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1非物理类力学课程简介7课程目的和任务7教学特点7教学难、重点8力学的发展史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推 荐 单 位 安徽省教育厅所 属 学 校 中国科技大学(部属) 课 程 名 称 力学(非物理类)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 理 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张 璞 扬 申 报 日 期 2006.6.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六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张璞扬性别男出生年月448最终学历大学职 称教授电 话3424260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理学院天文与应用物理系E-mailZ通信地址(邮编)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30026)研究方向梯度折射率光学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学 年 课程 周学时 学生数200022001。1 普通物理 B 4、5 本科 2059200122002。1 普通物理A 5、4 本科99115200222003。1 普通物理A 4、4 本科148153200322004。1 力学,电磁学 4、4 本科96130200522006。1 力学,电磁学 4、4 本科249160 五年总课时数:920 ,学生总人数:1229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完成了省,校重点课题:普通物理(B)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主持完成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门课的电子教案编写。2.主持校网上及多媒体课程项目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3主持校级精品课程非物理类力学。4主编教材物理科学发展概论。3.发表教研论文三篇:1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物理 2003年第3期 张璞扬 张权2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1期 张璞扬 张权3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国科大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张璞扬 4.获奖情况 年王宽诚育才二等奖 名次,人数.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名次,人数.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0002004 麦克斯韦微球透镜研究 省教委 第二责任人(共六人) 大型非球面镜的加工和检测,光学技术第27卷第3期,第一作者安徽省第三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1。10)省科协、人事厅、教育厅颁发 第一人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戚 伯 云性别男出生年月41.8最终学历大学职 称教授电 话3606940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理学院天文与应用物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30026)研究方向超导材料的电子性质研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教学情况:从1978年至今先后在本科和少年班主讲力学、热学、电磁学、电动力学等.近年来主要在非物理专业和少年班讲授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每周4、6学时,每届学生约在100-150之间2教研情况:1)为配合学校由五年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省,校重点课题:普通物理(B)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修订了基础物理教学丛书一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与丛书配套的习题集以及完成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门课的电子教案编写。2)完成了非物理类力学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经过二年的制作,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料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料,建立了一个课前预习、课后消化、答疑解惑的学习平台。3教研论文非物理类理工学科普通物理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和实践,教育 与现代化 2002年第3期 戚伯云 3获奖情况 2002年电磁学(非物理类)教材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名次2(共为2人) 2004年实现多元化教学 全面提高电磁学课的教学质量 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名次3(共4人)2004年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名次2(共为4人)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984.91987.2 在美国Bronn大学和Rutgers大学从事二维电子和超导材料的电子性质研究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朱晓东性别男出生年月661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3601168学 位博 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理学院近代物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230026)研究方向金刚石薄膜特征表面制造与机理研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002.9-2003.1 电磁学 80课时 学生数98 2003.2-2003.7 普物(力热学)80课时 学生数140 2004.2-2004.7 力、热学 80课时 学生数120 2005.2-2005.7 力、热学 80课时 学生数95 2006.2- 力、热学 80课时 学生数110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来自国家基金委、省自然基金等共有五顶,其中主持二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被EI、SCI收录。1.朱晓东、温晓辉、詹如娟、 H. Naramoto, and F. Arefi-Khonsari, Control of characteristic lengths for self-organized nanostructures of amorphous carbon,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16, 1175 (2004).2.朱晓东、K. Narumi, Y. Xu, H. Naramoto, and F. Arefi-Khonsari, Self-organized textured surface of amorphous carbon,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5, 4105 (2004).3.朱晓东 Y. Xu H. Naramoto K. NarumiIon beam assisted hexagonal diamond formed from C60 fullerene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15, 2899(2003)4.