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1995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一、百年沧桑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自强学堂(1893.11.291902.10)创办人:张之洞(督鄂:18891909)首任总办 蔡锡勇校址:武昌三佛阁大街口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辖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总督之初,首府武昌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即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因此他打算创办一所更大更新的“两湖书院”,为两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培养人才。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其中有位小官,名叫曾广敷,官不过湖北试用知县,却彼有建地。他向张之洞建议“就所定商课改为通商西学,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等语系,为振兴商业服务。”张之洞接受了曾广敷的建议,决定将“两湖书院”办成西式学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22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设自强学堂片,11月29日得准。因此,这一学堂定名为“湖北自强学堂”。自强学堂比“北京同文馆”晚30年,但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学堂。它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科教学,按班授课”体制,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首届招生80人。其中商务门开中国近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之先河。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奏的设立自强学堂片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代)、大学士、军机大臣兼学部大臣等职,为自强学堂的创办者。蔡锡勇(18471898),福建龙溪(今龙海)人,曾先后在广东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学习,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中文速记学的创始人以及第一位将西方复式会计科学引进中国的“计坛先驱”,自强学堂首任总办,去世后两次获得中华民国大总统题匾授勋表彰。由于甲午惨败加之马关条约之教训,张之洞认识到:“自强之道,首赖人才”,“而自强之道,贵能取人之长,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因此,张之洞于1896年对自强学堂进行改革,一、将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二、格致、商务两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三、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每门招生名额扩大到30人,1898年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五门,至此招生规模达到150人;四、并入化学学堂,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五、增设译书机构,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新风;六、取消膏火费,实行奖学金制;七、选派13名学生留学日本。这13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留日学生,他们大多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为此,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张之洞:“以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滿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1902年,清廷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办京师大学堂疏中称:“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方言学堂(1902.101911.9)总办:程颂万馨龄曾广熔校址:武昌东厂口方言学堂是由1902年张之洞将自强学堂从武昌三佛阁大街(今复兴路)口迁至武昌东厂口时改名而来。此时正值1901年辛丑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大清王朝彻底破产,慈禧集团不得不打出“变法”和“新政”旗号,其中一项内容为:“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者均改设大学堂。” 因此,清政府于1904年1月正式承认“湖北自强学堂”为“程度与高等学堂略同的外省方言学堂”。除经学、道德课外,学堂增设博物、理财、教育、交涉、绘图等课程,均请洋教师讲习,并向美、德、法、比、俄派遣了20余名留学生。1903年方言学堂的中国历史教材1905年初,张之洞自撰学堂歌一首,将其分发武昌各学堂,其部分内容如下:学 堂 歌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公德联四方。