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doc_第1页
兽医药理学.doc_第2页
兽医药理学.doc_第3页
兽医药理学.doc_第4页
兽医药理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药理学第一章 总 论 掌握内容 一、药动学 二、药效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合理用药一、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v 药物的跨膜转运v 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 吸收(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简称ADME v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1.简单扩散 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度与体液的pH对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物(如利血平、红霉素、土霉素等)则在酸性体液中浓度较高。2.主动转运3.易化扩散4.胞吞和胞饮5.离子对转运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v 概念v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药 v 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 影响因素:给药途径 剂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 动物的种属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 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 型较易吸收。 2)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 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 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pH值:胃肠液的pH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 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4)药物的相互作用 5)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途径吸收速度优点缺点消化道给药口服吸收差异大,多因素影响简便,安全,经济吸收慢,不规则,刺激性强或易消化药物、危急或昏迷病人不宜应用舌下脂溶性药物经毛细血管迅速吸收无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破坏,用量小适用于极少数药物直肠经直肠黏膜吸收无首过效应大分子药物、脂肪、蛋白质、多糖类不吸收,给药不方便注射给药皮下经毛细血管吸收,较均匀、缓慢水溶液吸收较快,植入片剂吸收慢而持久,常被采用刺激性、油性药物不宜;不宜注射大容量药液;易疼痛、发炎、化脓肌肉血管较丰富,吸收较皮下快常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易引起坏死,不宜应用静脉直接注入血液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用,大量静滴。易产生不良反应,注射液需等渗,透明澄清、无致热源动脉直接随血流到达作用部位化疗的局部给药,减轻全身性不良反应操作复杂,不常用局部注射蛛网膜下腔、关节腔 呼吸道吸入经呼吸道黏膜吸收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需特殊设备,对气雾剂颗粒大小有要求二、药物的分布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三、药物的排泄药物或其代谢物从体内通过排泄排出体外,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其它组织器官也参与某写物质的排泄。 肾脏排泄:注意不同动物闹也pH不同,所以读通以药物在不同动物排泄速率不同。肉食酸性,犬猫弱酸偏中性,草食碱性 胆汁排泄:分子量300以上极性药物排泄。犬鸡强,猫、绵羊中等,兔猴差。 肠肝循环 乳汁排泄:大部分药物可以从乳汁排泄,一般为被动扩散机制。乳汁的pH(6.5-6.8)较血浆pH(7.4)低,所以碱性药物在乳中的浓度高于血浆,如红霉素、TMP; 奶废弃期四、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v 定义: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v 后果:代谢失活或代谢活化,毒性增加v 步骤: 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 还原 水解 极性增加 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v 药酶诱导(enzyme induction ) 有些药物能兴奋药酶,促进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能增强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例如:苯巴比妥、安定、水合氯醛、保泰松、氨基比林、苯海拉明等。v 药酶抑制( enzyme inhibition) 有些药物能使药酶的合成减少或酶的活性降低,能够减弱酶活 性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例如:有机磷杀虫剂、氯霉素、异烟肼、乙酰苯胺、对氨水杨酸等。 影响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药物可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动学参数1、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2、消除半衰期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半衰期,用t1/2表示,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一种指标,是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连续多次给药时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主要参数。例如:按半衰期间隔给药56次即可达稳态浓度。停药后经5个t1/2的时间体内药物消除达9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则消除半衰期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影响;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有关,剂量越大,消除半衰期越长。3.体清除率(ClB):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楚药物的血 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 除。 