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原青铜器论文类目录(216 文本字数)(1682 阅读次数) 1综述宝鸡西周考古发现,任周芳,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关于青铜器窖藏性质的反思,王睿,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青铜器与周原遗址,李学勤,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2期(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青铜器的起源与西周青铜器,杜迺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2期。三十年来的殷周金文研究代序,周法高,大陆杂志第六十卷第六期,1980年6月。秦人青铜文化初探由四宗西周青铜器的族属谈起,尚志儒,文博,1984创刊号。秦文化的起源:西周青铜器与秦青铜器、陶器的关系,饭岛武次,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上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年。陕西地区西周墓葬和窖藏出土的青铜礼器,卢连成、胡智生,宝鸡 鱼国墓地附录一,文物出版社,1988年。矩伯、裘卫两家族的消长与周礼的崩坏试论董家青铜器群,周瑗,文物,1976年6期。试论董家村青铜器群,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说“周行”“周道”西周时期的交通初探,杨升南,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陕西商周青铜器的出土与研究,吴镇烽,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商周铜器多出于今陕西凤翔、岐山、宝鸡、眉县、扶风各县说,张鹏一,西北史地,1938年1期。商和西周的金文,马承源,书法,1982年2期。商周青铜器装饰艺术,吴镇烽,考古与文物,1983年5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杜迺松,考古与文物,1993年5期。试论周秦青铜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李先登,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新出金文资料的意义,伊藤道治著、姚平译,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5期。新中国金文著录表,田凤岭,古文字研究第八辑,中华书局,1983年2月。殷周青铜器埋藏意义考述,张懋鎔,文博,1985年5期。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的一批青铜器的重要历史价值 附录:伯 三器铭文的译文和考释,唐兰,文物,1976年6期(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早周文化的特征及渊源的再探索兼论文、武时期青铜器的特征,徐锡台,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周原考古记,徐锡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二卷,1981年。 周原的建筑遗存和铜器窖藏,丁乙,考古,1982年4期。周原遗址发掘综述,陈全方,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周原青铜器窖藏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罗西章,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周原考古发掘记,陈全方,文物天地,1988年5期。周原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徐锡台,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周原青铜器与西周文明,刘士莪,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3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周原考古发掘的重大意义,陈全方,中国文物报,1990年4月26日3版。周原青铜器概论,高西省,故宫文物月刊第十六卷第八期,1998年11月。2西周史(1)政治郕国历史初探,郭克煜,齐鲁学刊,1981年4期。奠丼国铜器及其史迹之研究,尚志儒,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丰国铜器及相关问题,蔡运章、陈长安,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虢国的分封与五个虢国的历史纠葛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三,蔡运章,中原文物,1996年2期。录伯 铜器及其相关问题,黄盛璋,考古与文物,1983年5期。谈铜器铭文中的“夭王”及相关历史问题,沈长云,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微国史考略,郭克煜,齐鲁学刊,1982年4期。微方伯历史文化研究,金岳,文物季刊1995年2期。西虢史迹及相关问题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四,蔡运章,洛阳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特刊),1986年(又见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西周夨国考,王明珂,大陆杂志第七十五卷第二期,1987年8月。西周征伐东夷、东国的铜器年代、地理及其相关问题综考,黄盛璋,河洛文明论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西周夨国考,曹定云,出土文献研究第五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西周金文诸侯称“王”现象辨析,黄月,史学集刊,2000年4期。从周初青铜器看殷商遗民的流迁,李宏、孙英民,史学月刊,1999年6期。淮夷新考,黄盛璋,文物研究第五辑,黄山书社,1989年9月。鬲族之铜器及其分化迁徙的初步考察,陈全方、尚志儒,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略论殷遗民的遭遇与地位,杜正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本第四分,1982年。所见殷人入周后之境遇,李民,人文杂志,1984年5期。西周金文中的殷人身份,陈梦家,历史研究,1954年6期。西周王畿殷商遗民考略,吕文郁,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西周南淮夷称名与军事考,张懋镕,人文杂志,1990年4期。