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不记讳”辨伪.doc_第1页
“始祖不记讳”辨伪.doc_第2页
“始祖不记讳”辨伪.doc_第3页
“始祖不记讳”辨伪.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祖不记讳”辨伪邱冠瑛近些年,经常看到梅县的个别丘氏宗亲不厌其烦的给宗内一些报刊投稿,传播所谓“始祖不记讳”的谬论,还振振有词的说其先世修谱时有“始祖不记讳”的规定,给人的印象好像真有什么“始祖不记讳”似的。但是我的阅历使我对这一说法存有疑虑,一经考查,发现古往今来除近一二十年的梅县之外均无此说。我们不妨一起来考证一下,看看什么叫“讳”。一、讳的字义讳,基本字义是指违言。违言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不说,不能说,不敢说,避免说,回忌说,禁止说等意思。包括有所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说文云:“讳,誋也。” 广雅释诂三云:“讳,避也。” 礼记曲礼云:“卒哭乃讳。” 礼记檀弓云:“舍故而讳新。” 周礼小史云:“昭王之忌讳。” 孟子尽心下云:“讳名不讳姓。” 公羊传闵公元年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形声,左“言”;右“韦”。言,是指讲,说,说的话。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韦,形声。从舛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声:韦是违的初字。指违背。说文曰:“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汉书礼乐志曰“五音六律,依韦响昭”声。言和韦结合成一字,就是指违言。与言相反则是违言,违言也就是不说。所以,讳是指不说,不能说,不敢说,避免说,回忌说,禁止说的意思,并不是指“不记”的意思。看看字形我们就知道,“讳”字是左“言”右“韦”,不是左“己”右“韦”,也不是左“韦”右“己”。所以,“讳”没有不记,不能记,不敢记,避免记,回忌记,禁止记的含义。所以,讳,就是人不能说,只可以书写镌刻的称号。讳名:就是指不可以说尊者、亲者、贤者的名,表示尊敬的心意。但书写、记载人名不存在“讳”的问题。为什么在书写某个人名时,要在该人名之前加讳呢?就是告诉读者,这个人名是应当得到尊敬或者避忌的,不可以读出声来,不可以念出声来,不可以叫出声来,不可以以其名称呼。如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云:“讳:生曰名,死曰讳。今人多生而称人之名曰讳。”韩愈讳辩云:“汉讳武帝名彻为通。”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云:“子厚,讳宗元。”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这些例子说明:讳,不是指不可以书写名,也不是指不可以记载名,而是指不可以用嘴巴发出声音来称谓。讳恶:是指隐瞒或者不说先人的恶行;讳亡:是指忌言亡国;讳疾:是指隐瞒疾病或缺失;讳匿:是指隐匿;藏匿;讳过:是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是指隐恶不改悔。忌讳:是指因敬畏而隐瞒不说。楚辞谬谏载:“恐犯忌而干讳。”王逸注:“所畏为忌,所隐为讳”。二、讳与名名字,人的称号。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辞海P935云:“名字,本为名和字的合称。礼记檀弓载: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因为朋友等类可以呼其字。古代人始生而有名,至二十成人,行冠礼加字,故合称名字。后来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又云:“名讳,旧时称人名,生曰名,死曰讳。君亲之名生时也讳。连称则曰名讳通用于生者及死者,含有尊敬的意思。束晳劝农赋载:“条牒所领,注列名讳”。“生曰名,死曰讳”是什么意思?就是指人活着的时候所称的名字,死去了的时候就是讳。三、“始祖不记讳”是谬论“始祖不记讳”,纯属谬论,询及专家学者,查遍国史、方志、野史和姓内外古谱,均无“始祖不记讳”一说。何谓始祖?辞海P1242载:“始祖:最初得姓的祖先,后称可考的最早祖先”。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古今中外,人其实最珍惜的是自己的姓名,分量可谓举足轻重,几乎构成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载体,它比金钱地位更加使人看重和珍惜。“始祖不记讳”是谁规定的?经过查考,没有出处,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古制,更没有发现其它哪个姓氏有这样的规矩。