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行日记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行程:北京兰州酒泉 北京:早上阴有雨 酒泉:晴凌晨4点多就被楼下传来的做饭声响给叫醒了,老爸老妈起得可真早啊。悄悄地起来洗漱完毕,把衣服、洗漱用品、手机、照相机、各种数据线、备用电池、钞票、身份证、机票等等,一切可能用得着的换七八糟的东西统统塞进了旅行包。老妈帮我唤醒还在熟睡的儿子,全家人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检查和收尾工作。在确认了所有窗户、电源(出了冰箱和冰柜的电源)、水龙头全部关闭,所有垃圾桶全部清空之后,一家老小在5点半钟准时出了家门,可无奈约好的出租车放我们鸽子 .-. /( ,-. / .-._/ / : , , . . (_._/ (-(- ,只好临时在路边另外拦了一辆,闲话不说直奔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上车时间5点48分。今天的早上较为凉爽,有一些微风,使得内心澎湃的我们得到外界带来的一些舒缓。刚上车就开始下雨,好像老天故意为我们送行,恋恋不舍呢耶。起初担心路上会堵车而晚点,还好我选择从林翠路上五环去机场,一路上没怎么耽误,可雨愈下愈大,便又开始担心飞机会晚点,会影响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为了能更快更简便地通过安检,我们在准备行李的时候是能不带的就不带,尽可能不用托运,所以,在完换登机牌时,我直接选择无行李托运行李的窗口,排队的人少而且操作简单,很快完成。待到安检闸口,也是顺利通过。之后我们便在41号登机口附近忐忑不安地等待下一步进行,心里还揣测着飞机是否会晚点。看着航班滚动屏幕,离起飞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还没有得到晚点起飞的通知,心才逐渐地放平稳了。当广播中传来“9148号航班的乘客请您准备在41号登机口登机”的提示后,人们纷纷从座位上起身,朝登机口走去。赶早班飞机的人可真不少啊,一眨眼的功夫就排成了长长一队。我们随着队伍缓缓前行,乘机场摆渡车到达飞机停泊的地方。当时,雨还在下,前面的人可能是因为已经进入飞机的更前面的人放行李的影响而放缓前进的速度,我们便在等候进仓的过程中享受了北京这场久违的小雨。7点30分左右,我们终于登上了我们的班机上航9148。这是我第二次乘飞机旅行,兴奋的心情还是有的,除了照顾孩子和父母外,我拍了一些在飞机上的照片,这在相册里会看到的。飞机起飞的时间基本上正点,随着轰轰的巨大声响,7点35分我们飞离了北京,向西朝着兰州机场飞去。因为是上航的飞机,广播里除了说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本次航班全体机组成员荣幸为我们服务外,还能得到上海人对你发出的世博会的邀请,呵呵,上海人会做生意,心思缜密,那还真不是吹的哟。齐齐对飞机上供应的饮料早就盼望已久了,因为在头天晚上睡觉前我就告诉他飞机上的服务员会为听话的孩子倒橙汁喝,所以上了飞机之后,这一招儿能让他暂时性地安静一点儿。虽然孩子盼望已久,也喝得津津乐道,但是我觉得没有上次去海南的飞机上喝的好,那时我最喜欢番茄汁了。大概十点多,我们到了兰州机场,简单地换了转机牌,就在小小的候机室里等待接下来的航程了。这里跟北京机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显得那么的简陋和没水准,使我感觉,当你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时,还觉得中国已经是个文明、现代的富贵之国了,可以歇下来享受生活了;但只要你走出头顶上的这一小块辉煌,忽然间你觉得中国还是很落后,还需要几辈的努力才能与其他抗衡。上午11点40分,我们重新回到刚才的飞机上,只是周围换了一些人,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和我们一样,最终的目的地是嘉峪关。中午12点25分左右,飞机顺利停落在嘉峪关机场。一下飞机,我就强烈地感受到西北阳光的充足与火热,白亮亮的光让人睁不开眼,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热情的日光下拍下了几张照片。回头看看这里机场,它依靠在群山万岭间显得很小,零星的停靠着几架飞机,显得很孤单。