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85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题: 引言授课班级课 时1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重 点化学的新认识难 点 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引 言一、再说化学: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二、学习内容三、学习特点:我的几点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导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讲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板书一、再说化学:展示并总结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2、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衣:由于化学纤维、染料的合成与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鲜艳、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化纤服装,生活丰富多彩。食:由于化肥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让人们的餐桌更为丰富,吃得营养、吃得好。住:钢铁、水泥、玻璃、涂料等一些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使用,建起许多高楼大厦,使人们住得舒适,生活愉快。行:人造橡胶的合成、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镁铝轻合金、钢铁、钛等金属材料和一些功能材料得应用,制成了飞机、 轮船,宇宙飞船,使人日行万里不再是梦想。硅等半导体的发展和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基础,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大大加速了高新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3、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点击试题1)、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C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C.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2)、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D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矿泉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氧、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展示并总结4.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源泉讲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应用到化学成果,像电子学、半导体、原子能、信息工程、宇航工程、研制药物、消除公害、保护环境、合成材料等等,都离不开化学。展望未来,化学一定会在综合开发各种资源,多方面应用新能源,设法研制各种新材料,进一步探索生命、海洋、空间的奥秘方面更好的为人类服务。问化学是什么?板书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二、学习内容投影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化学I和化学II选修课程:1、化学与生活 2、化学与技术 3、物质结构与性质 4、化学反应原理 5、有机化学基础 6、实验化学讲高一我们将完成必修部分的化学I和化学II,计4学分,高二开始根据自己未来人生方向不同将从六个模块中选修一门(每个模块2学分),修满6学分后,高中化学结业,理式方向的考生,将从剩下的5个模块中选取2-3个模块,迎接升学考试,为今后的学习作准备。本学期我们将完成必修I的内容,本书共分为四章,从实验化学入手,围绕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展开板书三、学习特点:1、高中化学的特点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2、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1、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 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2、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3、不遵循学习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讲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该怎么办? 初三的化学学得怎么样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有学好的想法,肯学,就一定能学好! 要学好就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大家应该更新学习方法,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的化学!我的几点要求:1、化学我们现在有一本教材,一本学案,一本实验报告册,还需要准备纠错本,一本笔记,还希望同学们自己能有一本习题册或辅导书(不作硬性要求,不具体规定,但你必须得做题)2、纪律是一切的保障,除遵守班规外,上课打完预铃,就把化学书,练习册,笔记,卷子等一切跟我化学教学有关的东西准备好3、按时完成作业,早晨进班就把化学作业放到讲台上,上早自习之前,科代表收好,第一节课下课,课代表查清化学作业并送到我办公室。不交作业者严惩不待。4、必须记笔记。主要记书上没有明确写的,我补充上去的知识,和我总结出的规律。以及我在做专题训练时讲的典型题。要想记好笔记,一方面要求课前预习,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课后整理,(整理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上课没记全的,二是你们在看辅导书中发现一些比较好的例题或解题规律,及时补充上去;三是我们平常做卷子时的错题,要将题抄上,正确解法记上,并要在下面标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便复习时候用)。尽管我们现在付出很多,但高二会考复习及高三总复习的时候这些笔记将成为我们的宝库。要求:每周检查一次,每周二早上科代表把笔记跟作业一起收,送到我办公室。从下周起就开始。5、及时做对应的练习册,不用我提醒,跟我进度做,我讲完新课都会及时讲练习册,讲之前随堂检查6、同学们手里要有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或习题集,也跟着进度做,有什么问题及时来找我。7、答疑制度: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利用下课时间和午休时间去办公室找我,也可以在第八节课让科代表找我进班答疑。我的教学经验:问题的多少与你们的成绩成正比。如果对化学有兴趣的同学,我希望你们能深入的学习,我不相信化学竞赛只属于尖子班,只要你们需要,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一切帮助。作业:认真预习,并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引言内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怨言:面宽,琐碎,难学,易忘。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充满信心与挑战。教学回顾: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授课班级课 时1重 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难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1023 mol-1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4.N、NA与n的关系: A1=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2)、公式:M= 单位 gmol1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板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符号mol ,简称摩。投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L)米(m)时间t秒(s)质量m千克(kg)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电流I安培(A)物质的量n摩尔(mol)板书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物质的是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5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问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约为6.02*1023个)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12C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讲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6.02*1023个等于。板书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1023 mol-1师下面请同学们点击试题,看看平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点击试题填空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3. 1 mol SO42是 个硫酸根离子。讲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mol 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板书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点击试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 mol氢 B. 1 molCO2 C. 1 mol小米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讲请大家根据摩尔相关知识,进行如下计算。例题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 1.2041024个H,合多少 mol?(2mol)2. 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3.01*1024)3. 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讲由以上练习,我们得出粒子总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板书4.N、NA与n的关系:讲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如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下面请大家做随堂练习3点击试题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过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知道它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那么,1 mol粒子的数目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其数目约为多少?(是以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目为标准得来的;其数目约为6.021023)问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师很好!请大家推导思考题1思考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怎样表示?请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副板A1=师大家表示的都很正确。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m2,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2又该怎样表示,请大家口答。(A2=。)问A1比A2与m1与m2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 A1A2=m1m2)师很正确!这也就是说: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师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微观粒子 一个C原子 一个O原子 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倍扩大6.01023倍扩大6.021023倍 1 mol C原子 1 mol O原子 1 mol Fe原子宏观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师由刚才我们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入理解知道: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请大家根据此结论,计算出x值和y值。结果x=16 y=56问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多少?1 mol氢原子的质量呢?(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23 g,1 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 g)问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问单位呢?( 克!)问1 mol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师很正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2页最后一段后回答。(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 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单位为克)师回答得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副板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师请大家做以下练习:点击试题1 mol H2O的质量是 。1 mol NaCl的质量是 。1 mol Na+的质量是 。1 mol S的质量是 。