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2: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组员:曲泳帆 张睿 唐栗 李儒柳 刘立成,报告提纲:两个例子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采访和报道现状(李儒柳)造成现状的原因(唐栗)对于精神病和弱势群体的定义(刘立成)精神病人实际状况(张睿)不恰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张睿)正确采访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曲泳帆),实际案例,A:“犀利哥” 由于受到网友的热情关注,而名声大噪,但是给他本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习惯了游民生活的他,对这种被媒体和网民追逐的生活十分不适,表示十分害怕。,B:南平故意杀人案,虽然凶手还没有最终被法律认定为是精神病患者,但是新闻报道中还是出现了诸多对于他有精神病史,或者是对精神病人群体的猜测性报道。,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采访现状,A 在商业利益和猎奇心理驱使下去追求新闻的刺激性效果吸引受众, 毫不顾及被访者的感受,对受访者造成二次伤害B 严重影响被访者的正常生活C 不能做到深入了解受访者,平等交流,总是会带着“救世主”的那种 从上看下的俯视感,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A 有群体歧视倾向,经意流露出了对弱势群体的嫌弃或歧视,常常有“贴标签” 习惯,造成对群体的“污名化” 。关于弱势群体和精神病人的负面报道较多, 一般与“暴力”“伤人”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没有多方的观点,比较片面。,案例二:据华媒网报道:昨日,福建南平发生一起恶意杀人惨案,案犯郑明生(另据媒体报道为郑民生)被当场抓获。据悉,最初福建南平恶意杀人案犯郑明生被认为患有精神病,很多人怀疑郑明生患有“桃花病”,难道是郑明生“桃花病”发作酿成福建南平恶意杀人案?郑明生自身心理问题是惨案关注焦点。,桃花病指的是老百姓常说的桃花疯、三月桃花癫,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躁狂症或者有躁狂症成分的其他情绪障碍。心理专家说这个病一般高发于春季,春季桃花盛开,所以老百姓称之为叫桃花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B 暴力情节太过于详细,过于具体,引起读者不适,同时也无 形中加强了对精神病人和弱势群体的误解,被告人袁某称,2009年2月8日10时许,袁某在龙岗区龙岗街道某广场看见一个小童和一个老人在草地上玩时,产生了劫持小孩的想法,想以此引起警方的出现来帮助自己。袁某将小童扔进臭水河,自己也跳了进去,一边不断地对杨某某说“你报警,不报警我砍死他”。说着,持菜刀朝小童身上砍了几刀。当时小童躺在河内的淤泥里,只露出一个头。闻讯赶来的治安队员一边安抚袁某,一边报警。警察赶到后,袁某才主动将菜刀扔下。11天后,无辜的小童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C 随意公布弱势群体的照片和真实姓名等相关信息,侵犯受访者隐私权,文字:曝光当事者的姓名,住址,家人等,图片:未经处理,直接登上媒体,使 得读者能清楚的识别受访者的 面容 右图:凤凰周刊09年专题 大陆千所精神病院调查,关注南平血案:凶犯郑民生的家人悄悄搬家,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D 语言,标题取的不恰当,只顾于炒作,有玩弄的意味,不尊重受访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E 不熟悉专业医学知识,概念不清,对精神病人的报道不准确,美国某杂志曾举办过一个票选,选出好莱坞“最”神经病的名人。迈克尔杰克逊毫无悬念地入选,因为他的大名似乎已“堕落”成整容和恋童的代名词。来源:一生毁誉,安能辨我是黑白“整容癖”“娈童案”细数迈克尔杰克逊之“倒霉史”,南方都市报,2009-06-27,神经病=精神病?,关于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F 没有将帮助弱势群体当作常态报道,只是到了特定节日才重视,而其他时间则无声无息 元月16日,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主持召开会议筹划春节慰问活动。李连玉指出,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邳州以民为本,共促和谐的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做好弱势群体的统计工作,要特别关注失地农民、低保户、孤儿和孤寡老人等群体,要制定慰问标准,创新慰问形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慰问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送到每一位特困群众的身边。 千龙网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主持召开会议筹划春节慰问活动,分析犀利哥和南平案的报道,记者:a 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跟风炒作,提高媒体知名度获得商业 利益; b 某些记者本身素质不高,自视高人一等,本身对精神病人等 这一弱势群体有歧视心理 网民:a 有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 b 有些是带着厌恶和攻击的情绪来炒作此事 c 消遣获得快感以娱乐的精神来消费弱者 d 认为精神病人神智不清,肆意践踏他们的尊严 e展现优越的自我满足,现在的人压力比较大,需要找到一种释 放压力的方式,犀利哥,造成现状的原因,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经济利益的驱使,促进销量、收视率或者是点击率重要的是社会分层化严重,弱势群体在主流社会不被认同,失去了话语权,出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了制造影响力,赚取眼球,吸引目光,徐晓敏 透析多维角度下的媒介歧视现象,视听界杂志,2008.2.19,弱势群体的定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的部分人,不能或只能很少地占有社会资源,过着主要是维持生存的生活,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也缺乏依靠自己努力来改善其境遇的可能性,并在政治上、文化上和心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精神病人的定义,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精神病人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精神病的种类抑郁症 Depression精神分裂症 Psychosis情绪疾患 Mood Disorder焦虑疾患 Anxiety,物质滥用疾患 Addictive Disorder人性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y器质性脑疾患 Organic Brain Syndrome,精神病的实际状况,事实是,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或危险倾向。实际上,他们更容易被监禁,更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如重性精神病患者被监禁率为615%,远高于一般人群的2.8%;监禁的时间也比非精神病患者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是伤害他人的2000倍。