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论文.doc_第1页
儒家论文.doc_第2页
儒家论文.doc_第3页
儒家论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文化与商业伦理课程作业(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标 题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学 院 阿里巴巴商学院 专业班级 网络营销112 学 号 2011210222 姓 名 余思思 任课教师 马强才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儒家伦理思想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德治观、义利观、刚健观来研究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影响以及当代价值,以期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能够同构契合和相互优化,为大学生提供精神的食粮。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人生观;教育一、仁礼并重的德治观1.1“仁者,爱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标准。孔子用“仁”来概括人的本质:“仁者,人也”。然而,何以行仁?何以践仁?根据论语中的论述,那就是忠恕二字。实现“仁”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要“忠”。所谓“忠”是指“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它要求对人对己都要忠诚,尽心尽力,自己在社会上立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立得住;自己要顺利发展,也要帮助别人顺利发展;以广博的胸襟对待他人,将推己之心推之于外;亦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爱人态度,先哲们认为,这是一切德行的基本准则。人在为人处事时应该以己推人,将心比心,对待他人时要理解宽容,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宽容的体现。以上两方面就是“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之一。1.2“公忠”原则“儒家重视忠,孔子曾提出了言忠信;儒家又重点强调公,曾明确提出天下为公的命题,把公与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儒家的公忠原则。在先秦时期的儒家理想人格中的“忠”,是臣对君以及一般人互相交往的行为规范。这时的“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说,它是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忠”意指,对国家对社会尽职尽责,提倡自觉地为整体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孔子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人,可以而且应当委以重任。孟子说“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这种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融会在一起的思想精髓,鼓舞着中华儿女满怀经邦济世之志,为祖国的繁荣兴盛披肝沥胆,死而后已。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在今天,许多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表现出与主基调不和谐的现象,如重视自利自我,缺乏自责、自讨,为一己之小利而失大道义,与同学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等等。对内,“忠恕”之道为我们提出了做人的标准,做人的方法。这启示当代大学生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要善于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在待人接物时,要谦虚谨慎,注重礼仪;遇到问题首先要求诸已,检查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责备他人;发生意见对立时,应和而不同,坚持用正确的意志去克服错误的意见,而不是无原则地附和;要心胸坦荡,从善如流,不为小事而争执,做到合群而不偏私,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做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有很多矛盾就可以化解,争端可以平息,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文明团结向上的局面。对外,“公忠原则”是爱国主义的灵魂。要求我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二、以义取利的义利观2.1 义 义,指道义,它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顺乎历史潮流,合乎国家、人民的利益;利,指利益,在先秦儒家看来,“利”往往是物质利益或私人利益的代名词。先秦儒家还认为个人利益的争斗是社会混乱人生厄运的根源。儒家对人们追求合理的正当利益持肯定的态度,提出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黎明即起,孳孳为利”,但坚决反对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牟私利;反对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所以他们提出以义取利,以义制利的思想观点。2.2 义先于利的观点春秋时期的“义利之辨”就主张用“义”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以节制利欲的发展,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义行为坚决予以抵制。所以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不能为了富贵而失“义”,应做到“见利思义”;也不能因为贫困而丧道,应该安贫乐道。它告诉人们,自利必须具备正当性,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约制,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对比儒家的人格思想来看今日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本人认为,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多能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表现了自强不息、勇猛精进的斗志,但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标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成分多些,为国、为民的成分少些,也就是“谋食”的人多,“谋道”的人少。正因为如此,一旦实现目标的过程遇到困难,就转变方向,勇猛精进的斗志不能保持长久。尤其是在当下的商品经济时代,金钱的诱惑会让人把“道”忘记得一千二净。它启示当代大学生在个人向社会索取财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义取利,尚义务实”的道德原则,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倒置义利关系,以利为重或以求利为目的,其逻辑结果必然是义利两失。三、自强不息的刚健观儒家提倡“自强不息”、“刚毅不屈”的人生奋斗精神。所谓刚,就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毅,是遇危难挫折而不改其意志,以坚定不移的意志追求崇高的志向;强,则是人应该具备独立不依的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意思是说,君子虽然随和但不轻易迁就,这是真正的刚强;坚持中庸之道而不偏私,这是真正的刚强;国家政治修明时不改变自己穷困的信念,这是真正的刚强;国家在混乱时期仍能至死不改变自己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所以真正的“强”是和而不流,中正不偏,坚持正确的真理,不因困厄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与信念。这种对外部世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人保持巨大的创造活力。因此,只有拥有独立道德意志的君子,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目标,正确处理各种考验,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动摇自己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即使在权势面前,也坚贞不屈,视气节如生命。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目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竞争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大,使大学生面对人生的挑战充满了困惑与畏惧。许多年轻人依赖父母,苛求他人,自私狭隘,惧怕困难,情感脆弱,表现出消极悲观逃避现实的心态,从而不愿承担人生责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哲学思想,极力主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提倡有所作为的入世精神。这种精神能为当代大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鼓舞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在身处顺境时不骄傲自满,客观的看待成功与自身之外的顺境。在处于逆境或失败时也不要失去信心,因为任何逆境都会有转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逆境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以愚公移山之志,去面对人生的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