蝈蝈已经提前在出口等我们了,简单地和他的同事问个好,就驱车直奔酒泉,蝈蝈的营地龙腾宾馆。大概车行40分钟之后,我们进了这家3星级的宾馆。它与酒泉一中隔一条马路,左边有一家药店,右边是家物品批发店和3路环形车公交站,前面有一个信筒,就是临走当天10点多通过它寄出了三张明信回北京的。放好行李后,简单地吃了午饭就回去休息整顿。儿子兴奋得不行,折腾了半天快4点了才睡着,蝈蝈等他睡了才回阵地忙些收尾工作,到5点左右回来带我去街上走走。打了个车,起步价4元,就在酒泉人说的“两瓶酒一条烟,中间一摞钱”的标志性建筑市府大楼后的街心公园逛了逛,当然拍照是免不了的。晚饭是在一家全国连锁的烤肉店(忘记名字了,也忘了拍照)叫了啤酒、肥牛、羊肉、鱿鱼、蘑菇、茄子、土豆、腊肠、酸辣拉面一碗,才花了120元,呵呵4个大人1个小孩哟,相当便宜的啦。(蝈蝈期间被叫走开席,20分钟后回来打扫残余)还是没有回去的意思,想在逛逛酒泉的夜景。不知不觉回到中心广场的南侧(远远的对面就是“两瓶酒和一条烟”),那是一个招揽孩子生意的地方,娱乐设施一点不比北京的差,而且价格也差不多,只是为了招人可以多玩些时间,这可比回龙观公园的好商量啊。儿子玩的流连忘返,9点半过了才开始往回走。回到宾馆,洗漱完毕,哄儿子睡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期待着明天的行程,大概11点多才睡着。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行程:酒泉敦煌 天气:阴有雨转多云今天的行程安排是游览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然后在敦煌住宿一晚,第二天去莫高窟。早上6点多,我们就起床开始准备用早餐后出发敦煌。这里要比北京晚2个小时,所以当时天还是阴暗的。当走出宾馆时,发现天很阴,厚厚的云层矮矮的压在头顶,这和第一天的万里晴空比较真是婉约了些,不过适合我们出行,免得晒掉皮儿。7点50几分,我们的“专车”出发了,比计划晚了近半个小时。军工38所的项目经理为我们这两天的行程做了周到的安排,找了车、找了司机,还买了一大包零食和水果供我们路上吃,就连爱挑剔的蝈蝈都对此非常认可。从酒泉到敦煌要走好长的路,中间要经过嘉峪关、玉门、瓜州,最后才到敦煌。从酒泉出来,我们就上了高速路。没开出多远天就开始下雨,坐在车里开着窗,兜着风,很凉爽。雨时下时停,我们这么多人只带了一把阳伞,有些担心,蝈蝈说,没事儿,这里的雨下不大而且时间不会常。果然,不知不觉的,雨就停了,只有柏油公路上能看出下过雨,路两旁的戈壁滩上没有什么雨下过的痕迹,仿佛雨落下去,就蒸发了一般。路很平坦,双方向各三条车道,偶尔能看到其他车辆从我们旁边路过,多数都是越野车或工程车。我们的车是一辆11人座的中型面包车,为我们开车的是一个酒泉人,是项目经理找的旅行社的司机,人很热情,时常会告诉我们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高原植物,但蝈蝈不太满意车的性能,总嫌车速慢。我到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是来玩儿的,心情舒畅是最重要的,顺便看看路边的景色,也是不赖的事儿啊。从地图上就能看出,这段路可真是不近那,好长的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将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和敦煌连在了一起,成了我们位移的路径。从路的左侧能望到蜿蜒的祁连山脉,黄褐色的山体连绵曲折,没有其他的颜色可以陪衬;路的两旁,有时能看到一丛丛的骆驼刺,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它们是暗绿色的,但在干旱的气候下,它们是黄色的,但只要有水,它还会变得葱郁,为这片戈壁充满生机。我们的司机告诉我,西部地区只长三种草,第一个就是骆驼刺,其他还有 和 ,它们都是极耐旱的植物。继续向前行驶,会突然经过一片土地,布满了黑石子,不长任何植物,放眼望去,除了黄褐色和黑色什么也看不到,不禁使我幻想,如果把我一个人扔到这里,简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到了玉门这个地方,在路的两旁会出现好多大型的发电风车,一排排高耸在戈壁上,成了另一道别有特色的风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发电的风车,和电视上看到的荷兰风格的风车不一样,它的扇叶没有那么的宽阔,也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戳在那里,而是一大片啊,像种庄稼一样。