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物理透,技艺长,方知谋生并保邦。说科学,须兼长,一日六钟并不忙。读五经,诵勿忘,先讲大义后精详。修身学,重伦常,孝弟爱众尊师长。历史学,知已往,世界变迁弱变强。地理学,先本乡,由近及远分方向。中国外,有列强,勿学井蛙拘坳堂。算数学,简为上,比例代数捷非常。八线表,不用想,能通几何包九章。博物学,穷天壤,卫生益智心开朗。理化学,原质详,配合制造通阴阳。辨炭酸,分硫养,火药全仗硝磺镪。电矿气,力声光,理化门门有专长。图画学,摹物状,先用毛笔后尺量。政法学,治国方,后生浅学莫躁妄。陆军学,分两堂,战术计画戒鲁莽。沟垒速,地形相,火器测准马善养。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小学略,中学详,外国语文习一样。高等学,通两邦,师范须明教育方。实业学,农工商,谋生有术国力强。方言学,少胜长,专备交涉使四方。大学内,分八项,专门经济佐庙堂。通儒院,精思想,新理著书胜列邦。识字多,有理想,不入小学如聋盲。小学成,知识亮,改业谋生并无妨。学国文,文理畅,方解经史古文章。学英文,用处广,英国商务遍华洋。学日文,近我邦,转译西书供采访。学法文,各国尚,条约公牍须磋商。学德文,武备详,专门字义皆确当。学俄文,交界长,教习虽难也须讲。腊丁文,古义藏,随意学习不勉强。湖北省,免捐项,就将此款兴学堂。早兴学,民盼望,各省开办无定章。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不广。湖北省,采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材皆贤良。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荀卿子,歌成相,此歌劝学略摹仿。中国盛,圣教光,黄种尊贵日蕃昌。上孝慈,下忠良,万年有道戴吾皇。1993年经节选少数歌词并谱曲的学堂歌1910年颁发的湖北方言学堂毕业凭照(文凭)1911年3月,方言学堂被新任湖广总督府提学使王寿彭,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将方言学堂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19131927)1913年初,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划全国为六大师范区,并决定在北京、武昌、南京、广州、沈阳、成都六地设立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7月,教育部委派贺孝齐负责武昌高师的筹办事宜,贺孝齐以武昌东厂口方言学堂旧址校舍、图书设备及师资为基础,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并出任首任校长。11月1日,武昌高师举行开学典礼,次日正式开学上课。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71923.8)校长:贺孝齐张渲谈锡恩国立武昌高师于1914年9月开办本科,设四部:英语部、历地部、数理部、博物部,1917年建图书馆,1917年5月将博物改为博物地学部,史地部改为国文史地部。1917和1919年,又于本科四部以外,先后添办了教育补修科和教育专修科。1922年9月,将四部改为八系。竺可桢此时(1918)在校任教,优秀毕业生中有曾昭安、何定杰等人。1919.6.1惨案:五四运动期间,武昌高师学生声援北大,决定于6月1日实行总罢课并上街游行。凌晨,反动政府出动大批军警守校门,禁止学生外出,英语部学生陈开泰等人上前质问,被军警刺刀戳伤,由此引起学生与军警冲突,共有10多名学生受伤,20多名学生被捕,史称“东厂口六一惨案”。武昌高师校园北倚蛇山,南面长湖、紫阳湖,东临抱冰堂,西接省议会、阅马场,图为武昌高师全景武昌高师校门武昌高师教室武昌高师礼堂张渲,字绶青,直隶东光人,1914年11月至1919年9月任武昌高师校长。昌高师图书馆1919年制订的武昌高师校旗、校徽及其说明武昌高师校训武昌高师校歌(1919.4)武昌高师1917和1919年的毕业证书谈锡恩,字君讷,湖北兴山人,1919年9月至1922年2月任武昌高师校长。张继煦(18761956),字春霆,湖北枝江人,1922年6月至1924年10月先后任武昌高师代理校长和武昌师大校长。1922年11月,武昌高师将原有英语部、博物地学部、数学理化部、国文史地部4部改为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系、生物系、地质系等8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91924.9)校长:张继煦1923年6月,武昌高师评议会及主任会议决定自下学年起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同年9月,学校正式由国立师范学校升格为国立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1924.91926.10)校长:石瑛张镜澄张珽1924年9月,根据教育部命令,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由北大理化教授石瑛出任校长。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人,1924年12月至1925年12月任国立武昌大学校长,1928年8月至1930年12月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工学院院长,曾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南京市市长、铨叙部部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被誉为“湖北圣人”、“民国第一清官”。此时国立武昌大学已名师云集:如李汉俊出任过历史社会学系的系主任,李四光出任理工学院院长,数学家陈建功、汤璪真、文学家郁达夫、黄侃均在校任教。1924年5月25日,印度文豪、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校讲演。