,精神病人,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院长是精神医学领域的权威。他表示,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中30%的重性病人能够得到有效医治。 北京晚报一部法律为何难产?中国7成精神病人未接受有效治疗 ,康复,良好的环境家人和社会的支持无压力无歧视,治疗,完全有机会治愈,不当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影响A:对于精神病人来讲,不正确的报道会使得他们的家人不愿意面对,拖延治疗的最佳时机,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十分不利。 一旦患上精神病,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这样便形成一个怪圈:精神病 住院 病休 生活工作能力减退 脱离社会 环 境适应不良 生活中应激事件 精神病反复发作影响B:在报道的过程中不注意细节问题,从而无意间对报道对象产生不良影响,轻则影响报道的正常进行,严重会发生报道纠纷,引起社会群体之间的误会。影响C: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随意透露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误解现象早已存在,大众传媒泄露其隐私又会使公众更进一步形成刻板的印象,将这些人从社会主流中隔离出去。,正确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思想上要做到:1.摒除弱势群体和精神病的一些固有标签“暴力”“贫穷”“危险”“边缘”等,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他们2.不要为了利益和噱头去报道,在报道前要切实的想要为他们做点有意义的事,能改变他们的状态,有利于他们在社会生存3.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要想着轻轻松松的完成一篇报道,因为这样会使得信息采集不够,反映不真实,也对受访者不尊重,正确采访报道弱势群体与精神病人的道德规范,守则一【关于采访】:记者必须在心理上尊重采访对象,赋予被访者一定的话语权,切实反映他们的声音.多反映正面的信息,避免有关于他们的不幸的报道。,要做到:1.确保当事人是否愿意真正的接受采访,不进行误导 【对于儿童可向其监护人提出采访的申请;对于无辨别能力的精神病人 要向有关负责部分提出申请许可,或者向其家人提出申请】 2.不懂就问,不做猜想,确保所有采访内容都能反映受访者真实感受 3.采访时不强逼受访者回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照顾受访者心情,不造 成二次伤害 4.不带有色眼镜,多倾听他们的声音,对应具体的行业规范:,民进党“立委”黄淑英表示,希望不要再加深社会对精神病患的负面印象,“我们对精神病患已经不是持很正面或尊重的态度,又常常有负面报道,好像精神病患就是不正常,就是会杀人放火,不要用这种错误的刻板印象一直去歧视精神病患”。 晨报教卫部杨枫记者武汉“易性病”患者:老天给我们安错了身体:“武汉晨报消息(记者杨枫)前日,一对双性姐妹在汉成功“蝶变”,恢复了女儿身,顺利出院。”此报道对变性人进行了公正,客观的报道,不但客观的描写了这群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生存所碰到的种种困难。还让这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人感到首次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第3款: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要做到:1. 要深入受访者的生活,观察其生活的环境,体验其艰难 2. 不要片面了解,不要道听途说,接触真正的现场 3. 要报道一些对于读者有用的信息,使得新闻产生互动,切实地帮 助到被访者。 4. 但是不要刻意强调其弱势地位,需要帮助,以免伤 害他们情感,守则二【关于采访和报道中的积极导向】:记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赋予他们真诚的关怀,切实地帮助被访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第2款: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守则三【关于报道的准确】 :应避免因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报道质量。媒体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互动,获取准确和通俗的精神卫生知识;,此应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制定相关的精神健康促进策略,结合专业卫生机构提供的专业知识,向大众传播正确的知识和观念。比如在报道中,提供专业医疗机构的热线电话、相关知识网站等。” 摘自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守则四【关于报道的语言和情节】 :媒体报道精神卫生问题和弱势群体时要注意准确、平衡和善意,做到客观评价当事者,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他们歧视的语言;也要注意避免报道出过细的暴力悲惨情节,第五条:不幸(Intrusion into Grief, Trauma) 在有关个人不幸经历的报道中,询问和接近采访必须带着同情、谨慎,出版时也要慎重。有关自杀的报道中,要避免过度渲染自杀手段和情节。第十二条:歧视 媒体在报道当事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性取向,以及生理和精神疾病时,应避免偏见和歧视。 当事人的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性取向,以及生理和精神疾病等细节在报道中不能提及除非对报道必不可少。 英国新闻实践守则【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ess】,“新聞工作者不應成為鼓勵種族、膚色、信仰或性別歧視之類材料的始作俑者。” 香港記者協會專業守則,对应具体的行业规范:,台湾禁止媒体用歧视字眼报道精神病人中国台湾网2007年6月5日消息为了进一步保障精神病人权益,台“立法院”三读修正“精神卫生法”,规定媒体报道精神病患的新闻时,不得出现“疯汉”、“人魔”、“不定时炸弹”等歧视性的负面字眼,否则最高将罚50万元(新台币)。,守则五【关于报道的隐私】 :保护精神病人和弱势群体的隐私,要做到:1.询问受访者是否愿意拍照 2.确认其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形象公布于媒体,是否需要特殊处 理 3.询问出现名字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是否用化名 4.最好能将最后处理的影像资料给被访者确认无误 5.避免出现血腥暴力的图片视频 6.照片中不含有可以看出其家庭成员或者是居住地的信息 7.内容在编辑时需要修改,需向当事者告之,对应具体的行业规范:,未取得许可之前,不可刊登其姓名。征求使用其照片、录像视频及刊登真实姓名的许可。 遵循道德规范守则,看是否牵涉隐私,不幸和心灵创伤 (privacy, grief and trauma) 媒体道德守则尊重隐私权,公开这些信息会对当事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澳大利亚道德规范守则关于采访精神病人第2例,在涉及16岁以下儿童的采访报道中,记者必须先取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才能进行采访,拍照。 英国新闻实践守则【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ess】,同情因新闻消息曝光而受到反面影响的人。特别是儿童及没有接受采访经验的人。关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