这时,我们遇到一个车队,是专门运送这中风车扇叶的,被我抢拍到了一段视频,可以看出它足有10米左右长。据说,当地的电力系统主要都是靠这些风车发挥作用呢。汽车沿着高速路前行着,有时会看到一间间简陋不堪的土坯房,你竟会怀疑这里是否有人居住,而答案是肯定的。离此不远就会看到一块块种得密密麻麻的麦田,有的已经收割完毕,有的还低垂着沉甸甸的谷穗;还有成片成片的向日葵,我很喜欢向日葵,因为它代表了阳光和生机,它们金黄的盘和绿色的杆使得整个画卷鲜亮了。瓜州,是历史上在清朝之前的名字,后来清朝统治者希望安定西部的这片疆域就改名“安西”了,再后来到了近代,人们觉得安西叫着不太吉利,就又改回叫瓜州了,但我们途径这里发现有的标识上的名称还没改过来,还叫安西。下午1点左右,在问了无数次司机还有多少时间能到之后,终于等到了“马上就要到了”的让人重振精神的回答,而不是一次次无奈回复“还早着呢”。真的,前面的路两旁载了成排的胡杨,挺直而高达,郁郁葱葱,仿佛跟刚才的荒漠戈壁形成两个世界。中间的隔离带竖了一排笔直的路灯,做成了敦煌独有的飞天造型。越往城市里走,飞天的造型就更多了,简直成了城市的一种象征。 随便在路边找了一家饭店先给肚子充电,然后把行李放到酒店,就立即出发去鸣沙山和月牙泉。这时候风很大,怎么也有5、6级的样子,这对爬鸣沙山有些影响。在通向鸣沙山的路旁有租防沙鞋套的,因为之前知道这个少不了,就没有任何含糊没人租了一双,跟网上看到的报价20元/双一样。还有买围巾的,老板娘看我们有老有小的,就劝我们也买些围巾来防沙,说山上的风沙更大,打在脖子上、脸上都很痛,想想觉得也是,只怪自己准备工作没搞好,这一点儿有疏漏,于是买下3条,把脸和脖子包了个严严实实,准备好风沙的洗礼了。前面就是鸣沙山的入口了,隔着一道围墙就能看到不远处高高的大沙丘在漫天的黄沙之下看不出清晰的轮廓,只觉得沙丘与天连在了一起。真没想到,这一墙之隔,一边是柳荫翠绿的城市街头,另一边就是满地金黄的茫茫大漠了,一时间竟转不过神儿来。在鸣沙山这里当然要骑骆驼,否则会觉得旅行缺少了必要的一部分。骆驼每人每头80元,负责完成从入口到鸣沙山顶,再下山至月牙泉后返回,中间有两次等待时间。儿子和蝈蝈同骑一头,另加20元。司机帮我们买了门票,就回车里等我们了。通过大门的验票轧机,我们来到了围墙的另一边。现在看到的不只是高高的沙丘了,还有在门口右侧等待有人来骑的一大群骆驼以及皮肤黝黑穿一样上衣的牵骆驼的人。蝈蝈交了骑骆驼的钱,递给我骆驼的编号,很快就在这一大群骆驼中找到了我们的队伍。骆驼们前后用一根粗绳栓依次栓成一队,已四腿卧地的等我们了。蝈蝈带孩子排第一,我其后,老妈、老爸依次纷纷登上骆驼,然后在一个领路人的吆喝之下,骆驼们纷纷起身,我们顺着这前后再前的强烈颠簸惊呼着也随着提高了海拔,调整一下坐姿,向大沙漠、向鸣沙山出发了。越往沙山上走,风就越大了,幸好买了围巾,要不然真的会让风沙给啃掉一块肉不可。但围巾被风带着沙肆虐着呼啦呼啦地乱扯着,本来包得整整齐齐头型全乱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要不被风吹走就很对得起我们了。这时太阳很是凑热闹地毒辣辣地朝着我们烤过来,虽然我穿了长袖,无奈袖子是7分的,露出了半截胳膊毫无抵抗地烤在日头之下,再加上风吹沙扫,不一会儿就觉得又疼又痒了,只恨自己没带个套袖过来。而给我们牵骑的人什么也没围,什么也没戴,遇到一阵大风吹过来的时候,只是侧过头去,用敞开的上衣遮一遮脸而已。骑在骆驼上很是颠簸,随着坡度的加大,坐在上面真是前后左右地摇晃,更需要紧紧地握住鞍子上的U型把手。可惜的是,我们的驼队没有挂铃铛,在这颠簸之下听不到清脆的驼铃声,是一个遗憾。有时对面会遇到返回的驼队,能听到他们的铃声也算是给我一个补偿啦。要翻一个很陡的坡了,我开始想是否需我们下来一同爬上去,但领路人和骆驼们丝毫没有停下来让我们下来的意思,一鼓作气地开始往上爬,好像没看到前面是那么陡高的一个坡。在相对平缓的路上,骆驼们是成一字形排成一队,而到了这里,它们很有经验地成了错开的两队,老妈的那个最高的骆驼的头都贴着我的大腿了,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我骑的骆驼也是非常卖力地往上爬,本来就很难走的路,再加上还要驮着我们,就更费劲儿了,我心里很是心疼。好不容易翻过了这个大坡,来到了滑沙的地方。