试想,如果真有“始祖不记讳”的规定,岂不是天下所有的开姓始祖、开基始祖都留不能留下名字了吗?炎帝是不是始祖?如果“始祖不记讳”,那么,炎帝的名“石年”能传到现在吗?姜太公是不是始祖?如果“始祖不记讳”,那么,姜太公的名“尚”、名“望”、字“子牙”能传到现在吗?黄帝是不是始祖?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如果“始祖不记讳”,那么,黄帝的名“轩辕”能传到现在吗?比干是不是林姓始祖?他是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如果“始祖不记讳”,那么,比干的名“干”能传到现在吗?高傒是不是高氏的得姓始祖?高傒姜姓,高氏,名傒,字敬仲,如果“始祖不记讳”,那么,高氏得姓始祖的名“傒”能传到现在吗?修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让祖先的子孙后代记住祖先的的名讳字号,子孙后代又怎么能够记住祖恩祖德?记不住祖恩祖德,又谈何弘扬祖先文化?有人不断的重复,千百次的宣传他们的祖宗有“始祖不记讳”的规矩。似乎谬论只要重复一千遍就真的可以变成真理似的。但是,我们想想,如果真的有“始祖不记讳”规矩,那么“始祖讳”就不能记,也就是不能写,不能镌刻,“始祖讳”又是这么传下来传到今天的呢?靠口碑相传?如果口碑相传可以使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讳”传到今天,为何不传给六世希质公、希正公、九世丘智公、本明公、十一世丘滨公、丘鈇公、丘裕公?为何不传给祖居地蕉岭的广大宗亲?为何不传给平远、兴国、赣县、浏阳、平江、万载、修水、岚皋、蒙山等地的广大宗亲,而独传给梅县今天的少数几个修谱的人呢?如果口碑相传可以使始祖讳传到今天,同一个始祖为什么会传出“伯七郎之子孟龙”、“三五郎之孙、伯七郎之子梦龙”、“丘发二郎之孙、韩氏八娘之子梦龙”、“六一郎之子六十郎”、“六一郎之子六十郎字梦龙”、“六十郎讳梦龙”、“孟龙(梦龙)”这七个“讳”来呢?既然同一个始祖传出七个“讳”来了,为什么没有传给祖居地蕉岭文福的宗亲,而传给了外地梅县西阳和梅县和里的宗亲了呢?既然同一个始祖能传出七个“讳”来,为什么传给祖居地蕉岭文福的不正确,而独传给外地梅县西阳和梅县和里的宗亲的才是正确的呢?既然同一个始祖能传出七个“讳”来,为什么没有传给历代有人修谱的祖居地文福宗亲,而却传给了1436年以后到1911年以前都没有人修谱的在外地梅县西阳和梅县和里宗亲呢?既然是有“始祖不记讳”的规矩,究竟又是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祖宗的规矩而在“记讳”呢?敢于违背祖宗规矩的人是尊敬祖宗的人吗?如果不是尊敬祖宗的人,他们会尊敬宗亲吗?如果不能尊敬宗亲,他们能实事求是的修谱吗?如果不能实事求是的修谱,那么他们修的谱有可信的价值吗?祖先,特别是开基始祖的名讳字号,在任何裔孙的心目中都是神圣的,不可替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者宁缺勿错。第一个修谱人记载下来了的,我们不能忘却。因为修谱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祖先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祖先,没有任何一个修谱人会故意不记自己祖先的名讳入谱。所以,第一个修谱人没有记载下来的,就说明第一个修谱人无法知晓而无法记载,后人修谱在没有考古发现及其他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应当自作聪明、擅自逞能的妄加伪托或杜撰先祖的名讳字号。如果有人为了逞己之能,认为自己比六世祖更聪明、更智慧、更能,一定要强行为始祖妄加个名讳字号,必然会遭到广大宗亲的抵制和讥笑。希望后人修谱实事求是,引以为戒。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世系二十三世江西赣县 邱冠瑛2010年9月16日撰于江西赣县梅林2013年5月11日修改于南塘说明:1、作者邱冠瑛系古梅州石窟丘氏二十三世,2004年6月起出任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研究员,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常委,中华丘氏会刊、简报副主编,自2005年1月起出任中华丘氏谱馆副馆长,主持日常工作,起草了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总方案和中华丘氏大宗谱各分卷编纂方案。是中华丘氏大宗谱框架结构的设计者。2012年9月9日出任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2、中华丘氏简报第113期刊登了南宋末年石窟都(今蕉岭)丘氏始祖名讳的考辨一文,其“编者按”明显违背了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指导思想和编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