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友林:在记录思考中提升.doc_第1页
贲友林:在记录思考中提升.doc_第2页
贲友林:在记录思考中提升.doc_第3页
贲友林:在记录思考中提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记录思考中提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教学生活曲折、丰富、耐人寻味,那是因为我们有了反思、超越的想法,因而多了一份“心计”,多了一份“经营”。我们扎根现实,又创造性地追寻理想。 一、为何要思考 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我1990年中师毕业,先是在规模为6个年级、6个班、9位教师、18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工作,后来调到有70多个班级、近5000名学生、200多位教师的县城实验小学工作,再后来又调到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 7年,我先后亲历了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城市小学的教师生活,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却有着同样的做教师的滋味繁杂、忙碌、辛苦、疲惫。这几个词,也是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生活的写照。 其实,无论干哪一行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都会倦怠自己的工作。倦怠,来自于简单,来自于重复,来自于单调。足球评论员黄健翔现已离开中央电视台,其原因众说纷纭。但他在央视工作期间,曾作客超级访问,主持人问他:“你想过没有,你会干到多大年纪?”当时黄健翔回答说:“说实话,随时都有不干的冲动,随时都有。因为单调重复这种感觉是很要命的。” 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我们跨入校门,走进办公室,然后走向教室这按部就班、日复一日、无声漫长的行程,委实静默平淡。我们都行动在习惯之中,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的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便成了秉性。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处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否则,我们仍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积淀的、旧的行为方式。缺乏思考的忙碌,犹如疯长的野草,如果熟视无睹、不求革除,将在习惯的支配下蔓延。 “我们需要思考,尤其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思考”(经济学家汪丁丁语)。反思教育生活,并通过文字记录,就是以书面方式提醒自己不满足于单调的、简单的、重复的生活,在试图改变的过程中穷尽创意生活的可能性,不断调整工作心态,改变工作方式,改善教育行为,重建教育观念。这个过程中,理智地复现自我,筹划未来的自我;这个过程中,辛苦但不心苦,忙碌但不盲目。我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工作,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记录我的课堂,反思我的言行,在记录与反思之中,多一份理性,不随波逐流。我把易逝的课堂锁定为常存的文字,让瞬间变成永恒,继而品味、咀嚼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静悄悄的革命”。我警醒自己:不浮躁,不糊涂!形成文字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的过程,渐渐地,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祛除内心躁气,心无旁骛,保持自由、从容、安静、专注。对教育对象由浅入深地把握,表面上如同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而内心一直在默默思考,不时有灵光闪现,内心豁然开朗。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明亮的色彩。 二、用什么记录思考 反思教育生活,就是对自己每天在教育生活中说的、做的、想的点点滴滴扪心自问:为何得意?为何失意?为何困惑?为何争议?反复琢磨:有效吗?合理吗?还可以更好吗?并且把行动的过程与思考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如果仅仅是一“想”而已,那么实践与思考将如同过眼云烟。内隐的思考经过书面化之后,不仅条理更加清晰,而且促进思考的持续与深入。这样,每天我们走进校门,不再是“凭着一张旧船票,登上你的客船”,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的视角,指涉自我,聚焦于我的课堂。我记录课堂的亮点,既有预设之中的精致,也有即时生成的精彩;记录课堂的败笔,既有教师的不妥不当,也有学生的失误错误;记录课堂的意外,既有难以预料的遗憾,也有至今仍存的心结。其实,在课堂中,亮点、败笔、意外,也难以完全分开,彼此有时就交错在一起,根本无法把它们截然分开。面对亮点,我欣喜若狂过;面对败笔,我懊悔沮丧过;面对意外,我茫然无措过。然而,伴随着思考,我的内心渐趋平静,行动增添了理性。我知道,课堂的精彩,可以预约又不完全是预约;课堂的遗憾,可以避免,又不能完全避免。遗憾,体现了课堂的不可复制,反映了课堂的真实,激励着我对精彩课堂的不懈追求。 三、怎么记录思考 我常用的格式就是“纪实+思考”。纪实,就是真实地记录我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记录时不加工、不修饰。做了什么,就写下什么;想了什么,就写下什么。