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第1页
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第2页
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第3页
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第4页
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N103598416A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10)申请公布号103598416A (43)申请公布日xx.02.26103598416A (21)申请号xx10611161.X (22)申请日xx.11.26A23K1/14(xx.01) (71)申请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地址510300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申请人韶关市粤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72)发明人姚勇芳赵鑫陈小凤赵祥杰廖延智石琳朱美娟邝哲师 (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代理人裘晖 (54)发明名称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以陈香茶为原料,通过生料配料、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等步骤,制备得到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操作简便,既适合养殖场直接生产投喂,也适合饲料厂规模化生产,其中陈香茶粉与豆粕直接混匀进行发酵,操作方便,但原料成本较高,适合养殖场小规模生产;陈香茶粉经富集后得到的培养液与豆粕混匀进行发酵,原料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通过陈香茶复合菌自然协调性,无需对豆粕进行灭菌处理,整个过程兼性厌氧和厌氧发酵,能耗小,干物质损失低。 本发明的发酵豆粕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醇类、酯类以及有益菌,有较强的酒香味和酸味,适口性强。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103598416A103598416A1/1页21.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 (1)将陈香茶磨碎,得到陈香茶粉; (2)将步骤 (1)得到的陈香茶粉0.55%、麸皮或糖蜜2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067.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或者取步骤 (1)中得到的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0.51.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得陈香茶粉培养液;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15%、麸皮或糖蜜210%、水15%35%均匀混合,再与4568%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 (3)将步骤 (2)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密封后,发酵;在2540的条件下发酵不少于4天; (4)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 (4)中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4555条件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18%,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1.5mm,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所述的陈香茶为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或广东大叶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0.55%、麸皮5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064.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0.52%、糖蜜2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367.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15%、麸皮510%、水20%35%均匀混合,再与4560%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中所述的磨碎的温度为1030;步骤 (2)中所述的富集培养基是通过如下步骤获得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121灭菌20分钟;步骤 (2)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是在2837下静置培养1224小时。 8.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豆粕具有较浓郁的酒香味,带酸味;pH在3.54.5,有机酸含量2.5%以上,酸溶性蛋白含量较发酵前提高6倍以上;尿素酶活性降低70%以上;烘干前乳酸菌数达2109cfu/g以上,烘干前酵母菌数达1.1106cfu/g以上。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在饲料上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103598416A21/11页3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0002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这些对于畜禽,特别是对幼崽来说,是不利的。 但是由于豆粕蛋白量大,相对于鱼粉来讲价格较低,是饲料配比中主要的蛋白,目前尚无更好的替代品。 0003优良的发酵豆粕是具有以下优点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利于消化;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适口性较好;豆粕中一些非淀粉性多糖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有利于动物消化。 但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尚需解决发酵饲料的菌种开发,将直接影响发酵效果,单一菌种的作用效果不稳定,多菌种的纯培养物之间的兼容性不一定协调;不同发酵菌种和发酵条件下产生的发酵豆粕质量差异很大,因此,优良的发酵菌种和适宜的发酵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摸索;好氧发酵能耗高,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量大,生产过程往往需要翻拌散热,操作麻烦。 另外,好氧发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菌的繁殖过程。 发酵豆粕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经过常规干燥后,非耐热性微生物失活率大大提高。 0004陈香茶是指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烘干)后经长时间自然发酵或毛茶经渥堆而加工成的茶类。 细菌是广东陈香茶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占微生物总量4.17%12.04%,主要包括芽胞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没有发现致病菌。 渥堆过程,乳酸菌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高温与偏酸环境下,陈香茶中仍有多种嗜热细菌在起作用。 主要有芽孢杆菌属如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嗜热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喜热噬油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Bacillus shackletonii,另外还有乳酸片球菌(Pediocous acidilactic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通过对陈香茶中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发现,酵母菌类主要是产生酒精和产酯等生香酵母。 如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鲁氏酵母(Zygosaharomyces rouxii),球拟酵母(Torulopsis Berlese),酿酒酵母(Saharomyces cerevisiae),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 sp),假丝酵母属(Candida rkhout),产膜毕氏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小椭圆酵母(Saharomyces microellipsoides)。 陈香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陈香茶发酵呈弱酸性,因此绝大多数为有益菌。 同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有研究表明,陈香茶类的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葡萄状球菌和杆状菌有潜在的抗菌活性。 证明陈香茶的安全性很高。 说明书103598416A32/11页40005利用陈香茶复合菌发酵豆粕的工艺,至今尚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利用陈香茶中复合菌绝大多数都为有益菌,无致病菌,菌种之间复杂多样性,通过自然发酵形成的菌种之间协调性,互补性很强的特点;利用陈香茶菌含有符合现代生产发酵豆粕选用芽孢杆菌、曲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的特性,提供一种发酵豆粕饲料的加工方法,通过生料配料、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等步骤,形成适合禽畜的饲料。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 0008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在饲料上的应用。 0009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0010 (1)将陈香茶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11 (2)将步骤 (1)得到的陈香茶粉0.55%、麸皮或糖蜜2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067.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12或者0013取步骤 (1)中得到的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0.51.