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doc_第1页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doc_第2页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doc_第3页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doc_第4页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T二次回路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培训材料宁波合通电子有限公司二六年九月目 录第一部份 PT二次回路压降一. 测试的重要意义 1二. 产生PT二次压降的原因 . 2三. 测试仪器的工作原因及测试方法 3四.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4五. 测试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15六. 减小PT二次压降的方法 . 17七. 结合实例谈谈二次压降改造的重要意义 19第二部份 PT/CT二次负荷测量一. 互感器二次负荷在线测试的重要性 23二. 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23三. 测试设备的选择 24四. 测量数据的计算及各参数和含义 25五.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6PT二次压降及负荷测试技术 宁波合通电子有限公司第一部份 PT二次回路压降一. 测试的重要意义电能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电、供用电单位和用户和利益,也关系到电力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及技术经济指标监督考核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合理计费、降低损耗、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赖于电能计量准确度的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是涉及电业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电网经济效益更重视以及分时电量考核的实施,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提高更高的要求。作为导致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的PT二次压降问题引起各发电、供电单位的足够重视。由数据计算和实践验证得出:二次回路电压降过大,是导致电能计量误差增大的关键所在,不解决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就根本无法实现准确计量。据不完全调查和实际现场测试结果显示,目前PT二次回路压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有了电能计量装置就有了这个问题,可至今仍没完全解决;“大”在超差的比例大和误差大,有相当多的电能计量装置的PT二次回路压降超差,有的超过允许值的几倍甚至更大;“难”在改造难,有的PT二次接有很多设备,二次的负荷很重,即使把PT二次回路的导线截面积增加到16m2仍没达到要求。所以各级生产主管部门都已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L/T448-2000的规定,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对类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计量装置(其计量对象包括月平均用电量500万千瓦时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类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计量装置(其计量对象包括月平均用电量100万千瓦时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2;其他类别计量装置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5所以从计量装置的准确度来考虑,进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压降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二. 产生PT二次压降的原因安装运行于电厂和变电站中的电压互感器往往离控制室配电盘上仪表有较远的距离,它们之间的二次导线较长,而且二次回路中还有各种接点,这样在二次回路中就会有阻抗的存在;另外由于PT二次回路的末端或中间部位会接有各种负载,这样就会在PT二次回路中产生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有了电流和阻抗就会产生电压,这是产生二次压降的原因。二次导线上的电压降会导致电能表(或功率表)端子上的电压不等于电压互感器二次端电压,其幅值和相位都会发生变化,从而给电能和功率的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见图1)由上所知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产生的原因有二大方面的原因:(一)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阻抗,包括:A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缆B端子接触电阻C熔丝电阻D中间继电器接触电阻E空气小开关接触电阻其中B、C、D、E对二次压降造成的影响往往比A还要大。