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1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2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3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文/ Lacky“春江水暖鸭先知”,位于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东莞,也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好处。伴随着出口市场的回暖,莞企终于熬过了缺订单的苦日子,但“缺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企业使出加薪等手段,仍无法摆脱“用人荒”。另一方面,在本地人长期不愿意就业的情势下,受东莞市有关方面“回乡创业”政策、产业转型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者大量离开,而期待着的“中高级人才”并未如愿前来,导致东莞人才结构出现真空。如此,不仅产业转型因缺乏动力而受阻,现有的低端制造业和租赁经济也将无以为继,长达30余年的高速增长亦将停滞。“双转型”战略提出之初,很多人都担心,万一转型不成功导致产业链断裂,东莞将面临“空心化”危险。而如今,由于人才结构真空化趋势越发明显,产业空心化之势恐将无法避免,整个城市亦有可能沦为“空城”。去年没订单,今年没人“去年有人没订单,今年有订单却没人。”2010年4月10日,华夏时报以用工荒或致珠三角现企业倒闭潮为题,报道东莞的“用人荒”问题。文章称,“保守估计,该镇区(指虎门,笔者注)缺工达到5万人。”而东莞现有32个镇街,有人据此推断出:“东莞缺工百万”。官方则一直试图“纠正”外界的揣测。3月1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该市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权威发布”:东莞用工缺口近20万人,其中普工缺口占80%,技工缺口占20%。民间与官方各执一词,企业则继续为“招不到人”发愁。早先时候,笔者曾多次到寮步、塘厦、厚街等地的企业走访,老板们纷纷诉苦,“别说技术工了,连普工都招不到。”2006年下半年,东莞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当时很多人都担心,万一转型不成功导致产业链断裂,东莞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整个城市也有可能沦为“空城”。借用后来很流行的“腾笼换鸟”理论来打比方,就是“把原来那只鸟赶走了,又没有别的鸟飞进来,这样笼子就空了。”2007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并在2008年全面波及实体经济。由于出口市场萎缩,拿不到订单的莞企只能减产或停工。然而,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之快出乎许多人的意料,2009年初,一些企业的订单已经应接不暇,开工不足成为老板们新的心病。本地人不就业,外地人走了老板们忽然发现,普工和技术工都很难招。“本地人不愿意进厂,外地人又走了,自然招不到人了。”清溪某公司负责招聘的王先生一脸的无奈。据称,在东莞,由于租赁经济发达,本地人多半以收房租和集体分红为生,就业意愿不强。无论是镇里的工厂,还是中心城区的写字楼,外地人已经成为东莞职场的主力军。早在2008年4月,东莞市劳动局局长祁达宏便表示,“东莞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例如电信、银行,目前几乎90%都不是户籍人口。”他建议,一些政府机关的后勤岗位按一定比例安置户籍人员就业。事实上,为帮助本地人就业,东莞市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例如,东莞市有关部门每年都会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参会的皆为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本地高校,而它们都以本地生源为主。很多用人单位都打出了“本地生源”或“户籍生优先”等户籍限制牌,其招聘摊位前却鲜有人问津。调查显示,莞籍失业人员有近六成不愿就业,形成自愿失业状态。据分析,莞籍失业人员整体就业意愿不强,主要是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没有转变过来,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等问题。因思想守旧,且对职业要求过于挑剔,其宁愿失业也不愿进厂工作。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往往只愿意进机关当公务员,若无法如愿便宁愿赋闲家中。而东莞市有关方面“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的政策,则催生了另一个问题:外地人走了。2007年1月的中共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但迅即而来的金融风暴,让外地人似已不必由东莞官方“推动”,便自行离开。那段时间,东莞东火车站平均每天有近万人离莞,其中80%以上均为2030岁的青年人。如果说普通务工者“回乡创业”还是东莞官方的期待,“中高级人才”的离开则让东莞政企各界都措手不及。转型期的阵痛其实,对外来人口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只留下“中高级人才”,而将普通务工者拒之门外,东莞并非孤例。在多个城市的“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中,均通过职称、纳税及参保年限等条款对申请者的资质给予诸多限制。因此,当莞企为“缺工”发愁时,政府却不会简单地降低准入门槛了事。2008年4月,东莞市人事局副局长莫达兴声称,未来东莞人才发展将侧重建立培养人才基地,以培养“高层人才”为主。为此,有关方面提出了人才版的“腾笼换鸟”。用东莞市人大常委梁佳沂的话说,“不能等到传统产业和工人们走了,而新的产业还没到来。或者新的来了,老的没退,结果新的没地方呆,形成尴尬。”据称,随着低端制造企业的转移,低端的产业工人也将离开东莞。而他们离开后腾出工作岗位,中高级人才必将争相前来投奔。然而,现实却和他们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诚然,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要想在东莞落地生根,需要充足的土地等资源,因此迁离低端制造企业以腾出资源不无合理之处。但中高级人才与普通务工者本属不同的职业层次,在职场上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前者的到来,无需以后者腾出工作岗位为前提。因此,东莞在人才战略上并不需要“腾笼换鸟”。实际上,与工作岗位多寡相比,中高级人才更关注一个城市的软环境。一种观点认为,这与东莞的区位劣势有关。东莞夹在广州、深圳之间,与它们相比,东莞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除了待遇较低、发展空间不大,东莞的工作生活软环境也无法满足“中产阶级”和“白领”们的要求。在松山湖,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园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又有政策扶持,这也吸引了华为等大企业争相进驻。但几年过去了,园区发展却犹如“温吞水”。2008年10月,笔者曾前往园区内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采访,该院院长杨向东教授一语道破天机:“附近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如果说本地人素质与能力达不到要求,还可以用培训加以解决,要想吸引外地中高级人才,则只能从提升城市的软环境着手。有关人士提出,广州、深圳的工资高,东莞也可以给;但那里竞争激烈、房价又高,如果东莞能在安家条件和发展空间上给出更优惠的政策,相信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才的目光。但一转眼两年多过去了,莞企仍然无法招到传说中的“高层人才”。而受“回乡创业”政策及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通务工者亦大量离莞,“缺工”已成为东莞的燃眉之急。专家分析,产业转型与人才“升级”是相辅相成的:产业不转型,就吸引不到中高级人才;但缺乏中高级人才,产业转型又该如何推进?在产业结构真空化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一方面,由于缺乏中高级人才,无法为企业转型提供充足动力,产业转型将受阻乃至失败;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务工者已离莞,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