朱晓东 詹如娟Incorporation of nitrogen into amorphous carbon films produced by surface-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5, 2063 (2003)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璞扬男448教授物理学主讲戚伯云男418教授物理学主讲刘之景男418教授物理学主讲李 澄男551教授物理学主讲朱晓东男661教授博士物理学主讲石名俊男6810付教授博士物理学主讲廖 源男7111付教授博士物理学主讲汪成友男536高工付研物理学主讲温晓辉男7012讲师 博士物理学主讲谢绵林男779讲师 博士物理学主讲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非物理类力学课在科大是一门除物理专业以外,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涉及面广,需要的教师多。为上好这门课,经理学院几年调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其中:教授占3040;年轻教师都为博士生,逐渐占50,上岗前都需跟老教师听课、辅导,经考评后,才允许上课; 辅导教师由校内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与学生的比例为1:40左右。 年终考核都在合格以上。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为配合学校由五年学制改为四年,完成了省,校重点课题:普通物理(B)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修订了基础物理教学丛书一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了与丛书配套的习题集以及完成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门课的电子教案编写。2完成了非物理类力学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经过二年的制作,已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料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料,建立了一个课前预习、课后消化、答疑解惑的学习平台。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随着老年教师逐步退出教学岗位,每年都要新增一、二个年轻教师担任力学课的主讲。他们上岗前都跟老教师听课、辅导,经考评后,才允许上课。现已占教师比例的50左右。他们多数能胜任教学工作。少数还需加强培养。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科大在本科教学中历来重视对学生数、理基础的教育和培养。在实行五年学制时,就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物理课,分为A、B、C三类,其中力学作为单独一门课开设。在全校改为四年制后,与其他学校做法不同的是,并没有压缩物理课时,除物理专业外,在所有非物理专业都开设了跨三个学期,课时相同的物理课,其中力学作为一门课,有44课时左右。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本课程以时空观为主线,以三大守恒定律为核心,以力学基本规律和概念、典型现象为主体内容,同时注重知识的扩展和适度的深化,包括学科发展前沿评介,以及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建立一个较完整、科学的力学体系。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力学基础。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课时分配绪论( 1 学时)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4 学时) 时间和空问; 参照系; 运动的描述;位移和速度;加速度;面极坐标系表示的速度与加速度;运动的相对性与伽里略变换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 6 学时) 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的相互作用和生活中常见的力;单位制和量纲;牛顿定的应用;惯性参考系第三章 动量守恒 ( 4 学时)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质心定理第四章 能量守恒 ( 4 学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和势能;质心参考系第五章 角动量守恒( 3 学时) 角动量守恒定律;力矩;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六章 刚体力学 ( 6 学时) 刚体的自由度和运动类型;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 陀螺第七章 振动与波( 8 学时) 、简谐振动与无耗线性振子。;振动的合成;耗振子的自由振动; 线性振子的受迫振动;波动传播的描述;波的动力学方程与能流;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干涉;开普勒效应;驻波第八章 相对论 ( 4 学时)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相对论的时空变换关系洛伦兹变换;对论时空观;相对论的速度合成律;相对论动力学; 质能关系复习和考试 ( 2 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具体做法是:1.本课程以微积分为工具,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2.要求学生学会处理变速、变力、曲线运动等问题。3.注意用新的近代观点处理老的内容。对空间、时间、惯性等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基本规律进行较深入的讨论。4.注意用物理学的前沿最新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5.尽量避免简单地把“理论力学”内容,替代普通物理内容,而实际上取消了力学课程。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2-5创新与特点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为与非物理类物理教学相配套,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科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其中由程稼夫编写的“力学”即作为非物理类力学课教材。2002年由科大出版社出版了由杨维宏编撰的“力学”。该教材注重归钠法教学,注重物理直觉能力的都会培养和物理方法的阐述,这对于大学中初学物理的学生是有益和重要的。故作为主要参考书。2001年课题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被校批准立项。它是与非物理类力学课相配套的,基于校园网的课件。该课件汇集了非物理类力学课程所需的教学文件和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解答、文献资料等,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答疑平台。校园网上编号为:022001。2004年非物理类力学被校确定为校精品课程。在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物理类力学网络教学平台,从而为建立了一个课前预习、课后消化、答疑解惑的学习平台。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1课堂上采用“主线问题渗透”教学模式,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关系,推进素质教育。在注重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比如介绍科学假设法、实验法、模拟法、类比法和数值法等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 普物力学是基础课的基础,多年来总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学生抱怨与中学重复,把理论力学的一套搬下来,也不是办法。我们认为,普物力学仍应以经典内容为主,但要以现代的观点来审视和处理。