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1 背景 1 社会矛盾 阶级矛盾 北魏统治腐败 徭役赋税繁重 人民起义不断 尖锐 民族矛盾 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经济 文化差异导致矛盾尖锐 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常常发生矛盾 阶级矛盾 2 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北方长期 的局面 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 分裂割据 2 内容及作用 国家控制的土地 土地兼并 财政收入 俸禄制 阶级矛盾 国际性商业城市 移风易 俗 民族大融合 问题1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 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3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及卓识 冲破阻力 4 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问题2 什么是少数民族封建化 提示 1 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 经济 文化过渡转化 2 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 放牧向农耕转化 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 法律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二 王安石变法1 背景 1 社会危机 三冗 问题a 北宋增设官僚机构 官员数量大增 形成 b 宋代不断扩充军队 军费开支庞大 形成 c 养兵 养官费用 战争耗费及 岁币 等 形成 冗官 冗兵 冗费 两积 局面a 三冗 的出现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导致 形成 b 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 将领无调兵权 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 连年战败 形成 内忧外患a 内忧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尖锐 b 外患 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民族矛盾尖锐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辽和西夏 2 有利条件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王安石锐意改革成为领导者 庆历新政 2 内容 3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4 影响 1 进步性 变法措施的推行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值得肯定 2 局限性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 负担依然沉重 问题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触动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2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加重百姓负担 引起民众的不满 3 没有具体的富民举措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4 偏重于理财富国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问题2 怎样理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 大地主 大商人的利益 提示 1 青苗法 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2 免役法 不服役的官僚 地主也要出钱 3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4 方田均税法 官僚 地主要按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 5 均输法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问题3 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 提示 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 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反对 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 就要扩大税源 要 取诸民 然而执行不善 引起民众的不满 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必修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行政上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主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太和 九年 北魏孝文帝 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 授露田四十亩 不栽树者谓之露田 妇人二十亩 奴婢 牛随有无以还受 露田 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诸宰民之官 各随地给公田 刺史十五顷 太守十顷 治中别驾各八顷 县令 郡丞六顷 卖者坐 处罚 如律 魏书 食货志 探究1 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 提示 推行均田制 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和女子领种土地 奴婢和耕牛也可分得土地 官吏获得公田 禁止土地买卖 材料二北魏文明太后 孝文帝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 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 使之法制化 常规化 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 以至于融为一体 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 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探究2 材料体现的北魏推进 胡人 汉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把 胡人 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 使之法制化 常规化 材料三 公元499年 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 又引见王公卿士 责留京之官曰 昨望见妇女之服 仍为夹领小袖 我徂 c 往 东山 虽不三年 既离寒暑 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 卷21 献文六王列传 探究3 依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为何责备 留京之官 说明了什么 提示 1 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 仍然有人穿鲜卑服装 2 说明 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改变 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 互动探究 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 中提到 盖帝 孝文帝 优于文学 恶本俗之陋 欲以华风变之 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 实始于此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提示 本题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因为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 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二种认为北魏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因为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历史上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第三种看法是一分为二的评价 就是既要看到北魏孝文帝的功绩 也要看到北魏孝文帝的局限或过错 二者有机结合 最后再指出其主流方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 鲜卑族拓跋部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 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 稳固北魏的统治 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 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 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 颁布均田令 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 整顿吏治 采用封建的俸禄制 迁都洛阳 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改革社会习俗 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题2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关于青苗法 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 有无 贵发贱敛 以广蓄积 平物价 使农人有以赴对趋事 而兼并不得采其急 宋会要辑稿 食货 探究1 依据材料概括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提示 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 避免高利贷的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 有利于平抑物价 不误农时 有利于农业生产 材料二 司马光说 治天下譬如居室 敝则修之 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 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 王安石评传 探究2 结合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提示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 维护旧制 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 主张变革 探究3 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 提示 1 原因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主张变法维新 2 意图 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 民多荫附 荫附者皆无官役 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给事中李安世上言 岁饥民流 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 虽桑井难复 宜更均量 使力业相称 又 所争之田 宜限年断 事久难明 悉归今主 以绝诈妄 魏主崐善之 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 材料二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 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 20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 再过10余年 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 实权分别落入高欢 宇文泰等人之手 因此 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 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 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 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 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 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 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 2 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 3 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 1 题从材料中 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 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兼并 第 2 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 3 