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尹盛平,人文杂志,1985年1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论周康王,沈长云,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论虢仲其人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一,蔡运章,中原文物,1994年3期。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刘启益,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周昭王初论,刘韵叶,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从青铜器铭文看西周的战争,吴浩坤,学术月刊,1991年12期。从三监看武王大分封的性质,杜勇,人文杂志,1999年1期。厈地与昭王十九年南征,卢连成,考古与文物,1984年6期。关于所记史事的性质,洪家义,东南文化,1987年2期。关于周昭王南征江汉地区有关问题的探讨,刘礼堂,江汉考古,2000年3期。何尊铭文和周初史实,马承源,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9月。怀念毛公鼎、散氏盘和宗周钟兼论西周社会性质,唐兰,光明日报,1961年2月2日(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金文召王南征考略,尹盛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5年6月。天亡簋与武王东土度邑,刘晓东,考古与文物,1987年1期。天亡簋“王祀于天室”新解,林沄,史学集刊,1993年3期。天亡簋“祀于天室”新解,林沄,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西周四世佚史初探,何幼琦,江汉考古,1983年2期。西周对待殷民的政策缕析,杨善群,人文杂志,1984年5期。西周金文的六师、八师,李学勤,华夏考古,1987年2期。西周诸王征伐异族的探讨,徐锡台,庆祝武伯纶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1年9月。西周金文中的殷八师与成周八师读金文札记,王人聪,考古与文物,1993年3期。西周之衰微,夏含夷,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西周对淮夷战争的初步研究,辛怡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七辑,三秦出版社,2000年11月。殷代与西周的军事制度,陈恩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周代封建的建立,杜正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五十本三分,1979年。周昭王南征补遗,何幼琦,楚史研究专辑,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2年。(2)经济出土文物与周代田制,起星,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6期。从裘卫诸器铭看西周的土地交易,赵光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79年6期。从金文中看西周土地王权所有制的变化,王明阁,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从周原出土文物试论西周货币,罗西章,中国钱币,1986年3期。对西周土地关系的几点新认识读岐山董家村出土铜器铭文,林甘泉,文物,1976年5期。几件铜器铭文中反映的西周中叶的土地交易,陈复澄、王辉,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2期。金文所见西周王室经济,沈长云,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金文貯字研究中的三个问题,刘宗汉,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论商周时期的金属称量货币,蔡运章,中原文物,1987年3期。试说西周金文中关于井田的两条史料,刘桓,人文杂志,1993年4期。试论中国青铜货币的起源,周卫荣,故宫学术季刊第十四卷第四期,1997年。谈卫盉、卫鼎铭所反映的西周田制,王人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六卷,1985年。卫盉、鼎中“贮”与“贮田”及其牵涉的西周田制问题,黄盛璋,文物,1981年9期。西周金文中的“贮”和土地关系,王玉哲,南开学报,1983年3期。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李学勤,光明日报,1983年11月30日(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西周关中农业,李凤岐,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西周的土地买卖,马希仁,中国文字新九期,1984年9月。西周货币购买力浅论兼谈西周物价的若干问题,蔡运章,中国钱币,1989年1期(又见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西周金文中所见土地交换关系的再探讨,李朝远,上海博物馆集刊第六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西周粮田考,裘锡圭,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析“田”,袁林,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体途径,林甘泉,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12月。周代土地制度和它的演变,何兹全,历史研究,1964年3期。(3)社会结构从周原出土青铜器看西周贵族家族,朱凤瀚,南开学报,1988年4期。的“伯”、“人鬲”、“庶人”释义,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1980年。关于询 的制作年代与虎臣的身份问题,黄盛璋,考古,1961年6期。金文中所见西周世族的产生和世袭,王培真,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金文所见西周世族政治,张懋鎔,人文杂志,1986年6期。“釐仆”与“人鬲”, 徐鸿修,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论西周社会分层秩序中的地位群体卿大夫,李朝远,人文杂志,1990年1期。论西周主要农业生产者的阶级地位,周自强,华夏文明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论“人鬲”是官吏而不是奴隶铭文“人鬲”考辨,黄伟诚,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2期。论商周时代的臣和小臣,高明,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试论西周金文中的人鬲问题,尚志儒,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师氏”、“虎臣”考,王贻梁,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释“臣”和“鬲”,杨宽,考古,1963年12期。 “庶人辨”,张玉勤,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说虎臣与庸,王祥,考古,1960年5期。说“仆庸”,裘锡圭,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西周奴隶考,陈连庆,文史集林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87年1月。西周时期的“国”,松井嘉德,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西周金文与文献中的“邦君”及相关问题,任伟,中原文物,1999年4期。由西周农业劳役的性质看西周贵族的阶级属性,朱凤瀚,中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众人和庶民,何兹全,史学月刊,1985年1期。周原铜器与西周世族(摘要),张懋镕,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1988年。周原考古发现所见西周世族制度与贵族家族之聚落形态,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第二章第五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周原青铜器中所见的世官世族,刘士莪,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周代社会结构与“乡遂制度说”,晁福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周原的非姬姓家族与虢氏家族,曹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七辑,三秦出版社,2000年11月。周代封建制度的社会结构,杜正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本三分,1979年。草雨虫鼎铭及其社会意义,伊藤道治,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4)社会制度册命金文所见西周舆服制度,陈汉平,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从列鼎制度看“克己复礼”的反动性,杜迺松,考古,1976年1期。从它盘看孔丘“复礼”的反动本质,梁星彭,考古,1976年4期。从陕西金文看西周民法规范及民事诉讼制度,胡留元、冯卓慧,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从用鼎制度谈周代的士,王光永,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11月(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从“国”字的古训看所谓西周国野制度,赵伯雄,人文杂志,1987年1期。从考古资料试论商周的刖刑,吕智荣,文物研究第五辑,黄山书社,1989年9月。从 簋盖铭文考释及金文中的诉讼,罗伯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第20期,1993年。从金文看,李学勤,寻根,1996年2期(又见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从青铜器的演化试论西周前后期之交的礼制变化,曹玮,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古代的“刑”与“赎刑”,斯维至,人文杂志,1958年1期。关于一文的意见,于省吾,考古,1965年3期。关于西周时期的用鼎问题,宋健,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关于西周监国制度的几件铜器,耿铁华,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期。关于西周春秋高级贵族礼器制度的一些看法,王世民,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12月。关于卿士寮,韩国磐,历史研究,1990年4期。关于西周时代重量单位的 和 ,松丸道雄著、蔡哲茂译,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辅仁大学出版社(台北),1992年6月。金文中所见官名考,徐宗元,福建师院学报(社会科学),1957年2期。金文中册命之典,张光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卷下册,1979年(又见雪斋学术论文集,艺文印书馆(台北)1989年9月)。金文判例 朕匜,胡留元、冯卓慧,法律科学,1982年1期。金文所见西周召赐制度考,张懋镕,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商周刖刑,陈安利,文博,1985年6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两周金文所见职官考,斯维至,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七卷,1947年9月。略论西周金文中的“六 ”和“八 ”及其屯田制,于省吾,考古,1964年3期。论西周金文中“六 ”“八 ”和乡遂制度的关系,杨宽,考古,1964年8期。论西周初年的监国制度,伍士谦,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匍鸭铜盉与頫聘礼,王龙正、姜涛、娄金山,文物,1998年4期。岐山新出 朕匜若干问题探索,盛张,文物,1976年6期(又见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6月)。卿士寮、太史寮,李学勤,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卿事(士)考兼论西周政体的演变,李西兴,人文杂志,1987年3期。散伯车父器与西周婚姻制度,曹玮,文物,2000年3期。师 鼎铭与西周法制,李雪山,殷都学刊,1997年1期。试论西周军事领导体制的一元化,陈恩林,人文杂志,1986年2期。试论商、西周时期的刖刑,唐云明,文物春秋,1989年4期。试论册命金文中之“右”者及其与“受命”者之关系,汪中文,大陆杂志第七十七卷第五期,1988年11月。释牧簋“取徵五寽”周礼“以两剂禁民狱入钓金”新证之三,陈小松,文物周刊第四十二期,1947年7月。释 簋“取徵五寽”周礼“以两剂禁民狱入钓金”新证之四,陈小松,文物周刊第四十三期,1947年7月。释毛公鼎取征周礼“以两剂禁民狱入钓金”新证之七,陈小松,文物周刊第四十六期,1947年8月。“友邦冢君”释义兼说西周宗法社会中的善兄弟原则,沈长云,人文杂志,1986年3期。说大师西周官制杂考之一,李西兴,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我国法律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西周青铜器“ 朕匜”铭文,来因,法学杂志,1981年2期。西周官制概述,左言东,人文杂志,1981年3期。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王世民,历史研究,1983年3期。