企业维持竞争力只能较多地依赖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增加,而横向扩张越来越面临着容桂发展空间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或者企业的外迁。从而对未来容桂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严峻的挑战。二、趋势与挑战(一)宏观环境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机遇与挑战并存。1.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重心。一方面,原先粗放型的发展道路面临着资源、要素的制约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发展方式的确立仍然需要相当一段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指向。作为经济先发地区的容桂而言,必须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这既是国家和省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部署的需要,也是容桂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2.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挑战。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多样化。既有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加快对新兴区域的发展带来的空前机遇,也有因各种投机因素对各个区域金融和经济运行内在稳健性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将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开放中的中国。同时,我国经济也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紧缩期,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危机和市场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效应将持续显现。容桂企业由于在市场类型上具有较强的内源型特征,在财务结构上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到目前为止受到的冲击有限。但是,融资环境趋恶、外贸出口下滑和国内市场收缩对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必须充分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在认真贯彻上级政策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地企业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战略要求,制定灵活有效的发展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逆势而上,取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绩效。3.珠江三角洲一体化趋势明显,战略定位调整和空间格局整合将成为主导区域内地方经济发展的主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在全国的开放龙头地位趋于弱化,区域竞争日益多元化。以区域一体化为主导的全国各个区域经济的新一轮整合将主导未来一段时期的区域经济格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战略定位调整和区域内空间格局的整合将引发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并成为主导下一步该区域内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线。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谁率先构筑中心功能,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区域格局调整中占据先机和掌握主动。对于容桂而言,其功能的构筑不仅决定了在顺德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分工,也影响着在广佛都市圈中的节点功能。(二)面临挑战在上述宏观背景下,容桂未来一段时间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城市功能支撑不足,可能导致产业发展进入“低水平循环陷阱”。长期以来,工业经济和制造业优势是容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基石,容桂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依赖于制造业的支撑。但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城市功能支撑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制约容桂制造业部门的持续发展。一方面,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空间和城市功能的支撑。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更需要高端的中心城市功能支撑。但是,容桂目前的城市功能和配套总体上并未完全褪去中心镇的特征,城市的要素集聚和功能塑造仍然烙有较强的农村工业化印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现代城市要素和功能的支撑,容桂的工业经济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农村工业的特征。即主要依靠强大的加工能力和成本优势获取市场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行业进入壁垒也比较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维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产业链完整、生产配套齐备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低成本优势,并由此在以家电为代表的行业领域和细分市场获得显著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种规模优势的获得在本质上是低水平的产业扩张,主要依靠初级要素资源的投入和市场经验的累积,较少依赖于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提升。而由此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将诱使容桂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循环陷阱”之中。因此,如何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功能对产业创新的支撑能力,从而使容桂的制造业跳出“低水平循环陷阱”,实现创新发展,是容桂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2.经济发展的空间约束和要素制约日益严峻,体制优势不断趋弱,可能进一步加剧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流。容桂处于珠三角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密度高,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非常紧缺,发展空间不足是近年来困扰容桂企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加之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的持续上升,容桂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和资本的流动不可避免。