(二)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负荷PT二次回路的负荷越重,二次电流就会越大,所以二次压降也会越大。PT二次压降分为比差(f)和角差(),比差就是PT二次端子和电能表端子之间电压的幅值差相对于二次实际电压值的百分数,角差就是PT二次端子和负载端子之间电压的相位差。三. 测试仪器的工作原因及测试方法DL/T448-2000中规定了各类电能计量装置PT二次回路压降的允许范围。目前尽管测量PT二次回路压降的方法很多,但从测量的准确性而言,在诸多的测量方法中,直接测量法(即测差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国内生产的专用的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大多数都是采用测差法原理的,在实际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测差法的PT二次压降测试仪为例来介绍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的输入阻抗对测量的影响。(一)测差法的基本原理采用测差法测量PT二次回路压降的基本原理可用图(1)表示,为了简化说明,图中仅画出一个回路的情况。图中是PT二次出口端电压;是电能表端电压;是该二次回路电流;r1、r2是二次导线阻抗,它包括导线电阻、熔丝电阻及全部的接触电阻。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在r1、r2上产生了、电压降,整个回路的总压降为:-(1)因此也是所谓的“差压”,用向量图可表示为图(2)。图(1)图(2)要实现一次直接测得差压,可按图(1)的方法接上测量装置。该装置有两个要点,一是隔离PT;二是屏蔽绞合长电缆测量线。隔离PT的主要作用是将始端电压传递到次级,以便与末端电压相比较,并且实现装置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气隔离,确保测量的安全性。屏蔽绞合长电缆测量线是为了抑制电磁场干扰。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被测的二次回路两端的电压 、通过屏蔽绞合长电缆引入装置的两个输入端(图中ab端及cd端,装置这两个输入端也可称为“始端输入端”和“末端输入端”)。由于装置的两个输入端采用了屏蔽绞合线,因此对长距离的电磁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忽略测量导线上的电压降,即可以认为:;隔离PT的变比为1:1,由于现在二次压降测试仪的隔离PT精度都比较高,能达到0.01-0.001级。如果忽略这微小的误差,可认为:;故:-(2)因此,可以通过直接测量ce端的电压即可得到整个回路的电压降,这就是所谓的“测差法”。(二)实际的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基于测差法原理的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讲就是在测差法原理的基础上,将隔离PT、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等设计于一体。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图(3)图中的“切换开关或继电器组”的作用是选择测量回路,对于三相三线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选择A-B、C-B回路;对于三相四线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选择A-O、B-O及C-O回路,仪器在一个时刻只测一个回路的电压降。图中的“测差电路”主要是测量ce端的电压即电压降u,图中的“工作回路”接在隔离PT的二次测,主要是通过隔离PT测量始端电压U1。图中的“计算、显示等电路”主要是计算u和U1的比值并且得到u相对于U1的同相分量(比差)和正交分量(角差),这部分电路在某些较先进的仪器中,还包括微机的数据存储、接口等部分。图中的“供电电路”提供给整机各部分电路的直流工作电源这部分电路是不同厂家产品有最大区别的部分,也是影响测量准确度和测量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国内生产的仪器而言,根据供电方案的不同可以将仪器分为以下几种:1. 采用内部电池组供电的仪器。由于装于机内电池的容量一般较小,这类仪器的电路必须设计良好,以保证较小的功耗可有条件使用电池组供电。由于使用电池组供电,所以比较适合现场工作。尤其是在户外方式难以取得市电的场合下,一般的仪器是从始端输入端即PT二次侧(100V或100/3V)供电的,对某些设计不良的仪器来说,其内部电路功耗较大,PT二次供电会给PT增加额外的负载,较大的供电电流经过测量导线和夹子,还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较大的供电电流在测量回路发生切换的瞬间还会造成更大的浪涌电流,直接威胁测量的安全性。而用内部电池组供电的仪器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不利,所以可以说这是较好的设计方案。2. 全部依靠PT二次侧供电的仪器。这种仪器的供电方案是将机内的电源变压器初级接在图(3)中的ab端即始端输入端,或是将电源变压器初级与隔离PT一次侧相并联。由于电源变压器的并入,必然要增大始端输入端的输入电流,浪涌电流也会增加。为了减少副作用,这种仪器的隔离PT和电源变压器都要仔细设计,以保证空载激磁电流足够小。整流滤波电路也要仔细设计,以保证上电瞬间不至于因电容充电造成较大的浪涌。