我写的教学手记一般是不公开的,不会放置于网络中与别人共享。我的想法是,如果我把这些文字公开,那么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会顾虑到别人看了我的这些文字会怎么想,“公开”所带来的压力会屏蔽我的一些真实想法。因为不担心“他人的目光”,所以我在教学手记中真实地暴露自己,或者说,是将自己潜在的想法都外化成文字,往往不求系统、全面、深刻、正确,而是凭借直觉、第一想法,有时简短得也就一句话。反思,有话言长,无话语短。 我还用随笔的形式把自己或是读书或是闲暇时的片思偶想记录下来,我觉得写随笔就是“且行且思,思绪漫游”。正如陆文夫所言,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意命笔。笔是一种工具,命是一种思维,一种意念,意念指挥工具而成文章。其实,写随笔之前并没有规定自己想什么、写什么,往往就是一霎那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之后,若又想到一些,就接着往后写。 我以为,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要适度、真情、真切,多一些朴素的行动,多一些纯洁的思考。行动与思考,不是“作秀”之举,不能人云亦云。也就是,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法。我总是力求反思过程中不出现“失语”:一是确实无话可说;二是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如谚语所云,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三是能说也正在说,但说的都是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东西。我更注意防范让反思陷入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鹜,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 写着写着,我也就形成了一些个人的做法与想法。我的教学手记大多是分两次写成的。第一次是在刚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用简要的文字记录学生课堂中的精彩表现,为后继以追忆的形式描写课堂场景留下线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公开的。第二次是课后回到办公室或家中,比较翔实地记录学生的失误与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保密的。为何如此?我在我写教后记:一半“公开”一半“保密”中阐述了我的思考。 我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我能做到!坚持写教学手记的滋味,如同余秋雨所说:“是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带来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在全国赛课之后,从2002年2月27日开始,我坚持每天在上完课之后就写。每次,或几十字、或几百字、或上千字,无论繁忙与悠闲、疲惫与轻松。这是我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是我给自己选择的路径,因而从不让自己停歇一步。这一路,充满了情感上的焦虑、认知上的挣扎、意志上的动摇。我知道,只需要找一个借口,有一天不写,那就会有第二天、第三天什么决心之类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坚持,需要“法布尔精神”! 谈到坚持,也就谈到是否有时间思考与写作这个问题。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事情,因此要分析:有些是可以不做的,有些是可以简单地做的,有些是要用心精致地去做的。如果三类事都用一样的态度与方式去对待,那么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当然,不同的人对三类事的甄别与选择是不同的。我们,有所坚守,又要有所放弃。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的时间,不是全部由自己支配的,但无论如何都应当保证用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因为思考,工作变得更有效;因为有效,思考变得更主动、更活跃、更充分。这样的良性循环,形成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从最初在记录本上用笔写,到后来在笔记本电脑上用手“敲”,这五年,我积累了上百万的文字。去年,应学校要求,我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中遴选出20万字,汇编成文集跋。这一年多,我对跋中的文字进行了斟酌与修改。今年,我的33万字的数学教学手记此岸与彼岸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我觉得这本书的写成,倒是水到渠成的。当然,内心也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大家会从中发现很多“是”与“不是”。不过,令我坦然的是,这些文字的诞生,是不折不扣的真实记录与切肤之感。 我发现,我所关注的话题,从无到有,从一时关注到长期萦绕于心头挥之不去、再三辨析,思考渐渐地深入、清晰、成熟起来,不再是一次性的速成。我常常反反复复地思考着某一问题、同一话题。思考,不该是蜻蜓点水的应景,而应是入木三分的深刻。而要达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让人高瞻远瞩的平面,需要一个能让人深思熟虑的空间。我不停地读书!这又如李希贵所说:“要想有效地反思,不读书是不可能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经验大部分来自别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