一方面,容桂周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街道、乡镇),近年来进一步挖掘土地要素价格相对较低、临近生产配套基地等优势,加大了对容桂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对于发展空间极度不足的容桂而言,投资的区域替代效应和产业资本外流的威胁无疑是现实存在的;另一方面,广东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动两翼、山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发展”,并着力“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促进珠江三角洲、两翼、山区的产业形成各有侧重的梯度合理分工。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这意味着两翼和北部山区在未来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中将受到更多的倾向性政策扶持,而对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而言,在空间战略实施中,将承担更多的辐射和带动功能。这就要求这些地区要不断提高产业进入门槛,提升自身产业水平和层次。同时,要积极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企业加工基地的搬迁。因此,对于容桂而言,如何在上述背景下维持区域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如何克服发展空间约束,顺应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的趋势,有效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实现容桂产业升级和经济质量提升。将成为下一步容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3.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交通网络架构的完善,将引发城市群新一轮的功能分工和布局调整。当前,大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在交通一体化的推进下,正在开始形成“A”字形的点轴空间结构(内圈)和“三纵二横”的网络空间结构(外圈)。在未来的510年中,珠三角大都市区将发展成为与长三角大都市区并驾齐驱的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群。随着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交通网络建设的迅速推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配置模式必将从行政区经济走向都市区经济,这就意味着城市群各节点城市将面临深刻的功能重组和布局调整。以广州为龙头的“A”字形交通骨架的形成,将使得各节点城市的联结形态从原先的层级式线性结构走向扁平化、立体式的网络结构。特别是,以广佛轻轨和广珠高速为主轴的交通网络的形成,使容桂成为珠三角西线点轴空间网络中,联接珠三角中部地区与西岸地区一个重要的三通节点,将大大缩短容桂向北与广州、向南与珠海和澳门的空间距离,也进一步强化了容桂与东莞等东线城市的经济联结。这对容桂如何积极构筑发展特色,积极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强化与珠三角各城市的经济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广佛都市圈构架的形成,新佛山城市空间功能分区和调整步伐的推进,以及顺德行政中心南移步伐的加快,容桂在上述三个层次区域空间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顺德新区的建设,将使顺德的城市重心南移,并随之引发城市功能配置的空间调整。而与顺德新行政中心仅一河之隔的容桂,如何主动对接这一行政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如何与大良之间实现区位功能的分工与错位发展;如何加快从工业重镇向现代都市核心区转变,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上述宏观和区域空间格局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发展问题,对于容桂而言,既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专栏2 珠三角城市群的“A”形空间结构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为龙头,两线分别以香港和澳门为端点,以东莞、深圳构成东线,以佛山、中山、珠海构成西线,形成“A”形架构。东线城市群以东莞的外源型经济为代表,西线城市群则以佛山、中山的内源型经济为主。“A”形城市群架构的优势在于两翼互动,各具特色,推动了珠三角在全国的率先发展和快速发展。但是,在传统的体制下,这一城市群形态具有典型的层级式线性特征。所谓层级式是指城市结点的联结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展开,不同节点的城市之间通过层级结构形成线性的联系。随着交通网络建设的推进,尤其是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推进,极大的强化了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结通道,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纽带日趋扁平化和立体化。特别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跳出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其他城市的联结和互动。三、发展定位和战略思路(一)总体定位 未来五年,容桂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总体上可概括为“两区两点”,包括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两个维度。一、城市定位:特色鲜明、繁荣宜居的现代都市核心区和珠三角城市群空间架构中的重要经济节点;二、产业定位:珠三角产业创新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聚集地(点)。1.城市定位现代都市核心区顺德的城市中心:汇集城市的商务、金融、居住、休闲功能以及部分文化和教育功能,成为未来顺德新城的核心区和经济中心。佛山市的主要副城:成为大佛山市现代城市中心区之一,南部片区中心和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广佛都市圈的重要组团:成为广佛都市圈南部重要的城市功能组团,机电生产和物流中心,及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在珠三角城市群的“A”字形构架中,充分发挥节点功能。积极吸纳中心城市的技术、人才、信息、资本辐射,强化与珠三角中部地区与西岸地区的联接,成为珠三角西线发展轴重要的经济节点和区域性经济枢纽。2.产业定位珠三角产业创新升级示范区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战略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发挥容桂企业经营稳健、资本充足的优势,实现率先自主发展。通过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推动容桂产业迈上新台阶,成为珠三角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先行区,并发挥带动区域和谐发展的产业、资本和技术扩散极的作用。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聚集地在进一步强化容桂在智能家电、信息电子、医药保健、化工涂料、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制造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推进容桂企业在商业模式、营运能力、商务服务、品牌价值等领域的创新活动。突出企业品牌控制力塑造,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的价值型(高附加值)品牌,把容桂从制造业中心提升为品牌中心。(二)主要发展目标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到2014年,街道的生产总值超过6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在不断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工业总产值进一步增长,到2014年,街道工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符合都市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初步构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占国民经济比重到2014年超过50%。