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得陈香茶粉培养液;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15%、麸皮或糖蜜210%、水15%35%(总含水量控制在3045%,培养液中的固体物质重量忽略不计)均匀混合,再与4568%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14 (3)将步骤 (2)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15 (4)在2540的条件下发酵不少于4天,发酵时间越长效果越好;0016 (5)得到的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直接饲喂畜禽。 001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0018将步骤 (5)中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4555条件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18%,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1.5mm,包装。 0019步骤 (1)中所述的陈香茶优选为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或广东大叶青等;更优选为云南普洱茶;0020步骤 (1)中所述的磨碎的温度优选为1030;0021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优选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0.55%、麸皮5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064.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其中,豆粕更优选为4559.5%;0022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优选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0.52%、糖蜜210%、水3045%均匀混合,再与4367.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其中,豆粕更优选为4363.5%;0023步骤 (2)中所述的豆粕混合物优选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15%、麸皮510%、水20%35%(总含水量控制在3545%)均匀混合,再与4560%豆说明书103598416A43/11页5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其中,豆粕更优选为5059.5%;0024步骤 (2)中所述的富集培养基优选是通过如下步骤获得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121灭菌20分钟;0025步骤 (2)中所述的培养的条件优选是在2837下静置培养1224小时;0026所述的陈香茶、麸皮、糖蜜均为市售产品;0027一种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是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所述的发酵豆粕具有较浓郁的酒香味,带酸味;pH在3.54.5,有机酸含量2.5%以上,酸溶性蛋白含量较发酵前提高6倍以上;尿素酶活性降低70%以上;烘干前乳酸菌数达2109cfu/g以上,烘干后乳酸菌数达6107cfu/g以上;烘干前酵母菌数达1.1106cfu/g以上。 0028所述的发酵豆粕具有较浓郁的酒香味,带酸味;pH优选为3.754.46,有机酸含量优选为2.523.07%,酸溶性蛋白较发酵前提高6倍以上;尿素酶活性优选降低7090%;烘干前乳酸菌数优选为3.21098.71010cfu/g,烘干后乳酸菌数优选为6.71071.4108cfu/g;烘干前酵母菌数优选为1.11062.7108cfu/g。 0029所述的以陈香茶为原料的发酵豆粕在饲料上的应用。 0030本发明的机理是在密闭环境中,温度及初始培养pH值适宜条件下,需氧菌利用有限氧气生长,细菌较酵母生长速度快,霉菌因生长缓慢,竞争氧气能力较差,呈下降趋势。 氧气消耗后,霉菌及耗氧细菌无法生长,而此时酵母菌、兼性厌氧菌以及乳酸菌进行代谢生长。 复合菌生长代谢产生营养因子,降低尿素酶活性,形成优质发酵豆粕。 003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0032 (1)发酵豆粕成品为陈香茶自然发酵成熟过程中形成良好补强性的曲种,原生态发酵,菌种培养工艺简单。 0033 (2)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操作简便,既适合养殖场直接生产投喂,也适合饲料厂规模化生产,其中陈香茶粉与豆粕直接混匀进行发酵,操作方便,但原料成本较高,适合养殖场小规模生产。 陈香茶粉经富集后得到的培养液与豆粕混匀进行发酵,原料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0034 (3)本发明的发酵豆粕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醇类、酯类以及有益菌,有较强的酒香味和酸味,适口性强。 0035 (4)通过陈香茶复合菌自然协调性,无需对豆粕进行灭菌处理,整个过程兼性厌氧和厌氧发酵,能耗小,干物质损失低。 0036 (5)酸溶性蛋白较发酵前提高6倍以上。 尿素酶活性降低70%以上。 附图说明0037图1是实施例2中豆粕发酵前后颜色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9实施例1说明书103598416A54/11页60040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41 (1)市售的不同品种陈香茶(见表1),25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42 (2)分别将不同品种的陈香茶粉1%同麸皮6.5%、水35%均匀混合,再与57.5%豆粕混匀,得到含有不同品种茶粉的豆粕混合物;0043 (3)将步骤 (2)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分别直接装填在不同的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44 (4)在28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045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1。 其中,酵母菌数含量依据GB4789.15-xx方法测得,乳酸菌菌数含量依据GB4789.35-xx方法测得,酸溶性蛋白的含量依据QB/T2653xx方法测得。 0046表1干燥前饲料成品的测量结果00470048实施例20049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50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3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51 (2)将陈香茶粉0.5%、麸皮10%、水30%均匀混合后,再与59.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52 (3)将步骤 (2)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53 (4)在25的条件下发酵6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豆粕发酵前后的颜色对比图,如图1所示。 0054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2。 其中,pH通过pH计测得;有机酸是通过GB/T5009.39-xx方法测得;酸溶性蛋白的测量方法见实施例1,尿素酶活性是通过GB/T8622-xx测得。 0055表2干燥前饲料成品的测量结果0056说明书103598416A65/11页70057实施例30058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59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1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60 (2)将陈香茶粉5%、麸皮5%、水45%均匀混合后,再与4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61 (3)将步骤 (2)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62 (4)在40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063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3。 其中,pH、有机酸、尿素酶活性的测量方法见实例2。 乳酸菌数的测量方法见实施例1。 芽孢菌数测量方法参考GB4789.2-xx,其中样品处理方法改为取25g样品置于225mL生理盐水煮沸15min。 酸溶性蛋白提高倍数=发酵后酸溶性蛋白/发酵前酸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测量方法见实例1。 尿素酶活性降低=发酵前尿素酶活性-发酵后尿素酶活性)/发酵前尿素酶活性100%,测量方法见实施例2。 0064表3发酵豆粕干燥前饲料成品检测结果00650066实施例40067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68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1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69 (2)将陈香茶粉5%、糖蜜2%、水33%均匀混合后,再与60%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70 (3)将步骤 (2)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71 (4)在40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说明书103598416A76/11页8接使用。 0072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4。 其中,pH、有机酸测量方法见实例2。 酸溶性蛋白提高倍数=发酵后酸溶性蛋白/发酵前酸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测量方法见实例1。 0073实施例50074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75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3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76 (2)将陈香茶粉0.5%、糖蜜6%、水30%,均匀混合后,再与63.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77 (3)将步骤 (2)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78 (4)在25的条件下发酵6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079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4。 其中,pH、有机酸测量方法见实例2。 酸溶性蛋白提高倍数=发酵后酸溶性蛋白/发酵前酸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测量方法见实例1。 0080实施例60081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82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25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83 (2)将陈香茶粉2%、糖蜜10%、水45%均匀混合后,再与43%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84 (3)将步骤 (2)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85 (4)在28的条件下发酵5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086得到的发酵豆粕干燥前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4。 