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 v液 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2.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3节 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绘测海底地形图;B超;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