整机电路的功率消耗也要保证足够低,功率要稳定。一句话,这种仪器在设计上要保证仪器在工作状态下流入始端输入端的的电流足够小且稳定(输入阻抗稳定),回路发生切换的瞬间的浪涌电流也要足够小。3. 依靠PT二次侧及市电双电源供电的仪器。这种仪器的供电方案是将机内的电源变压器初级通过切换开关选择,可以接在市电220V插座,也可以接在始端输入端。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仪器的电路功耗太大(通常有3VA-15VA),无法像第一种仪器那样用电池组供电,也无法像第一种仪器那样全部用PT二次侧供电。严格地说因仪器的功耗过大,是不能用PT二次侧供电的,因此这种仪器的供电方案设计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只是在对测量精度及对测量安全性要求不高(譬如被测二次回路与继电保护无关)并且是户外测量方式的情况下才可选择用PT二次侧供电的模式。4. 全部依靠市电供电的仪器。这种仪器主要是因仪器的电路功耗更大(通常大于15VA),所以无法采用以上介绍的几种供电方案。因采用市电220V供电,所以就象第一种仪器那样不会给测量带来副作用。但是户外测量是取电是个问题,应此这种仪器使用不是很方便。(三)压降测试仪的输入阻抗及对测量的影响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具有两个输入端,测量时一端接被测二次回路的始端(即PT端),因此该输入端叫“始端输入端”;另一端接被测二次回路的末端(表计端),因此该输入端叫“末端输入端”。以下简单地分析这两端的输入阻抗:1. 末端输入阻抗从末端看入,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如图4)图(4)图中DR是图(3)中“差压测量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DR一般约100K W到400K W左右。从末端输入端cd看入,其输入等效阻抗为:Z2 = DR U2 /DU DR U1 /DU-(3)可见,末端输入阻抗Z2 是随DU变化的,当差压DU趋于零时,末端输入阻抗趋于无穷。但它有个最小值,设某台仪器的DR为270K W,最大压降测量范围为10%,那末其末端最小输入阻抗为:Z2 270 U1 / 0.1U1 = 2.7 MW对于100V电压来说,其输入电流仅为37uA左右,是很小的。所以这种基于测差原理的PT二次压降测试仪的末端输入阻抗是较高的,一般不会影响测量,也不会威胁测量的安全性。2. 始端输入阻抗从始端看入,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如图5)图(5)图中,Rd是图(3)中“工作回路”的等效输入阻抗,Rd一般较大(约1MW左右),所以电流id很小。而差流Di也很小,因此可以认为隔离PT运行在空载状态,因此隔离PT的一次电流i0就基本等于空载激磁电流。始端输入阻抗大小取决于输入电流i1的大小。在不同的供电方式、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产品、甚至仪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输入电流i1的大小有较大的差别。对于前面介绍的第一种仪器、第四种仪器或第三种仪器的220V供电模式来说,供电电源不取自始端输入端,所以没有图(5)下部所示的电源部分,所以其输入阻抗为:Z1=U1 / i1 = U1 / i0-(4)一般隔离PT的空载激磁电流i0为2-10mA,所以对于100V的输入电压来说,这种压降测试仪的始端输入阻抗一般为10KW 50KW。对于前面介绍的第二种仪器或第三种仪器的PT供电模式来说输入阻抗为:Z1= U1 / i1 = U1 /( i0+ i2 )-(5)式中,i2 是电源变压器初级电流,它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仪器各部分电路的功耗,设计不良的仪器该电流可大到30mA-150mA,与激磁电流i0相比,i2 要大一些,因此这种情况仪器的始端输入阻抗主要取决于仪器的功耗。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般电子仪器的功耗是随工作状态而改变的,所以严格地说这种仪器的始端输入阻抗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电源变压器及整流滤波电路的引入将增大上电瞬间的浪涌电流,这些问题对测量都是极为不利的。3. 仪器输入阻抗对测量的影响由于实际测量是对正在运行中的PT二次回路进行,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求这两个输入端都具有较高的稳态输入阻抗和较小的暂态电流。从测量的角度考虑也要求这两个输入端都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因为实际测量时仪器每次只能放在被测二次回路的一端(即放在PT端或放在表计端),仪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要通过一条较长的测量导线接到被测二次回路的另一端。当二次回路较长(如超过200M)时导线的内阻较大(一般每100M为12W),当仪器的输入阻抗又不是很高时,这根测量导线的内阻上产生的压降是不可忽略的,当测量导线一定时,仪器的输入阻抗越低零位误差就越大。这种测量导线上的压降表现为固定的零位误差,测量时必须扣除。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零位误差的根源还有隔离PT的精度、长测量电缆的分布电容所造成的部分,因此测量前一般都要做零位误差的测量即所谓“自校”。比较先进的仪器可以利用单片机将“自校”数据存于仪器中然后自动扣除之,但至少还有以下两个原因所造成的零位误差是不固定的,是无法用“自校”的方法扣除的:其一就是接触电阻引起的零位误差。从仪器输入端插座到测量导线的夹子的一个输入回路中有许多接触点,而这些接触点的接触电阻往往是不恒定的。