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6.121927.12)筹建期(1926.121927.2)筹备委员会委员:邓演达、董必武、戴季陶、郭沫若、徐谦、顾孟余、章伯钧、李汉俊、周佛海。正立期(1927.21927.12)校长:徐谦1926年秋,北阀军打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同年12月28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将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文华大学合并(后又接收中华大学、北京中俄大学、上海大学的部分师生加入),成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以邓演达、董必武、戴季陶、郭沫若、徐谦、顾孟余、章伯钧、李汉俊、周佛海等9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1927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实行大学委员会制,徐谦、顾孟余、李汉俊、周佛海、章伯钧5人为委员,徐谦为主任委员,下设文科、理科、法科、经济科、医科、预科6科。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校徽武昌中山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教授队伍中有五名苏联教授,还有一批国内著名的学者在校任教:如李达、沈雁冰、周建人、李四光、钱玄同、周作人、林语堂、顾颉刚、刘树杞、曾昭安、肖君绛、何定杰、陈绕成、许德珩等。后来的罗荣桓元帅此时也曾作为插班生在校学习过。这一时期也是学校逐渐向真正的综合性大学过渡的时期。由于武昌中山大学强烈的国共合作色彩,因而在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以及“宁汉合流”之后,立即遭受冷落。同年11月28日,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2月24日,武昌中大全体师生员工被盘踞在武汉的桂系军阀勒令离开学校,学校也随即解散,其校产由交当时的湘鄂临时政府暂管。国立武汉大学(19281950)国立武汉大学(1928.71949.6)筹建期(1928.71928.8)筹建委员会委员:刘树杞、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曾昭安、任凯南。正立期(1928.81949.6)校长:刘树杞(代理,1928.71929.2) 王世杰(1929.31933.4) 王星拱(1933.51945.7) 周鲠生(1945.71949.8)1928年5月初,刚上任不久的新湖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刘树杞先生,带着一份“利用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校产,建立一所省立高校”的计划,前往南京中华民国政府大学院(即后来的教育部),面见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但蔡元培主张在辛亥首义之都武昌建立一所国立大学,而非省立高校:“这所武汉大学应为国立大学,与北大、中大等并重。”它的办学目标就是要办一所“一流水准、规模宏大的万人大学”,可见蔡元培与刘树杞之间的谈话。1928年5月18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指派刘树杞、王星拱、李四光、周览(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涂允檀、曾昭安、任凯南等9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刘树杞为主任委员。10月31日,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东厂口原武昌中山大学校舍正式开学上课。 刘树杞(18901935),字楚青,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1928年8月至1929年3月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19281949年国立武汉大学主要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名单校长(1928) 刘树杞(代)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教务处(1930) 王星拱皮宗石周鲠生曾昭安朱光潜杨端六余炽昌总务处(1939) 邵逸周涂允成王星拱(兼)徐贤恭葛扬焕训导处(1939) 赵师梅刘廼诚朱萃濬文学院(1928) 闻一多陈源高翰刘永济法学院(1928) 皮宗石杨端六刘秉麟理学院(1928) 王星拱查谦王星拱(兼)曾昭安桂质廷叶峤(代)桂质廷工学院(1929) 石瑛邵逸周陆凤书(代)谭声乙余炽昌曹诚克农学院(1936) 叶雅各医学院(1946) 周金黄国立武汉大学校门 国立武汉大学东厂口校舍全景1928年8月,武汉大学组织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并指定李四光为委员长,麦焕章、王星拱、叶雅各、刘树杞等为委员,负责在武昌郊外勘查新校址,建设新校舍。同时,由蔡元培先生出面,为武汉大学筹款共约225万银元:其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 8万元 中央政府、湖北省府 150万元中央庚款 12万元 汉口市政府 17万元湖南省府 12万元 过去学校节余 26万元社会各界捐款 32万元农学家叶雅各先生最先发现了武昌城外、东湖附近的落驾山这片地方。1928年10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李四光在他的陪同下,考察了风景秀丽的武昌落驾山。11月28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选定落驾山一带地基为新校舍建筑地址,不久,闻一多先生后将山名改为“珞珈山”。 