单位:ml/min或 L/h。4、表观分布容积(Vd) 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是一个数学概念,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Vd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多,分布越广,血中药物浓度越低。 Vd接近0.8-1.0 L/kg,药物在体内分布均匀;Vd大于1.0 L/kg,表明组织浓度大于血浆浓度,分布广,如吗啡、利多卡因、喹诺酮; Vd小于1.0 L/kg,组织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如水杨酸、保泰松、青霉素等。5、生物利用度(F) 经过肝脏首过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二、药效学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v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 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v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二者意义接近,在习惯用法上并不严加区别,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v 兴奋(stimulation)与抑制(depression) 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反之为抑制。v 兴奋药与抑制药 有的药物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引起性质相反的效应,药物就是通过其兴奋或抑制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被病理因素破坏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除了功能性药物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作用外,化疗药物主要是作用于病原体,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免受损害。2、药物作用的方式按作用部位可分为:v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如局麻药的作用。v 全身作用或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如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按作用发生的顺序可分为:v 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位,如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v 间接作用或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其它器官的效应,如洋地黄引起的利尿作用。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v 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了药物的选择性。 原因:1、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 2、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 3、不同组织受体数量和分布不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很少或没有副作用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v 药物的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能对防治疾病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可分为: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中医称为治本。如化疗药杀死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性疾病。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中医称为治标。如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v 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均为不良反应。1、副作用(side effect)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不高 特点:不可避免,但一般可以预料、可以减轻,能通过调整剂量或合并用药来缓解、纠正。 例如:阿托品 2、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体内药物蓄积过多时才出现的反应,毒性反应会引起机体机能或组织结构的改变。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特点:可以预知的,采用剂量个体化,控制给药时间和间隔,定期检查相关功能,必要时停药或更换用药,也可避免。 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洋地黄类。3、变态反应(allergic effect) 又称过敏反应,指机体对药物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出现于过敏体质者,其反应性质与药物效应、剂量无关,但反应程度相差大。 原因:有些大分子药物本身为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并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在次接触就会引起变态反应。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也可是药物的代谢产物或药物中的杂质。 例如 青霉素引起变态反应,与其水解产生的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有关,故临床使用应现用现配。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原因:药物与受体牢固结合,或药物造成不可逆的组织损害所致。 例如:口服巴比妥类药物,次晨出现的宿醉现象; 有些药物可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后遗效应,如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白细胞促进效应。5、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effect) 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例如二重感染。6、特异质反应:由于生化过程异常所致,与遗传因素有关。 