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温敏崇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增城。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各地游客来到增城,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地名的由来。 不但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各主流媒体同样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地名的由来之一的“加城说”近年来逐渐流行。 现今增城地名的由来有三说,“神话说”、“增江说”和“加城说”。对增城历史非常熟悉并担任 增城县志副主编的王一洲老先生对三说中的“加城说”表示质疑。“加城说”源于宣统增城县志舆地下记:“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永乐志如今已佚,其说法依据巳无从查考。永乐年号为1403-1424年,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也就是说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后永乐志中记载的增城地名由来,其可信性已大打折扣。王老先生在文史小语:增城几说也表示疑惑:“永乐志成书,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其有何根据并没有说明。”除失传的永乐志外,“加城说”再找不到其它史料依据。因此,王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中说:“历代建县取名,都是一件大事,通常由地方官吏提出,逐层上报,经朝廷审议批准。怎能说增加一城,就叫增城这样马虎?故此说存疑较大。”史料记载增城地名由来最多的是“神话说”。唐代元和郡县志书成于元和八年(年),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下记:“增城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明嘉靖增城县志说:“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收录关于增城沿革县名由来的志书有如下记载: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以番禺县地析置此县,因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属南海郡。晋宋齐并因之。隋初置东莞郡,后罢。宋开宝五年罢县,六年复置。元仍其旧。本朝因之。”图经志:“秦本番禺地,属南海郡。后汉建安六年始置增城县,县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又云地有增江。宋开宝五年,废县,入东莞。六年复立本县。”南海志:“后汉建安六年置,故后汉志南海郡下有增城县。或云县之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亦谓有增江云。宋开宝五年废增城县,六年复置,今因之”历史学博士华林甫先生著有中国地名学史考论一书,对中国古代如何起地名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取其嘉名”的观念从秦朝已经开始,汉魏时代,“嘉名”的使用已逐渐增多。增城是在后汉建安六年建县,故增城一名正是“取其嘉名”原则的运用。华博士在书中恰好以增城为例加以阐释:“嘉名”也叫“美名”,战国策中已有“美名”一词 ,汉刘歆西京杂记 、西晋潘岳西征赋 也有“美名”的说法。不过“美名”运用到地名上大概较迟。元和郡县志卷四乌水:“初,统万城成,(赫连)勃勃下书曰:今都城已建,宜立美名。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宜以统万为名。”元和郡县志卷一七恒州:“(北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元和郡县志卷三四广州增城县:“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可见地名“美名”之说大约起始于汉魏时期。”南宋的王观国尝云:“古人建立州县,或由山名,或因水名,或因事迹而为之名,非此三者而以意创立,则必取美名”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 三0泉州景物:“锦田山,在惠安县,旧经云:上有豪民,居山下,开腴田万顷,故有美名焉”。则知南宋时地名“美名”之说已很常见。”上文提到了古人建立州县定名的规则,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州县定名是很严格的,并非无章法可循。古人对于州县分立,或者以该州县所在的名山定名,或者以该州县所在的江河定名,或者又以该州县曾发生的有纪念价值的事迹定名;如果不以山、水、事迹定名,则必须取一个美好的各字。以此观增城地名由来,“神话说”因美名,“增江说”因水名,“加城说”与山名、水名和事迹都无关,更非美名。并且古代州县分立,即今天的行政区域调整,非独增城一宗,起名何至于如此草率。难怪王一洲老先生质疑“加城说”,质疑的理由一是史料依据不足,二是如此起名实属马虎得不合情理,也就是不合前述的州县定名规则。因此,“加城说”本不足信,王一洲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一文中也认为“神话说”可信性最大。“增城、盖取美名也”。增城为何是美名?因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增城则是仙山之城。昆仑山又名昆仑丘,昆仑墟,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昆仑山在中国神话极富神奇色彩。相传昆仑山方圆数百里,高插云表,雄峻巍峨,是“天帝的下都”,众神的乐园。神话中的昆仑山处于大地中心,人类环绕在它的周围,神仙居住于其上。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许多美丽的玉石,千奇百怪的神兽和神树。昆仑山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端。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是“神圣”之境,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想像力且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昆仑山在中国的神话与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昆仑山的神话起源很古。在先秦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穆天子传卷二有 “戊午,天子(指周穆王)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等记载。竹书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特别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所著楚辞中,多处引用昆仑山神话,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其离骚有“朝发轫于苍 梧兮,夕余至于县圃”;“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之句。九歌河伯云:“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天问云:“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九章涉江云:“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山海经之西次三经 大荒西经海内西经等,更对昆仑山的位置、形貌、景物等作了详细形象的描述。 