尤其是测量导线夹子与被测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因端子锈蚀程度不同其接触电阻的变化更大。一般在一个输入回路中接触电阻可在0.1W的范围变化,设某台压降测试仪的始端输入阻抗为1KW,那末对100V的二次电压来说其输入电流即为100mA,因此接触电阻引起的零位误差为:0.1(W)100(mA) 100(V) = 0.01(%)设另一台仪器始端输入阻抗为50KW,则接触电阻引起的零位误差为:0.1(W)2(mA) 100(V) = 0.0002(%),与前者相比零位误差小了50倍。可见,减少接触电阻引起的零位误差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仪器的输入阻抗,根据前面的分析,末端输入阻抗一般都容易做得较高,关键是始端,而始端输入阻抗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仪器是否利用始端电压供电或供电电流的大小。其二就是仪器功耗不稳定导致始端输入阻抗不稳定所引起的零位误差。这一点主要指那些依靠始端电压供电的仪器并且在末端测量的工作方式(即户内测量的工作方式)。在末端测量的工作方式下,仪器的始端输入端是通过较长的测量导线接到户外PT二次出口端的,对那些依靠始端电压供电的仪器来说这时仪器的全部供电电流将通过这条较长的测量导线而产生较大的压降,由于一般电子仪器的功耗都是随着其工作状态而改变的,因而工作时通过这条测量导线的电流也随功耗的变化而变化,导线上的压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造成测量误差。设某台压降测试仪在始端供电的工作模式下其供电电流平均值为100mA,功耗变化为0.5%,接于始端的测量导线每个回路的直流电阻为30W,那末对100V的二次电压来说,因功耗变化所引起的零位误差为:0.005100(mA) 30(W) 100(V) = 0.015(%)设另一台仪器在始端供电的工作模式下其供电电流平均值为2mA,功耗变化同样也为0.5%,在使用同样测量导线的情况下,它的该项误差是:0.0052(mA) 30(W) 100(V) = 0.0003(%),与前者相比误差小了50倍。可见,在使用同样的测量导线和仪器具有同样的功耗变化率的条件下,仪器功耗的绝对值越大(即阻抗越小),该项零位误差就越大。况且对电子仪器来说,功耗越大其功耗的稳定度就越难保证。因此,减少该项零位误差的最好方法是不采用始端供电的设计方案,对依靠始端电压供电的仪器来说要降低仪器的平均功耗也即提高仪器的始端输入阻抗。(四)几点建议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基于测差法原理的专用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的出现给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益处。目前这种仪器的品种很多,性能差异也很大。除了自动化程度不同外,主要的区别还是因仪器的供电方案不同、功耗不同所造成的始端输入阻抗不同,而仪器的输入阻抗是影响测量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功耗太大的仪器在始端供电的情况下往往还会造成过大的瞬态浪涌电流,直接威胁被测二次回路的安全性。为此笔者建议如下:1 仪器的设计应设法提高工作状态下的始端输入阻抗;隔离PT的空载激磁电流要小;功耗太大的仪器不宜采用始端供电,制造厂家不能因宣传其使用方便性的需要而不顾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 各级检定机关应尽快健全相应的检验标准,对于始端供电的仪器来说应在仪器实际使用的供电方法的情况下进行检定。最好是带着电缆线车一起检定。四.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于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工作是对运行中的PT进行测试。所以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非常的重要,所以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n 电缆线车在测试之前用兆欧表检查。n 往接线端子上连接夹子时,严禁短路!n 空余的输入端严禁与端子箱接触。n 测量过程中的电缆线车要专人监管。五. 测试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原有(DL/T448-1991)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规定:电能计量装置误差是以综合误差值体现的。它由电能表测量误差;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PT合成误差;PT二次回路电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四项误差的代数和组成,即电能计量综合误差。最新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管理技术管理规程,取消了对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考核,主要因为: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是一个动态数据,不能用一个简单数值予以更正;另外,现场运行的条件,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的因素很多,综合误差不可能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用某一负荷点的情况去求综合误差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反映成套计量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所以新规程把考核重点放在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大的电能计量二次回路的管理上。