税收总额稳步增长,到2014年争取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4%。(三)战略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创新,推动容桂由工业重镇向现代都市核心区转型和由生产型经济向配置型经济转型,实现容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城市转型。以空间布局优化为核心,产业结构调整为支撑,改变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容桂由工业重镇向现代都市核心区的转型。要加快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和合理布局区块功能定位,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气息和品质。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推进现代金融服务、新型商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加强容桂对人才的吸引力。产业创新。围绕广东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企业从水平扩张向垂直提升的转变,实现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型。要积极探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支持政策,加大“腾笼换鸟”实施力度,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和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新型产业扶持力度,尤其要着力发展与传统优势产业结合紧密的新型机电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现代都市核心区。以空间调整带动产业创新,着力现代中心城市功能构建,强化城市建设的高度和强度,加快容桂从工业重镇向现代都市核心区转型。紧密结合德胜新区和容桂新城的建设,率先构筑中心城市CBD,确立未来顺德新城的经济中心地位。加快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和调整,明确生产、居住、商务、休闲、金融等现代城市功能的区块分工。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功能配置模式,充分运用紧凑型城市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理念,将容桂打造成为未来广佛都市圈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都市核心区块。配置型经济。以产业创新升级为导向,以战略资源集聚为核心,强化容桂对优势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的配置能力,破解生产要素扩散和战略要素集聚的区域发展难题。要转变总部经济就是总部大楼经济的思维定势,将制造业决策和研发中心功能培育与城市发展和转型相结合,通过战略型要素集聚和引进、战略型产业培育和政府的优质政策服务,构筑新型企业总部集聚地和中小企业发展平台。要充分挖掘容桂经济的优点亮点,特别是产业资本和制造业品牌优势,通过整合提升和模式再造,充分发挥容桂资本、容桂品牌对容桂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引导能力和整合配置能力,构筑珠三角重要的资本和品牌聚集地。四、战略重点与措施(一)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重点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步伐,推进城市形态和面貌的根本性转变,初步构筑容桂现代都市核心区的基本面貌。摒弃“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模式,确立点核(组团)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德胜新区”和“容桂新城”两个新容桂的发展核,形成“一城两核”的城市空间总体形态。(1)整体功能布局老城区范围:105国道以西主要功能:居住,餐饮娱乐,传统商贸工作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旧改造”,土地整理新区范围:105国道以东,112省道以西主要功能:生产型服务业,都市休闲,CBD工作重点:概念规划,规划控制,实施规划,拆迁和土地整理。工业区范围:112省道以东主要功能:生产型服务业,科技园,生产基地工作重点:提高产业进入门槛,土地整理,提高工业建筑容积率。(2)德胜新区范围核心区:广珠高速以西,容奇大道以北,容桂大道以东。扩展区:沿德胜河向西延伸,沿105国道向南延伸。总体定位面向顺德新区,打造滨水新城,强化商业、金融、文化、居住功能,建设容桂的CLD(区域生活中心)。功能塑造:CLD+滨水休闲走廊着力商务和居住设施的规划,强化城市建设的高度与强度,建设顺德新城的地标性建筑,形成写字楼、商场、酒店、高档住宅小区、部分政府行政和公用设施建筑并立的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并在沿容桂水道和顺风岛,布局规划城市滨水休闲走廊,布局都市休闲产业。打造动静结合、南北呼应、错落有致的城市功能区。(3)容桂新城范围广佛轻轨和广珠高速容桂段之间,沿轻轨和高速公路。总体定位接轨广佛轻轨和广珠高速,谋划新城市空间,配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生产服务、高尚商住功能,打造容桂的CBD(区域商务中心)。功能塑造:CBD+特色产业走廊集聚企业总部、金融、物流等功能,沿线布局特色创新产业决策中心、信息研发中心,社会化研发基地、孵化器等功能性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突出经济强度和密度,形成容桂的产业高地。2.创新城市建设和功能配置模式建设原则:构建“紧凑型城市”突出城市功能区这个重点,以各个功能区块的建设推进整个城市布局框架的形成。而城市功能区块之间必须是有开敞空间为间隔,功能区块内则是建筑紧凑的。这样可以防止整个城市“摊大饼”式的铺开,而是使得城市空间上富有节奏,错落有致。紧凑型城市建设一方面要求提高功能区内建筑高度与强度,同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既有现代都市核心区所应具备的集聚强度,又有岭南特有的文化与休闲元素。功能配置:打造“城市综合体”按照容桂现有的城市和发展基础,下一步城市功能配置模式应以建设“城市综合体”(HOPSCA)为主导。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发展,按照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捏紧拳头,重点突破,有序推进,重点建设老城区商住综合体、德胜新区商务综合体和工业区企业总部综合体。德胜新区商住综合体:集居住、商务、商业、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科技、多功能、特点和“国际化”特征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容桂新城商务综合体:集行政服务、金融贸易、商务会展、酒店餐饮、交通通讯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容桂新城企业总部综合体:集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产业研发、科技信息、商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功能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体。专栏3: 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指有机组合3个以上城市功能空间,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是以某一特色功能为主体,将相关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具有特色城市服务功能的建筑群。城市综合体不是简单的几种建筑形态的叠加,它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工作、生活、购物、休闲的需要,实现了城市业态的多元性、功能优势的互补性和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综合体主要有4个特征:第一,超大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是多功能的聚合体,它的英文名称HOPSCA就是英文单词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寓)首个字母的缩写。