少数特异质体质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一般情况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不是免疫反应。 如:对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所致。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或活性有着密切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一般能与同一受体或酶结合,产生相似或相反的作用。 化学结构完全相同但存在光学异构体,会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例如氯霉素药物的量效关系v 阈剂量(threshold dose):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v 效能(efficacy):药物所能达到的效应。v 效价(potency):即强度,药物达到等效效应时所需的剂量。v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对50个 体有效的剂量。v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引起半数动物 死亡剂量。v 极量(maximal dose):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量效关系曲线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v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药理效应的强弱可用数字或量分级表示者,如心率、血压、体温等v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在一定的药物浓度或剂量下,使单个患畜产生的产生特殊的效应,以有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也称全或无反应,如死亡、睡眠等。研究对象为一群体。 安全性评价指标v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ED50 (值大,表示药物较安全)v 安全范围 ( Margin of safety ) ED95(99) LD5(1)之间的距离 95(99)%有效量 5(1)%致死量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较治疗指数更好 药物的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物结构有关。受体三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疗程、联合用药 动物方面:种属差异、生理差异、病理因素、个体差异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四、合理用药原则1.正确诊断2.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3.了解所用药物在靶动物的药动学知识4.预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5.避免使用多种药物或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关系7.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8.避免动物源食品中兽药的残留第二章 抗菌药主要掌握内容: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 抗真菌药(1)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ED50 或 LD5/ED95 (2)抗菌谱 (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可分为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 (3)抗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分为抑 菌药与杀菌药 活性表达方式: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 (4)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以时间的长短表示 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的一种性质。 (5)耐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使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 分为天然耐药性与获得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v 明确诊断,掌握抗菌谱和适应证:临床诊断、病原诊断 v 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特殊情况需调整剂量和疗程:根据肝肾功能、生理状态;v 避免耐药性产生; v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及残留v 合理联合用药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 : 协同 + : 相加或协同 + : 拮抗 + :无关或相加 + :无关或相加 + :相加化学合成抗菌药一、 磺胺类抗菌药v 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 短效类:磺胺异噁唑(SIZ)、磺胺二甲嘧啶(SM2) 中效类: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 长效类: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对 甲氧嘧啶(SMD)v 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柳氮磺吡啶(SASP)v 外用的磺胺药:磺胺米隆(SML) 、磺胺嘧啶银 (SD-Ag) 、磺胺醋酰钠(SA-Na)抗菌谱抗菌谱广:对G+菌、G-菌、衣原体、放线菌、原虫有效;对弓形体有效;对绿脓杆菌有效;对砂眼衣原体有效;对伤寒杆菌敏感;对立克次体、螺旋体、结核杆菌无效。v 分布广,SD可进入脑脊液,是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v 肝脏发生乙酰化反应,失去抗菌活性,毒性保存;v 治疗泌尿道感染时,应选用乙酰化率低的药物应用时注意:v 足够的疗程和剂量:3-5天v 局部应用应清疮排脓;v 产蛋期禁用;v 应用时应充分饮水,促进排出;宜与碳酸氢钠同服,碱化尿液,促进排出;补充相应维生素v 急性中毒:静脉注射磺胺类钠盐,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v 慢性中毒: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肾毒性。