按原规程电能计量综合误差通常都是负值,PT二次回路电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一定是负值,但前三项之和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如果是正值,应可抵消其中的一部分负误差,如果是负值,则更增大综合测量误差。因此,考核综合误差无意义,更重要是考核二次回路。因PT二次回路电压降所引起的合成误差在综合误差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决定电能计量综合误差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设法降低PT二次回路电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否则抓不住主要矛盾,而只是采用高准确度的电能表,互感器来降低(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忽视压降的影响,往往仍不能使综合误差降低到规程所允许的数值范围,实践证明也是如此。 下面对PT二次回路在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由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测量所得数据,用下列公式可计算出二次回路电压降的值。目前的PT二次压降测试仪对这个数据都可以进行自动计算,但用户还是需要知道这个数据的含义。DL/T448-2000电能计量管理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0 .2和0 .5指的就是电压降。1三相三线对三相三线制电能计量方式,与两组元件相对应的二次回路电压降分别为 % %PT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为一次功率因数角, 可依据Cos或一段时间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来得到,即tg=无功电量/有功电量。2、三相四线 对三相四线电能计算方式与三组测量元件相对应的二次回路电压降分别为: % % %PT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合成误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为一次功率因数角, 可依据Cos或一段时间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来得到,即tg=无功电量/有功电量。3、关于末端电压()的计算方法很多用户对末端电压()的结果是如何得到的不是很清楚,这里简单的说明一下,末端电压()并不是仪器直接测得的数据,而是从始端电压()、比差()和角差()计算所得,在测量过程中仅供参考。根据上面的相量图,不难得出:六. 减小PT二次压降的方法1、对重要电能表的PT二次回路的仪表和继电器各自引接专用电缆,消除继电保护装置等负载的变化对电能计量的影响。2、在双母线供电情况下,要尽可能地缩短B相公共电缆的长度。2、将电能表装在PT二次侧出口处;缩短连接电缆的长度,如搬移表位。此办法效果显著,但不利于运行维护管理。3、重设一条电能计量专用PT二次回路电缆,即将连接电缆截面加大,以减小二次回路电阻。此办法使用普遍,实现减小二次电缆电阻的目的。4、加强日常巡回管理,定期对刀开关、辅助开关、熔断器、端子的接触部分进行打磨或取消这些元件,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对仪表电压回路各接头及接点,熔断器处检查维护,消除接触电阻增大因素,定期(如六个月)用数字万用表直接测量熔断器两端的电压降,一般熔断器压降为几十毫伏,若发现毫伏值增大应及时进行更换。PT二次回路出口起短路保护作用的熔断器的稳定性和接触电阻的变化已成为影响二次回路电压降的重要不确定因素。5、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功耗小的电子型电能表代替现在的电能表。6、采用电压误差补偿器来补偿二次回路压降所引起的比差和角差。此方法见效快,但由于其不属于计量装置,且在二次回路中增加了一个部件和事故点,现在国电公司不允许安装。七. 结合实例谈谈二次压降改造的重要意义2003年3月6月,某供电局进行PT二次压降周期测试,共测试60组,其中有19组不合格,合格率仅为69。经过深入细致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如下:1)保险前后测量数据,含保险在回路内的压降测量数据大于不含保险在回路内的测量数据2)二次回路采用插拔式保险管方式压降测量值大于采用快速空气开关方式。 3)无保险二次回路比有保险二次回路压降值小。4)PT输出端子与计量表计二次回路距离越长,二次压降越大。5)采用专用PT或专用回路的二次压降值较小。6)新建变电站由于设备和回路的更新改造,导线截面的加粗,二次压降值较小。