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doc_第1页
课题: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doc_第2页
课题: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doc_第3页
课题: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学堂乐歌-百年前的校园歌曲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 郑学芳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感受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并初步掌握其风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解、对比、体验等手段,在合作探究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和演唱学堂乐歌,感受其鲜明的时代性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愫,实现音乐情感和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教材分析: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将此节的授课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式学堂教育代替了私塾教育。学堂中“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由学校而及于社会音乐生活,对中国近代音乐从创作、音乐理论、乐器以及音乐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五四运动以来的新音乐提供了经验。 本课包括学堂乐歌概念、历史来源、艺术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社会价值等内容,是音乐鉴赏模块的一个重要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区域,它开启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运动的先河,在了解中国音乐历史文化、欣赏并理解其对于社会进步意义具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对学堂乐歌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表现为情绪上不喜欢,体验上不共鸣、思想上不重视。但是,高中生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基础,故对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风格特点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课件中用了大量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作品。教学重点:鉴赏、体验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了解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教学媒体:多媒体及相应的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通过与你们的交流,知道大家都会唱很多校园歌曲,这些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陪伴大家度过了美好的校园生活。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穿越时空,一起回到上个世纪初,听听一百年前那个时代校园里的歌声。二、 新课教学(一)观看视频资料,回顾历史播放视频启蒙时代的歌声,学生观看。师问:一百年前的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生答:学堂乐歌。师问:你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它表现的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学堂乐歌的概念、产生背景、表现内容等。生答:(略)。师结:学堂乐歌指我国清末民初新学堂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特指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校园歌曲)。产生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拯救自己的祖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要求清政府废除科举,办新式学堂,并要求开设乐歌课,希望通过歌声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一批从日本、欧洲等海外留学归来的有识之士,采用日本、欧美的歌曲旋律,填上新词(二)聆听作品,感受体验1.欣赏体操-兵操、黄河,介绍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师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视频资料中介绍的我国第一首学堂乐歌吗?它是哪首歌曲?诞生于哪里吗? 生答:体操-兵操,1930年上海。 师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吗? 生答:沈心工。 师结:介绍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师问:这首歌曲给大家的印象是怎样的?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再聆听一遍,说说感受。 生答:情绪:欢快、轻松 歌词:琅琅上口、简单、易于传唱、记忆 师结:简单介绍这首歌曲在全国的影响。(提示学生乐曲动机5566553出现的次数。) 师问:作者要通过歌曲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生答:富国强兵,保卫祖国。2.欣赏黄河 师问:你知道被评为“华人二十世纪音乐经典第一首”的是哪一首歌曲吗? 生答:黄河师问:它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呢?师答:介绍歌曲黄河的创作背景:1904年冬,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殖民地,在大连和旅顺发动了日俄战争,清政府宣布保持中立,远在日本留学的湖南诗人杨度感怀国家积弱已久,备受欺凌,愤而写下诗作黄河。第二年由沈心工谱曲后,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吧!师:播放黄河音频师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生:聆听作品,思考问题生答:情绪:慷慨激昂 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主义激情。师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简单分析曲词,结合前段同音反复,铿锵有力,后段高亢激昂,进行曲的曲调(雄壮豪迈),给人以战胜敌人后凯旋而归之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引用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对黄河的评论: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我的学生时代一书中说:“少年时对于音乐,我是喜欢的,音乐课用的是沈心工编的课本,其中有一首黄河,曲调悲壮,我很喜欢”直到晚年,他还能诵唱此歌。 师结:沈心工作为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创作中注重词曲结合,题材广泛,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教育。黄河是学堂乐歌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自己作曲的作品。 3.欣赏视频城南旧事,演唱主题曲送别,介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李叔同 师问:送别的词作者是谁?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你知道它的曲作者是谁吗? 生答:词作者是李叔同。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特威。师结:介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李叔同。此歌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或说是音乐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李叔同采用美国作曲家奥特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而成。沈心工也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日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经典的离别之曲送别。师生:钢琴伴奏,一起演唱送别。(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带着一种淡淡的思绪)4.欣赏祖国歌,感受作品的情绪师:李叔同一生多才多艺,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1905年他用中国民间的曲调老六板填词写出的祖国歌传遍全国,成为最早的著名爱国歌曲。生:欣赏歌曲祖国歌师问: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歌曲的词曲创作又是怎样反映这种情感的?生答:爱国情感。师结:引导学生从歌词内容上,选曲上(民间曲调)回答。 沉稳 上下数千年,文化沉淀 ,人文精神 “国是世界最大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地大物博 ,表达情绪:希望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 因是采用民间曲调,哼唱旋律,琅琅上口,唱起来亲切、动听,在当时受到广泛的欢迎。三、 拓展与研究1. 我们一起聆听了百年前的校园歌曲,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这些歌曲有哪些共同点?歌曲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思想?答:爱国主义思想。歌词内容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向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点。创作手法上:多用选曲填词的手法,少数自己创作歌词: 文白兼用举例:两只老虎-国民革命军军歌2. 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给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它具有哪些时代意义?答:学堂乐歌的发展,,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使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在我国得以确立和发展,为我国后来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学堂乐歌的发展,才真正使西洋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为国人所认识,其中特别是对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新的记谱法的介绍,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堂乐歌的发展为我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音乐教育的音乐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3. 以两个材料为例,让学生讨论我国在西洋音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护和继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问题。4.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个材料,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材料一:学堂乐歌的产生使西方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但是有些人认为只有西方音乐才能救中国,发出了“西方音乐先进,中国音乐落后”的声音和想法,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说法的?答: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 著名音乐家王光祈先生在1924年写的东西乐制的研究一书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数千年来,学者辈出,讲求乐理,不遗余力,故今日中国虽万事落他人之后,而乐理一项,犹可列世界作者之林,而无愧色。只惜现代中国之人,事事反常,将祖宗遗业,认为一钱不值,偶有习者,群起而笑之。呜呼!今日之中国人,今日之于疯狂状态之中国人!” 师问:材料二中王光祈先生的担忧是什么?你能说出他的心里话(担忧)吗?我们应该如何做? 师结: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音乐文化又非常重视“乐教”的国家(以孔子为例),中国传统音乐是发展中国音乐的基础,自20世纪初引进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以来,中国音乐教育体制发生了转型,欧洲音乐课理论的引进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要认识、了解、研究、借鉴西方音乐文化,就必须学习乐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中国音乐家。西乐与中乐,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也成为中国音乐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及相关的现实问题。由于不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今日有些学习音乐的中国人过分地依赖西方音乐理论,甚至出现了“中国音乐落后,西方音乐先进”的怪论,为了发展中国音乐,我们当然应当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决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四、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聆听百年前校园里的歌声,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