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276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是(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B. C. D.3如图,今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诞辰100周年。他的代表作品是:4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6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7历史经验表明: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小明同学准备通过历史影片了解,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的史实,你准备推荐下列哪一部影片给他?A南昌起义 B长征 C西安事变 D大决战8周恩来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某校举办周恩来事迹展,应选取的素材是(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领导南昌起义领导秋收起义 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出席万隆会议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A B C D9下列信息不能从图中获取的是A事件发动者 B事件的名称 C解决的方式 D主张及要求10东北地区曾流传这样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五事变11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12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刘伯承13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序号事件时间作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卢沟桥抗战1937年7月该事件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A B C D14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迹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15“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16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17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18一首老歌,记录一段岁月沧桑;一首老歌,蕴含几多历史风雨。下列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 B过雪山草地一红军长征C.卢沟谣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D七子之歌西藏和平解放19“谁入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代骄”,下列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20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21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 D、台儿庄战役22某班同学为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黑板报的主题是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23如图,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的年代尺反映了哪国的历史? A美国 B俄国 C. 英国 D. 日本24“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2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6假如有一位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中国、苏联、美国、日本,并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报道是: A中国正在进行内战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C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热火朝天 D日本正在谋划占领中国东北27蒋介石在给张学良的一封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28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9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五四运动的爆发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七七事变的爆发30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 B. C. D.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如图,2006年4月,日本苦行僧岩田隆造再度踏上来华谢罪之行。他身披黄色袈裟,身背两个布袋,面前的布袋写着“谢罪”两个字,背后的布袋则写着“谢恩”两字。他此行的目的和以前有些区别:不仅要以自己的方式,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材料三:2011年5月下旬,温家宝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前,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他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为日本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请回答:(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执行什么政策? (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1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僧人千里迢迢来华的目的是什么?(2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2分)2列举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事变名称(3分)3材料一 如图。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发生于公元哪一年?(1分)(2)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请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材料二 下面是张华同学整理的有关二战的材料。 1937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很快占领了北欧和法国,又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人民坚决抵抗。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中途岛,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1942年元旦,美苏中等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该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材料二中有3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在错误处画上横线,并在横线下方改正。(3分)(4)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分)5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C。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征及西安事变。“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指红军长征;“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指西安事变,故选D。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聂耳的贡献。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聂耳,故选B。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故选D。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上述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九一八事变,故选A。7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故选C。8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提出的,排除,答案选C。9C【解析】略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很快沦陷,东北人民开始遭受苦难,故选A。11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变法维新和民主科学都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派别的主张,排除AB,和平建国是抗战后才谈的,答案选C。12A【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是周恩来,答案选A,毛泽东没有参加重庆谈判,邓小平明显不选,刘伯承没有参加重庆谈判。1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史实。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不是全面抗战,故选A。1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局部抗战阶段,故选A。 1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故选B。1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故选B。1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故选B。1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七子之歌与澳门回归有关,故D项不正确。1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历史上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故选B。20D【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蒋介石发表讲话后才正式形成,所以排除AB,C是明显错误,答案选D。21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A中南京国民政府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成立的,排除A,重庆谈判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C不对,台儿庄战役是由很多抗日英雄指挥的,但没有张学良,排除D,张学良比较出名的是西安事变,答案选B.2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十年对峙的史实。“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都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的史实,故选B。2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日本的史实。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故选D。2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发动西安事变的是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故选B。2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西安事变的史实。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B。2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1933年的史实。1933年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三省,故D项错误。2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从上述电报的内容可看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故选A2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故选D。2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故选A。3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国共合作的史实。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国共合作无关,均与国共合作有关,故选D。1(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分)(2)南京大屠杀(1分)(3)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2分)(4)正视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友好往来。(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材料一与九一八事变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南京大屠杀。材料二中日本僧人千里迢迢来华的目的是向曾遭受日军迫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忏悔;还要向历史上传授了先进科学文化给日本的中国人民谢恩。看待中日关系:正视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友好往来。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史实。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造的侵华事变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龙泉市公开选调公务员及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辉南县教育系统面向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招聘教师及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佳木斯同江市事业单位公开遴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7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湖北咸宁市通城城市发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我的家乡变化记事写人记事类周记(6篇)
- 临沂市公安机关招录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中信银行无锡市滨湖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浦发银行烟台市莱山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平安银行温州市瓯海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招商银行莆田市城厢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清单
-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逆境生理
-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质量效率辩证关系
- 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表
- 设计思维方法与表达(高职艺术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金融随机分析2课后答案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海姆立克评分标准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1871.1-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