珞珈山新校舍占地面积达7000余亩,由李四光请来的美国设计师凯尔斯设计出美仑美奂的建筑群。李四光 叶雅各 建设中的珞珈山新校舍(1931年)1929年3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第一期工程动工,1931年底基本完成。1932年3月3日,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新校舍开学上课。1931年前后落成的国立武汉大学木制校门牌坊,后被大风吹垮1937年前后重建的国立武汉大学水泥校门牌坊位于珞珈山东南的第一教职员住宅区(“一区十八栋”)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湖北崇阳人,著名法学家,著有比较宪法等,1929年2月至1933年5月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后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281937这十年中,除北大28位留洋教授如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杨端六、皮宗石、燕树堂、陈源、朱光潜、袁昌英等前来扏教外,还有一批知名学者来武汉大学任教,如闻一多、范寿康、李剑农、刘永济、苏雪林、谭戒甫等。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第一届全体毕业生合影 国立武汉大学毕业文凭国立武汉大学校歌1937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等五高校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由此跻身于“民国五大名校”之列。抗战爆发后,国立武汉大学被迫于1938年西迁四川乐山,在此坚持办学长达八年之久。抗战期间,国立武汉大学又与西南联大、中大、浙大并称为“四大名校”。迁往四川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1938.31945.10.)迁校(往:1938.31938.7)迁校(返:1945.9.11945.10.31)校长:王星拱迁校委员会主任:杨端六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中国腹地,武汉眼见城破,学校决定西迁,由杨端六先生组建的迁校委员会开始工作,杨先生选中郭沫若的家乡四川乐山(嘉定),随即在1938年3月至7月完成了这场大迁移。而刚刚建好的珞珈山建筑群,却成了日本侵华军陆军总司令部。乐山时期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在乐山,武汉大学的校舍分布在城内文庙、龙神祠、三清宫、李公祠、火神庙及乐山县财委会、三育中学、进德女校、观斗山、露济寺等处。武汉大学图书馆(文庙大成殿) 行政办公楼(崇圣祠)理学院(李公祠) 工学院(三育学校)在乐山的艰难环境中,武汉大学却成为仅次于西南联大的全国最强实力的大学。有知名教授108位,史称“乐山108将”。这些人大致由三部分人组成:一、 蔡培先生在建国立武汉大学之时为武大揽来的“二十八宿”,如王星拱、周鲠生、杨端六、袁昌英、燕树堂、陈源、朱光潜、张珽、陶因、刘乃诚、刘经旺、肖君绛、陈绕成、葛杨焕等人。二、 半壁河山沦陷、中国东北、华东地区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知名知识分子,如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朱世臻、苏雪林、徐震、方重、高瀚、陈登恪、朱君允、叶孟安、万卓恒、张頣、胡稼胎、黄方刚、吴其昌、方壮猷、陈祖源、徐中舒、韦润珊、钱穆、柴有恒、叶圣陶、冯沅君、陆侃如等人。三、 从当时走向危机和战争的欧、美归来的学成归国人士:如汤佩松、邵象华、邬保良、查谦、俞忽、石声汉、高尚荫、桂质廷、桂质柏、叶志、汤璪真、曾昭安、李国平、吴大任、刘正经、江仁寿、吴南薰、李华宗、何定杰、钟兴厚、钟心煊、戴名巽、章温胎、叶峤、张资珙、梁百先、黄叔寅、徐贤恭、陆凤书、谭声乙、丁燮和、丁人鲲、余炽昌、陈克诚、缪恩钊、白郁筠、赵师梅、周开基、邵逸周、赵元良、刘秉麟、李浩培、吴学义、鲍扬、孟云桥、钱歌川、杨仁鞭、萨本炘、彭迪先、杨东莼、梁园东等人,从而迎来了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代。复员后的国立武汉大学(1945.111945.5)校长:周鲠生1945年11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众传媒:成都新潮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标的审计报告
- 温室农业环境监测系统2025年智能化升级产业生态圈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锅炉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2025年房屋预订合同(适用于预购住宅)
- 2025合同有效期限的约定重要性分析
- 2025年仓储合同范本
- 工程地毯绘画设计方案(3篇)
- 锅炉房环保脱硫知识培训课件
- 脊柱定位课件
- 中小学心理健康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污水厂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5年黑龙江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分级护理落实率
-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讲座
-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新)
- 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26548.5-2025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振动试验方法第5部分:钻和冲击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