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doc_第1页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doc_第2页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doc_第3页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应用作者:刘影单位:贵州盘县,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土城矿医院妇产科【摘要】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自2002年7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临床共进行100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顺应解剖生理特点,简化手术步骤,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应用 我院2002年7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1,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共进行100例手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2年7月至今分娩产妇,其中100例采用此剖宫产术。孕妇年龄平均26.5岁;孕周3743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35例。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包括骨盆狭窄、巨大儿)20例,胎儿宫内窘迫15例,臀位10例,双胎5例,前置胎盘10例,过期妊娠10例,羊水过少10例,珍贵儿5例,妊娠合并症6例,胎膜早破9例。 1.2 手术方法及特点 (1)切口选择及开腹:取两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3cm,为Joel-cohen2切口,切口长约1213cm,仅切开皮肤,在切口中心处切开脂肪层23cm,直至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钝性撕开与皮肤等长,分离腹直肌,游离腹直肌与前鞘切口上缘的肌腱34cm,再分离切口下缘,钝性分离腹直肌,提拉腹膜,剪一小横切横切口,双手上下撕开腹膜,达到可分娩出胎儿为止。(2)子宫切口:腹膜反折12cm处,切开子宫下段全层,撕至够大,常规娩出胎儿。(3)缝合子宫:子宫不必取出腹壁,可吸收快,薇乔线连续锁边自左缝合全子宫肌层至右侧角打结后返回平行缝合浆肌层至左角外侧打结。(4)对拉腹膜及腹直肌,腹膜不缝合。(5)腹壁缝合用可吸收快薇乔线自切口左侧角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至右侧角打结,用3个0号可吸收薇乔皮内连续缝合,皮外留线头2cm。术后不用腹带,予抗生素5天预防感染,3天切口换药,5天出院。 2 结果 100例剖宫产手术时间为2055min,平均28.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ml,平均201ml。产妇术后切口疼痛减轻,24h可下床活动,肠蠕动恢复时间1048h,平均37.4h。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3 讨论 我院采用腹壁横切口经腹腔下段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无外缝线。应用此术式6年,笔者体会有如下特点:(1)皮下各组织多用钝性分离,出血较少。(2)术中不缝合腹膜,不仅节约手术时间,缩短了手术时盆腔术野暴露时间,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机会,而且可减少腹膜牵拉所致术后不适,术后疼痛轻且腹膜愈合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排气早,便于哺乳、子宫复旧及术后护理。(3)临床工作中我们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快薇乔切口皮内缝合,手术疤痕易被腹壁皱褶遮盖,不影响体表美观,对产妇心里影响小,易于接受。(4)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用撕拉方法,可完整保留于其中的血管、神经,既减少术中出血,也减少了因结扎血管造成的局部组织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5)术中采用进口合成线缝合子宫,筋膜及皮下各层组织,减少常用丝线异物反应,也可降低术后病率。(6)术后5天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即可出院,既减少了产妇的住院费用又增加医院床位周转率,对产妇及医院均有利。经过临床实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7,22;44;97. 2 胡立.妇科手术图谱.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