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1页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2页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3页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4页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中考语文联考模拟试题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 2011年中考在即,为了助你中考成功,请你认真参与本次考试,相信你能发挥最佳水平! 请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答题,书写工整美观!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刹那(ch) 庇护(p) 刚愎自用(b)B彭湃(pi) 纰漏(p) 瞠目结舌(chn)C摈除(bn) 狡黠(xi) 舐犊之情(sh)D诘责(ji) 俨然(yn) 处心积虑(ch)2下列三组词语中,每组有一个错别字,用线划出并改正在括号里。(3分) (I)惬意 惆怅 消声匿迹 脍炙人口 ( ) (2)邂逅 烦燥 骇人听闻 情不自禁 ( )(3)蜿蜒 亵渎 融汇贯通 走投无路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A.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出类拔萃的程度。C.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D.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虽然较落后,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奋起直追。4、下面的四个句子中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错误之处。(2分)(3分)A、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C、这些奥运候选歌曲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D、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的原因,一是少数学生疏于学业,欺骗家长,逃课上网;二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到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 修改第_句: 5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进入了个流动的世界,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A B C D6、根据提示写出诗句。(3分)(1)李白行路难(其二)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语句是: ,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其想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 。 (3)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的事情。7、仿造下面句式,以“思想”和“意志”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3分)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 意志, 8、下面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根据平时积累,再补充一个类似的论据。 (1)马克思辛勤劳动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终于完成了巨著资本论。(2)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从十二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受宫刑后,身心遭受到巨大摧残,但他矢志不移,勤奋写作,终于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勤奋劳作,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浮士德。(4)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在数学道路上勤奋攀登,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证明的观点: 。(不超过20字)(2分)类似的论据: 。 (3分)9、在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之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爱生命,读名著,谈感受”主题班会活动。在这次班会上,假如面对一位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鼓励他振作斗志,重新燃起生命的激情。(要求联系小说中的具体故事情节)(2分,不少于40字) (4分) 二、阅读赏析。(50分) (一)阅读刘禹锡的秋词,请回答1112题。(8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1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4分) (二)阅读人的潜力,请回答1318问题。(14分) 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当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衣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雨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3、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不超过50字)(3分) 14、第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 (2分) 15、填入第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只有 就 B、既然 就 C、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16、第段运用了列数字、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3分) 17、对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出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18、第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三)阅读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请回答1923题。(15分)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9、第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20、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21、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2分) 2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2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四)阅读文言文,请回答2427题。(13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24、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蜂窟于土或木、石 (4)悉可俯拾 2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26、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27、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三、综合性学习。欢迎参与“牛年话题”活动,请完成2831题。(10分)28、请你收集两句与牛相关的诗句:(1) , 。 (2) , 。 29、牛年短信赏析。请你任选一则短信进行评析,说说好在哪里。A、收到了牛气冲天,阅读了牛运亨通,回复了牛股相随,储存了牛财旺盛,转发了牛劲百倍,删除了牛福永恒。 B、愿君喜迎新春牛,勤劳买力似耕牛;意志坚强如铁牛,身体强健赛公牛;勇担重担胜牦牛,敬业奉献象黄牛;心平气和不斗牛,财运亨通赚金牛;春风得意莫吹牛,一年更比一年牛。 C、牛年送头牛,全家乐悠悠。牛蹄为你开财路,牛尾为你去忧愁,牛角为你闯鸿运,牛背为你驮康寿,让这头牛陪你左右,你不牛也牛! 30、请你结合下联对出上联,要求上联中含有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上联: ,下联:金牛耕地神州处处春31、牛在十二生肖中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哪个相对应?用以纪日通常是指一天中的几点至几点。 三、作文(60分)在非洲的一个草原,每天早晨斑马一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豹子吃掉;而同一时刻,豹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是:我必须跑得更快一些,追上更多斑马,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同一时刻,斑马与豹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竞跑。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竞争,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缺乏自信力的人,谈不上竞争意识!缺乏崇高目标的人,也难以坚持卓越的竞争状态。”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向上的不竭动力,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竞争是完善自我,实现民族自强的根本途径。请以“竞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800参 考 答 案一、积累与运用: 1、C 2. (1)消改为销 (2)燥改为躁 (3)汇改为会修改第3、C 4、修改第句:去掉之所以或原因 5、D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三顾茅庐 诸葛亮侍奉刘备、刘禅两父子 7、略 8、 “花费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绩越大”或“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丰硕成果”(所补的论据能证明此论点就行) 9、注意称呼、语气,语句的连贯。二、阅读(一)11、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12、借托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