临床应用v 全身感染:常用SD、SM2、SMZ、SMD、SMM, 与TMP合用;v 肠道感染:难吸收药物如SG、PST、SST,与DVD 合用;v 泌尿道感染:SMM、SMD、SM2;v 局部和软组织感染:SN、SDAg;v 原虫感染:SQ、SM2、SMM、SDM、磺胺氯吡嗪二、抗菌增效剂v 能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是人工合 成的二氨基嘧啶类。常用的有:v 甲氧苄啶(TMP)和二甲氧苄啶(DVD,动物专用);v 国外还有:奥美普林(OMP)、阿地普林(ADP)及 巴喹普林(BQP)三、喹诺酮类抗菌药药物的共同特点:抗菌谱广(支原体),杀菌力强,吸收快,抗菌作用独特,使用方便动物专用品种:恩诺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作用机制:影响细菌的DNA回旋酶不良反应:幼龄动物软骨发生变性,引起跛行和疼痛注意事项:幼龄动物不用,产蛋期禁用临床主要用于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感染主要掌握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诺氟沙星、沙拉沙星四、喹噁林类乙酰甲喹:猪痢疾密螺旋体作用佳,首选药,仔猪黄白痢等,不能促生长。喹乙醇:抗菌促生长,主要用于体重低于35公斤猪,休药期35天,禁用于禽和鱼。喹烯酮:抗菌促生长四、喹噁林类乙酰甲喹:猪痢疾密螺旋体作用佳,首选药,仔猪黄白痢等,不能促生长。喹乙醇:抗菌促生长,主要用于体重低于35公斤猪,休药期35天,禁用于禽和鱼。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五、硝基咪唑类抗原虫与厌氧菌。甲硝唑和地美硝唑:抗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抗生素一、 b-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 G:口服易破坏,但禽类和新生仔猪可内服达有效浓度,杀菌剂,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好的作用,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与红霉素、四环素等合用拮抗。过敏反应。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长效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benzylpenicillin) 轻度感染或维持剂量,肌注后缓慢释放青霉素,主要用于慢性感染。v 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预防或长期用药,吸收、排泄慢,血药浓度低,用于轻度或慢性感染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Amoxicillin特点: j 耐酸:可口服,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k 口服、肌注均易吸收,内服阿莫西林血药浓度高于 氨苄西林。 l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G-杆 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对阳性菌效果不 如青霉素,对阴性菌作用不及氨基甙类耐酶青霉素类苯唑西林(oxacillin)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特点:j 半合成的耐酸耐酶 k 可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l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如奶牛乳腺炎 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 第一代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头孢噻呋(Ceftifur) 动物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内服不吸收,肌内和皮下注射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 广谱杀菌,抗菌活性比氨苄西林强,对链球菌活性比氟喹诺酮类药物强 不良反应主要为菌群紊乱或二重感染,肾毒性,牛引起特征性的脱毛和瘙痒头孢喹诺(cefquinome)R 动物专用第四代头孢菌素R 内服吸收少,肌内、皮下注射吸收迅速,体内分布不广泛R 广谱杀菌,抗菌活性较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强R 主要用于牛、猪呼吸系统感染及奶牛乳腺炎大环内酯类、截短侧耳素类和林可胺类一、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v 是一类具有14-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v 按化学结构分为: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15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罗他霉素16元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 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红霉素erythromycinv 内服采用耐酸的依托红霉素或琥乙红霉素。v 易产生耐药性,用药不超过1周,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v 应用: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禽慢性呼吸道病、猪支原体肺炎。v 不良反应:肌注刺激性强,犬猫内服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用肠溶片。肝药酶抑制剂吉他霉素(北里霉素):饲料添加剂,用于猪鸡。泰乐菌素 tylosinv 畜禽专用的抗生素;v 内服易吸收,可与铁、铜、铝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 失效;v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弱于红霉素,对支原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牛、猪、鸡还用促生长作用;v 不良反应:肌注局部刺激,增强聚醚类抗生素的毒性;v 主要用于防治支原体感染。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畜禽专用,与泰乐菌素相似,主用于猪、鸡支原体感染替米考星 (tilmicosin)v 半合成畜禽专用抗生素。v 药理作用:广谱,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抗菌活性强于泰乐菌素。v 药动学:肺组织、乳中药物浓度高。v 不良反应:禁止静注,可致死动物,引起负性心力效应(negative inotropic effect)。v 应用:家畜肺炎、禽支原体病、家畜乳腺炎泰拉霉素(TulathromycinPfizer公司产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注射剂,商品名Draxxin。2004 年在欧洲上市,2005 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猪、牛的呼吸道感染, 如猪的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副嗜血杆菌病,牛的巴氏杆菌病、睡眠嗜血杆菌病。