我们从骆驼上下来,登上一架平躺在沙坡上的长长的木梯,就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坡上,这里是玩滑沙的地方,有一个长棚子,里面放着椅子可以让游客们在十几分钟的颠簸之后休息休息。风更是大了,还夹着大粒的沙子,打在人身上真的有点小痛。儿子可是高兴了,蹲下来就开始玩沙子,呵呵,这可足够你玩的了。迎着风根本就睁不开眼睛,更不能说话,否则就会尝到沙子的味道。管理人员说,今天不适合滑沙,其实我也没有这个喜好,而是想亲自爬一爬沙山,于是指着前面另一座沙丘问老爸想不想爬,老爸立即兴起说要爬,于是我们成了两个征服者出发了。这座沙山比骆驼带着我们上来的那座还要陡和高,脚踩上去一步就会被滑下来半步,每向前迈一步,都需要和强劲的风来抗衡。风带着粗粒儿的沙子吹打我们,横扫过来把前面的人的脚印给填平,真的能听到沙鸣的声音。不知不觉我们就已经到了半坡,这是听到山下有人对我们喊,不让我们爬太高,赶快下来,危险。我和老爸觉得都到这里了那有半途而废的道理,一定要到达山顶,看看山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的,而且即使一不留神没踩稳也没抓牢(根本没得可抓啊)被风给推了下来,也就是在沙坡儿上打个滚儿而已。于是我们无所畏惧地继续往上爬,当然也成了骆驼的样子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好不容易上来了,本想到了山顶直直腰往山那头举目远眺一下,但马上就吓得蹲下了。因为山那头像是刀削斧劈的一般,或更像是直上直下的一面峭壁,站在边上只要风再稍大些,就会把人给掀下去几百米远,那要是上来就比登天还难了。下面像是一个沙堆成的大峡谷,人要是掉下去,说不定会迷失的,怪不得那些人说危险,不让我们去呢。我不敢再站起来了,怕掉下去回不来,索性坐下来回头看看蝈蝈他们,已经小得像个小矮人了。休息好了准备往下溜,这时候感到坡度很大,得有60的样子。身子努力地向后仰,腿要绷紧顶住身体不向前载去,两只脚顺势快速地往下蹭,还好有鞋套,不然的话满脚都得长泡。爬这沙子山还是下山更容易些,没几分钟我们就下来了,然后全体回到骆驼的背上下了鸣沙山,转道向月牙泉走去。这时风好像更大了,远处的沙丘表面腾起细小的沙尘,尤其是在沙山顶,能看到因为四面的风向中心打着旋儿吹,好像整座沙丘在蒸发,而顶部飘着一股烟儿,这是我从未见到或是连想也想不到的景象啊。其实月牙泉就在鸣沙山的腹地里,但要去那里需绕道儿而行。我们的驼队绕过一个沙丘,一棵非常茂盛的大树竖立在这一片黄沙坡上,慷慨地洒下一片树荫,有一个人扶着足以两个男人才能圈得下的树干在乘凉。沿途也看到有的树,都已经右大腿粗了,但还是经不住这里干旱、缺水的恶劣环境,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已经干枯得只剩下半人高的树桩了,所以当看到这棵树时,为它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还能长得如此粗壮,觉得真是难得可贵,更让我感受到它生命力的顽强以及大自然无情的优胜劣汰选择原则。不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一个小小的“驿站”,我们在这里下了骆驼,发现这儿是一个绿洲。有低矮的房屋,有参天的大树,有绿莹莹的草丛,还有鲜艳的大片大片的不知名的火红的花、娇艳的黄色的花还有我最喜欢的成片的向日葵。要不是身旁的风沙不断地吹打着提醒你,可能都忘记了这里是沙漠啊,于是不由得抬眼远望那一重重的大大小小的沙丘,看到满天弥漫的黄沙,这才回过神儿来,但又深深地感触到这竟是怎样的一个自然呢,仿佛钢与柔,阳与阴巧妙地在此结合了。穿过一条林荫小路向右一拐,美丽而富有神秘的月牙泉便映入眼帘了。葱绿而纤细的像芦苇一样的高草环绕着这弯弯的一潭碧水,宛如妙龄少女明眸善睐的眼睛,永远望不穿看不透;周围是高耸重叠的沙山,几千年来始终不易地为她而守候着。阳光洒在潭水里,波光粼粼,仿佛少女在频频地眨着眼睛,述说着心中的情谊;风呼呼地在沙山之间穿行,吹着五彩的沙石欢快地唱着情歌。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自然呢,本是不能共存的事物却这样相濡以沫地生活了数千年,而且他们还会继续他们的下一个数千年。 我们回到刚才的驿站,骆驼们静静地四蹄跪地的等我们呢。重新回到骆驼的背上,抚摸着它驼峰上硬硬的鬃毛,有时还可以拍拍我后面急性儿的那位探过来的头,想到一会就要分手了,还真有点儿舍不得。一边赶路,一边跟我们的领驼人搭讪。他说,我们的这五只骆驼里只有一只是他的,因为这里只允许每户养一头骆驼,怕太多了没有东西来喂。