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级:初二课题:7.雷电颂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 日期:2017年2月知识与能力: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过程与方法: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根据语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重点:在朗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情感。难点:理解各种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屈原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高冠,身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中,踱步远方,似行吟沉思,似引吭悲歌。同学们知道他是谁了吧!(停顿,学生思考回答)对,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部分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二、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点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教师板书重难点字词 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标示段序。三、作者作品简介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文章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开篇的舞台说明交代了人物的动作、形象、场景等,也初步展示出屈原的满腔怒火和他坚贞不屈的性格。为读者理解下文他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屈原的独白表达了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在结构上两个层次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了吧!”。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文中用了很多象征表现方法,指出它们都象征了什么?教师板书:()洞庭湖、长江、东海()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小岛()风、雷、电()土偶木梗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象征着人民群众。()象征着诗人对现实极端憎恨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和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同学们结合相关背景,探讨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学生思考探讨后,教师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黑暗势力的沉重和强大。表明诗人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的黑暗冷酷与阴惨,以及与之斗争的艰巨。()诗人把“电”这一宇宙的长剑比作自己“心中的剑”,人和自然力合二为一,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了诗人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之情和斗争决心。()诗人以火一般炽热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诗人渴望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得光明的到来,充分表现了他献身光明的精神。()现实的一切让诗人彻底失望,但他并不会为这一切而悲观,他要战斗,要同宇宙融为一体,去摧毁黑暗的世界。六、通读课文,整理归纳学生通读后思考: 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深沉凝练。教师讲解: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气势和表达效果。反复、排比、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既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 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七、拓展迁移 与以前读过的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顾思考后,教师明确:与以前所学的郭沫若的诗两首作一番比较,在体裁上一个是诗,一个是散文诗式的戏剧独白。两个作品表现了郭沫若特有的个性风格,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各自的特点。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象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屈原投江自杀,有人认为是死得其所,有人认为不值得,你怎么看?全班根据正反双方分成两组,各选出几名代表,开展一场辩论赛。要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同学们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教案的思路大致和第六课一样,先整体感知,再精读分析,最后总结归纳,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