不能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林可霉素同时使用,泌乳期奶牛禁用。截短侧耳类抗生素泰妙菌素(tiamulin)v 又名泰妙灵、支原净。v 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对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密螺旋体有强效;对G-作用弱。v 单胃动物内服生物利用度高,主要从胆汁排泄;v 用于治疗鸡慢呼、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密螺旋体性痢疾;v 本品禁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可加强后者毒性,马禁用,易引起结肠炎,猪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呕吐沃尼妙林(Valnemulin)R 半合成畜禽专用抗生素R 国外批准临床用于牛猪鸡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畜 禽呼吸道感染。R 作用略强于泰妙菌素林可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 洁霉素) v 内服吸收不完全,肌注吸收良好,代谢物仍有活性。v 抗菌谱:同大环内酯类(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v 大剂量内服有胃肠道反应,肌内给药刺激性强,家兔敏感 v 应用: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支原体病氨基甙类抗生素共同特性v 对G-杆菌作用强,对G-球菌作用差, 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增强v 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膜通透性v 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机制为产生钝化酶、膜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靶位的修饰v 极性大,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肾皮质浓度高,可进入内耳淋巴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原型经肾排泄v 对酶稳定性:奈替阿米妥布庆大卡那链v 临床应用于G-杆菌的严重感染链霉素(Streptomycin)v 内服难吸收,肌注吸收迅速而完全,不易进入脑脊液,可透过胎盘屏障,尿中浓度高,碱化尿液可增强作用v 对大多数G杆菌和G球菌及结核杆菌效果好。对绿脓杆菌效果弱。v 细菌易产生耐药性,v 常与青霉素联合用药。v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肾毒性,听觉神经损害庆大霉素(Gentamicin)v 内服难吸收,肠内浓度高;v 该类药物中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最强,对G菌和G菌均有作用,对绿脓杆菌高效,对耐药金葡菌有效,对支原体有一定作用;v 兽医临床用药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疾病;v 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敏感性会恢复;v 不良反应同链霉素。卡那霉素(kanamycinv 内服吸收不良,尿中浓度高,可用于治疗尿道感染;v 抗菌谱阈链霉素相似,抗菌活性稍强,对绿脓杆菌无效,对结核杆菌和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v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感染,也可以用于治疗猪萎缩性鼻炎;v 不良反应同链霉素。v 新霉素(抗菌谱与链霉素相似v 内服吸收少,肠内浓度高v 毒性大,禁用注射给药v 主要用于肠道大肠杆菌感染、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大观霉素(pectionmycin)v 又名壮观霉素;v 对G有较强作用,对G作用较弱,对支原体有一定作用;v 常与林可霉素联用防治仔猪腹泻、支原体肺炎等。安普霉素(apramycin)v 抗菌谱广;v 内服给药吸收差;肌内注射吸收快v 主要用于幼龄畜禽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 对猪的密螺旋体性痢疾,畜禽的支原体病亦有效;v 猫较敏感,易产生毒性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共性抗菌谱抗菌谱广,属于广谱抑菌剂:v 对G+菌、G-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阿米巴原虫有效,v 对铜绿单胞杆菌和变形杆菌无效,v 对G+菌PG,v 对G-菌氨基苷类和氯霉素。体内过程v 吸收不完全,易受食物或药物等影响;v 分布广泛,易透入胎儿循环及乳汁中,易 沉积于骨和牙组织中,不易透过血脑屏障;v 可形成肝肠循环。临床应用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细菌性感染螺旋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土霉素(oxyteracycline)v 内服吸收不完全,不宜与含多价金属离子的药品或饲料、乳制品共服;v 反刍动物不宜内服给药,吸收差,抑制胃内微生物活性v 显著的肠肝循环v 广谱抑菌:大肠杆菌、多杀氏巴氏杆菌、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感染v 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四环素 (tetracyclinev 口服吸收不完全,但血药浓度较金霉素和土霉 素高,易受食物影响;v 作用与土霉素相似;v 肝、肾功能不全患畜禁用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强力霉素)v 抗菌力较四环素强;细菌对本品与土霉素、四 环素等存在交叉耐药性;v 口服吸收完全,不受食物影响,有显著的肠肝循环;v 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随粪便排出;v 对肠道菌群无影响;v 该类药物中毒性最小,肾功能不全亦可用酰胺醇类(氯霉素类)氟苯尼考(florfenicol)v 又称氟甲砜霉素,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v 内服、肌注吸收快,分布广,半衰期长;v 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和 甲砜霉素v 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效果佳;v 不引起骨髓抑制或再障,但有胚胎毒性。