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纳姆效应.doc_第1页
解读巴纳姆效应.doc_第2页
解读巴纳姆效应.doc_第3页
解读巴纳姆效应.doc_第4页
解读巴纳姆效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巴纳姆效应图:斯芬克斯像 埃及 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可是“人”,却是个永远的谜。经典实验:巴纳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很难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也正因为如此,在认识自我时我们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上面这段话就是那位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著名杂技师肖曼巴纳姆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结果很多人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大多数算命先生都是使用这一招,让人们深信不疑哦!现在你知道了这个心理学常识,就可以用来辨别生活中所谓的“算命先生”啦。相关实验:A我们容易拔高自己!B这罐子装满了吗?A我们喜欢拔高自己!实验原理:人贵有自知之明实验主持人:美国某心理学家实验对象:25个相互熟悉的人实验过程及结果: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人确实容易拔高自己。他找来25个人,他们相互之间都是老熟人,因此比较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心理学家请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即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对所有包括自己在内的25人排名次。比如,根据文雅标准,谁最文雅排第一,其次为第二以粗鲁为标准,谁最粗鲁排第一,其次排第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24个人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24个他人做出的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例如,有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24个人在这方面给他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他的“文雅”程度仅列第二十几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爱清洁”的品质的名次比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5名,对“聪明”和“美丽”的程度的评价都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粗鲁”程度的评定却比别人评的低,他定的名次比别人给他定的后退了6名。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一句话,我们喜欢拔高自己。实验联想:一个人要想活得轻松、愉快,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变化,敢于直面人生,经常掂量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准确定位,将自己那半斤八两秤准,真正做到“人贵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看别人都看的很清楚,别人有怎样的缺点,怎样的不对,一清二楚;而看自己却总好像雾里看花,怎么也看不清楚。外国有篇童话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人们身前身后各有一个小包,把别人的缺点装在胸前的小包里,而把自己的缺点放在身后的包里。所以一低头就很容易看别人,而看自己就显得困难多了。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智矣。” 每天学会吾日三醒吾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向完美的人生靠近。歌德曾说:“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样才可以让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虚心学习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随时保持谦虚,随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方能走向成功。B这罐子装满了吗?实验原理:人生是一个装水的罐子实验主持人:某哲学教授实验对象:学生实验过程及结果:某大学哲学教授在桌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 拿一些“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再放一些碎石子,摇一摇,问学生 :“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 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 :“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功课?”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 :“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教授点了点头,微笑道:“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实验联想:相信大家一定会同意而且接受教授的讲话,不先将大的放进杯子,以后就没有机会放了。这个实验有很深的意义可以挖掘,你读出了多少呢?测测你自己:走迷宫,知自己 迷宫没有死路,所有的道路均能到达不同的终点。从起点开始进入迷宫,当遇到岔路口时,按照自己的直觉选择向哪边前进。各出口均有相对应的字母。(注意了!这里的字母是按照习惯用右手的人设计的模式,如果你习惯用左手,请将字母按照EDCBA的顺序排列,也就是将五个出口的字母顺序作一个左右的镜面翻转) 终点为A的人:你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一类人,做事情富有冒险精神,讨厌一成不变的事物。你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且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左右,有些固执。自己决定的事情可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坚持做下去。你喜欢别人的认可,有时候身边的人与你唱反调,反而是你前进和坚持己见的动力。建议在一些大事的把握上,如果认为身边的人的意见不可靠,可以请教一下自己崇敬的长辈或老师,这将对你的决定有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适合的职业:警察、教练、作家。 终点为B的人:自信的你有时候也会犹豫不决,你属于比较有灵性的一类人。你对周围世界的事物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能够辨别是非。你的心情起伏呈正弦波动,有时时来运转,则好运不断,事事顺心,心情也很愉快;而有时一旦倒霉起来则祸不单行,百事不顺。其实这里边有许多是主观的因素,需要冷静地思考,便可以解决问题。你的感情比较丰富,感情上的顺利令为你在其他事情上也信心百倍,而感情上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对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建议不开心时千万不要自己苦思冥想,非要寻找一个自己的答案,而是应当找朋友聊聊天,与老同学聚一聚,或者上街去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答案会在某一瞬间浮出水面。 适合的职业:漫画家、会计、导演、设计师。 终点为C的人:直率的你往往有些不拘小节,或者说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并不是十分的敏锐和细致,但总会把握大的方向,虽然在理想的路上会有一些坎坷,但总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周围的朋友愿意和你在一起,尤其是熟识的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找你聊天谈心,但是偶尔也会与朋友发生矛盾,不过最终总会烟消云散。建议多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做事情要更加细心,也许会有不错的发现。 适合的职业:领导、律师、指挥。 终点为D的人:你对生活的态度很坦诚,并不喜欢大风大浪,属于稳中求进的一类人。你并不喜欢无畏的刺激。在你认为模仿要比创新容易得多,省事得多,所以经常会参考别人的东西。你比较注重亲情,认为亲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东西。你对生活的态度比较随和,但常常会缺乏目标,建议经常给自己确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你的感情和事业都会更加顺利。 适合的职业:医生、教师、歌手、记者、工人。 终点为E的人:你对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依赖性比较强,如果没有他们,你的生活将是无法想象的。你喜欢熟悉的事物,经常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怀旧感,比如歌曲、电影的片断、食物的某种味道等等,这些事物会勾起你对往日的回忆或者莫名的亲切感。你不是很喜欢身边的世界源源不断地变幻,你喜欢熟悉的东西,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道。往往你曾经很喜欢的东西你会冠以经典之名并难以忘怀。往往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时,会有些莫名的紧张。建议你应该独立的去闯荡一番,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到网上以另一个自己的身份登陆,也许会有所收获。 适合的职业:演员、司机、商人、基层管理人员。小贴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如下图)。 图:马斯洛人类需要的层次结构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 4.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韵需要。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丽异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的需要。人类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是按照三条原则加以安排的。首先,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伪满足。其次,人类需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人出生时,最主要是满足生理需要,然后逐渐考虑到安全、归属、自尊的需要,最后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个人的需要结构之发展过程是波浪式的演进,各种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至另一级。第三,人类需要的高低与个体生存有关。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我们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才能有永不衰竭的动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小结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挣钱?哥德巴赫猜想?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埃及法老、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穆罕默德、孔老孟庄等等圣人先知无一不在呐喊:人,要认识你自己!世人皆知俄狄浦斯解答的“斯芬克斯之谜”谜底是“人”。可是我们要说,错了。这个谜语应该予以置换,予以颠倒。斯芬克斯之谜“谜面”与“谜底”的置换和颠倒,是正确地解读俄狄浦斯悲剧的一把钥匙。“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才是斯芬克斯之谜的“谜面”;而 “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的“动物”才是俄狄浦斯回答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俄狄浦斯悲剧的真正根源是人,没有认识自己。俄狄浦斯仅仅在“动物”的层面上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他的智力尚没有成熟到马克思那样的“社会”的高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的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苏格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