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二氧氧化化碳碳泄泄漏漏事事故故应应急急预预案案 单位名称 预案编号 编制部门 设备动力部 颁布日期 目目 录录 一 总则一 总则 4 4 1编制目的 4 2编制依据 4 3适用范围 4 二 二 二氧化碳泄漏危害分析二氧化碳泄漏危害分析 4 4 1二氧化碳泄漏危害 4 2公司重点防护部位 5 三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三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 5 1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5 2加强二氧化碳泄漏后期处置 5 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 5 5 1应急组织体系 5 2应急组织职责 6 五 预防五 预防 7 7 1二氧化碳泄漏预防 7 六 信息报告程序六 信息报告程序 7 7 七 应急响应七 应急响应 8 8 八 二氧化碳泄漏防御指引八 二氧化碳泄漏防御指引 9 9 九 二氧化碳 气 液 相关常识九 二氧化碳 气 液 相关常识 9 9 十 十 应急预案实施应急预案实施 10 附件一附件一 1111 一 一 总则总则 1 1 编制目的 1 1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二氧化碳泄漏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最大限度 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2 本预案作为天津市山海关饮料有限公司针对二氧化碳泄漏事故的专项应急预 案 是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的补充和附件 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 案体系 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以下法规和要求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化工压力容器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适用范围 3 1 二氧化碳泄漏事故是指因二氧化碳泄漏 发生爆炸 人员伤亡 建筑物或设 备损毁的事故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即启动本预案 3 2 二氧化碳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3 3 二氧化碳泄漏造成爆炸事故 3 4 二氧化碳泄漏造成重要设备或建筑物损毁的事故 3 5 其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的二氧化碳泄漏事故 二 二 二氧化碳泄漏危害分析二氧化碳泄漏危害分析 1 二氧化碳泄漏危害 1 1 二氧化碳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管道 阀门泄露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泄露和 爆炸 1 2 二氧化碳泄漏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爆炸和人员伤亡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 阀门以操作失误 设备腐蚀 工艺失控 引起爆炸和人员伤亡 建筑物或设备损毁 储罐 管路阀门爆炸引起建筑物或设备损毁 2 公司重点防护部位 2 1 根据公司的地理位置及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确定公司的防护的重点部位 2 2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 公司如遭到二氧化碳泄漏事故可能发生 的主要潜在危害汇总于下表 表一 重点防护部位表一 重点防护部位 序号序号场所场所 部位部位危险源危险源主要危害主要危害备注备注 1二氧化碳储罐储罐 管道 阀门 爆炸 人员伤 亡 建筑物 设备损毁 三 三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1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二氧化碳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 伤亡和危害 1 2 加强二氧化碳泄漏后期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 应尽快修复损坏的设备 建筑 屋 恢复日常生产和经营 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四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委会主任 总经理 副主任 副总经理 成员 公司各部门经理 主管 安委会主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置实行统一指挥 安委会成员和各单位中具有相 关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组成专家组 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鉴定评估 事故应急处理现场 安委会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 救援 并及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 2 安委会组织职责 2 1 二氧化碳泄漏事故发生时 应按照统一指挥 分工负责的原则和迅速可靠 争分夺秒的要求 切实履行相关的职责 2 2 负责日常二氧化碳泄漏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 协调处理二氧化碳设施的检测 与维护 组织实施重大二氧化碳泄漏事故的演练 2 3 各级指挥人员 职责 安委会主任 负责紧急事件发生时现场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 指挥 决策 并密切配合政府或社会救援机构的工作 成员 如二氧化碳泄漏事故导致爆炸 负责紧急情况下伤员救助或现场警戒 安全的指挥工作 综合部 配合环保局技术人员查明二氧化碳浓度和扩散情况 根据当时风向 风速对泄漏下风扩散区进行监测确定结果 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必要时根 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的群众迅速撤离 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向市政府事故救援小组报告事故情况 负责进行现场警戒 人员疏散 治安保 卫 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并保证外部救援车辆的畅通 