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v 广谱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氯霉素相似v 内服吸收迅速完全,肝内代谢少,大部分以原形代谢v 主要用于畜禽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是肠道感染v 不产生再障,但抑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生成,程度比氯霉素轻。有较强的免疫抑制 作用,长期使用导致维生素缺乏或二重感 染,有胚胎毒性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polymycin Ev 对G-杆菌(绿脓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v 抗菌机制为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v 内服难吸收,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吸收后分布全身v 毒性大,主要损害肾脏及神经系统;v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感染和菌痢及局部用药;杆菌肽(bacitracin)v 内服不吸收,肌注易吸收,但肾毒性大,不宜用于全身感染;v 对G有杀菌作用,对G菌无效;v 抗菌作用不受不受环境中脓血、坏死组织或组织渗出液的影响;v 其锌盐专门作为饲料添加剂,欧盟2002年起禁用本品作促生长剂。二、抗真菌药( Antifungal Agents )真菌感染分为浅部和深部感染两类。 v 浅部感染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黏膜等,发病率高,治疗药物有灰黄霉素、特比萘芬、制霉菌素或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和克霉唑等。v 深部感染常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发病率虽低,但危害性大,常可危及生命,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等。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v 内服及肌注均不宜吸收,肌注刺激性大,采用缓慢静注;v 广谱抗真菌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v 作用机制为损害胞浆膜通透性,对细菌无效;v 毒性大,不良反应多,静注时会出现震颤、高热和呕吐;治疗时引起肝肾损害、贫血和白细胞减少。v 避免与氨基甙类、洋地黄类、箭毒类、噻嗪类利尿药联用制霉菌素 (Nystatin) v 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与两性霉素相似v 毒性大,不宜用于全身感染;v 内服不吸收,随粪便排泄,内服治疗胃肠道真菌感染,如犊牛真菌性胃炎、禽曲霉菌病、禽念珠菌病;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灰黄霉素 (Griseofulvin) v 化学结构类似鸟嘌呤,竞争性抑制鸟嘌呤代谢,干扰敏感菌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v 本药对各种浅部皮肤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v 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v 疗程:较长,数周至数月;v 不易透过皮肤角质层,故外用无效; 酮康唑(Ketoconazole) v 内服易吸收,但个体间差异大,大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少部分以原形随尿排泄。v 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及浅表真菌感染菌有效,但白色念珠菌耐药;v 作用机制为抑制14-去甲基酶,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抑制,使14-甲基固醇蓄积,损害膜结合酶系统功能;v 主要用于治疗犬、猫等的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芽生菌病;亦可防治皮肤真菌病等。克霉唑(Clotrimazole) v 对浅表真菌的作用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深部真菌作用较两性霉素B差;v 可内服主要用于体表真菌病,如耳真菌感染和毛癣;第三章 消毒防腐药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没有明显的抗菌谱。作用机制:1.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2.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3.干扰或损害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影响作用的因素(1)病原微生物类型 (2)消毒药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3)温度 (4)pH (5)有机物的存在 (6)水质硬度 (7)配伍禁忌 (8)其他因素常用消毒药一、酚类 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对大多数不产生芽孢的繁殖型细菌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苯酚:有名石炭酸,兽医临床常用的制剂为复合酚。甲酚:甲酚皂溶液,又名来苏儿。二、醛类 又称挥发性烷化剂。甲醛溶液:40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能杀死芽孢。聚甲醛:为甲醛的聚合物,主要用于环境的熏蒸消毒。戊二醛:碱性水溶液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三、醇类优点:性质稳定、作用迅速、无腐蚀性、无残留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成酊剂而起增效作用。缺点: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受有机物影响大,抗菌有效浓度较高。乙醇:又名酒精,常用75乙醇消毒皮肤以及器械浸泡消毒。四、卤素类 其中氯的杀菌力最强,碘较弱。 含氯石灰:又名漂白粉,由氯通入消石灰制得。 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对繁殖型细菌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溴氯海因:有机溴氯复合型消毒剂,广谱、药效持久。机制:次氯酸、新生氧和卤化作用。病毒有效碘与碘化物碘: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也可杀灭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原虫。碘酊是最有效的常用皮肤消毒药。聚维酮碘:杀菌力比碘强,兼有清洁剂作用,毒性低,对组织刺激性小,贮存稳定。碘仿:具有防腐、除臭和防蝇作用五、季铵盐类 苯扎溴铵:又名新洁而灭,对G+菌作用强,对结核和真菌作用差,可一直芽孢;对亲酯性病毒作用弱,对亲水性病毒无效。用于创面、皮肤、手术器械消毒。癸甲溴铵:对多数细菌、真菌和藻类有杀灭作用,对亲酯性病毒有一定作用,用于厩舍、器具和饮水消毒六、氧化剂类过氧化氢溶液:又名双氧水,3的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清洗创伤,去除痂皮,尤其对厌氧性感染更有效。