现在的当地人都不种庄稼了,改种草了,就是给骆驼吃的,到了冬季就得给吃饲料。养一只骆驼每年的成本要2000元左右,而全年只有这7、8、9三个月才是旅游的季节,才能赚钱还本儿。这里的骆驼都是编号的,现在已经编到800多号了,按着牌号依次接活儿,第二天顺延前一天的号。我们这一班是他今天走的第二趟了,一般地最多也就能排两趟。景区会从骑骆驼的费用中抽走35元,也就是说,他家的骆驼今天给他挣到了90元钱。随着骆驼一颠一颠地往回走,脑子里一直想着浮现着泛着光的弯弯的泉水、带着烟儿的鸣沙山、被风吹弯了腰的向日葵花和树立在沙漠里那棵孤单的参天大树。不知不觉地,已经我们回到了景区大门口,在这里的刻着“鸣沙山”的一块大石头上留了影之后,我们直接返回酒店。等回到酒店,已经到了吃放的时间,可大家都累了,再加上满身满脸的沙土,于是决定先洗个澡,等饿了再说。我们各自回到房间修整。给儿子、给自己洗干净了,倒在床上不想起来了。本想大家出去逛逛敦煌市,吃点儿小吃,但实在没什么力气了,只想睡觉,准备明早的莫高窟安排。结果只蝈蝈一个人8点多按耐不住肚子饿出去随便吃了点儿东西。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行程:敦煌酒泉 天气:阴有雨转多云早上有些小雨,但不会影响我们去莫高窟的心情。8点左右从酒店里出发,带好路上吃的东西和必须的水,在敦煌市区一条街道路边的小店铺里吃了早点,就直奔莫高窟而去。汽车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周围是西北代表性的树木胡杨,笔直而俊美,在路的拐弯处,可以获得一个非常优美的弧线,我很喜欢这样的景色。大概行驶了30分钟,就看到路右侧的祁连山脉上有好多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洞窟,蝈蝈说,这是僧侣们住的地方,冬暖夏凉,是个好住宿。9点钟我们到了景区的停车场,这时雨已经停了,下了车感到一身轻松和凉爽,按耐不住以洞窟为背景拍了照片。莫高窟的门票160元,60岁老人及军人半价,呵呵,又是我最贵。从售票处出来,我们穿过一处塔林,比不上少林寺的多,零零散散的几座,后来才知道那是高僧的舍利塔。之后走上一座石灰桥,跨过一条干枯的河床,来到一座牌楼前。牌楼是双层木制结构,飞檐翘角,脱漆落墨,让人顿觉颇有些古道沧桑之感,走到近前,看到前后是蓝底金字的牌匾,前写“石室宝藏”,后写“三危揽胜”,当时没能知道是出自谁的墨迹。接着一尊飞天的石像展现在眼前,它出自莫高窟,是敦煌的象征,记得在进入敦煌市的时候,街道两旁的路灯和广告牌上都有这样的造型,甚至在酒泉市区的中心广场上,也能看到飞天的铜像。不由得想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里离蝈蝈他们的阵地还有100多公里的路呢。接下来是一条两旁种了翠柏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洞窟前的小广场,在这里还能远远地看到有一座稍小的牌楼,上面同样是蓝底金字的牌匾,上写郭沫若亲笔题写的“莫高窟”三个大字。在莫高窟前面30几米有一圈围栏,右侧边有一个的轧机入口,身着便衣的安检和治安人员严格而有序地组织大家排队穿过轧机,之后我们每人佩戴好一副耳机随着一名女导游走进了这座距今1644年的文化宝藏中,与梦想中的莫高窟零距离的接触。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是前秦刚刚建立第二年(公元366年)创建,至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的多种类型的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51多身。史书上记载莫高窟的创始人是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他在敦煌开凿了其历史上第一个石窟,从而开创了敦煌璀璨的佛教文化。我记得,在怀孕的那一年刘建军叔叔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和作者记不清了),其中有一篇就是写莫高窟游记的,从中多少了解到一些关于莫高窟的故事,当时记忆颇深的是那个清朝的王道士,他在1900年无意中发现了那里的藏经洞,非但没有保护,还以很便宜很便宜的价格不断地将里面经文、艺术品拿出来变卖,并将他发现藏经洞的事对外宣扬。