设备动力部 查明泄漏部位 装置 和原因 消除泄露事故以自救为主 如泄 漏部位无法控制的 应要求急救援指挥小组应果断下达急救处置的命令 同时发出 报警 通知各指挥部成员 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与指导修复 其他部门 负责清查本部门人员 稳定人员的思想 听从指挥协助参与抢险救 灾工作 五 二氧化碳泄漏预防五 二氧化碳泄漏预防 5 1 提高操作工操作技能 定期对二氧化碳储罐 管道 阀门检测 根据检测部 门检测报告 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达标 5 2 加强二氧化碳泄漏防护知识宣传与教育 六 信息报告程序六 信息报告程序 6 1操作人员如发现存在二氧化碳泄漏的隐患 应立即将信息报告动力车间 动力车间立即报至安委会 6 2安委会接到信息后 根据泄漏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本预案 如需启 动 立即将启动指令传达至各相关单位并报至公司安全领导小组 6 3事故确认后 安委会应当立即将情况报公司领导和区域公司安全管理办 公室 6 4事故信息报告程序见下图 公司领导班子 集团领导 安委会 基层单位事故发生现场 设备动力部政府急救机构 如消防 医疗 图图 2 2 应急报告程序图应急报告程序图 七 应急七 应急响应响应 根据泄漏的程度不同 分别设定为二种情况 1 小量泄漏事故 低温液体储罐 管道 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 因 造成气体轻微和少量泄漏 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2 大量泄漏事故 低温液体储罐 管道 阀门或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种原 因 造成气体大量泄漏 1 事故特征 1 1 危险性分析 公司有液体二氧化碳储罐一个 若大量泄漏 作业场所的空 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使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 引起缺氧窒息 气体在空 气中积累达到可以发生中毒和窒息的浓度 当员工由于工作需要或误入此场所时有 可能产生中毒和窒息 事故类型 低温液体发生泄漏时 可能导致冻伤 中毒和窒息 1 2 事故发生的区域 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低温液体泄漏的场所 二氧化碳 液体储罐区 1 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受季节影响 不大 但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泄漏的气体蒸发的速度更快 更易使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 造成人员中毒 窒息或冻伤事故 1 4 事故可能发生的前兆 1 管线 设备 接口 阀门严重腐蚀 2 出现白 色烟雾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 1 应急组织 发生泄漏事故后 公司安委会应根据泄漏气体类别 严重程度 等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组织抢险组 抢修组进行现场救援 2 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 发生小量泄漏事故时 事故泄漏点所在的部门 罐区 负责人为应急组织的组长 部门 罐区在岗员工为应急组织成员 应急组织人员的 具体职责 1 发现泄漏的第一人应立即停止作业 立刻关闭或切断气体来源的各 相关阀门 2 组长应立刻组织受影响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疏散 2 发生大量 泄漏事故时 发现泄漏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安委会报告 安委会应立即启动响应 3 应急处置 3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 1 1 事故报警 工作时间内 发现泄漏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部门负责人或 应急抢险组长 非工作时间内 发现泄漏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安委会报告 相关人员 接到报警后 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 明确事故预警 应急响应级别 同 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 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3 1 2 扩大应急响应 启动本事故应急预案后 若泄漏事故不能有效处置 或者有扩大 发展趋势 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时 安委会应及时报请经济区应急办 启动 级应急响应级别 3 1 3 应急结束 当泄漏得到有效控制 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 设备 设施处于受控状态 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 由公司安委会宣布事 故应救援工作结束 并转入现场恢复 洗消等工作 3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一 小量泄漏事故 1 发现泄漏的第一人应立即停止作业 立刻关闭或切断气体来源的各相关阀 门 并报告当班负责人 2 当班负责人应立刻组织受影响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疏散 并通知抢险抢修 组组长 3 抢险抢修组抢险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赶赴泄漏点对泄漏物进行处置 低温 液体储罐泄漏 可使用喷雾水枪驱散 稀释沉积飘浮的气体 必要时可设置排风扇 驱散气体 二 大量泄漏事故 1 应急指挥部应急行动 1 总指挥应立即启动 级响应 并向消防 安监 公安 交通等部门求援 2 调度各应急行动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2 抢险抢修组应急行动 1 抢险抢修组穿戴防毒面具 防冻服赶至现场 低温液体储罐泄漏 可先组 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 驱散 稀释沉积飘浮罐区内的气体 靠近罐区判断泄漏位 置 若泄漏口较小 流速慢 泄漏量少 可进行堵漏 2 抢修人员进行堵漏时 必须设喷雾水枪掩护 对贮罐顶部开口泄漏 要用 喷雾水枪托住下沉的气体 往上驱散 使之在一定高度飘散 3 若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型泄漏 应使用外封式 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进行 