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04.doc_第1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04.doc_第2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04.doc_第3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 0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同步练习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孔子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是在()A受到齐景公的赏识之后B齐鲁两国夹谷之会后C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 D写成论语一书后【解析】齐鲁夹谷之会,使鲁国赢得外交胜利,孔子从而出任了鲁国代理宰相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答案】B2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A礼B仁C中庸D德治【解析】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答案】A3“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A“制天命而用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题干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13汉中高二测试)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成为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A5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证明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答案】C6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他人去做,孔子主张以此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答案】B72013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曲阜拉开帷幕,世界各地政要名流聚集孔子故里,应邀参加祭孔大典。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B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C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基石和代表D孔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体系【解析】孔子思想确立在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答案】B8“自束脩(很薄的礼物)以上,吾未尝无诲(教诲)焉。”这句话反映了孔子 ()A体贴民情,爱惜民力B主张以德治民C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D主张因材施教【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请回答:(1)根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解析】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答案】 (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复温习”的学习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3)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10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治理国家方面,他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西汉以后,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1)文中哪些属于原始史料?(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关键是明确史料、史料解读和历史评价的概念。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答案】(1)原始史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