这件事没有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致使王道士越来越多的拿那里的宝物去换钱财。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莫高窟发现藏进洞的事,直到1907年一个意大利人斯坦因打着传教的名义找到王道士,从他那里骗走了大量的珍贵宝物,从此,来自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的掠夺者又从王道士那里先后用马车运走了更多的文物,致使我们现留存的文物只是占到原有的2/5左右。自从读了那篇游记就对莫高窟念念不忘,这座让外国人在100多年前就馋涎欲滴的石窟是怎样的呢,这回终于来到了它的跟前。脚下踩着古老的团花图案的地砖,摸着粗糙而坚硬的外墙壁,仿佛能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沧桑,千百年的时光磨难和战乱摧残;看着洞窟内色彩斑斓,内容非常丰富的壁画,以及形态逼真,高达尊严的彩塑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艺术的璀璨、精湛和博大,但一想到那个可恶的王道士、想到外国人的疯狂掠夺,想到我们自己的无知和昏庸,不由得心痛万分,觉得对不得起我们的祖先。说道这里,还有一个唾弃和鄙视的人就是张大千,虽然现在他的画被藏家们争抢,但与这里的石窟壁画来比的画,他可算不上什么了。在几座洞窟里,能看到张大千在一面古老的壁画故事旁边画的菩提树,以及他用墨笔在壁画上随意编的号码,如果要说外国人对莫高窟艺术的掠夺是强盗,那么张大千对这艺术的大肆破坏就是历史罪人。当然,主要的归咎还是当时中国的官方的不作为和国家命运飘摇、战乱连连的历史原因,致使这座文化艺术宝藏屡遭破坏,竟沦落为无人看管,曾有村民避雨烧火取暖,使得壁画上有烟熏火燎的痕迹,更甚至还曾拿它当过犯人的监狱,直至1961年才得到国家的保护。从一个洞窟到另一个洞窟,心中的情绪也随之波澜起伏,从荣耀到失落,从敬佩到憎恨,从感叹到无奈。天空不时地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加深了心中的哀愁,为了莫高窟古老的沧桑,为了将来能否再现辉煌,我的心在苦苦地挣扎着。12点左右,我们回到了停车场,司机在那里等我们。临走前,我到售票处旁边的莫高窟邮局寄出了明信片,希望能带走一些哀愁(回京后7号收到)。离开莫高窟,离开那个让人伤心的地方,又看到我喜爱的向日葵和胡杨了,心情逐渐的好转。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的午饭省略,中间的停车休息减少,因为还有5个小时的路要走,好在准备的食物比较多且丰富,中午饭就有着落了。这又让我们在心里感谢了军工38所项目经理办事的缜密。大概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酒泉,找到一家中华老字号“老爹拉面”小店儿,每人要了碗拉面,几个凉菜和半斤牛肉,给肚子补偿了一下,之后回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智能音箱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汉字书课件模板法
- 2025标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汉中市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机电设备安装设备搬运与吊装方案
- 研学基地师生互动与沟通机制方案
- 养鹅场饲料管理优化方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 语音主播协议合同
- 蜜雪冰城加盟合同(2025年版)
- 河道人工保洁作业指导书
- (一模)2025年3月济南市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拆除重建工程施工方案
- 油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 Codesys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甲方业主项目管理手册
- 句法 课件-初升高衔接英语课程
- 安装聚氨酯冷库板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