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恶果.doc_第1页
奖励的恶果.doc_第2页
奖励的恶果.doc_第3页
奖励的恶果.doc_第4页
奖励的恶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奖励的恶果读后感汉丰第四中心小学:谢畅奖励是什么? 是行为科学斯金纳学派的理论延伸。已经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从管理、到教育、到育儿。都存在奖惩的影子。奖励的坏处是什么?奖励会破坏人的内在动机,让人们认为自己做事情的动机来自外部的刺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但如果依托外部刺激,得到结果就是需要更多的刺激,最终丧失热情。同时因为外部动机的存在,会导致人们追求的是难度更低的不会犯错的事情,无法达成卓越。会让人关注别人是如何看自己,而不是关注卓越,他们重视表现如何,而不是学有所得。惩罚的坏处是什么?惩罚只会让人们记住,如果我做A,会得到的后果是什么?惩罚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但是没有引导你得出正确的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不用奖惩,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代替奖励在工作、学习、育儿中的作用:引发人的兴趣和内在动机,追求卓越的动机。使用3C模式,引入合作、引入主动选择、引入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加入更多的意义。具体内容:1.奖励使用的越多,对奖励的需求就越大。2.对孩子的沟通应该建立的不是控制。控制越多,需要控制的地方也就越多。3.奖励只对缺乏工作热情的人有用。4.当对象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提供奖励作为动力就是多余的。5.得到奖励的人往往选择较容易的任务,利用现有信息解决新问题时效率更低,决策策略也缺乏创造性和逻辑性。奖励完全不是惩罚的对立面,而是硬币的两面。奖励和惩罚都旨在控制。奖励通过诱惑,惩罚通过恐惧。奖励失败的原因:1.会造成奖励的惩罚:无论是没有达成结果时的沮丧,还是达成结果是没有得到预期奖励的感觉,都是惩罚。2.会造成破坏人际关系:有奖励就意味着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会自然让团队中的每个人产生对立,因为彼此是竞争对手。会让人把学习或者工作的目的指向奖励。另外,大人和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关爱呵护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碰到问题都应该安心寻求帮助。而奖惩会让父母和老师处在判官的位置,孩子会因为判官的行为诱导而拒绝承认错误,接受指导。无论什么任务都不会做到最好。3.奖励忽略问题的原因:奖励根本不要求人们关注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我们探求的只是别人的服从。奖励不是解决之道,而是掩盖问题和忽略原因的花招。奖惩行为分散了干预者对实际做事情重要原因的注意力。4.奖励阻止了冒险:奖惩会让人更聚焦,我们只做能得到奖励的事情。如果某种做事情的模式化或者重复的方法有效(保证能得到奖励),那么偏离这种模式行为就很愚蠢。(想要打开门,就要去别处找钥匙,想要赚到钱,努力掌握模型,掌握判断方法,比一头扎进股市有效的多),冲着奖励做事情的人不想冒险,不想有负面结果,只想要尽快,尽可能多的成功。我们的目标不是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而是成功的获得奖励。如果不用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我们立刻就会把任务扔掉。如果你别许诺有奖励,那么逐渐会把任务看成挡在你和奖励之前的障碍。举例:让学生关注分数,每次父母问孩子他的文章得了多少分,而不是问写作本身获得了什么收获,他们都在给孩子教会重要的可以,上学不是为了尝试不同想法和智力冒险,而是做必要的事情,以便于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5.奖励对内在动机和兴趣的伤害:老人和小孩的故事把某事定为另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即作为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那么它会被认为不太想要的。做A就可以得到B,自动降低了A的价值。做完数学作业就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就意味着数学很无趣。给孩子赞同和信心并没哟,但是把孩子在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行事才可以获得的奖励,就错了。你越想得到晃动在眼前的奖励,就越不喜欢为了得到它而必须做的事情。如何损害最小化:1.把奖励从人们眼前移开。2.事后给予奖励,作为惊喜。3.永远不要把寻求奖励变成竞争。4.使奖励尽可能的与任务相似。(比方说小孩看了本书,就再给他一本书)5.尽量让人们自行选择如何获得奖励。6.尽可能使个人免疫与奖励对内在动力的扼杀作用。三个目标:提升表现、促进得体的行为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帮助个人改善自我感觉表扬可能存在的危害:当需要完成的任务本身难度不高时,表扬会让被表扬的人认为他自己不够聪明。会导致他在从事较难任务时对成功的期望很低。