西周王朝公卿的官爵制度,杨宽,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西周刖刑,胡留元、冯卓慧,法律科学,1984年1期。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剖析,杨宽,历史研究,1984年1期。西周金文中的射礼,刘雨,考古,1986年12期。西周晚期礼器的变化(摘要),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1988年。西周金文中的司寇及其官司机构,冯卓慧、胡留元,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刘雨,考古学报,1989年4期。西周金文中的法律史料,胡留元、冯卓慧,中国法律史国际会议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西周铭文中的“师”与“师氏”,杨善群,考古与文物,1990年2期。西周采邑制度述略,吕文郁,历史研究,1991年3期。西周金文中的飨与燕,刘雨,大陆杂志第八十三卷第二期,1991年8月。西周金文中的大封小封和赐田里,刘雨,中国考古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纪念,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西周官组织的左右结构,木村秀海,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西周史官沿革,何幼琦,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西周金文中的土地制度之一,李零,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西周铜器中册命制度及其关键问题新考,黄盛璋,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西周金文中所载的研究,陈公柔,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3年10月。西周铜器中服饰赏赐与职官及册命制度关系,黄盛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1期。西周宗法制度新证,王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四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西周金文中的“周礼”,刘雨,燕京学报新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西周铜器中服饰赏赐与职官及册命制度关系发覆,黄盛璋,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西周的昭穆制度与金文中的“康宫”问题,尹盛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六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小盂鼎与西周制度,李学勤,历史研究,1987年5期。铭文与西周门朝制度,宫长为、刘健,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匜铭文及其所反映的西周刑制,刘海年,法学研究,1984年1期。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王冠英,历史研究,1984年5期。殷周禘祭探真,董莲池,人文杂志,1994年5期。用金文资料来研究西周政治法律制度,吴镇烽,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有关西周晚期礼制改革及庄白微氏青铜器年代的新假设:从世系铭文说起,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下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年。周代锡命礼考,齐思和,燕京学报第三十二期,1947年。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中),俞伟超、高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1978-2期。周礼身份的象征,杜正胜,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与考古组(上册),1989年。周代国家政体问题述论,李涛,华夏文明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周代用鼎制度商榷,林沄,史学集刊,1990年3期。周代善夫职官考辨,曹玮,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周都王庙考,曲英杰,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周代的诸侯国史官与国史,张维慎,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周原出土金文和西周政治法律制度,伊藤道治,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周代殷周二礼并用论,王晖,文史第五十一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5)思想文化从商周人像艺术看中国古代无偶像崇拜传统,徐良高,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4月。出土法律史料中的刑法思想,崔永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1期。干支纪日与商人信仰,邹立昌,中国文物报,1993年8月29日4版。金文所见西周初期的政治思想,连劭名,文物,1992年3期。金文人名研究,吴镇烽,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金文中的“敬夙夕”与早期道德实践理论,连劭名,文物春秋,2000年3期。两周金文中的妇女称谓,李仲操,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论西周的孝道观,王慎行,古文字与殷周文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青铜器铭文的书法,杜迺松,中国文物报,1990年6月21日3版。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的考古学观察,方建军,交响,1992年4期。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复合氏名,朱凤瀚,南开学报,1983年3期。铭文与西周时代的正统史观,连劭名,文博,1997年4期。试论西周孝道观的形成及其特点,王慎行,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西周铜器铭文中的“德”字,杜迺松,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2期。西周宗教思想特点试议,刘宝才,人文杂志,1981年2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西周中期土地财富观念的变化,张持平,人文杂志,1984年2期。