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动 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 概述 概念 脑血管畸形分类方式复杂多样 动静脉畸形 AVM 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 此外尚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症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畸形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瘘等 其病理基础均是颅内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血管形成的畸形血管团 动静脉畸形在畸形血管团两端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故此得名 流行病学 国外动静脉畸形年发病率为0 02 国人发病率达到0 04 0 5 男女比例约1 9 1发病年龄集中在16 35岁 平均25 7岁 AVM在所有血管畸形中占56 80 AVM趋向于反复多次出血 症状性AVM出血率高于非症状性 首次出血病死率10 第二次出血病死率15 再出血率23 50 脑动静脉畸形的病因及病理 AVM病因 AVM是考虑是多种原因所致 约900种基因相关 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 造成动静脉之间直接沟通持续存在 其间无毛细血管网相隔的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脑组织缺血 缺氧 炎性反应 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生长因子受体 转化因子家族 表皮生长因子和蛋白激酶等异常表达致血管发育及血管重建异常 血流动力学异常使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呈进行性扩张和扭曲 进一步累计正常颅内血管 二次病变 病理特点 AVM的血流动力学 AVM的动静脉连接异常 之间缺乏毛细血管网 低动脉流入压 高静脉流出压 血液分布异常 有 盗血 现象 正常脑灌注不足动 静脉氧含量差缩小 AVM异常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出于高压状态 血液流速过快 不能向大脑供应足够的氧颅内出血和缺血继发改变 AVM区域内血管阻力低于周边正常脑组织毛细血管床的阻力 形成高灌注 而周边毛细血管床长期处于低流量 低灌注状态 造成正常脑供血不足 脑组织慢性缺血的现象 盗血现象 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 脑动脉与畸形血管团的关系 A 终末动脉供血 B 穿支动脉供血 C 正常脑供血动脉 幕上动静脉畸形接受大脑前 中 后动脉的分支动脉 深部动静脉畸形供血来自大脑后动脉 脉络从前及后动脉 豆纹动脉 浅部动静脉畸形供血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分支 幕下动静脉畸形由小脑上 小脑前下或小脑后下动脉供血 深部穿通支供应脑干周围动静脉畸形 供血动脉的分布规律 引流静脉的规律 按引流静脉支数 单支静脉引流 主要引流方式 多支静脉引流 从畸形团出来时1支 分成2 3支 入相同或不同的静脉窦 从畸形团出来时数支 分别入不同的静脉窦 按引流静脉深浅分类 浅表组 入矢状窦 蝶顶窦 海绵窦 横窦或乙状窦 深部组 室管膜下静脉 大脑内静脉 基底静脉 Galen静脉 直窦和窦汇或岩窦 颅后窝AVM的引流 上半部分 Galen静脉或小脑幕 小脑腹侧面 岩窦 下半部分 向上至小脑幕 向前至岩窦 不规则的静脉引流途径 不遵循上述静脉引流规律 A 单支供血动脉 多支引流静脉B 多支供血动脉 单支引流静脉C 多支供血动脉 多支引流静脉 B C 脑AVM静脉引流的方式 AVM的部位和分类 AVM的大小 AVM病变大小的差异很大 可大至布满整个大脑半球 甚至跨越中线侵入对侧 也可小到肉眼难以发现 AVM的大小可用病变的最大径来表示 AVM的大小是AVM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Yasargil 1988 根据最大径将AVM分为以下类型 1 隐匿型 occultAVM DSA不能看到 CT和MRI不能显示 手术不能发现 病理上也不能证明 但病人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脑出血 尤其是年轻血压正常者 2 隐蔽型 crypticAVM DSA不能看到 手术时也不能发现 但可在CT或MRI看到病变 将术中所切血肿送检 往往可得到证实 3 微型 microAVM 最大径 1 0cm 在DSA上刚可见 由正常大小的动脉供血 引流进入正常大小的静脉 有时仅为一异常小动脉 无引流静脉 或仅见异常引流静脉 未见动脉 术中见病变虽小 但具有完整的AVM形态即病理小动 静脉 急性出血后由于血肿压迫和破坏而不易诊断 在血凝快溶解或清除后有必要复查DSA 4 小型 smallAVM 最大径1 2cm 5 中型 moderateAVM 最大径2 4cm 6 大型 largeAVM 最大径4 6cm 7 巨大型 giantAVM 最大径 6cm 根据畸形血管团的数目 AVM可分为两种类型 单灶性 见于多数病例 为单一的畸形血管团 病变多成圆锥形 其尖端朝向脑室 多灶性 在少数病例 有1个以上的畸形血管团 各有独立的畸形组成部分和分流区域 其间有正常的神经组织夹杂在各区域的间隙内 史玉泉脑AVM的分级标准表 评级因素 级 级 级 级大小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直径 2 5cm直径2 5 5 0cm直径5 0 7 5cm直径 7 5cm部位及深浅浅表 位于 静区 浅表 位于功能区位于脑深部 包括涉及脑干或脑大脑纵裂 基底节 深部重要结构胼胝体 脑底面等 供血动脉单独一根大脑中多根位于浅表或大脑后动脉或大大脑前 中 后动动脉或大脑前动单根位于脑较深脑前 中动脉的深脉都参与供血脉的分支 