至汉代,史记尔雅都曾记述昆仑山。淮南子及河图等谶纬书对昆仑山的描绘更多。昆仑山神话至秦汉时已经流传很广,后来,魏晋南北朝所出 之博物志、拾遗记、神异经、十洲记,以及道书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洞真太霄隐书等,又对之再加增饰,使昆仑山神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自成体系和瑰丽多姿的中国神话传说。尔雅、淮南子、水经注等书都说昆仑之虚有三级:增城九重、昆仑县圃、阆风。增城是最上一级。增城九重:天问、地形训等古籍皆言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水经注引崑崙说则言昆仑山最高一层名曰层城,一名天庭。“层城”,即“增城”。增、层,古皆从曾声。说文:“层,重屋也。”海内西经及地形训对昆仑山上的城郭建筑描述得非常详细。地形训言昆仑山上有倾(琼)宫、旋(琁)室。河图始开图、河图括地象言上面有“五城十二楼”、“八十城布绕之”。再看淮南子的描述:昆仑山“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百里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地形训认为此级“乃维上天,是为太帝之居。”水经注卷一曰:“昆仑之山三;上曰层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也就是说,增城是建筑在昆仑山上的由多座城池组成的城市群。因其依山势而建,自山下往上望去,层层累累、重重叠叠,故名曰“增(层)城”。并且增城耸入云霄,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神话中传说有开明兽陆吾镇守昆仑增城。古人认为司掌昆仑增城的神是开明兽陆吾,也就是肩吾,是一个长着九个人头的虎身神,是昆仑增城的执掌者和庇护者。这个形象在汉墓中发掘出来的汉画像石上很常见,是祥瑞之兽。昆仑县圃:地形训和崑崙说等书说县圃是昆仑的第二级,后者做“玄圃”,玄应是县之音假。县是古悬字;圃本义是种菜的园子,说文:“所以种菜曰圃”,故地形训亦称之为“疏(蔬)圃”。在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县圃是指悬在空中的花圃园林。阆风,地形训以为昆仑虚的第一层,也就是最下面一层,名凉风之山,穆天子传注引作“阆风”,离骚也作“阆风”。阆、凉音近而假。说文:“阆,门高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注引字林曰:“阆,高貌”,“阆风”可理解为“高风”。离骚中说济白水即登阆风,由此可见昆仑第一级名为“阆风”。“阆风”,或言昆仑之高大而多风;或与增城有关,因为阆的本义是“门高”,指增城高大的城门。不妨想像一下:在茫茫的天地中央,屹立着巍峨的直冲云霄的昆仑山。穿过昆仑山山下高大雄伟的城门,便进入漫无边际的仙家园林。这里生长着无数的仙草神树,奔跑着无数的珍禽异兽。往上望去,缤纷烂漫的鲜花覆盖了山顶悬崖,如空中花园一般。在空中花园之上的便是一层叠一层的神仙之城增城。增城有九重之高,彩云绕城而过,宛若天空之城。众多天仙在此舞剑修身,无数神人到此论道休闲;连天帝也将家搬到这里,因为这里是增城,也是天庭。增城,如此美丽的地方,如此美好的名字,增城先贤湛若水(1466-1560)对此甚感自豪。作为明朝大臣湛若水出访安南(今越南),回来后写下交南赋呈报给正德皇帝。当中写到出访时向交南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曰中华之子族兮,家增城之九重,从帝游之玄圃兮,闲逍遥之阆风。”文中增城九重、玄圃和阆风昆仑三级仙境全部提到,湛若水认为自己的家乡就是昆仑仙城。从中可以看到,湛若水认可增城之名是由昆仑神话中得来。综上所述,“神话说”依据最为充分,符合“取其嘉名”的古代州县分立定名规则;并且“神话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退一步说,即使“加城说”可信,三说并立,我们也没有理由采用没有历史文化内涵,没有任何美感的“加城说”。若采纳“加城说”,增城之名将与我国古代丰富瑰丽的昆仑神话文化断绝关联,再不能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进行历史的连接,湛若水引以为荣的“增城九重”将与我们毫无关系。今年8月21日在青海省举行的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就以昆仑神话在东方古典神话中的重要位置、文化价值、深远影响和传播意义等学术性课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主体的昆仑神话是非常神圣的。所谓神圣,就是昆仑神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且源远流长,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昆仑神话无疑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华文化的繁荣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着直接的关联。昆仑神话是昆仑文化的核心。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千古不灭的灵魂,是我们文明历史巍巍高耸的象征。增城是全国唯一以昆仑仙境得名的城市,也就是说,增城有幸受到了昆仑文化的影响,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在增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重新审视增城地名“神话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昆仑文化作为增城的传统文化,擦亮“昆仑仙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养养老社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禽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农垦数据分析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织布上轴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客运船舶驾驶员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空调器零部件制作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试飞设备安装调试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微损伤下小管形态变化-洞察及研究
- 公共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GB/T 22084.2-2024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第2部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 个人律师费收款收据
- 精神病人吞食异物的护理
- 欢乐的那达慕混声合唱谱
- 《生物医学工程》课件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教学查房课件
-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2023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
- 北京市自来水应急水源一期水资源论证
- 向“筷”乐出发“筷”乐出发
- 《外科护理》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