即,传统力学是以牛顿三定律为核心来展开的,而从现代物理的高度来看,则以动量、能量和角动量三个守恒为核心来展开。这样做不仅从观点上与近代物理相衔接,还可大大地改善传统教材中某些问题的讲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非物理类力学课相配套的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料,随时可在校园网上查询。尤其是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经几轮实践和修订,已能把以课堂讲授为主和多媒体辅助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了明显效益。4 结合教学内容,面向全校开展专题讲座,每学期23次。5 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每学期一篇。-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1 一校教学督导组成员的同行老教师对非物理类力学课的评价:非物理类力学课是我校除物理专业以外,面向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有明确的教学大纲,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详尽的课堂讲稿及电子教案,并在校园网上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经理学院几年的调整,非物理类力学课已形成了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授占3040。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认真,深入浅出,以老带新。青年教师大都是博士生毕业的付教授、讲师,他们占4050,他们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将逐步成为教学主体。经随堂听课,以及近几年教务处组织的教学测评成绩统计,该课程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2教学录像; 根据精品课程的要求,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别对担任力学课的三位教师:张璞扬、戚伯云、杨维宏录制了45分钟教学录像。从教学录像可以看出,他们能熟练讲述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得到学生肯定。 3教学测评: 根据近三年学生测评结果分析,中老年教师测评都在优良以上,反映他们讲课认真,生动,有激情,电子教案有特色。少数青年教师,尤其刚上课的教师测评并不理想,需要加强培养。 教学简报335期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测评结果,平均为3.35 教学简报359期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测评结果,平均为3.78 教学简报386期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测评结果,平均为3.87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力学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适用我校非物理类物理教学。为学生奠定厚实的数理基础提供了基本保证。2业内人士都公认非物理类力学课,作为物理首开课程是一门难以讲好的课程.因此, 自主开发的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料,建立了一个课前预习、课后消化、答疑解惑的学习平台。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重点高校非物理类力学课时安排普遍偏少,市场上出版的教材不是过浅,就是过深过多。故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课时要求,建立合适的力学教学体系势在必行。这样的力学教学体系尚不多见。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1 稳定教师队伍,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2 电子教案需进一步调整、充实。3网络资料需要充实。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本课程目标:完成网上课件建设及课程建设的主要指标,逐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1、课程建设:(1)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研究,尤其是强化多媒体技术辅助作用,各人能有一套适合自已教学特点的电子教案。(2)讨论教学大纲,进一步补充、规范(3)完成非物理类力学教材修编。2、网上资源:(1)进一步修订、充实电子教案,补充一些动画及近代物理相关内容。(2)发动力学组老师,启用答疑平台,为学生提供通畅的互动平台。(3)充实“习题解答”、“文献资料” 、“教学效果”等栏目内容,使其基本涵盖力学课程的内容。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7.22007.7 完成第一、二、三章的全程录像 ; 2008.22008.7 完成第四、五、六章的全程录像 ; 2009.22009.7 完成第七、八章的全程录像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课程介绍(含申报表、课程介绍等)2. 教学大纲(含课时分配等)3. 教师队伍(含责任人简介等)4. 电子教案(共八章495帧)5. 习题解答(共八章63个典型题)6. 文献资料(共分八个专题)7. 教学方法(含教学方法和手段等)8. 教学效果(含教学效果和文件举证等)9. 答疑平台(开始启用)10. 教学录相(含三位教授的录相)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7. 学校的政策措施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1、学校给予配套经费和政策支持; 2、学校给予技术支持: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提供网络空间、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像、对课程网站进行维护; 3、优先评选和推荐评审教学成果。8. 说明栏课程名称 力学 (非物理类 ) 所属院系 理学院天文与应用物理系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理学 课程负责人 张璞扬 戚伯云 联系电话 3424260 E-mail 申报日期 2004.6.20 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二四 年 六 月二十 日29填 写 要 求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一级学科(即门类,如:理学、工学、哲学等)和二级学科(即大类,如: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等)填写。1. 课程负责人1 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张璞扬性别男出生年月1944.8最终学历大学职 称教授电 话3424260学 位职 务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物理教研室负责人所在院系理学院22系E-mailZ通信地址(邮编)中科大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30026)1-2教学情况近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从1979年至今先后在专科、本科主讲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等课程。.近五年来主要在科大非物理专业讲授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每周4或8学时,每届学生均在100-150人之间。主持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贡献)2001.9-2003.7 与戚伯云共同主持省,校重点课题:普通物理(B)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本人主要完成“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门课多媒体课件的研制。