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范进中举》(苏教).docx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范进中举》(苏教).docx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范进中举》(苏教).docx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范进中举》(苏教).docx_第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范进中举》(苏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陕西咸阳教研员 李鹏 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本文和上篇课文孔乙己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课前设计上,需要学生去搜索有关儒林外史以及相关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所使用媒体不同,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整合设计方法。但无论教室里装备的是移动教学设备也罢,是一般多媒体也罢,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总结能力的锤炼都是重心。所以在本文的教授上,是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把控也是重中之重。 儒林外史全书有一个中心: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可谓道尽生员之苦。【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2、学习通过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3、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作品;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及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赏析,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描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对比写法。【教学难点】1、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问题设置,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导入新知: 此环节可以由教师导入,也可以由学生发言,将课前整理的资料归纳形成答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取舍。(1)介绍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2)介绍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3、课前检测: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1、点题: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重点就是要看他的“变化”是怎样的。2、听读课文,思考问题:(1)教师播放朗读课件,学生听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胡屠户对待范进的态度在中举前后如何?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的?要求学生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关键性词语。注意:本文的朗读时间约为25分钟,所以教师在播放前需要考虑到本课的实际教学课时。本课设计是按照二课时设计。(2)概括文章。上一环节结束后,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胡屠户的变化,总结出范进和胡屠户的剧情节点。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概括。学生在本环节的重点任务是总结段落,能把小说内容中的重点语句说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2、整体感知文章脉络:四、答疑解惑,课堂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 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2、 范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和周围人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3、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课后带着这两个问题去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再细细品味互相讨论,为下一节课继续分析做好准备。五、布置作业: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发思考:提问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研讨课文,分析人物:课文分析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勾画、总结课文思维导图,训练抓住重点概括课文的能力。1、分析范进在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情况有什么变化?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补充。2、分析形象: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补充。三、自主探究,品辩文章。1、胡屠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2、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3、教师小结,引发思考: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科举制度害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他们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诌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读书人一旦及第,便会飞黄腾达,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4、本文写作手法: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运用夸张、对比进行讽刺。四、头脑风暴,拓展延伸:1、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比较。(提示:从人物、主题思想、作者态度、讽刺夸张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等发面进行比较。)范例:如从表现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