告诉一个人她有多好,会增加他觉得要符合表扬者期望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他更在意自己,而导致真正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表扬实质上是一种积极的评判。评判本身就是有地位差距和不平等的体现。表扬能导致对赞同的依赖,如果过度表扬,就会增加不安全感,因为孩子们害怕自己无法达到预期。也会让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一直依赖于我们的评估,对优劣的判断,而没有帮助他们行程自己的判断。比方说:老师的表扬会让孩子更没有信心,他们无法自己决定怎么做,而是会想如何讨好老师,目光盯着老师,心情也会随着老师对他们的所做作为抱有足够的热情而跌宕起伏。正确的表扬方法:1.给予自决权。每一个赞扬,都需要问一问,评语是否能帮助个人感到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鼓励他对什么是良好的表现或者可取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是否帮助或者至少确保他能够选择自己成为哪种人。是否企图通过使他思考是否达到我们的标准而操纵了他的行为?2.内在驱动力评语是否为受表扬者创造了条件,使他进一步投入他所从事的任务。或者评语是否可把任务变成了为了赢得我们的赞许才要做的事情。正确的表扬要领:1.对事不对人。2.尽量具体。3.避免虚假表扬。4.避免设置出竞争的表扬。学习的动力:1.不需要奖励年幼的孩子去学习。孩子们会努力理解周围的环境。2.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奖励都不如内在动力更能促进有效学习。3.奖励学习会破坏内在动力。在学习知识、推崇对知识的掌握并在同伴面前骄傲的过程中,学生们注意力的焦点会集中在获取知识和磨炼技能的过程上,而不是集中在他们自己,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进步会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别人的认可,以及与成功、失败、奖惩上。关注自己表现如何的人往往会有较强的自我概念,他们聪慧能干的形象会因为达不到某种特定成绩标准而遭到破坏,为了保护形象,他们可能会放弃全力以赴逃避风险,只要不努力,就不会失败。他们重视表现良好,而不是学有所得。(另一个开门找钥匙的例子:关注表现,表现不会因为关注变好,只有掌握更多的技能(钥匙),才可以让表现越来越好)学生越关注自己干的怎么样,学习任务本身对他们吸引力就会越小。当我们在惩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教他不应该做什么,没有充分引导他应该做什么。惩罚告诉别人的是更多是尽量避免惩罚。“”比方说,别让我下次抓到你这么干“,那么孩子可能会默认下次不要被你抓住就好。惩罚会带来三种后果:1.计算风险(孩子会花时间盘算他们是否能蒙混过关);2.盲从(不能教会孩子做出自我负责的决定);3.反叛 、惩罚告诉人们,如果你做了某些不允许做的事情,你会承担后果。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将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不是他们的行为将导致什么结果。动力的三要素:3C合作collaboration:实现合作型学习内容content:任务是什么?以及任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什么选择choice:每天至少能有一段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做什么。当孩子犯了错:我们的反应:不是你现在犯了错,现在我要对你这么做;而是除了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提升了孩子的自信,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就好像在对孩子说,如果你理解了相关的道德问题,掌握了必须的技能,你就能负责任的做事情。、替代控制的方法:回归3C内容:首先要先思考,我们要求孩子听什么样的话开始。我们要求的事情是否具备合理性:是否和孩子们的基本需要,动力或者趋势向冲突,是否会产生矛盾。比方让2岁不到的孩子不发出声音,或者不要乱动。父母管教有方并不是因为他们每次做出了限制,而是他们愿意对这些限制做再三斟酌,而不是习惯说不,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合作: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以及可以对他们提出哪些合理的要求。孩子年龄越大, 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参与这一过程。共同商量,做计划。替代奖惩的方法最大特点就是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与对话,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并取得互相理解。共同讨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为什么都大大提高了孩子道德水准。如果发现还在真的犯了错误了,要询问孩子原因。并共同制定计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安排一些后续的检查,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计划进展如何。使用示范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