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doc_第1页
2月15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doc_第2页
2月15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doc_第3页
2月15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选修 综合题1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的特点。(2分)(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1分)(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3分)2.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3分)(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特点。(2分)(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4分)(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2分)(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3分)3.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图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 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华北平原。(5分)(2)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 和 。(3分)(3)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 (3分)(4)C图显示的年份中,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是 年前后。在450年间,沙尘暴生次数的变化呈周期性规律,这可能与 (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有关。(2分)(5)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 ;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 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 4分)4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图15),完成下列各题。(8分) 图15(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2)图15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图16中,反映该自然灾害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选择填空)。ABCD图16(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选择填空)。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4)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选择填空)。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5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17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选择填空)。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高三地理 选修 综合题参考答案1(1)旱涝 关联性 (2)地震 (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2.(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5)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3 。答案 (1)塔里木 柴达木 准噶尔 河西 黄土(2)气候干旱 沙漠广布 植被稀少(3)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 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4)1644 气候4(共8分)(1)距离冷气团(冬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