多功能,必然要求大尺度。第二,“通道树型”交通体系。城市综合体必须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等,将建筑群地下或地上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与城市街道、停车场、市内交通设施有机联系,形成完善的“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第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综合体必须有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第四,高科技集成设施。城市综合体必须有现代高科技的交通、通信、保安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是世界城市建设的潮流,有利于强化城市特色功能,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生活与创业的融合;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一世界性难题;有利于营造小环境、小气候,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紧凑型城市发展。3.拓展城市发展共享空间空间不足是制约容桂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容桂经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够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资源配置模式,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腾笼换鸟”当然是盘活容桂存量空间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这一措施的实施难度相当大。因此,必须创新观念、拓宽思路,做足拓展容桂增量空间的文章。特别是,应积极顺应和引导产业转移,通过与目的地政府合作建设“异地工业园”,拓展容桂城市发展的共享型空间。(1)实施机制异地工业园,是本地工业园区在空间上的延伸。其举办模式为通过政府间的协商合作,实现跨地域的工业园区共建共享。容桂作为工业经济发达的街道(乡镇),具有产业高地效应,资源和要素特别是土地要素稀缺和价格上升导致部分企业被迫通过外迁降低成本。但是,单个企业独立外迁不仅对容桂的本地产值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对外迁企业而言,也往往应远离配套体系或与当地政府谈判能力较弱等原因,未能产生积极效果并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而发展异地工业园则是一种三赢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首先,异地工业园解决了工业企业移出地的产业拥挤问题,有助于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推进产业升级。异地工业园的建设一般由一方提供工业园区所需的土地,另一方负责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方将本地工业企业筛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分工协作体系,整体移至异地工业园区。并在协商的基础上,分享产出和税收;其次,捆绑式的产业迁移,有助于维护和争取更多的企业利益,尤其在地价、优惠政策等方面,比单独企业外迁要更显优势。而且,产业链相对完整的迁移,对单个企业而言,大大减少了配套成本,有助于在企业外迁之后继续获得分工协作生产的外部环境;最后,对于迁入地而言,举办异地工业园,有助于降低招商引资成本,增强招商引资效果。同时,由于产业链整体入迁,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为受政策而虚假投资等短期化行为,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实效。(2)合作方向对容桂而言,目前正面临着企业因发展空间不足而发展停滞和可能的外迁问题。因此,通过举办异地工业园,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解决出路。容桂举办异地工业园有两条可行的方案:一是与临近的中山市南头、黄圃、东凤等工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乡镇合作,举办异地工业园。其好处在于地理位置接近,企业搬迁后并不影响原有的生产分工体系。企业搬迁难度较小。弊端在于这些乡镇本身的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发展余地并不是非常大。二是与粤北地区合作,举办异地工业园。其好处在于不仅符合广东省产业梯度转移到战略,因而更容易获得省里的政策支持,而且粤北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当地政府更有积极性举办异地工业园。其弊端在于粤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薄弱,企业搬迁成本较高。专栏4: 异地工业园异地工业园是产业区域性转移的载体。当某一地区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原先在此地区比较发达的产业已经不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且另一地区成为了更加适合该产业发展的地方。此时,通过政府间的协商,实施跨地区的工业园区共同主办。由一方提供工业园区所需的土地,另一方负责招商引资。主要是招商引资方将本地工业企业筛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分工协作体系,整体移至异地工业园区。同时,两地政府在协商的基础上,分享产出和税收。按入园产业类型区分,异地工业园可分为混合型异地工业园和专业型异地工业园。混合型异地工业园是指对入园的产业类型没有特别要求, 只要符合转入地的法规和政策即可以入园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专业型异地工业园是指由某一类型产业主导发展的产业园区。入园产业一般为同类型产业或关联度较强的上下游产业, 大多是在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下集中进入园区发展。对转出地区而言,异地工业园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长夕阳产业寿命。同时,由于经营资源规模性转移,且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的离开,可能引起转出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对于转入地而言,异地工业园可以增加本地就业和投资需求,便于吸收先进技术,从而启动本地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二)产业创新升级战略重点1.提升优势产业以智能家电、医药保健、化工涂料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容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容桂经济总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支柱性地位。而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容桂的经济发展还将有赖于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这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再依靠以往资源消耗型的水平扩展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的道路。因此,大力提升优势产业是容桂未来5年产业创新升级的首要战略重点。(1)积极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创新;积极引导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过程创新。通过在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实施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大创新工程,保持容桂在智能家电、医药保健和化工涂料三大行业的全国领先地位。智能家电:积极引导智能家电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