西周教育简索,朱启新,华夏文明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刘涛,文史知识,1995年7期。异姓史官与周代文化,胡新生,历史研究,1994年3期(又见历史文化论集,齐鲁书社2000年6月)。殷周金文中干支纪日和十干命名的统计,周法高,大陆杂志第六十八卷第六期,1984年。曾侯乙以前的中国古代乐论从南宫乎钟的甬部铭文说起,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考古,1992年9期。周金文所见之吉凶宜忌日,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商务印书馆,1958年。周人的先王崇拜,赵伯雄,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周王朝接纳异族人才初探,吴镇烽,西周史论文集(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周人不用日名说,张懋镕,历史研究,1993年5期。周人不用族徽说,张懋镕,考古,1995年9期。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究,曹定云,考古,1999年6期。(6)历史地理褒斜道与商周文化入蜀途径,陈亮,中国文物报,1990年4月26日3版。大豐 铭制作的年代、地点与史实,黄盛璋,历史研究,1960年6期。大丰 历史与地理问题,黄盛璋,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6月。金文 京考,刘雨,考古与文物,1982年3期。论 簋的两个地点棫林和胡,裘锡圭,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11月。试论金文中的“周”,尹盛平,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11月。试论西周金文中的“周”,宗德生,南开学报,1985年2期。谈西郑地望,李仲操,文博,1998年5期。铜器铭文宜、虞、夨的地望及其人与吴国的关系,黄盛璋,考古学报,1983年3期。西周畿内地名小记,王辉,考古与文物,1985年3期。西周金文所见新邑、成周,卢连成,文史集林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87年1月。西周王朝与雒邑,伊藤道治著、蔡凤书译,华夏考古,1994年3期。西周鄭(奠)考,松井嘉德,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有关西周金文地名的点滴认识,罗振跃,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2期。从史墙盘铭文谈周武王伐淮夷,钱伯泉,文物研究第二期,黄山书社,1986年12月。早周都城岐邑初探,陈全方,文物,1979年10期(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郑、棫林之故地及其源流探讨,尚志儒,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又见周文化论集,三秦出版社1993年)。周都淢郑考,卢连成,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11月。周原、周城地望考辨,庞怀靖,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洛邑兼论武王伐纣的往返日程问题,蔡运章,中原文物,1987年3期。西周王盂考-兼论 京地望,罗西章,考古与文物,1998年1期。扶风强家村新出西周铜器群与相关史实之研究,黄盛璋,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年。3文字 需考,陈初生,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 、 、 、 、 诸辞再考辨,王辉,西周史论文集(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白公父簠铭文考释,伍士谦,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1982年5月。班簋铭文释读的一些问题,孙稚雏,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3月。“车马”与“大车”(跋师同鼎),李零,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大丰簋铭考释,周名辉,学原第二卷第四期,1948年8月。大豐簋考释,闻一多,古典新义,古籍出版社,1956年。大克鼎铭文之研究,俞静安,山西师范学院学报,1957年1期。大盂鼎铭文“妹辰”的涵义及其源流演变,朱人瑞,学术月刊,1957年8期。“女妹辰又大服”解,平心,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中华书局,1964年6月。大盂鼎新论,李学勤,郑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福考,陈初生,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帝司”与“司母”考,尹盛平,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读金日札,陈直,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1期。对师克盨盖和 鼎铭文鉴别的商榷,段绍嘉,文物,1960年8期。质疑,林沄、张亚初,考古,1964年5期。对所谓伯尚鼎铭的商榷,庞怀靖,考古,1982年2期。对“肇諆”解释的再商榷,张懋镕,考古,1985年6期。繁卣、 鼎及梁其钟铭文诠释,陈佩芬,上海博物馆集刊第2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夫铝”戈铭新考兼论铸器所用金属原料之名称,黄锡全,故宫学术季刊第十三卷第一期,1995年。扶风出土“微”器“墙”盘初探,段熙仲,南京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1期。古文字考释二则,彭静中,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79年2期。古文字研究札记四则,尤仁德,考古与文物,1984年1期。古文字考释数则,黄锡全,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年6月。古文释读三则,裘锡圭,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古文字中的“祼”和“瓒”及相关问题,贾连敏,华夏考古,1998年3期。关涉周代史实之彝铭五篇,杨树达,历史研究,1954年2期。关于“天亡簋”铭文的几点论证,于省吾,考古,1960年8期。关于 尊铭文释文,彭曦,文物,1980年11期。害即胡簋之胡本字说,陈秉新,考古与文物,1990年1期。函皇父诸器考释,卫聚贤,说文月刊第二卷第三期,1940年6月。 簋铭文考释,王慎行,人文杂志,1980年5期(又见古文字与殷周文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考释六则,何琳仪、黄锡全,古文字研究第七辑,中华书局,1982年6月。吉服 鼎跋,王辉,人文杂志,1983年3期。