迅速堵漏 或用金属螺钉加粘合剂旋拧 或利用木楔 硬质橡胶塞封堵 4 堵漏完毕后 继续使用喷雾水枪驱散 稀释泄漏气体 3 抢救疏散组应急行动 1 由组长组织员工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到疏散集合地点集合 2 若集合点位于泄漏点的下风口时 可撤离至厂外的安全地点集合 3 清点集合点人数并向安委会汇报 确保没有人员被困 或滞留 在生产区 域 4 安全警戒组应急行动 1 设立安全警戒线 禁止一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2 维持员工集合点的治安秩序 3 安排人员在路口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车辆进入厂区 5 医疗救护组应急行动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必要时护送至医院 诊治 6 后勤保障组应急行动 除应急设施外 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 切断警戒 区域内的电话机线路 7 通讯联络组应急行动 1 根据安委会的决定负责向 119 110 120 等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 知会情况 请求支援 2 事故状态时负责各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畅通 提醒警戒 区内抢险人员关闭手机 3 必要时通知公司周边单位 人员疏散 4 注意事项 4 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进入警戒区内的队员必须佩戴呼吸器及各种防 护器具 没有穿戴相应防护器具的人员严禁参加抢险行动 防护器具应佩戴正确 切不可因干 热感觉私自取下防护器具 佩戴防护器具撤离时 要匀速行走 保持 呼吸均匀 严禁狂奔和取下面具或通过面具讲话 4 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应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 不得冒 险和蛮干 在抢险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应集中进行洗消处理 4 3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现场人员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在发生事故 后应根据灾情和现场情况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进行自救和互救 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应尽快组织撤离 救援措施必须符合现场 实际 并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 在自救或互救时 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 组织 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 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 同时要采取防止现场 条件恶化和保障抢险人员的安全措施 特别要提高警惕 避免衍生事故的发生 避 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协调 4 4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现场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技 术力量 老员工进行应急处置 特殊作业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4 5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做好现场检查 人员清点等工作 认真分析 事故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 6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要注意观察风向 地形 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 泄漏点 在若无法有效控制泄漏 抢险人员需立刻撤离现场等待外部专业救援机构 处置 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高浓度接触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 必须保护通风良好 进入密闭设备 高浓度二氧化碳场 所 进行检查修理工作前 应先抽风排气 分析不合格时应戴上氧气呼吸器或长管 面具 并要有人监护 6 受伤人员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拖出中毒现场 援救人员一定要佩戴供氧防毒面罩 在无此等设 备的紧急条件下 至少应在施用压缩空气的保护下 快速施救 以保证其安全 6 1 救出现场后 如发现呼吸及 或 心脏骤停 应及时施复苏术 不需复苏病 例 应参照 CO2 中毒根据病情选择氧疗 严重中毒病例有条件者 可选择高压氧治 疗 6 2 定期重复使用呼吸兴奋剂 尼可刹米 洛贝林 二甲弗林 必要时可每半 小时重复使用 也可用纳洛酮 0 4 0 8 mg 每 2 小时 1 次静脉注射 以拮抗呼吸抑 制和衰竭 并有利于 CO2 从体内排出 6 3 参照中毒性脑病作抗脑水肿 抗惊厥等治疗 高热用冬眠疗法和物理降温 解热药疗效差 并注意防治继发感染及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 予以支持治疗 八 二氧化碳泄漏防御指引八 二氧化碳泄漏防御指引 当发生二氧化碳泄漏时 各部门和员工应做好以下防御措施 1 可控 轻微泄漏 周边生产部门注意关好门窗 维修人员及时对泄漏部位进行维修 2 不可控 爆炸 在发生严重二氧化碳泄露事故可能对厂内员工构成威胁时 必须在安委会的统 一指挥下 员工经厂区主干道向南撤退 酿造车间微机室 大罐 过滤操作工经空冷 工段后部通道向北撤退 具体撤退根据风向引导人员进行转移 必要时指挥部应指 定专人和有关部门联系请示社会力量 援助事故救援工作 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公司 内指挥部应设专人联络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九 二氧化碳 气 液 相关常识九 二氧化碳 气 液 相关常识 1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CO2 为无色 无臭的不可燃气体 分子量 44 01 密度 1 527g L 溶于水的程度为 171ml 100ml 0 和 36ml 100ml 60 压力加大后 水溶性增高 2 职业接触 二氧化碳用于制造汽水 啤酒等饮料 灭火剂 干冰 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