2002.9-2004.9主持校园网上多媒体课程项目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本人主要是策划、多媒体的制作。2004.5-2006.7主持校教研课题提高普通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对策,本人主要完成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获得的教学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1989年获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集体二等奖(主持人)。2004年获科大王宽诚育才奖(二等奖)。2004年获科大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1-3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贡献) 200252005。5 麦克斯韦微球透镜的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省自然基金委 第二责任人(共4人)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二教学队伍情况2-2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 非物理类力学课除物理专业本科以外,其他专业都开设,课时较多,需要教师多。理学院相当重视,面向全院,认真组织,形成了知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主讲教师中,教授占30%左右,他们教学认真,长期担负力学课教学,经验丰富,为青年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付教授占40%左右,青年教师多为博士生,他们在上课前要示讲,并安排他们跟老教师听课、辅导。 辅导教师由研究生担任,比例约1:40。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3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获得的教学研究奖励等。 1.完成了省,校重点课题:普通物理(B)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 的改革和研究。在校组织的专家结题审议会上得到肯定。 2. 完成了基础物理教程(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本)和习题集的编写。3. 完成了非物理专业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门课的电子教案,在课堂已使用多次,得到学生和校督察组的肯定。4.初步完成了校网上及多媒体课程项目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5.发表教研论文四篇:(1)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物理2003年第3期(2)非物理类理工学科普通物理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和实践,教育与现代化 2002年第3期(3)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1期(4)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国科大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6. 教学研究奖励 2004年非物理类力学网络课程的研制项目获科大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非物理类力学课定为科大校精品课程。3课程描述3-1 课程性质(必修类:通识课、学科群基础、专业课等或选修课)必修类:通识课3-2 教学内容简介: 非物理类“力学”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振动与波动、相对论,共八章。3-3 教学条件(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等) 非物理类力学教材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作为科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之一编写的。由程稼夫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校网上及多媒体课程项目大学物理力学网络课件是与非物理类力学课相配套的网络课件。该课件由四大块组成:教案库、习题库、资料库、答疑平台。现已部分上校园网,编号:022001。其内容安排与校精品课程网上平台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基本相符。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等)1. 课堂上采用“主线问题渗透”教学模式,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关系,推进了素质教育。2. 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经几轮实践和修订,已能把以课堂讲授为主和多媒体辅助作用有机结合起来。3. 结合教学内容,面向全校开展专题讲座,每学期3-4次。4. 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每学期一篇。-3-5 教学效果(校内文件举证、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运用效果等) 根据校教务处学期的测评统计材料,及督导组老师听课的意见,担任非物理类力学课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得到肯定,尤其是老教授们教学认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受到好评。 极少数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仑促上阵,教学效果不理想,质量有待提高。3-6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以时空观为主线,以三大守恒定律为核心,以力学基本规律和概念、典型现象为主体内容,同时注重知识的扩展和适度的深化,包括学科发展前沿评介,以及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力学体系。3-7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建设目标:崇尚结构、承袭传统、力求平实、注重扩展,力争三年内把非物理类力学打造校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步骤;前二年内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分享咖啡知识培训班课件
- 邮件防火墙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城区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
- 铁塔厂质检员培训课件
- 钻床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用户反馈量化-洞察及研究
- 钳装工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大数据开发工程师面试题
- 2025年学校安全防范措施测试题答案
- 芭蕾舞6级教学课件
-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方案
- 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全套
- 《数学新课标》课件
-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课件 Unit 1 Culture
- 2024年度企业预算表(制造企业)
- 中西翻译简史-研究的考试课题
- 静脉导管的维护
- 读书分享用兴趣点燃学生的运动细胞PPT模板宣传PPT动态PPT
- 幼儿园红色故事《闪闪的红星》课件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英雄形象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