甲骨文及金石文考释,平心,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4期。甲骨文金石文札记,平心,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1958年1期。甲骨文金石文札记(二),平心,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1958年3期。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张亚初,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金文丛考三则,陈邦怀,文物,1964年2期。金文释读中一些问题的商讨,孙稚雏,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3期。金文释读中一些问题的探讨(续),孙稚雏,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1月。金文韻读续缉(一),陈世辉,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年1月。金文五则,刘恒,文博,1992年3期。金文札记三则,刘桓,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三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旧云盦金文释略毛公鼎,陶北溟,古学丛刊第二期,1939年5月。驹父盨盖铭文研究,黄盛璋,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后记,周法高,大陆杂志第六十一卷第三期,1980年9月。克鼎释文,孙诒让,国粹学报第六卷第六十六期,1910年4月。豊豐辨,林沄,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年10月(又见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2月)。梁其壶,董作宾,中国文字第一册,1960年10月。两周今文数字合文初探,杨五铭,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年1月。两周金文韻读辑遗,陈邦怀,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1月(又见一得集,齐鲁书社1989年)。 畀鼎通读及其相关问题,王辉,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两周铜器铭文数词量词初探,马国权,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8月。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陕西扶风新出墙盘铭文解释,唐兰,文物,1978年3期(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略说殷周时代的异类同铭铜器,王世民,中国考古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纪念,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论函皇父,卫聚贤,说文月刊第二卷第十期,1941年1月。论史墙盘及其意义,李学勤,考古学报,1978年2期(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论两篇伪作的毛公鼎铭文,张光裕,雪斋学术论文集,艺文印书馆(台北),1989年9月。聃敦释说,陈介祺,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广仓学宭铅字本,1920年。毛公 鼎铭释,商承祚,古器物铭释,中山大学油印本,1927年。毛公鼎铭考,林泰辅著、明朝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十集第一一四期,1930年1月。追记,鼎堂,东方杂志第二十八卷第十六期,1931年8月。毛公鼎拓本跋,张之纲,瓯风杂志,1934年11期。毛公鼎之经历,谭旦冏,大陆杂志第五卷第九期,1952年。毛公鼎集释,高鸿缙,师大学报第一期,1956年7月。毛公鼎“朱韍、蔥衡、玉环、玉瑹”新解驳汉人“蔥珩佩玉”说,唐兰,光明日报,1961年5月9日(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毛公鼎铭笺注,高亨,文史述林,中华书局,1980年。毛公鼎铭斠补,唐復年,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3年10月。铭刻考跋四则,王辉,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11月。岐山出土康季鼒铭读记,王献唐,考古,1964年9期。岐山董家村训匜考释,李学勤,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8月(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墙盘“ ”字试释,单周尧,文物,1979年11期。墙盘铭文别解,马承源,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52-1982),上海图书馆编印,1983年。墙盘铭文考释,洪家义,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1期。墙盘铭文通释,戴家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79年2期。墙盘铭文解说,陈世辉,考古,1980年5期。墙盘铭文十二解,于省吾,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年1月。墙盘铭文补释,赵诚,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1981年1月。墙盘铭文考释,于豪亮,古文字研究第七辑,中华书局,1982年6月(又见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墙盘新释,刘楚堂,殷都学刊,1985年2期。墙盘年代与微族国别辨正,黄盛璋,文物研究第二期,黄山书社,1986年12月。墙盘铭文集释,陈秉新,文物研究第八期,黄山书社,1993年。青铜法典 匜铭文试析,于少持,文博,1993年6期。裘卫诸器考(1982),伊藤道治著、张长寿译,考古学参考资料第5辑,1978年6月。陕西新出土器铭考释,郭沫若,说文月刊第三卷第十期,1943年5月。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唐兰,文物,1976年5期(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陕西岐山新出薛器考释,王恩田,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11月。陕西扶风县强家村出土虢季家族铜器铭文考释,于豪亮,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1984年1月。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青铜器图释跋,陈邦怀,一得集,齐鲁书社,1989年。