师化学上,我们把1 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板书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师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公式:M= 单位 gmol1讲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 物质的量联系起来,请大家口答下列空点击试题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 SO摩尔质量 。师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为进行计算。注意解题格式。板书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点击试题1。5 mol Na2CO3 的质量是多少?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 mol不同的物质中,构成它们的粒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一般不同,故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也不相同,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就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学生自学,师生一问一答,检验自学成果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6.02*1023个 2.408*1024 6.02*1023 A、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C.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1. (2mol)2. (3.01*1024)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公式 3.01*1023 1.204*1024 ; 2.408*1024 6.02*1023; 6.02*1023 H 、Cl 各1 mol 10; 6.02*1024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师引发思考,学生展开讨论,一步步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学生阅读,18g 58.5g 23g 32g 23 gmol1 58.5 gmol1 96 gmol1 53 g147g ;6;3 ;96g ;3g 108g/mol C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授课班级课 时1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重 点气体摩尔体积难 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讲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问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副板书 密度体积质量 密度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请同学们填写教材P13上科学探究2投科学探究密度/gL-11 mol物质的体积O21.42922.4H20.089922.4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体积)时O2和H2 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和H2的体积密度/gcm-3质量 g体积cm3Fe7.86567.2Al2.702710H2O0.9981818H2SO41.839853.6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讲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投影小结1、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同样是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1 mol H2O在液态时是18 mL,在100 气态时约为3.06*104 mL ,相差约1700倍 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投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图的动画模拟。投影固体Fe、液体H2O、气体CO2粒子间距示意图投影小结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讲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 mol,那么后两个因素对体积大小有什么影响呢?小结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讲现在我们清楚了固、液、气态体积的决定因素。再进一步考虑,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 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 mol 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小结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的气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同时,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粒子间距离主要受环境也就是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因此,在谈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注明外界条件。过事实上,在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科研领域,用得更多的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讲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讲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O,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投影注意: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 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点击试题判断正误1.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3.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板书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讲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投影小结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同T、P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3、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总结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只要同学们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很容易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相关计算。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温度越大,距离越大,导致热胀冷缩压强越大,排列越紧,距离越大(,物质应是气体)(,未指明条件标况)(,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只在标况下)(,不一定)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推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课题: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专题复习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归纳总结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重视轻松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的快乐。重 点1、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2、巩固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难 点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充分认识归纳总结知识的好处。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4、分液的操作方法(二)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气体摩尔体积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二、本章专题讲座(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1、平均摩尔质量(M)2、求算方法(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D=(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 w=(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m1w1=m2w2 C1V1=C2V2(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1、体积可加合时的混合问题公式:C=2、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后w的求算(六) 十字交叉法1、原理:2、适用范围:凡能满足 a nA + b nB =c(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用十字交叉法。3、典型应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讲请同学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叫知识归纳总结本,专门用于每章节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另一个是错题本,请记录下你每天做错的题目,并用红笔注明你做错的原因,再在后面附上正确答案。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讲述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讲述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板书4、分液的操作方法:讲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二)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0 101KPa , Vm = 22.4 L/mol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 2.称量3.溶解 4.冷却5.转移 6.洗涤 7.定容 8.摇匀 9.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1、平均摩尔质量(M)讲假设混合气体为1 mol,组成1 mol混和气体的每一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所占体积比的乘积之和,以g/ mol为单位,就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仅适用于气体,对固体和液体也同样适用。板书2、求算方法(1)已知混合 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投影例1、已知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设N2为4 mol,O2为1 mol M= g/ mol 板书(2) 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则M=22.4*d混(3)相对密度: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d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的密度dA的D倍,则D称为相对密度。D=投影例2、某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分子量。 M=2*14=28板书(二) 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投影例3、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解法:n(CO2)=0.05 mol。因为标况下Vm=22.4 Lmol1。V(CO2)=n(CO2)Vm=0.05 mol22.4 Lmol1=1.12 L。答:在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为1.12 L。例4、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法一:解: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标=2.86 gL1,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标22.4 Lmol1=2.86 gL122.4 Lmol1=64 gmol1,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解法二:解: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03 mol摩尔质量为:M=64 gmol1,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讲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时,必须熟悉各量之间的关系,对气体进行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解决。板书(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 w=讲公式在使用时,不带单位,直接带数值,结果处直接加单位。板书(四) 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讲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质量或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新溶液时,遵循溶质守恒板书 m1w1=m2w2 C1V1=C2V2 板书(五) 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思考体积何时可加合?讲若相互混合的溶液均为稀溶液,可看作密度均近似为1 g/cm3,混合前后的质量比等于其体积比,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