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奇妙对联绘风景——语文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奇妙对联绘风景——语文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奇妙对联绘风景——语文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奇妙对联绘风景——语文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妙对联绘风景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中学 周淑梅【教学目标】1、欣赏经典名胜之名联,认识对联的奇妙,感受对联文化之和谐优雅的特点,储备在“走”中了解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和欣赏风景名胜的内涵的能力。 2、掌握对联规则,尝试拟创简单的对联来表达对家乡文化和历史人文的了解与、热爱和表达。【教学重点】论识对联的奇妙,掌握对联规则,学会对简单的对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联。 【教学内容分析】语文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中第三板块“名胜古迹对联考”及对联常识,要求学生知道对联的基本规则,并通过对联来认识与欣赏家乡。所以本课从诗词名句积累切入,让学生在感知对偶句形式美的基础上,来认识对联;欣赏一组名联,总结对联规则,认识对联文化;从一字对到六字对,渐次加深难度,引导学生作简单对联;即兴创作,以“岭南文化”为话题自由创作全副对联。全部内容遵循由浅至深、由课内至课外、由认识到欣赏到创作、由易到难的规律,内容设计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教学步骤】诗词名句热身赛认识对联欣赏发现对联规律和对联文化创作对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祖国江山,处处美景;诗文妙语,句句销魂!古语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暑假将到,有没“背起行囊走四方”冲动?那么就让我们,如王维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杜甫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天,我们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们的“仗剑走天下”来点装备奇妙对联绘风景。【设计目的】在前两课时了解家乡和模拟旅游后,以名景和名人名诗,激发学生“走天下”的兴趣,并产生准备的冲动。二、诗词名言对偶句热身赛并发现。1、什么是对联呢?我们先来个热身赛,看看大家积累如何。我们学习分7个组,依次为东西南北乐悠游组。下边就按照组的顺序,据上句接下句,每组自动站起一人回答即可。每句2分。2、热身赛:据积累接下句,并发现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8)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儒子牛。(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0)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17)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尺。(19)宁静致远,淡泊明志(2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3、发现:这些句式都有什么特点?句式很工整,运用对偶。【设计目的】据课内外的积累接下句,所选三大组二十一句,有课内熟悉的古诗,更有课外的代表中华文化的精典名句,极能调动学生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表达。而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兴味盎然,思维活跃。这样大容量的句子,能建立对偶句的感性印象。三、了解对联:1、对联的来历:当这些朗朗上口的对偶句遇上门框,对偶就成了对联。据说秦汉时期,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桃符上写着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到五代后,文化走进了民间,人们不玩这种吓人的游戏了,将寄托着美好愿望的对偶句替换了大神,于是这些对偶句就叫对联。2、对联分类及特点。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过年时贴的就叫春联、给老人祝寿的为寿联、结婚时贴的叫喜联、老了人时悼念的叫挽联,还有行业联 交际联 谐趣联等。这许许多多的对联,因其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而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也因此留下各种各样的佳话、趣谈和文化。【设计目的】本部分用“当对偶句遇上门框”承上启下,言简意赅地介绍对联的来源及分类,让学生充分感受对联的历史悠久、雅俗共赏,明白对联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原因。四、欣赏发现 (一)探究内容一:对联那么受欢迎,有什么创作规律?又蕴含了怎样的文化特质呢?1、齐读欣赏一组名联: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福祈愿春回大地诗行绿,日耀长天画卷红快乐分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听对联故事(1)出句:狗啃河上骨;对句:水流东坡诗。相传东坡贬谪黄州时期,与挚友佛印的和尚泛舟河上,佛印感慨有山有水的美景,东坡只笑不语,用手指向对岸河堤。佛印看去,只看到一条狗在啃骨头。佛印何等聪明,马上会心一笑,不慌不忙地把手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了河里。呵呵,他们就在无言的动作里完成了一副千古名联。 骂人也可骂得这般有趣。(2)主人:院内杏花烂漫,小子袖藏春色 梁启超:堂上秦镜高悬,大人明察秋毫。梁启超幼年随父去拜访长辈,见院中杏花繁盛,便偷折了一枝藏在袖内。不料他的行为被主人看破,当面指斥他说:“院内杏花烂漫,小子袖藏春色”梁启超应声答道:“堂上秦镜高悬,大人明察秋毫”在场的大人们哈哈大笑,齐声称赞他思维敏捷对联可化干戈为玉帛!(3)看出这副对联的奥妙了吗?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看来,对联可用来表达愿望)3、总结对联创作的法则,以填空的方式总结对联法则: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内容相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略解释)。张贴对联时,如何区分上下联?有规定,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叫仄起平收;同时,上联要贴在右边。 对联文化从内容上看,对联往往寄托心愿理想,分享快乐心事,文雅交往讽喻;从形式上成双成对,互相照应,可看出我们中国人追求和谐平衡美。【设计目的】齐读名联,让学生发现创作规律;传神讲解对联故事,让学生感觉对联的文化魅力。本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从形式与内容上,总结“对联文化”,从而达成本课时认识中华文化、热爱名胜景点的教学目的。而且带领学生今后旅游中,要发现文化内涵,而非走马观花或商业旅游。五、对联创作(一)探究内容二:这么有意思的对联,可能大家早已是跃跃欲试了吧?下边我们根据上边的创作规律,从简单的一字对对起,再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抢答,对者2分。五字和六字对抢答。4分。)一字对:蝶蜂 弱强 金银 墨泉 春秋 天地 风雪 海山 二字对:红花绿草 海阔天空 朝晖晚霞 清风细雨 鸟语花得 斗转星移 南北西东 月白风清三字对:水底月镜中花 刀子嘴豆腐心 飞鸟尽良弓藏 孙行者祖冲之 伴明月随清风 独角兽(对)比目鱼 水帘洞(对)花果山四字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百花齐放万木凋零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五字对:知音存海内,朋友 遍天涯 处处春光好家家喜气浓 六字对: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二)中考题中的对联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春分对夏至,水远对山遥。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 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光明对黑暗,异卉对 。知音存海内,朋友 。黄梅时家家雨, 。(2008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奇葩 遍天涯 青草池塘处处蛙)(三)探究内容三:即兴创作。就“岭南文化”这个主题,自由创作对联。先想内容还是先想形式?如同作文,应先取材。岭南风景,可取哪些材呢?1思路启发:(1)可取标志景观,如春节晚会时的“春联拜年”,湖南: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2)可写历史名胜,如,山东: 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3)可写特色风物,浙江 :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登虎丘塔 ,论天下园林。 (4)可写人物事件,如广东:南海风情, 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漓江水碧, 飘来三姐新歌.(5)可写意义地位,如河北: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 独门绝技少林寺 ,天下无双。 (6)手法上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2、个人创作后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上前展示。4、老师献联:塔看珠江,小蛮腰风姿绰约;城倚青山,大广州器量非凡。传文脉香江脉脉聚珠水,颂儒风禺岭苍苍迎紫荆【设计目的】创作对联是难点,而从一字对到二字对,一直到六字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应该大部分同学都有法可循,起码掌握了基本规则。最后回到综合性学习“走四方”的主题,结合广州学生身份,以“岭南文化”作对联,既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对联规则,并充分认识地方文化。六、布置作业及小结升华1、请同学们这节课后,收集名胜古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