其中,pH、有机酸测量方法见实例2。 酸溶性蛋白提高倍数=发酵后酸溶性蛋白/发酵前酸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测量方法见实例1。 0087表4添加不同糖蜜含量发酵豆粕干燥前饲料成品检测结果0088检测项目pH有机酸(%)酸溶性蛋白提高倍数实施例44.152.526.72实施例53.962.606.22实施例63.572.846.200089实施例70090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091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25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092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0.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28静置培养24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说明书103598416A87/11页9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093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麸皮5.5%、水25%均匀混合(使总含水量约为35%),再与59.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094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095 (5)在28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096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55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097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5。 其中,氨基酸态氮依据GB/T5009.39-xx测得,乳酸菌数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1,其它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2。 0098实施例80099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100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3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101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1.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12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102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5%、麸皮5%、水30%均匀混合(使含水量约为45%),再与50%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103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104 (5)在25的条件下发酵5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105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45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8%,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5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106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5。 其中,氨基酸态氮依据GB/T5009.39-xx测得,乳酸菌数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1,其它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2。 0107实施例90108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109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1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110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1.0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32静置培养18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111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2%、麸皮10%、水28%均匀混合,(使总含水量约为40%),再与50%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说明书103598416A98/11页100112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113 (5)在40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114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50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2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115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5。 其中,氨基酸态氮依据GB/T5009.39-xx测得,乳酸菌数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1,其它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2。 0116表5干燥后饲料成品的测量结果01170118实施例100119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120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25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121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0.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28静置培养24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122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0%、糖蜜10%、水25%均匀混合,(使总含水量约为35%),再与按比例的55%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123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124 (5)在28的条件下发酵4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125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55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126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6。 其中,表6中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7。 0127实施例110128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129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1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130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1.5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12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说明书103598416A109/11页11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131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5%、糖蜜2%、水30%均匀混合,(使总含水量约为45%),再与按比例的53%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132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133 (5)在25的条件下发酵5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134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45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8%,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5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饲料成品直接使用。 0135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作为饲料成品时的测量结果见表6。 其中,表6中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同实施例7。 0136实施例120137按如下步骤实施下述组分均按质量百分比计0138 (1)市售陈香茶(云南普洱茶)30磨碎,得到陈香茶粉;0139 (2)富集培养移取陈香茶粉按质量体积比1.0g100mL接于富集培养基中,32静置培养18小时,得到陈香茶粉培养液;所述富集培养基制作称取200g/L去皮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搅拌混匀,加入20g/L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分钟。 0140 (3)将陈香茶粉培养液12%、蜜糖10%、水18%均匀混合,(使总含水量约为30%),再与60%豆粕混匀,得到豆粕混合物;0141 (4)将步骤 (3)中得到的豆粕混合物直接装填在发酵罐中发酵,密封防止水分散发;0142 (5)在40的条件下发酵6天,得到发酵好的发酵豆粕;0143 (6)发酵好的发酵豆粕在50条件下低温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粉碎后,产品颗粒保持在1.2mm,包装;得到的干燥后的发酵豆粕,也可以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