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锁阳城遗址.doc_第1页
瓜州锁阳城遗址.doc_第2页
瓜州锁阳城遗址.doc_第3页
瓜州锁阳城遗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瓜州锁阳城遗址完成申遗考古勘探锁阳城外城墙及角墩。为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锁阳城遗址的准确建造年代、遗存性质与形制,推动锁阳城遗址申遗工作,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联合组队、历时4个多月对锁阳城遗址进行的申遗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近日结束。考古专家此次考古发现的锁阳城“羊马城不养马”的怪现象,佐证了锁阳城遗址的军事特殊性。勘探发现大量文物遗存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领队赵建龙介绍,通过本次文物考古勘探发现,锁阳城遗址区大都由沙土层、踩踏层、夯土层、晚期堆积层、早期堆积层、文化层组成,由于地表风沙形成的沙丘高差较大,地层堆积深浅不一,在这些地层堆积中发现了底部有墨书文字的白瓷片,黄釉碗底残片,砖铺地,含草木灰、红烧土的颗粒,“开元通宝”铜钱,琉璃筒瓦,灰陶板瓦等大量文物遗存,这些文物遗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考古、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价值。专家认为,锁阳城地层堆积大致有三层文化叠加,内城城墙保存完好,城门、马面等遗迹清晰可辨,外城城墙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勘探基本探清了锁阳城道路、门址、建筑、水井、衙署等遗迹的位置及结构布局情况;大致了解了塔尔寺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及遗址区内的地层堆积情况,土牢遗址与锁阳城为同一时期的建筑遗存。羊马城没有发现饲养羊马迹象此次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锁阳城的羊马城没有发现饲养羊马的迹象。羊马城缘何不养马?专家据此推断,虽然羊马城应为饲养羊、马等牲畜的场地,但锁阳城遗址区的羊马城应作为当时加固城防的一道防御设施,更加佐证了锁阳城遗址的军事特殊性,说明锁阳城是控扼古代交通咽喉的军事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在勘探过程中,还在锁阳城遗址内城西城东侧的夯土台下发现了大量小麦标本,专家推测,该处应为当时的粮仓。联合国专家组7至8月考察评估锁阳城原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始建于汉,兴于唐,其他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该遗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旅游景点。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将锁阳城遗址正式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明代丝绸之路巨幅地图长卷昨日在嘉峪关展出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叶嘉靖年的蒙古山水地图,明晰地注明了“丝绸之路”上多达两百余个地点的名称,且以山水画形式完成,还以精湛画功再现了沿途城池、山川的恢弘气势。昨日,“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巨幅地图长卷”在嘉峪关亮相。为全面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展现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和河西走廊文化魅力,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5月3日6日,“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巨幅地图长卷”在万里长城最西端嘉峪关展出。蒙古山水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传统方式手卷式,幅宽0.59米,长30.12米,以青绿山水技法绘于缣帛之上。全图由东往西的起止点分别为明朝时期的嘉峪关和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城市,沿途标注出名称的地点共211处。图中绘制地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土耳其和突尼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点的名称虽用汉字标注,却来源于突厥、蒙古、波斯、栗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等九种语言的音译。该图描绘精确细致,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图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著名书店“尚友堂”的题签蒙古山水地图。此处“蒙古”指的是称雄欧亚大陆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蒙古山水地图极为儒雅、贴切,很可能是明代的原名。而图上所绘从嘉峪关出发,取道苦峪城西行之路,正是明代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巨幅地图长卷”大展在嘉峪关市举办,不仅对宣传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嘉峪关市深厚的历史资源,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展现蒙古山水地图宝贵历史价值,重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蒙古山水地图于新中国成立前非法流出中国,直至2002年才被国内收藏家花大价钱购回国内。”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榆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因为此图收藏期间从来秘不示人,几乎无人知晓它的存在,更无从研究它的真实身份。直至经国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鉴定,才识得其真面目!”文物专家慧眼识得“真面目”宽0.59米,长30.12米的古代地图,采用了中国古地图传统的手卷形式,以青绿山水技法绘于缣帛之上,而得此名则源于其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著名书店“尚友堂”的题签“蒙古山水地图”。因为它的右下角损毁严重,已无法知晓画家题写的人名和年代。如此恢弘巨著,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据赵榆先生介绍,蒙古山水地图于新中国成立前非法流出中国,被日本京都著名私家博物馆藤井有邻馆收藏。当时,有邻馆把这幅地图当作清代山水画收藏。2002年,国内收藏家易苏昊、樊则春二人前往有邻馆征集中国文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件被命名为“清代青绿山水画手卷”的作品,即花大价钱购回国内。因为此图藏于该馆期间从来秘不示人,几乎没人知晓它的存在,更无从研究它的真实身份,直至经国内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鉴定,才识得其“真面目”其绝非清代作品,当属明朝中叶;并不是山水画,而是古代地图。成图明嘉靖距今已近五百年这幅地图到底是哪里的地图?又代表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解开这一历史迷局的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林梅村。赵榆介绍说:“林梅村曾多次到丝绸之路沿线实地科考,且在对这件作品研究长达8年后,撰写了一部二十余万字的同名学术著作。作品创作年代确定无疑是明朝,名称里的蒙古特指曾经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国,从图中地名和走势可以认定,它正是明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更为难得的是,在保留传统山水画儒雅特征的同时,还能做到精准。”赵榆先生举例说,诸如小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一座名为“兀鲁伯”的天文台,图中都以“望星楼”作了标注。在他看来,这件作品足可以与伽泰罗尼地图集(1375年)大明混一图(1389年)、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毛罗世界地图(1495年)组成的“世界四大地图”相媲美。据了解,这幅明代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蒙古山水地图将亮相保利春拍,拍品估价8000万元人民币。依据图中的建筑风格与标注名称,林梅村教授推断成图时间为明代嘉靖朝(约1524年至1539年间),距今已近500年。“如今在台北故宫还发现了此图的宫中彩绘抄本,且抄本为明代兵部或礼部用图,这又倒推出蒙古山水地图属嘉靖皇帝御览图,只是后来才散佚至民间。”赵榆先生介绍说,这件地图的终点为“天方”,与明朝初年陈诚在西域行程记、马欢的瀛涯胜览二书里提及的地名相同,而元朝末年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一书中,称同一地点为“天堂”。这些素材无疑佐证了此图当系明朝之物。此外,林梅村还通过比对明代刻本,推断原图长约40米。堪称中国古代地图巅峰之作“它堪称中国古代地图里的巅峰之作。”赵榆先生毫不悭吝于对蒙古山水地图的溢美之词。他说:“这件作品的重新被发现再一次表明早在16世纪明代中叶,中国人就拥有了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世界地理知识,而并非此前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地理知识来源于传教士利玛窦。”据赵榆先生介绍,在古代中国,并没有严格区分实用性的地图和艺术性的山水画,亦图亦画的特征在包括大明混一图和郑和航海图在内的诸多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地图并不仅仅用来丈量距离,它还肩负着教化与美学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