师 鼎铭文通释译论,王慎行,求是学刊,1982年4期(又见古文字与殷周文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师 鼎剩义,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师克盨盖考释,段绍嘉,人文杂志,1957年3期。师克盨铭考释,郭沫若,文物,1962年6期。书后,于省吾,文物,1962年11期。师同鼎试探,李学勤,文物,1983年6期(又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师同鼎铭文考释,陈世辉,史学集刊,1984年1期。“ 畀其井”刍议,李仲操,人文杂志,1990年6期。史 簋铭考释,唐兰,考古,1972年5期(又见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史墙盘铭解释,裘锡圭,文物,1978年3期。史墙盘铭文试释,李仲操,文物,1978年3期。史墙盘铭文几个字词的解释,杜迺松,文物,1978年7期。史墙盘铭文研究,连劭名,古文字研究第八辑,中华书局,1983年2月。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张政烺,考古学报,1980年4期。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文物,2000年2期。释妹辰,朱英,北平燕京大学考古学社社刊第三期,1935年。释武王征商簋与大丰簋,劳干,屈万里先生七十纪念专刊,1978年。释 ,唐志凯,求是学刊,1980年3期。释贮,戚桂宴,考古,1980年4期。释 ,唐志凯,求是学刊,1981年4期。释 ,刘恒,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11月。释 ,何琳仪,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11月。释籑、纂、饡、缵、灒,陈汉平,人文杂志,1985年3期。释貯辨疑二则,刘宗汉,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年10月。释金文“ ”“ ”“ ”“ ”等字兼解左传的“讒鼎”,吴匡、蔡哲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九本第四分,1988年。释“人鬲自驭至于庶人”,沈长云,河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3期。释易与匜兼释史丧尊,赵平安,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释衣,谢元震,文物,1992年4期。释西周金文的“俎”字,王人聪,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3年10月。释 ,吴匡、蔡哲茂,故宫学术季刊第十一卷第三期,1994年。释史墙盘铭文中的“逖虘*”,林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辑,三秦出版社,1994年(又见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12月)。释舟,何琳仪,华夏考古,1995年4期。释两周铜器铭文中的“業”字,董莲池,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释“豸舟”及相关系词,陈秉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说函皇父,杨树达,说文月刊第二卷第十期,1941年1月。说“天亡 ”为武王灭商以前铜器,孙作云,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期(又见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说天亡 为武王灭商以前铜器”一文的几点商榷,钱柏泉,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2期。说“玄衣朱 ”兼释甲骨文 字,裘锡圭,文物,1976年12期。说“ 白大师武”,裘锡圭,考古,1978年5期。说“競埇”“埇夜君”与“埇皇”,饶宗颐,文物,1981年5期。说 ,秦建明、张懋镕,考古与文物,1984年6期。说俎字,于豪亮,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说 ,马承源,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年10月。说金文“陸”“睦”二字兼论六、入、 圥为一字,蔡哲茂,故宫学术季刊第六卷第一期,1988年。说市黄,罗伯健,考古与文物,1990年1期。说“严在上,异在下”,王冠英,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8-19期,1992年。说“ 见”“ ”类字研究之一,刘宗汉,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 字说,戴家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十一集一二五至一二八期合刊,1930年。谈一篇伪作的宗周钟铭文,张光裕,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六卷,1976年(又见雪斋学术论文集,艺文印书馆(台北) 1989年9月)。天亡簋全释,岑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收银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保健按摩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发行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计算机信息处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热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护理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重组的婚姻离婚协议书
- 2024版合同管理优化建议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水工监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所属事业单位引进人才(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BMS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承接战略贴近业务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到应用
- 2025年广元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外管网维修合同范本
- 飞行员心理健康培训课件
- 高一班第一次家长会课件
- 2025至2030国内外海洋工程防腐应用趋势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轻度抑郁发作个案护理
- 煤矿井下巷道三维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