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集中学语文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doc_第1页
龙集中学语文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doc_第2页
龙集中学语文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教师:尹寒 总计48-49课时 学生_课题:爱莲说与两小儿辩日 课型 新授 教学时间: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背诵课本指定背诵的内容3、进行必要的中考试题训练【教学过程】一、 自主复习:认真自读课本,完成指定作业(一)两小儿辩日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孔子东游(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及其日中则如盘盂(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 孰为汝多知乎( )2、译句:(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孰为汝多知乎? (4) 孔子不能决也3、简答: (1).文中“辩日”之意是 。(2).面对太阳,为什么两小儿竟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依据是什么?(3).从他们认真争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小孩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二)爱莲说1、给下列字注音蕃 淤濯 涟亵逸噫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益: 植: 鲜: 蕃: 淤泥: 染: 清涟: 妖:植:亭亭: 亵: 灌3、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作者写出了莲几个优点?(用原文词句回答)6、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莲的形象?你认为莲花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的世风的鄙弃。10、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11、作者本来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1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呢?14、“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1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16、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二、 课堂导学(一)检查自主复习情况(二)重点知识巩固 A 两小儿辩日一、文学常识1、出处:列子汤问2、作者:战国,郑国人,列御寇。3、列子: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列子八篇。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4、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5、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儒家经典之一,语录体。二、主要内容1、中心:这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说明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2、启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学无止境),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精神,不可“强不知以为知”。3、内容要点:争辩的焦点是太阳何时距离人近,何时距离人远? 观点是太阳早晨近,正午远;太阳早晨远,正午近。 依据是太阳早晨大,正午小;太阳早晨凉,正午热。(视觉)(感觉) 推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游:游历、游说。辩:辩论。斗:争(胜负)。故:原因、缘故。始:刚。初:刚。及:到。沧沧凉凉:有清凉的感觉、略带寒意。沧沧:阴凉。探:伸。决:决断、判定。2、关键虚词 其: 代词 他们争辩 问其故。 以: 动词 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代词 它、指代太阳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孰:疑问代词 谁 孰为汝多知乎3、特殊用法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名词做状语:东:向东 孔子东游。古今异义 汤:热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一词多义:去 (1) 离开 去后乃至 ( 2)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为 (1)是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 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4、省略句的翻译 (1)省主语:问其故。 应补充主语;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2)省量词:一儿以日初远。 应补充量词: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 (3)省状语:而日中时(去人)远也。应补充状语:而太阳正午时距离人远 B爱莲说一、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7、宜乎众矣 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三、中考训练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n,活鱼。 B读xin,新鲜。 C读xin,鲜艳。 D读xin,少。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0.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亲近而不庄重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7. D (2分)8. B (2分)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0.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答案:1、fn y zhu lin xi y y xin2、更,更加 立,树立 少多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沾染(污秽) 洗涤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树立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在重。 3、A4、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能准确完整通顺地译出给满分;字句不必拘泥相同;后一句译为“沐浴在清水中却并不妖媚”也对;漏译“予、独、出、染、灌、妖”中的任何一个词即扣 0.5 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5、七个。“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6、“出淤泥亵玩焉。”7、反问句。作者慨叹当时知音难寻,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气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行为。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出了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君子仪态庄重。9、世人甚爱牡丹( 1 分)。追求富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