并位部 但不是大脑后部分支 椎基动脉者于浅表动脉的分支分支引流静脉单根 表浅 增粗多根 表浅但有巨深静脉或深 浅静深静脉增粗 曲不显著大静脉瘤形成者脉都参与者张 呈瘤状者 Spetzler Martin脑AVM分级记分表 3项级分相加的总和 1 5分 即为该病例的级别 故可分为 级 级的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最低 级居中 级最高 另外 AVM明显累及脑干或下丘脑者为 级 不能手术切除 Eloquentareas Somatosenosry visualcortices languagecentersThalamus hypothalamus internalcapsuleBrainstem cerebellarnuclei cerebellarpeduncles 天坛医院脑AVM分级表 因素 级 级 级 级大小 最大径 小型 2cm中型2 4cm大型4 6cm特大型 6cm深浅浅表浅表深部深部部位哑区功能区脑干周围脑干 AVM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由于血管壁结构缺陷以及大量盗取周围正常血流 临床表现 为最常见症状 约52 70 是脑AVM最重要的致残 致死原因之一 有头痛 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 出血部位依次为 脑实质 蛛网膜下腔 脑室 出血的危险与脑AVM大小呈反相关 与引流静脉数的多少密切相关 再出血率及出血后死亡率都低于颅内动脉瘤 原因是出血源多为病理循环的静脉 压力低于脑动脉压 脑AVM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因素危险增加危险减低年龄 60岁出血史以前有出血无出血部位颞叶 岛叶 胼胝体 脑室旁顶叶 枕叶 额叶大小小型AVM大型AVM静脉引流深静脉引流浅静脉引流血管结构合并动脉瘤 静脉狭窄 扩张 扭曲 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高血压栓塞后再出血 临床表现 年龄越小出现的几率越高 1 3发生在30岁之前 体积大的脑皮层AVM比小而深在的AVM容易引起癫痫 癫痫与脑缺血 病变周围胶质增生 以及出血后的含铁血黄素刺激大脑皮层有关 脑AVM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和癫痫的危险因素 因素危险增加危险减低年龄10 19岁 30岁出血史有出血史无出血史部位重要功能区血管结构静脉扩张 脑受压 血流动力学脑静脉逆流或硬膜窦高压 动脉供血不足 盗血或狭窄 栓塞后新的抽搐症状消失 临床表现 多为颅内出血的结果 有些病人在出血前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 可能与供血动脉 引流静脉以及窦的扩张有关 或因AVM出血引起 临床表现 额叶 智力和情感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或者偏侧肢体及颜面肌力减弱颞叶 幻视 幻嗅 命名性失语 听觉性失语顶枕叶 皮质性感觉障碍 失读 失用 计算力障碍 偏盲 幻视或空间定向障碍基底节 震颤 不自主活动 肢体笨拙 运动增多综合症 偏瘫桥脑及延髓 颈痛 恶心 呕吐 锥体束征 共济运动失调 颅神经麻痹 听力减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 AVM诊断 AVM的诊断 年轻病人原因不明的脑出血应高度怀疑AVM 反复自发出血表现和顽固性癫痫发作 特别当上述病人CT血肿表现为边界不规则 边缘有凹入 或血肿区域有点状 爬虫状影像时更应特别注意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对怀疑AVM的病人应尽量作DSA CTA MRA等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AVM的治疗方法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介入栓塞 术前介入 显微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目的 完全清除畸形保护神经功能防止出血 脑AVM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治疗方式优点缺点显微外科手术1 即刻和永久性治愈1 可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尤其是大型切除AVM2 即刻消除出血危险或功能区AVM2 侵袭性较大 全麻和开颅术 3 住院时间长介入血管内栓塞1 即刻减少AVM体积1 很少能永久性治愈和消除畸形内动脉瘤2 有出血或栓塞引起神经功能缺失的2 侵袭性较小 局麻 危险3 住院天数较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无即刻危险1 完全消除AVM要1 3年时间2 不需住院2 在此期间有出血危险3 非侵袭性3 放疗并发症可产生迟发性神经功能缺失 脑AVM治疗方法选择 AVM直径非功能区功能区小型AVM1 显微外科切除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 0cm 2 如手术危险 行立体定2 显微外科切除或栓塞以向放射治疗防止反复出血3 栓塞治疗 争取完全栓塞大型AVM1 先栓塞 然后显微外科手术1 栓塞 然后立体定向放疗 3 0cm 2 先栓塞 然后立体定向放疗2 不适合栓塞者 单纯立体定向 手术危险者 放射治疗 Male 36y 枕叶AVM 术后出血 原因较为复杂 可能有残留畸形血管团出血 在术中应严格规范操作 使用双极和钛夹彻底止血 对AVM的探查和切除力求彻底 正常灌注压突破 normalperfusionpressurebreakthrough NPPB 引起 病变周围异常扩张的血管难以止血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NPPB 由于脑动静脉畸形盗血 导致周围正常脑阻力血管扩张自动调节机能的衰退 一旦AVM切除 灌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