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到北魏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改革本身 充分肯定孝文帝改革对于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答案 1 豪强兼并土地 百姓贫饥流亡 政府赋税没有保障 2 推行均田制 3 不正确 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 而非改革本身所致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2 2013 武汉模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说过 国家兴自北土 移居平城 此间 指平城 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 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 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平城僻处塞上 地形多山 气候干旱 气温偏低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虽不断地移民塞上 给耕牛 计口授田 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 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 人口集中 游食者众 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 而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 卧居中原 山川纵横 素有 九州暖地 之称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 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 材料二孝文帝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族人以一种新刺激 及迁洛阳 政治情势大变 一辈南迁的鲜卑贵族 尽是锦衣玉食 沉醉在汉化的绮梦中 而鲜卑命运 亦竟此告终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主题 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 1 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回答 第 2 题回答要全面 材料指出了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消极影响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答案 1 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统治中原的需要 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地理环境的影响 减小改革阻力 摆脱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和威胁 任答五点即可 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使之成为北方的政治 经济中心 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但北魏迁都洛阳以后 北魏贵族的生活日益奢侈 最终导致鲜卑族的衰败 3 2013 福建四地六校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 在鄞县做知县时试验过 贷谷于民立息以偿 效果不错 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而北辙了 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 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 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 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 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 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 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三十五倍 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 于是逼得农民宁肯 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 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 利民之政 变成了 扰民之举 更糟糕的是王安石过于自信急于求成 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 一刀切 的做法 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 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 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 连中农 富农 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 其实中农 富农和地主不存在春荒的问题 根本用不着贷款 但地方官员就是硬逼着他们贷款 因为要完成指标 这样一来到了还钱的时候 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 就是中农 富农也吃不消 自然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 他们的权力寻租也有了改革这一至高无上的借口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1 根据材料 归纳青苗法实施过程中的特点 2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目的和着眼点是什么 3 根据材料 归纳王安石变法为何变成悲剧 解析 第 1 题 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急于求成 采取 一刀切 的做法在全国推行青苗法 硬性摊派指标 而且 农民申请青苗法的贷款程序复杂 加重百姓负担 第 2 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 3 题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注意回答出根本原因 答案 1 特点 王安石不顾地方实际 硬性摊派指标 程序复杂 造成一些地方的农民借贷成本过高 实际借贷范围扩大 官吏乘机侵夺百姓成风 2 目的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缓和社会矛盾 着眼点 调节国家利益与地主阶级利益的再分配 3 原因 新法实行操之过急 用人不当 地方官吏盘剥百姓 伤害农民利益 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本身的腐朽 4 2013 连云港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 上万言书 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患在不知法度 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 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 则吾所改易更革 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嚣天下之口 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 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 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后安石当国 其所注措 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 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 王安石 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 不免有求治太急 用人太滥之弊耶 青苗法立意虽善 然以理势度之 不能有利而无弊 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 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 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 未及尽察欤 虽然 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 此又殆必无之事 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 为中国历史上一新纪元 当改革伊始 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 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 前此有特权者耳 自余细民 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 王安石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 据材料二 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 3 综合以上材料 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评价 第 1 题可从材料第一句话中分析王安石上书的背景 从 法先王之政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等归纳出他的主张 第 2 题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评价 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 第 3 题说明改革要成功注意哪些因素 实际就是回答从变法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 1 背景 财力困穷 风俗衰坏 法度不彰 主张 法先王之政 意 实行变法 讲究治财之道 理财以富国 2 评价 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 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 3 因素 改革要把握时机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改革要循序渐进 权衡政策的利弊 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1 2013 华中师大附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 经过长期的发展 至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 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 档案的书写 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便接受李斯的建议 立即采取了 书同文字 的措施 如图 白寿彝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孝文引见朝臣 诏断北语 一从正音 禧赞成其事 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 不听 不允许 仍旧 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北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秦朝 书同文字 的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东周到秦朝文字的变化反映出当时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 解析 第 1 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统一文字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东周到秦朝文字的变化反映出当时政治发展中的由国家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第 2 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较为简单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 结束了文字异形局面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版作品销售分成协议
- 2026届北京市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社会保险金托管协议
- 叙事作文春天踏青500字11篇
- 个人合伙企业转租协议
- 线上活动协同合同
- 照护活动的多样化展开协议
- 保姆与安装医务室的协议
- 异地管辖异议申请书
- 2025年中国内画工艺师认证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ESD静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全套资料
-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
- 制造业的网络安全培训
- 接触网工程图识图 六跨电分相绝缘锚段关节安装图的识图
- 工业厂房监理规划范本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PPT
- 花卉学 二年生花卉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管道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