高锰酸钾:极易被有机物分解而作用减弱,用于冲洗皮肤创伤及腔道炎症,还用于洗胃解毒七、酸类 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其气体和溶液均具较强的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主要用于厩舍、用具、衣物等消毒。八、碱类 碱对病毒和细菌的杀灭作用均较强,高浓度溶液可杀灭芽孢。氢氧化钠:又名苛性钠,消毒用氢氧化钠又叫烧碱或火碱。一般以2溶液进行环境消毒,5溶液用于炭疽芽孢污染的消毒。氧化钙:消毒用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价廉易得。九、染料类分为碱性(阳离子)染料和酸性(阴离子)染料。前者抗菌作用强于后者。乳酸依沙丫啶:又名雷佛奴尔,属黄色素类染料。甲紫: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的选择作用,也有抗真菌作用。十、其它 松馏油:防腐、溶解角质、止痒、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刺激肉芽生长,主要用于治疗蹄叉腐烂等。 鱼石脂软膏:消炎、消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主要内容:抗蠕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主要驱线虫药物v 阿苯达唑(albendazole,丙硫苯咪唑):内服易吸收,首过效应强,驱虫谱广,发挥抗蠕虫活性的主要为阿苯达唑亚砜。 v 芬苯达唑(fenbendazole,苯硫苯咪唑、硫苯咪唑):内服吸收少,活性代谢产物为奥芬达唑。驱虫谱广,有极强的杀虫卵作用。另一种Febantel,可代谢为芬苯达唑。左咪唑(levamisole,左旋咪唑) v 药动学:内服、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完全。 v 药效学: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还有免疫增强作用。v 毒副作用:类似于抑制胆碱酯酶后的效应,中毒症状表现为M-胆碱样作用和N-胆碱样作用,可用阿托品解救。v 单胃动物宜内服给药,局部注射对组织刺激性大,马慎用、骆驼禁用。泌乳期动物禁用v 伊维菌素(ivermectin):肌肉注射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反应。驱虫作用较缓慢,对线虫和节肢动物效果好,对吸虫、绦虫和原虫无效。哥利牧羊犬敏感、禁用。 v 阿维菌素(avermectin, 爱比菌素):兽用阿维菌素系我国首先研究开发,价格低于伊维菌素。 v 多拉菌素(doramectin):血药浓度高、消除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具有长效作用主要驱绦虫药物v 吡喹酮(praziquantel):理想的新型广谱驱绦虫药、抗血吸虫药和驱吸虫药。毒性极低,应用安全,主要用于动物血吸虫病,也用于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v 氯硝柳胺(niclosamide,灭绦灵):驱绦范围广、驱虫效果好,毒性的,使用安全等优点,用于畜禽绦虫病、反刍动物前后盘吸虫病。干扰虫体三羧酸循环,使乳酸蓄积而发挥杀绦作用。 还具有杀钉螺作用,对螺卵和尾蚴也有杀灭作用主要驱吸虫药物 硝氯酚(niclofolan):高效、低毒的理想的抗牛羊肝片吸虫药,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影响肝片吸虫能量代谢而发挥作用。 碘醚柳胺:对肝片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成虫有效,对位成熟虫体也有很高活性,为彻底消除未成熟虫体,用药3周后,最好重复用药1次。泌乳期禁用。v 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 三氯苯咪唑):对牛羊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有良效,为理想的杀肝片吸虫药主要抗球虫药物v 莫能菌素(monensin):抗球虫、预防坏死性肠炎、 对肉牛有促生长作用。用于家禽、牛、羊,产 蛋期禁用,禁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及其他抗 球虫药配伍使用。禽:90-110 mg/kg饲料; 兔:20-40 mg/kg饲料。u 盐霉素(salinomycin):抗球虫、促生长,应用同 莫能菌素。毒性稍强。禽:60 mg/kg饲料。v 马杜霉素(Maduramicin):抗球虫谱广, 对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具有抗球虫活性, 广泛用于预防鸡球虫病。安全范围窄,毒 性强。5mg/Kg混饲。 山度霉素(Semduramicin): 新型聚醚类抗生 素。其预混剂用于预防鸡球虫病。25mg/Kg 拉沙菌素(Lasalocid):对常见球虫均有 效,对子孢子、早期和晚期无性生殖阶段球虫 均有效。毒性较小化学合成的抗球虫药氯羟吡啶第1代裂殖体1抑制机体免疫力,易产生耐药性氨丙啉第1代裂殖体2高效、安全、不宜产生耐药性地克珠利第1代裂殖体1-3高效、低毒,用药浓度最低常山酮第1、2代裂殖体2-3植物生物碱,对各种球虫有效二硝托胺第1、2代裂殖体2-4适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产蛋期禁用氯苯胍第1、2代裂殖体3国内近年基本不用磺胺类第1、2代裂殖体3-4对小肠球虫有效与氨丙啉合用,增强效果乙氧酰胺苯甲酯第2代裂殖体4氨丙啉等抗球虫药的增效剂,对小肠球虫有效尼卡巴嗪第2代裂殖体4安全性高,预防球虫病,产蛋期禁用,不宜产生耐药性妥曲珠利各个阶段1-6杀球虫作用,安全范围大,治疗和预防用主要抗锥虫药物v 苏拉明(suramin, 萘磺苯酰脲): 对伊氏锥虫病有效,对马媾疫的疗效较差,用于早期感染。以生理盐水配成 10% 溶液作静脉注射,牛的用量为10-15mg/kg体重。毒性大,马较敏感;v 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 贝尼尔):对锥虫、梨形虫和边虫(无形体)均有作用。毒性大、安全范围小。以注射用水配成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牛按3.5mg/kg 体重,每日一次,连用2-3天。主要抗梨形虫药物硫酸喹啉脲(阿卡普林):对家畜的巴贝斯虫有特效,对牛早期的泰勒虫病友一些效果,对无浆体效果差。毒性较大,大剂量时刻发生血压骤停、休克死亡,使用时分次给药。主要杀虫药有机磷化合物: 二嗪农:驱杀家畜体表的疥螨、痒螨及蜱和虱,对禽、猫及蜜蜂毒性大,慎用,禁止与其它有机磷化合物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合用。 蝇毒磷:可用于泌乳奶牛,用于防治牛皮蝇蛆、螨、蜱和虱。 马拉硫磷:畜禽体外寄生虫,对蜜蜂有剧毒,对鱼类毒性大。拟除虫菊酯类: 氰戊菊酯:用于畜禽体表寄生虫,也可用于环境,配制药液时,水温12度最好,避免使用碱性水,忌与碱性药物合用,对蜜蜂、鱼虾及家蚕毒性强。 溴氰菊酯:毒性小,但对鱼类及其它冷血动物毒性大,蜜蜂、家禽也较敏感。其它杀虫药: 双甲咪:广谱杀虫,接触毒,兼有胃毒和内吸作用,主要用于杀螨、蜱和虱。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对鱼有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