实测60组数据,现将部分用户测试数据列表如下:序号开关月用电量(万kWh)用户类别压降测量值计量误差%结论保险类型年少计电量(万kWh)UabUcb1南郊514保险前3501.2461.258-0.623不合格保险管26.17南郊514保险后0.8310.911-0.384不合格2南郊526保险前3500.6860.664-0.435不合格保险管18.27南郊526保险后0.0090.005-0.007合格3南郊312保险前1120.6380.751 -0.41不合格保险管5.51南郊312保险后0.4710.548 -0.301 不合格4双塔山5221000.9790.739-0.623不合格保险管7.4765双塔山5182000.5180.425-0.323不合格保险管7.756双塔山3121480.5020.423-0.289不合格保险管5.137双塔山3131270.5160.477 -0.45 不合格保险管6.868双塔山3141600.1120.281-0.22不合格保险管4.29兴隆31110000.6850.868-0.643不合格保险管77.1610兴隆312150.6440.758-0.589不合格保险管1.0611寿王坟623保险前3190.6551.043-0.807不合格保险管30.9寿王坟623保险后0.2090.37 -0.245不合格保险管12寿王坟611保险前3190.5410.471-0.496不合格保险管19寿王坟611保险后0.3320.327-0.286不合格保险管13马圈3022430.5030.092 -0.314 不合格无保险9.1614马圈3012430.1450.45-0.279不合格无保险8.1415汪庄3011400.2570.234-0.219不合格无保险3.6816山湾子312800.0240.026-0.014合格空气开关0.1317煤岭沟3140.0180.018-0.011合格空气开关18体育场501保险前0.2370.244-0.21合格空气开关体育场501保险后0.1250.153-0.109合格19袁庄118 保险前22900.4480.575-0.524不合格保险管144.0袁庄118 保险前0.3430.433-0.394不合格保险管20纪营611保险前3420.6180.954-0.656不合格保险管26.7纪营611保险后0.4710.402-0.343不合格保险管21纪营613保险前800.7961.232-0.762不合格保险管7.31纪营613保险后0.5710.508-0.385不合格保险管22纪营615保险前1542.271.664-2.122不合格保险管39.21纪营615保险后1.8471.807-1.493不合格保险管23纪营616保险前1112.3271.692-1.32不合格保险管17.58纪营616保险后0.5260.964-0.738不合格保险管24纪营313保险前3421.921.822-1.616不合格保险管66.32纪营313保险后1.0880.951-1.016不合格保险管2、具体改造方案简要说明:针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所引起的计量误差,我们首先对用电量最大的用户,袁庄118开关专线出口计量回路PT二次回路进行改造。3、具体改造方案改造前调查:l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不是专用回路,与保护、仪表监视共用。l 电压互感器到控制室配电盘的二次导线电缆长度大约110m,线径1.5mm。l PT二次保险采用的是保险管,其接触电阻值较大且容易造成人为换保险时导致保险虚接时接触电阻值过大。l 电能计量、继电保护和测量回路共用一组母线电压互感器,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容易过负载造成二次回路压降超差,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同时由于共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不同专业在二次回路上工作,影响电能计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由此引起电能计量的故障是常见的。l 2003年PT二次压降测试改造前测试结果如下表;计量设备名称测量值规程规定UabUcbUabUcb二次回路压降(保险前)0.4480.5750.20.2二次回路压降(保险后)0.3430.4330.20.2计量误差(保险前)-0.524%-计量误差(保险后)-0.394%-月平均用电量2290万kWh年少计电量144万kWh4.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三个改造方案:方案一:采用专用PT,电能计量专用二次回路,设一条电能计量专用的PT二次回路电缆,同时将电缆截面加到4或6mm; 方案二:采用非专用PT,电能计量回路采用专用二次回路, 设一条电能计量专用的PT二次回路电缆,同时将电缆截面加到4或6mm;装设快速空气开关代替保险管。方案三:从110kV电压小母线T接,引电缆直接到计量盘,在电能表前加装一组快速空气开关。同时将电缆截面加到4mm;通过各有关部门配合,多方面考虑,平衡利弊,确定方案三为具体改造方案。l 改造后测试结果如下表:计量设备名称测量值规程规定UabUcbUabUcb二次回路压降(保险前)0.0910.1040.20.2计量误差(保险前)-0.112%-月平均用电量2290万kWh年少计电量308万kWhl 改造前后效益计算: 改造前比改造后少损失电量:144-30.8=113.2万kWh,即每年增加了113.2万kWh的效益,按平均0.5元/kWh,增加收入为56.6万元.这只是改造一户的效益。27第二部份 PT/CT二次负荷测量一. 互感器二次负荷在线测试的重要性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是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和误差直接关系到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任何互感器都有规定的工作范围和负载范围,只有工作在这个范围内才能保证互感器的标称准确度;另外,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过重也是造成其二次回路压降增大的最直接原因。所以开展互感器二次负荷的现场测试工作,及时掌握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的实际负荷,对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在国家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