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淡雅(y) 附和(h) 憔悴(qio) 截然不同(ji)B 搓捻(cu) 绽开(dng) 模仿(m) 疲惫不堪(kn)C 迂回(y) 啜泣(chu) 着眼(zho) 龙吟凤哕(hu)D 笃信(d) 执拗(ni) 吞噬(sh) 参差不齐(cn)2.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A.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必 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应该自励自慰。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 刮目相看。 C. 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他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此时喧哗的教室.立即 鸦雀无声。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读书习惯的好坏。 B.由于屠呦呦今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导致我国的中医突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C.“抢红包”活动之所以吸引了大家疯狂参与的原因.是因为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D.天津815大爆炸后.全校师生掀起了踊跃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到。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5. 根据情境.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妈妈今晚上夜班.现在正在家休息.可邻居家生日舞会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为了不影响妈妈的休息.我敲开了邻居的门说道: A.难道你们不能小声点?我妈要值夜班.正在休息呢。 B.你们影响别人休息.太不道德了! C.如果你们上夜班.我们也这样.行吗? D.打搅了.你们能不能小声点?我妈今天值夜班。6.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麻烦的是我们要面对的太多太多。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A.B.C.D.二、按要求默写诗句(本大题共7小题.共8分.其中6小题2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3)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4)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浑壮阔.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 (6).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诗句是:_._;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 (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三、综合性学习(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材料三: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网络语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仿写: _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安恩和奶牛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她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喂.这头母牛多少钱?”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它不卖的!”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难道你站在这里是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地说不出话.神色有些慌乱。他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9.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10.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3分) 1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应如何理解。(3分) 12.“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13.学习了安恩和奶牛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感想(4分)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4、解释下列字(4分)弛担持刀 弛: 止露尻尾 尻:谋分捉之 谋: 致小狼鸣 致:1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18、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一) 天净沙秋思(5分)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9 .在这首小令中.作者通过_等意象的组合.营造了_的氛围.表达了天涯游子_的心情。(3分) 20.请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分) _。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的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请以“我品尝了_的滋味”写一篇作文。要求: 补全题目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12月月考七年级语文答案一. 1.D 2.C 3.A 4.D 5.D 6.B 二.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正是江南好风景4.遥怜故园菊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夕阳西县.断肠人在天涯。8. 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有所减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 书籍那么多.我想去读读。 书籍那么美.我想去品品。 四。9.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10.“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11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12.“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 13.答案略。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